2020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分类精讲精练--专题08 古代服饰(精讲)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分类精讲精练--专题08 古代服饰(精讲)

ID:496786

大小:2.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昨 夜 雨 疏 风 骤, 浓 睡 不 消 残 酒, 试 问 卷 帘 人, 却 道 海 棠 依 旧。 知 否, 知 否, 应 是 绿 肥 红 瘦。 文 化 常 识 之 古 代 服 饰目 录C O N T E N T S 头衣 02 01 体衣 03 04 胫衣、胫衣、足衣 常见和服饰相关的名词解释先秦时期 魏晋时期 唐朝 清朝(一)头衣 (元服) 1.【冠】古代贵族男子所戴的帽 子。又是冕和弁的总称。男子 长到二十岁要行冠礼。古代不 戴冠的只有四种人:小孩、罪 犯、异族人和平民。 簪:由笄发展而来,用来绾定发 髻或冠的长针。 缨:本意是指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也指彩带,这是古代女子许嫁 时所系的一种彩色带子。 緌: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 冠梁 冠圈 簪 缨 緌ruí延:古代覆盖在帽子上的一种装饰 物。 旒: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 天子有十二旒。 紞:古时冠冕上用来系瑱的带子。 瑱(充耳、塞耳):古人冠冕上 垂在两侧的装饰物,用玉、石、 贝等制成。 佩戴方式有三种说法:(1)塞于 耳中;(2)系于笄簪,悬于耳 侧的方式佩戴(现在主流的观 点);(3)先在耳垂穿孔,穿 孔佩戴的。 大约可以分为男女两式,男子的 瑱则多称为“充耳”“纩 (kuàng)”。女子的瑱,较有 特色的则是“簪珥”(将悬有瑱 的丝绳系于发簪之首,插簪于 髻,悬于耳际)。 延(綖) 旒 liú 紞dǎn 瑱tiàn 2.【冕】一种最尊贵的礼冠。最 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 戴冕,后来只有帝王可以戴冕, 所以也用“冕旒”代称帝王。3.【弁】古代贵族的一种帽子,分为皮弁和爵弁。 皮弁biàn以皮革为冠衣, 冠上当有饰物,一般是皮革 缝隙之间缀有珠玉宝石,多 为武官所戴。 爵弁形制如冕,但 没有旒,色如雀头, 赤而微黑,又称作 “雀弁”,多为文 官所戴。 璂qí:古代皮件缝合处的玉 饰。4.【帻zé】又称巾帻,是古代男子包裹鬓发,遮掩发髻的巾帕。 古时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在巾帻上加冠,平民百姓只能用黑色 或青色的巾包头。所以秦代称百姓为“黔首”,汉称奴仆为 “苍头”。 5.【幞fú头】是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是隋唐时期男子 的普遍服饰。 6.★【缠头】用来包裹头发的装饰品。古代人们给歌舞艺人 赏赐的时候,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直接送上金子银子,而 是很高雅地送一块漂亮的锦缎,给他包在头上,名为“缠头 ”。后来送上的其他金钱或礼物,也都以“缠头”代称。(二)体衣 • 古代的体衣,在质地、颜色上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 质地:王公贵族寒冷时,有毛皮大衣(裘)穿;天热时,有高 级丝织品穿。而寒士庶人则只能穿布衣、褐和缊袍(旧絮或 乱麻填的旧袍)之类。 • 颜色:隋、唐及宋时,紫、朱、绿、青四色,只有士人以 上才能穿。而庶人在隋时穿白色,唐时穿黄、白两色,明 朝则不许庶人穿黄色。1.【衣裳( cháng)】古人将体衣分为上衣和下裳。先秦时衣长而裳 短,裳的上半截藏在衣内。后来变成衣短裳长,裳就加衣上。汉以后成 了朝服,不分衣和裳。 2.【襦】古代女子穿的短衣,短袄。 3.【衫】古代指短袖的单衣。上古称长衣(长衫)为深衣,短上衣为中 单或衫。 4.【裙】下裳。在古代,无论男女下身皆穿裙,不穿裤,只在天冷时穿 套裤。隋唐以后,男人以袍为常服,女人以裙为常服,后用“裙钗”代 指女人。 5.【胫jìng衣】即套裤。上古时有袴(kù),袴后无裆,只有两个裤筒, 类似后世的套裤。后来加上裆,称裈(kūn)。裤脚短的称犊鼻裈(因形 状像犊鼻),即现在的短裤衩,一般为贫贱者所穿。 6.【品服】出现于隋代,至唐代始形成制度。古代官员分为九品,凡是 有品级的官员称为品官。品官等级不同,其品服的颜色、形制、质地 也不同,以示尊卑。(三)胫衣、足衣 上古时有裳无裤,但有袴,袴后无裆,只两个裤筒,类似后 世的套裤。后来加上裆,称裈(kun)。裈腿短的称犊鼻裈 (因形状像犊鼻,即现在的短裤衩,一般为贫贱者所穿。 足衣,就是鞋,上古称屦,汉以后叫履。上古时,鞋分革、 丝、麻、草四种,有钱人穿革履丝鞋,贫苦人穿草鞋或光脚, 如《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来源 :Z*xx*k.胫衣 裤子 :“裤”字古代写作绔、袴。纨 (Wán,丸)袴为有钱人的服装,所以后来 专用以指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子弟。因为 纨是织造较为细致的生绢。 犊鼻裈很类似现在的短裤。在古代这是贫 贱劳作者所穿。司马相如在市场上大穿其 犊鼻裈,也是为了显其贫贱以出老丈人卓 王孙的丑。 蔽膝:顾名思义,这是遮盖大腿至膝部的 服饰。《方言》:“蔽膝,江淮之间谓之 棉,自关东西谓之蔽膝。” • 足衣 履 屐 屩juē(草鞋) 鞮dī(用兽皮制的鞋) 屣xǐ 鞵xié 屦jù 舄xì 1.【屦jù】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鞋。上古时,鞋的材质分为革、丝、麻、草四种, 有钱人穿革履丝鞋,贫苦人穿草鞋或光脚。 2.【舄xì】古代一种重底鞋,即在屦下加一块木板。泛指皇上皇后等贵族才能穿的 鞋子,是一种对高档鞋的尊称。 • 3.【袜】古代的袜子,是用布帛、熟皮做的,穿袜子时要用带子系上。按照古代礼 节,臣见君需解袜然后登席,穿袜被视为不敬。 • 4.【芒鞋】就是草鞋,也叫“不借”,据说因为每人能穿得上,不用借别人的, 所以得名。 • 5.【屐】用木头作鞋底的鞋,雨雪时,当套鞋使用,以防打湿鞋袜。后来泛指鞋。 • 6.【谢公屐】南朝谢灵运改进后的一种木屐。木屐底部前后安两个可以拆卸的木 齿。上山的时候前齿拆下,只带后齿,木屐前低后高,踩在上坡路上正好能保持 平行。下山的时候则拆后齿带前齿。(四)常见和服饰相关的名词解释 • 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 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 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来源:学。科。 网] • 布衣:麻衣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布衣之交, 即指贫贱之交。 • 缙绅: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 青衫:黑色的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 容悲伤凄切。 • 巾帼:本是古代妇女头上的头巾或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自古以来把妇 女中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裙钗裙钗:古代妇女的服饰,引用为妇女的代称。:古代妇女的服饰,引用为妇女的代称。 纨绔:纨绔是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古代富贵人家的子弟都穿细绢做的纨绔:纨绔是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古代富贵人家的子弟都穿细绢做的 裤子,这很能反映出他们奢侈的特点,因此,人们常用纨绔来形容富家子弟。裤子,这很能反映出他们奢侈的特点,因此,人们常用纨绔来形容富家子弟。 乌纱帽乌纱帽:巾因沙质软,就用桐木做一个硬衬子垫在里面。后来因为两翼软垂,:巾因沙质软,就用桐木做一个硬衬子垫在里面。后来因为两翼软垂, 就用铁丝撑起来,这样就成了硬质的乌纱帽。多为官服,也代指官位。就用铁丝撑起来,这样就成了硬质的乌纱帽。多为官服,也代指官位。 顶戴花翎:清代官员身份的标志,分两种,一是蓝翎,一是花翎。蓝翎用鸪羽顶戴花翎:清代官员身份的标志,分两种,一是蓝翎,一是花翎。蓝翎用鸪羽 做成,俗称做成,俗称““野鸡翎子野鸡翎子””,供六品以下官员使用,而花翎是孔雀羽毛做成,须,供六品以下官员使用,而花翎是孔雀羽毛做成,须 经皇上特赐方可佩戴,必须是五品以上官员。经皇上特赐方可佩戴,必须是五品以上官员。东坡巾东坡巾:东坡巾又名鸟角巾,相传当时苏东坡因为贬官入狱,在狱中:东坡巾又名鸟角巾,相传当时苏东坡因为贬官入狱,在狱中 无法身着官服,故想出此头巾。东坡巾实为狱服。东坡巾可用多种布无法身着官服,故想出此头巾。东坡巾实为狱服。东坡巾可用多种布 料制作,有内外两层,内层有四面为方形,比外层略高料制作,有内外两层,内层有四面为方形,比外层略高;;外层也是四外层也是四 面,但四面都不相连,边缘为开口,前口开得最大,后面有两条带子。面,但四面都不相连,边缘为开口,前口开得最大,后面有两条带子。 方山巾方山巾:一作为方头巾。古代儒者戴的一种方形软帽,又称方山冠。:一作为方头巾。古代儒者戴的一种方形软帽,又称方山冠。 如李白《嘲鲁儒诗》:如李白《嘲鲁儒诗》:““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 衽衣襟:《汉书衽衣襟:《汉书..张良传》:张良传》:““楚必敛祍而朝。楚必敛祍而朝。””又指床草席。《周又指床草席。《周 礼王府》:礼王府》:““祍席床第。祍席床第。””还指袖子。《列女传》:还指袖子。《列女传》:““文伯引祍攘卷文伯引祍攘卷 而亲馈之。而亲馈之。”” 裳:古代指下衣。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如《楚辞·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绔:今称套绔,左右各一,分裹两胫。参阅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绔》。  褐:粗布或粗布衣服。如《诗·幽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郑玄笺:“褐,毛布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从者衣褐”  缊袍:以乱麻为袍子。古为贫者所服。如《论语·子罕》:“衣蔽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 其由也与?”  品色衣:官吏所穿的公服,即“品服”。以唐代为例,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着紫色,四品深红,五 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着紫穿红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 着者,官卑职微。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江州司马青衫湿”句,便有遭贬后官职卑微之意。  帔:古代妇女披在肩背上的服饰。(五)佩饰 1.【环】玉制的佩器,圆形,中空。古人重视佩玉,有“君子必佩玉” 之说。 2.【玦】环的周边上留一缺口就是“玦”,玦与“决”同音,常用作表 示决断、决绝的象征物。 3.【璧】古代贵重的瑞玉,和圭、璋合称三玉。 国事访问时以璧为凭信,诸侯召见卿、大夫、士时以瑗(yuàn)为凭信,断绝君臣关系以玦表示,重新召 回绝交的人以环表示等。 4.【笏hù】古代大臣朝见君王时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 朝见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 笏板上,防止遗忘。5.★【容臭】即香袋,后代称“香囊”,内装香料,随身佩带,香气绕身。臭, 香气。 6.★【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饰,又称额黄、鹅黄。用黄粉画或用金黄 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魏晋南北朝时 始成为流行的面饰。 7.★【花钿】古时妇人首饰。用金片镶成花形。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 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额间,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 8.【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之饰物,悬于胸前,形似念珠,共一百零八粒,以珊 瑚、琥珀、水晶、密蜡、奇楠香等物制成。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 翰林中书科道、侍卫等官,皆得佩戴。妇女受封在五品以上者同。皇帝所佩 朝珠,以东珠制成。谢谢观看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