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交融与变迁一、课程目标及命题规律分析
• 课标要求:
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了解近代以来
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
其变化的因素
第二节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中国近代以
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
活的影响
第三节 大众传媒的发展: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
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
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命题规律分析:
总论: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新课标新增内容,体现了史学服务于
人民大众的功能,史学不再单纯的描述帝王将相的活动,普
通民众的衣食住行也进入了中学历史教学的视野,是人文主
义在史学上的表现。
重点:一定时期社会的变化与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关联。
角度:⑴设问角度看,高考试题主要考查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寻找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强调政治,经
济文化之间的横向联系,重视三个必修模块之间横向联系,
在重视专题知识的基础 上更加强调通史意识。
⑵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有一定的阶段性,高考试题主要
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重大事件对社会生活变革的影响特别重
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四个时期。
热点:衣食住行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近现代社会的变革(政治、经济、科技
文化)影响着社会生活及风俗的变迁。
社会生活及风俗的变化反映社会变革,
同时推动社会的进步。题例2:(2010·福建卷)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
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
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
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二、单元知识框架
社会习
俗的变化
物质生
活的变化
交通、通
讯的进步
传统媒
介的变迁
新媒介
的崛起
衣、食、住、行
婚丧嫁娶
社交礼仪
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邮政、电信-电报、电话
报刊、影视、广播
网络媒介
西方事务的引进
(鸦战被迫开放、
现代主动开放)
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次科技革命)
中国社会的进步
经济-
体制变化、经济水
平提高
政治:政治制度
的变革、政治环境
思想:启蒙和解放
中
国
近
现
代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促进经济
文化发展
改变人们
思想观念
丰富人们
社会生活
交流联系
更加便捷
推动社会
进 步(1)(1)男子服饰:男子服饰:
①①长袍马褂长袍马褂
②②西装西装
③③中山装中山装
--------流行整个近代流行整个近代
------鸦片战争后传入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流行民国流行
((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后))
(2)(2)女子服饰女子服饰--------旗袍的变化及流行旗袍的变化及流行::
宽松肥大宽松肥大 适体、短袍窄袖适体、短袍窄袖(20(20世纪世纪2020年代年代))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
物质生活发生变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服饰方面(三大阶段)帝制印痕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
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 滥用的。服饰大致
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
腰带,五,坐褥。
国门洞开 西服东渐 旗袍的演变
共和新貌 服饰鼎革
民民
国国
上上
袄袄
下下
裙裙
新角度思考礼
义
廉
耻
以文治国
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
监督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
后背不破缝,表示后背不破缝,表示
国家和平统一之大国家和平统一之大
义。义。★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特点:
☆☆原因:原因:
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不土不洋;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
①①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打开打开中国中国大门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中国社会结构变化,
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和西方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②②西方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中国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
三中全会。
近代服饰:多元
化与新旧并存
50年代的时
尚:列宁装
60年代的流行:
绿军装
①①2020世纪世纪5050、、6060年代:中山装和苏式服装年代:中山装和苏式服装((列宁装、连衣裙列宁装、连衣裙))
②②2020世纪世纪6060、、7070年代:军装和年代:军装和““干部装干部装””(样式、颜色单调)(样式、颜色单调)
特点及成因:由于政治上的影响,特点及成因: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
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特点:特点: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政治性、保守性;政治性、保守性 走走 开放性开放性
成因:成因: 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港台、欧美等文化影响。男
子
长
袍
马
褂
西
装
中
山
装
干
部
服
列
宁
装
绿
军
装
现
代
服
装
女
子
旗
装
改
良
旗
袍
上
衣
下
裙
干
部
服
列
宁
装
绿
军
装
现
代
服
装总趋势(总特点):
拘谨拘谨、、保守保守、、呆板呆板、、等级森严等级森严
美观美观、、适体适体、、方便方便、、平民化平民化 阶阶 段段 表表 现现 服服 饰饰 特特 征征 时代特征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
————新中国新中国
成立成立
长袍马褂长袍马褂
上衣下裙上衣下裙
西装、中山装西装、中山装
旗袍旗袍
中式与西式、中式与西式、
传统与现代传统与现代
并存并存
半殖民地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半封建社
会会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后后————十一十一
届三中全会届三中全会
列宁装列宁装
制服装制服装
绿军装绿军装
政治色彩强政治色彩强
烈烈与革命相与革命相
关的服饰成关的服饰成
为主流为主流
高度集中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的政治经
济体制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十一届三中
全会至今全会至今
异彩纷呈异彩纷呈 美观大方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彰显个性
解放思想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多元社会多元社会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见名校)巩固练习:
“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的一座四
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准备晚饭,碗里盛
着洋葱炒鸡蛋。笼屉里蒸着馒头。然后,
她换上新添的无袖旗袍,走到穿衣镜前端
详起来。”这段描述中最能体现“中西合
璧”风格的是
• A.无袖旗袍 B.洋葱炒鸡蛋
• C.穿衣镜 D.四合院A2、并存于世的中西餐
你知道中国有哪四大菜系吗?
粤菜是以广
州、潮州、
东江三地的
菜为代表而
形成的。粤
菜的用料达
数千种。
鲁菜:咸、鲜、
脆 嫩 , 风 味 独
特、制作精细,
用 料 广 泛 、 选
料 讲 究 、 刀 工
精 细 , 注 重 用
汤,精于制汤,
尤 其 讲 究 “清
汤 ”、 “奶 汤
”的调制
川菜讲究色、
香、味、形、
器、兼有南北
之长。形成麻
辣、红油、糊
拉、豆瓣、怪
味鱼香、家常
等十分丰富的
特殊味型。
淮扬菜以沿江、沿
淮、徽州三地区的
地方菜为代表构成。
选料精细、工艺精
湛、造型精美、在
造型方面,注重色
彩器皿的有机结合,
展现出精美的艺术
性;可谓淮扬品味
一枝独秀。(1).中餐:川菜 、粤菜、 鲁菜 、
淮扬菜四大菜系在近代形成,菜系的形成和它所
在地区的 分不开,同时受该地区的自
然坏境、 、 、风俗习惯
的影响。
历史、文化
气候条件 资源特产(2)西餐
传入时间 后
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②经营西式食
品的 出现 ((33)) 逐渐成为逐渐成为
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
答: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
要求存在明显;
②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
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
1840鸦片战争
食品厂 西菜、西点2、你认为导致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的原因有哪些 ?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渊源。(中西方在社会发展、
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东西文化差异影响饮食差异。 ……完全欧化(花
园、别墅)
江南水乡
传统民居
中西合璧(上海
的石库门)
传统住宅(北
京四合院)
3、房屋建筑——居室建筑的演进
(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
(2)中西合璧(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中
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租界)
(3)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新村”、“花园
”、“别墅”、“公寓”(20世纪30年代前后,
京 津等地开始出现)为什么叫“四合院”呢?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
、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
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
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
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次,北京四合院的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
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
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
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
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北京
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
广大。 还有一点,就是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
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课后探究:北京四合院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内涵?①①婚嫁习俗的变迁:古代:婚嫁习俗的变迁:古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近代:近代:
现代:现代:
②②丧葬礼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趋于简化;世纪初,趋于简化;
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殡仪馆和公墓;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殡仪馆和公墓;
,改土葬为 ,改土葬为火葬火葬。。
③③其它社会习俗:其它社会习俗: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
反对迷信、反对迷信、 公历公历、、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点头鞠躬点头鞠躬 取代取代 跪拜作揖;跪拜作揖; 握手握手逐渐成为逐渐成为
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4社会习俗发生变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1)原因:)原因:
社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社会习俗发生巨大变革,社会习俗
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
((22)表现:)表现:
辛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
婚姻自主、删繁就简;婚姻自主、删繁就简;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征婚启示(1900)
1、女子须天足
2、女子须识字
3、男方不娶妾
4、男死后女可再嫁
5、男女双方意见不合
可离婚
——征婚人蔡元培
征婚启示(1903)
要求:
须文理通顺,
能作短篇文字,
系出名门闺秀,
举止大方,
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
——征婚人章太炎
大男子主义式男女平等式
习俗风尚(移风易俗)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
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
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
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律
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服饰、发型、放足、社交礼仪……
找出材料中所包含的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
探究1史料解读
知识探究提升(1)列举中国旧时期有哪些比较落后的风俗?
(2)分别说明这些旧的风俗办随着近现代脚步
的到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婚姻包办、土葬、女子裹足且不得接受教育、迷信等
婚姻自由、火葬、女子放足且可以接受教育并
走出家庭、破除迷信等【运用提升】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
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
组
号 流行服饰 流行语 阅读 文娱形式
A 列宁装 最可爱的人 苏联小说 扭秧歌
B 唐装 时间就是金钱 古典文学 看电视剧
C 军装 破四旧 毛选 学唱样板戏
D 中山装 上网 时装杂志 跳交谊舞【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习
俗变化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
项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60年代的生活场
景;C项是“文革”时期;B项和D项反映的是20世纪80
年代以来的生活场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探究2农村各种习俗变化小的原因?
①农村封闭落后和保守的观念,与城市联系少、交
流少,与外国的联系几乎为零。
②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传统观念严重束缚农民的思
想意识。●阅读下图,思考为什么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往往发端于通
• 商口岸?
•老上海的旗袍姑娘、西式婚礼与有轨电车•提示:(1)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
学东渐的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
•(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比较繁荣,人
民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小,
而封建统治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运用提升】(2011·浙江卷)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
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
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解析】A。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
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
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
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
性。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运用提升]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不同年代居民择偶
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运用提升]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不同年代居民择偶
标准的调查统计,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婚丧嫁娶
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化。D项不符合
事实。新中国成立后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
受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其他选项符
合题意和史实。【背景材料】2011年,《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自8月
13日开始实施。人们像热议电视剧《蜗居》、《裸婚
》一样,热议着结婚证和房产证的关系,前所未有地
关注着这个司法新解释到底倾向于婚姻中的男方还是
女方。新疆大学妇女研究中心某教授认为,“婚姻法
新解虽没有特别指性别,看起来公正,但我们应该正
视社会现实,我们的社会现实仍然遵循着男婚女嫁、
从夫居的社会传统。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
的女性参与了社会、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得到很大提
升,但传统的从夫居婚姻模式没有改变,传统的婚姻
观念虽然受到冲击,也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探究3热点分析【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女性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
无财产继承权;政治上男尊女卑,无政治权利;婚姻
上从一而终,无幸福权;社会上,无地位和独立人格;
身心上,被迫缠足,一夫多妻。近代,在西方民主平
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不缠
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
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渐渐地改变着女性的社会
地位和生活方式。【运用提升】(2011·汕头质检)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
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
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
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
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
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
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
求。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
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
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两者的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
高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1)不矛盾。材料一中的离婚群体主要是接受了新
思想的知识分子;材料二中则包括全体国民尤其是农民阶层。
(2)因素:①小农经济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
②传统道德观念浓厚;③民主思想在农村的传播有限;
④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
⑤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下。探究4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点
地域
过程
变迁最早出现于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渗透
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
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
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
西合璧的特征。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
趋于封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观念的转变,
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较早但进
展缓慢;
沿海地区变化较快,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
水平
动力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文明的渗入。
科技革命影响
中国社会的进步:政治运动、经济水平提升
思想的启蒙解放
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2012四川文综:16.1912年6
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
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
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
事件(图6)。这反映出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船既遇难,
船长督率船
员,百计救
护。既知无
可为,乃发
令下小艇。
小艇既备,
又令男子退
后,妇孺登
艇。男子闻
令即退,穆
然无有喧哗
者……
高考真体验
A• .(2012年天津卷)戊戌变法期间,湖南
《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
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
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
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 C.宣传科学救国
•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D1、了解其发展更新过程
(1)表现
: ①人力、蓄力牵引的交通工具:
古代: (传统的代步工具)古代: (传统的代步工具)
期 期,自行车,自行车又称脚踏车传入中国。传入中国。 2020世世
纪纪5050年代年代后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
成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成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近代(新式交通工具):近代(新式交通工具):
人力车,又称作人力车,又称作黄包车黄包车 自行车自行车又称脚踏车 三轮车三轮车
(二)、交通工具的更新
木船木船、轿子、马车、轿子、马车
1919世纪中后世纪中后②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
AA 19061906年, 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年, 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B 年B 年上海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北京迟至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北京迟至19351935
年。年。
C在 的推动下,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C在 的推动下,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发端。。并在并在18721872年创办了近代年创办了近代
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
D19世纪末20世纪初D19世纪末20世纪初, , 蓬勃发展,中国蓬勃发展,中国
铁路建设较快发展。铁路建设较快发展。19691969年年 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
地铁的历史。地铁的历史。20032003年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磁悬浮列车在年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磁悬浮列车在
商运商运。。
EE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与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30年30年代代
中期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中期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19491949年后,中年后,中
国绝大部分省份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国绝大部分省份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
火车火车 汽车汽车 电车电车 轮船轮船 飞机。飞机。
天津天津
19241924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
上海轮船招商局
收回铁路利权运动
北京
上海1956年7月14日8
时,长春第一汽
车制造厂生产出
第一批12辆“解
放牌”载重汽车,
标志着中国汽车
工业的诞生。2、分析、归纳其发展特征
动力:
技术:
地区发展差别:
对象:
进程:
种类:
人力、自然力 机械力
平民化、普及化
引进 自制自研
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先慢后快
海陆空探究1. 阅读以下材料:
• 材料一 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
西国办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
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
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
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今年台湾
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
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
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
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
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
•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 材料二 1878年,河北开滦煤矿开掘了第
一口竖井。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
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这条
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铁路建成后,
守旧人士认为机器会震动皇陵,破坏风水,因
而加以反对,不得不把机器动力改成用驴马来
拖车。
•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发展近代交通和通讯的
目的。
(1)快速运兵和传递军情,巩固国防。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起步发展的原因。
(2)起步原因: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
国被迫对外开放,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和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
努力,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3)认识:近代铁路在守旧势力反对和阻挠下
艰难发展,但先进生产力代表社会发展方向,
最终冲破阻挠发展起来。
•社会稳定、思想开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
直接推动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而铁路运输的发
展又会带动社会经济的繁荣。
(3)从材料二及材料三中所述铁路运输的不同遭遇中可以得
到什么认识?探究2中国近代交通运事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 1.特点:
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
会的发展;②列强为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
国的交通;③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
发展的不平衡;
①逐渐开始近代化,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与操纵;
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成因:3.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③改变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节奏,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消极影响:
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
能源危机等负面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
有利于外国的经济、政治侵略。(三)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时间 成就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大清邮政局大清邮政局””不久,设邮传不久,设邮传
部部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6年
1896年
辛亥革命后
1949年11月 时
间
成 就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无线电报创设(军舰之间创设无线军舰之间创设无线
电报)电报)并得到发展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
报(国际间可直通马尼拉、爪哇、旧金国际间可直通马尼拉、爪哇、旧金
山、柏林、巴黎、西贡等地。)山、柏林、巴黎、西贡等地。)业务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的发展
1877年
1906年
1932年 时间段 成就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
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
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2)电话的发展
1882年
民国成立后
20C80S后
截止2003年材料一
1842年英国“魔女”号抵达上海,这是国人见到的第一艘轮船
1874年人力车自日本引进中国,逐渐成为中国近代重要的交通工具。
1876英国修建了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
------外国技术传入的推动
材料二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派主持或
督办了唐胥铁路、京汉铁路、津沽铁路、基隆到台北的铁路、大冶到长
江边铁路的修建,开拓沿海沿江航线。在天津设电报总局,在许多省建
立电报线路……
------------政府的重视
材料三
1909年,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冯如完成了中国
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继任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为全力投身
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去美国参加工科博士学位的授衔仪式,放弃
了这一荣誉。
----------人民的才智和努力
中国近代交通、通信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归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2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4、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1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能力训练
1、20世纪初中国皇帝不能做到的是( )
A 骑自行车 B 乘有轨电车
C 坐火车旅游 D 给美国总统发无线电报
2、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工
具是在 ( )
A 民国成立后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 D 1949年以后
3、下列通信方式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一项是 ( )
a邮政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报 d电话
A abcd B acdb
C adbc D adcb
D
D
B(四)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等大众传
媒的普及
●大众报刊事业的发展
1、基础知识:由于社会需要适合 普通民众 阅读需求的 大众报刊,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兴起了办报热潮,开始了近代中国的
大众报业。
70年代起中国开始自办,1873年汉口《 》开创了国人办
报的先例。
维新运动中,形成过人办报热潮,影响较大的有《 》
《 》《 》等,相对而言, 报刊更
能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
在华传教士
昭文新报
中外纪闻
强学报 时务报 通俗性报刊2、中国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原因:
内因:
3、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
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2)社会形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
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
断涌现;
外因: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和
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都有利西方文明的传播和人们思想解放)
• 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期间成宣传改良,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
• 娱乐大众、传播新知。(通俗报,满足市民文化消遣,丰富
生活;专业报,传播新知)
总之,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
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
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
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⑴广播:中国最早的广播台是在1923年由
商人在 创办;中国人自办的广播台是在
1926年由政府支持下创办;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
电台是在 1927 年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
的广播电台是在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
●●广播影视的普及广播影视的普及
⑵影视:
①历程:电影艺术的出现时第 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上
第一部电影的时间是 年,由 (国家)的卢米埃尔兄弟
放映。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机诞生于 年代。
英美
上海②中国电影:电影事业在中国的发展特点是经历了 到
有声,从黑白到 ,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1896年 徐园“又一村”放映了“ ”成为中
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905年,出现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
部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一度由于过分强
调 宣传作用,出现题材单一的倾向,改革开放真
正激活了我国的电影市场。
③中国电视:1958年 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
业的诞生。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 。目前中
国电视的特点是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
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
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原因: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
巨变 (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高速公路)
2、出现:
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3、发展:
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伊始便提出了建设
“信息高速公路”(Infor—ITlation
l~ighway)的大胆设想。他认为,是否在
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网络方面占居世界
领先地位,是关系到美国企业和产业在世
界市场上能否具有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4、影响
(1)互联网目前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
域。
(2)互联网在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的同
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3)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
趋广泛。
(4)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
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
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5、评价
(1)优势:
①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②②费用低廉费用低廉
③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④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缺陷:(你如何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
①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
②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
③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④造成对网络过分依赖,不愿走出家门,缺乏社会沟
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1)中餐——四大菜系
四大菜
系
代表区域 口味特点
鲁菜 山东(济南、
胶州)
清香、鲜嫩、味
纯
粤菜 广州、潮州
等地
鲜、嫩、爽、滑
川菜 四川(成都、
重庆)
味浓、重辣
淮扬菜 扬州、淮河
流域一带
清淡、味甜①世界三大烹饪流派:
东方烹饪流派:以中国为代表
西方烹饪流派:以法国为代表
阿拉伯烹饪流派:以土耳其为代表
●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②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
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在面点的制作上,在面点的制作上,西餐西餐重烘烤,重烘烤,中餐中餐多蒸煮。多蒸煮。
所谓西餐,一般是指西欧以意大利餐、法国餐等为代
表的西方厨艺文化。
中餐上菜顺序应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
主食,最后上甜食点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
道菜应同时上。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冷菜→→汤斗海鲜汤斗海鲜→→主菜主菜→→甜甜
点心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
★上菜顺序: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类别 主要线索(表现) 历史特征
生活
与习
俗
(1)衣:“洋布”、“洋
装”、中山装、西服、旗
袍、学生装、裙子(2)食:
西餐、“菜篮子工程
”(3)住:欧式洋房、中
西合璧的豪宅、“安居工
程”(4)婚丧嫁娶、社交
礼仪的变化,注重环保、
赈济灾区的新风尚
(1)旧中国:变化与
向西方学习有关;
地域差距较大;社
会运动的推动;仍
保存民族特征
(2)新中国:与人民
地位变化、实现民
族独立和改革开放
紧密相关探究2近代以来影响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发生变化的因素
外因 西方文明的影响、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促进
内因
政治:政治变革及政府改革的推动(政治环境)
经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促进
思想:民主平等思想的推动(思想解放及观念转变)
自身:社会习俗本身自我更新• 清政府入关后强迫汉人改变发型,带有严
重的民族
• 压迫色彩;
• 妇女缠足也是封建男权社会形成的畸形审
美标准;
• 剪辫子、
• 不缠足本身就是反封建斗争,是进步的历
史现象。★★在面点的制作上,在面点的制作上,西餐西餐重烘烤,重烘烤,中餐中餐多蒸煮。多蒸煮。
所谓西餐,一般是指西欧以意大利餐、法国餐等为代
表的西方厨艺文化。
中餐上菜顺序应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
主食,最后上甜食点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
道菜应同时上。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冷菜→→汤斗海鲜汤斗海鲜→→主菜主菜→→甜甜
点心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
★上菜顺序:•(2009·江苏,22)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
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
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
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
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
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
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
女》1920年4月15日)
提升运用•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
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
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
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
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
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
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
《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
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
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
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
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
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
这一问题?(3分)•(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
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
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
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
颁布)。
•(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
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
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