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

ID:497343

大小:1.28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谈 读 书 ——培根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物主 义哲学家、现代实 验科学的始祖,作 家。著有《随笔》, 《新工具》等。 《随笔》共58篇 是英国文学中首创。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给下列生字注音: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 嚼 咀嚼( ) 味同嚼蜡( ) 好 好读书( ) 读好书( ) yí chóu zǎo xiá jié jué liú jiè zhì cī huò jué jiáo hào hǎo 作者的文题为《谈读书》,那 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呢? 读书目的 读书方法 读书作用 读 书 目 的 正面阐述 其好处: 足以怡情 足以傅彩 足以长才 反面指出 其偏向: 费时过多—易惰 藻饰过多—则矫 凭条断事—学究 正 反 对 比 读 书 方 法 主张 推敲细思 或浅尝 或吞食 或细思 比 喻 论 证提倡 读书、讨论、 作文相结合 读 书 作 用 读史—读诗—数学—科学 —伦理学—逻辑修辞之学 皆成性格 各种运动 各种不善及其应对 弥补缺陷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读书目的 正面阐述其好处 反面指出其偏向 正反对比 读书方法 主张 提倡 比喻论证 读书作用 皆成性格 弥补缺陷 比喻论证 本文的结构思路 举例论证 句段品味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 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 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 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 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 学深思者莫属。 这几句话从正 面说,读书有三 种不同的目的: 怡情、傅彩和长 才。重点阐述读 书的好处。 句段品味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 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 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 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 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 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这几句话从反面 指出读书中的三种 偏向,并论述读书 和经验的关系:相 互补充、相辅相成。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 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 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 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 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 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 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这几句话主张 对不同的书采用不 同的读法,或选读, 或浏览,或通读, 或精读,有的书可 只读摘要。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 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 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 所学,皆成性格。 这几句话说明 各种学科的书籍, 阅读后都有塑造 性格的作用。 鲁迅的“随便翻翻” ——广泛的浏览式的 读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 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 一下,或看序目,或读 几叶内容,不费力,不 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 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 拿来消遣。 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 每 有 会 意 便 欣 然 忘 食 不求甚解 马南邨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 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 遂安、卜无忌等。福建福州人。 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系。 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 从事中共地下活动。 “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 》:“好读书,不求甚 解”。原意是读书只领 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 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 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 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思考: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 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 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 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 读”的观点。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 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 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 ”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 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 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 只好说“不求甚解”。 讨论: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 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 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 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 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 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讨论: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 样论证方式?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 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 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驳论的论证方式 谈 读 书 读书的正确目的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归纳论证 不 求 甚 解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立论 驳论 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 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 ” 的两层含义。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 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 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