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
解题: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
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
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
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
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
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
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
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
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
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
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
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读
听
-:
塞下秋来风
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
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塞下:边 界要塞
之地,这里指西
北边疆。
大雁向衡阳
飞去。湖南衡阳
县南有回雁峰,
相传秋末冬初大
雁向南至此不再
南飞。
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
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
的声音。角:军
中的号
角。
嶂:像屏障一样
并列的山峰。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
景全异,向衡阳飞
去的雁群毫无留恋
的情意。从四面八
方传来的边地悲声
随着号角响起。重
重叠叠的山峰里,
长烟直上,落日斜
照,孤城紧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
山名,即今内蒙古境内之杭爱
山。勒:刻石记功。东汉大将
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
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羌笛,是羌族的一种
乐器发出的凄切之音,
常让征夫怆然下泪。
比喻夜深
寒重
译文: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
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
未刻上平定的功绩,归
家之日无法预计。羌人
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
大地。将军和战士不能
入寐,每日哀伤落泪,
直等到头发花白也难以
回归。
-:
探究问题
1.塞下秋景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现了作者和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如何理解“将军白发征夫泪”?
明确: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
久戍不归而白发,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
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
伤流泪。
-: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描写边
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报国立
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思乡忧
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
战士的艰苦生活。
-: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上阕写景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
异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
报国、壮志
难酬之情泪
借
景
抒
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
美文共析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芳草:古人多以草喻离情别绪 。
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指思乡之愁苦令人黯然
销魂。
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
• 1、上阕描写了怎样的秋景?
上阕描写了碧云、黄叶、绿波、翠烟、青山、
斜阳等景象,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
映 。描绘出一个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2、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下阕抒发了作者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
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
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
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
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
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
相思泪。
-:
拓展延伸
• 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正是酒,
使诗人逸兴遄飞,追风逐电;正是诗,使美
酒频添风雅,更显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