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梅岭三章
新课导入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
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
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
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
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
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
命诗”。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
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作者介绍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
至人。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
领导者之一。1972年于北京逝世。1977年其遗
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背景资料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
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在敌人重点围
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
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苦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
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
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检查字词
伏 (fú) 丛莽 (mǎng)
旋 (xuán) 旌旗 (jīng)
阎罗 (yán) 国门悬 (xuán)
诸君 (zhū) 捷报 (jié)
血雨腥风 (xīnɡ)
检查字词
检查字词
词语释义
旋: 不久、随即。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
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检查字词
涯: 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给每首诗起一个小标题。
【合作探究】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第三首:
展望未来——将来。
整体感知
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
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
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
革命精神。
解读课文
1.诗前的小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一九三六年冬天,(我)在梅山被围困,我受伤病重潜伏在茂盛的草
丛间二十多天,考虑到不能脱险,写了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被解除
了。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首“绝命诗”表
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解读课文
2.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首句“断头今日意如何”是一个设问句,是说“我”今日面临死亡
的威胁,想些什么呢?“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强调“断头”,写
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余下的诗句均由此句生发,
奠定了全章的感情基调。当时斗争环境极为恶劣,死亡近在眼前,但诗人竟能以
高度的革命理智向自己提出问题,清醒的思想、坚毅的斗志、冷静的神态,集中
地展现了出来。这正是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的写照。后三
句是对首句的回答。
解读课文
3.第二句有什么含义?
【合作探究】第二句表述了艰难创业中经历过很多的战斗,暗含着对自己面临死
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愤恨感情。
解读课文
4.第三、四句运用“泉台”“阎罗”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这两句诗中运用了“泉台”“阎罗”的传说,赋予诗歌浪漫色彩,
体现出诗人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
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精神。
解读课文
5.“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
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写出诗人即使死后仍然关心革命,要看到同志们怎样
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的。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殉难
的精神。
解读课文
6.第二首第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合作探究】第三、四句写诗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表达了诗人切盼
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
解读课文
7.“人间遍种自由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合作探究】表明诗人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
观的革命精神。
解读课文
8.《梅岭三章》这三首诗抒发感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合作探究】第一首,面临牺牲的考验,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
烈感情;第二首,回忆十年革命征程,抒发死不瞑目,激励战友英勇战斗的强烈
感情;第三首,展望未来,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读课文
9.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合作探究】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从眼前写到过
去、未来,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
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层层深化的诗文
中越来越清晰。
赏析语言
1.第三首前两句中“投身”“应有涯”有什么含义?
【合作探究】“投身”表现出诗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应有涯”表明诗人
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会有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坚持斗争的精神。
赏析语言
2.将“血雨腥风应有涯”中的“应”换成“该”可以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不能换。此句中“应”这个副词表明诗人坚信反动镇压必定会有尽
头,会结束;信念坚定,感情充沛,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如果换成
“该”字就没有了这样的效果。
赏析语言
3.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
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
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赏析语言
4.捷报飞来当纸钱。(句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为什么?)
【合作探究】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
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在写实的
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语言
5.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
修辞的角度赏析)
【合作探究】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
革命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
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指作者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归纳主旨
探究课文的主旨。
【合作探究】这三首诗中,诗人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无限忠于革命
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
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
探究写法
1.合作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
【合作探究】①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
大气魄。如第一首中第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第三、四句便借助想象,
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
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
义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探究写法
②借代和引用。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
的地狱之王,作者用来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
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
借来指代战争。“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
《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
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探究写法
2.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合作探究】诗中写到的泉台、阎罗、绕纸钱等,本都是封建迷信中的传说和行
为。而诗人将阎罗和阴间地府比作祸国殃民的蒋介石和蒋介石反动政府统治下的
人间地狱,用纸钱来代指革命军队的胜利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
陈毅借用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他不亲眼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彻
底灭亡死不瞑目的精神,更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眼看
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此外,取义成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探究写法
南宋政治家文天祥在被捕就义前藏于衣带中的《自赞》诗里,写有“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的诗句。陈毅在诗中熔铸了《论语》《孟子》中有关仁、义的论述,并直接借用
了文天祥就义诗中“取义成仁”的说法。典故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其
意义深远,感情强烈。
拓展延伸
阅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简要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拓展延伸
赏析:这首诗抒写了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首句“剑外忽
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
初闻”紧承“忽传”,“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
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泣的真实表现。颔联以转作承,落
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
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
对“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
拓展延伸
“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
”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
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
自然就会“喜欲狂”了。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
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全诗感情奔
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在陈毅光辉的一生中,有20多年的时间是在铁马金戈的枪林弹雨中度过的,而赣
南的三年游击战,正如陈毅自己说的那样,“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
最困难的阶段”,《梅岭三章》可以说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杰
作。作者以其崇高的革命情操,临危而斗志弥坚的豪迈胸怀,谱写成这一不朽的
壮烈诗篇。三章比秋月,一字偕华星。它犹如挂在夜空中的皎洁明亮的秋月,它
的一字一句犹如黑夜灿烂的明星,将永远激励人们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奋勇前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