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1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1

ID:497875

大小:3.17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中 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四单元 必 修 二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四单元目 标 定 位 方法警示探究 基 础 攻 关 考 点 突 破 课 时 作 业 技 能 提 升目 标 定 位明确考向 把握主线 课 程 标 准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 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 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 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 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 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 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 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本讲主要讲述了近现代社会生 活的变迁。近现代以来,中国 在社会生活等领域发生了巨大 变化,中西文明在碰撞中走向 共存和交融。鸦片战争至新中 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 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成为这一时期物质生活与社会 习俗的突出特征。新中国成立 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但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 开放后,社会物质生活进入快 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习俗发 生了深刻变化 考 纲 要 求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基 础 攻 关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原因: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晚清政府与民国政府的 推动。 (2)表现: ①衣:“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________”、旗袍与传统服饰并行。 ②食: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和咖啡店。 ③住:西方建筑样式开始出现并逐步盛行。 ④社会习俗:“________”“废止缠足”成为新风尚; 婚丧仪式改为简约文明。 中山装 断发易服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时期 物质生活 社会习俗 建国初 期 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 城市住房比较拥挤,生活水平差 距不大,但总体较低 勤俭节约、 _________,是中国 社会风尚的主流 改革开 放以后 服饰:服装颜色由灰蓝色调为主 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 多样化 饮食:到________年,基本解决 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 程” 住房: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 了“______________”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___________、讲究 卫生、赈济灾区的 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无私奉献 1987 安居工程 注重环保[学法引领]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大趋势:从封闭守旧逐渐文明开化。 两个原因:内因(中国历史的巨变)和外因(西方文化的传 入冲击) 三大阶段:近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后。 四大内容:衣、食、住、行。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大众传媒的变迁 交通 工具 时间 成就 铁路 19世纪70年代 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到上海的 淞沪铁路 19世纪80年代初 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辛亥革命前夕 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 先后建成________、兰新等铁路 20世纪90 年代 铁路营运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 世界第四位 2006年 ___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 宝成 青藏铁路交通 工具 时间 成就 公路 20世纪初 汽车开始出现在________等大城 市 新中国成立后 建起汽车制造厂,全国建立起比 较密集的公路网 水运 鸦片战争后 西方列强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 国水上运输 19世纪70年 代初期 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 新中国成立后 获得较快发展 20世纪90年代 以后 开始萎缩 上海交通 工具 时间 成就 航空 1909年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20年 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 新中国成立初期 发展有限 改革开放以后 成为世界民航大国2.通讯工具 (1)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________的电报公司在上海建成一个 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________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________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 报局。 (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此后,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 (3)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丹麦 台湾 崇明3.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 1833年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第一份中文报 刊 19世纪中期前后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著名的有《中国丛报》 和《__________》 19世纪70年代起 报刊越来越多,多反映社会思潮,呈现出繁荣 景象 20世纪前期 共产党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 《__________》《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建国后 《人民日报》《红旗》《___________》《文汇 报》等 改革开放后 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万国公报 新华日报 光明日报(2)电影: 1905年 《_______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开 始起步 20世纪20年代 以后 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20世纪30~40 年代 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成 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 走向辉煌 定军山(3)电视: ①1958年,________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 业的诞生。 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③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内容。 北京(4)互联网的兴起: ①兴起: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 ②发展:90年代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 网。 ③特点:迅速传播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度________、双向传授。 ④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互动[学法引领] 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1.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 近代 现代 衣 穿西装、“断发易服”、中山 装、百姓穿“洋衣”、“洋袜” 增多 着装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 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 样化 食 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 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 尚,西式糖、烟、酒、饮料 为百姓所接受 1987年解决温饱问题,进 一步提高饮食水平,注重 吃好,政府还实施“菜篮子 工程” 住 西式住宅增加,民国的高官 显贵建造洋房 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 政府还实施“安居工程”近代 现代 行 轮船业 (1)鸦片战争后,列强 垄断 (2)洋务派创办轮船招 商局,打破列强垄断局面 发展较快,但20世纪90年 代后,因其他交通工具的 发展,轮船业的比重下降 铁路 (1)19世纪80年代中国铁 路诞生 (2)辛亥革命时形成近代 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1)铁路里程亚洲第一、世 界第四 (2)机车制造有新突破 汽车 (1)20世纪初出现汽车 (2)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 建立密集的公路交通网 飞机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 飞机,中国航空事业开始 航线、航班不断增加,中 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2.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2)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演变的因素 ①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 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使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涌进 我国,带来了近代文明。②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在 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这些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主 动发生变化。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 活的演变。 ④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近代先进中国人努力发展近 代工商业,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 也随之发生变化。 ⑤建国后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改革开 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更是把建立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1.近代西式服饰传入后,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 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 中式服饰,而是与中式服饰并行发展。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地域之间存在着发展 不均衡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 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中国近 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 色彩。3.允许臣民自愿剪发的是清政府,不是民国政府。 清朝末年,清政府就允许臣民自愿剪发,这与民国政府 不同,民国政府是强行剪发。 4.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 足”,但没有在全国大规模推行。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虽然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 足”,但并没有推行到全国。大规模推行“断发易服”“废止 缠足”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 5.19世纪,最早在中国大地修筑铁路的是外国侵略者。 19世纪,最早在中国修建铁路和修筑铁路最多的都是外 国侵略者,并非清政府。考 点 突 破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 开店、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 活中。“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 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 欢迎。 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二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请求朝 廷下令“断发易服”,认为这关系到中国与文明世界的融合, 他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 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 诚非所宜。” 材料三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 令。还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以代替中国传统 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材料四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 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 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 领袖人物在北京、澳门、湖南等地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 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 活变化的因素和特点。 提示:(1)因素 ①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 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使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涌进 我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在 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这些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主 动发生变化。③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 活的演变。 ④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近代先进中国人努力发展近 代工商业,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 也随之发生变化。 ⑤建国后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改革开 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更是把建立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2)特点 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随着中国近现代经济、 民主和思想文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演进而变迁的。 ②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呈现了由闭关自守转向世界, 由封建传统变为向现代化的迈进。 ③中国近现代化生活虽在不断变迁,但始终保持着本民 族的特色。 ④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 衡性。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何积极影响? 提示:(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促进 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 了工业化的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 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时代变革。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 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技 能 提 升指出与分析、归纳与概括、体现与反映类试题的规范解 题方法 (1)指出与分析:“指出”是直接说出某个(或某些)史实 或结论;“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活动,是在所获得的大量 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分析”并不是已有理论的演绎,而 是对研究对象做具体深入的研究。 (2)归纳与概括:“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 的历史事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 理、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 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 是“概括”的前提。(3)体现与反映:“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 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但是“反映”有时可能就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体现”可能 是从材料中获取历史结论或者寻找支撑结论的历史事实。 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 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 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 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 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 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 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 ……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 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 由。材料二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 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 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材料四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 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 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 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 文明、开化,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固近代史》(1840~1949) (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并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解析] 本题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综 合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社会意识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第 (1)问,考查维新思想,阅读材料一获取有信息,把握材料主旨, 从军事、外交、卫生等方面阐述。第(2)问,旗袍是中国传统服 装,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新服饰,由此可知,由传统至现代化 之趋势,结合所学知,阐述中山装产生的背景。第(3)问,关键 信息: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 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其认识基于批 判与继承的原则阐述。[答案] (1)主张易服、剪辫。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 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 (2)变化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接近这 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 改革。 (3)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 时尚。 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 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 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 延续性。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