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
共产主义 经济发展
市场 商品
社会主义
工农联盟计划经济体制
弊端传统观念
局部改革
工业
军事工业
市场对经济
社会主义固定粮食税,实行国家
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
卖,实行自由贸易,实
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余粮收集制,企业国
有化,实物配给制和
劳动义务制
内
容
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
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
盟,以摆脱严重的经济
危机和政治危机
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
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
权,实现向共产主义
的直接过渡
目
的
不同点
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
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同点
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
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途径
影
响
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
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
了苏维埃政权
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
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
力、财力,为战胜国内
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
固了苏维埃政权
作
用不
同
点
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88年6~7月 苏共第19次代表会
议、首次提出“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公开性、
民主化和社会主义
意见的多元化”
1989~1990年 苏联15个加盟共和
国中14个发生民族
骚乱和流血冲突
1990年1月 戈尔巴乔夫声称:
“实行多党制……符
合社会的需要。”
1991年12月 苏联正式解体
1939年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
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
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
》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
卫战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①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内容:在农业、工业
方面进行调整;③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
改革
同
虽然进行了根本性
改革,但背离了社
会主义方向
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
体制进行修修补补
失败
原因
失败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结果
前期是经济领域,
后期是政治领域工业农业侧重
点
异
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
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5)
苏联的经济改革(5年5考)
斯大林模式(9)新经济政策(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5年16考)定时空
抓关键错误选项
正确选项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新经济政策只是在一定范围 内实行商品经
济谈不上主导
D
由“1922年”“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
动”说明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C
不能和材料相呼应过于武断,和材料前半
句冲突B
错在“彻底”这一词上,不符合苏维埃的性
质
A
选项定位判断理由选项抓题眼关键信息抓题眼抓题眼定时空
抓关键正确选项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这一论断是为维护斯大林模式D
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
进行
C
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现B
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
彻底、永远地解决谷物问题
A
选项定位判断理由选项抓题眼抓关键
关键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