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教学目标
1、掌握“蕃”“濯”“鲜”等实词意
义和“之”的用法。
2、通过诵读、背诵理解作者借莲花所
寄寓的感情。
3、领会菊和牡丹对莲的作用。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
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
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
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蕃
淤
濯
亵
鲜
fán 多
yū
zhuó
洗涤
xiè 亲近
而不庄重
xiǎn 很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爱 莲 说
骈散结合 “之”“也”等舒缓
语气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
唐代
水里、陆上各
种草木的花,值得
喜爱的很多。晋朝
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李氏的唐朝以
来,世上的人都很
喜爱牡丹。
指前面说的各种花 多
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
沾染(污秽)
洗涤
美丽而
不庄重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
泥里长出来却不沾
染(污秽),在清
水里洗涤过,但是
并不显得妖媚;
(荷梗)中间贯通,
外形挺直,不牵牵
连连的,不枝枝节
节的;
我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
性。
表转折
清水
生藤蔓 长枝节
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香气传送到远处,
更加使人觉得清幽;
笔直而洁净地立在
那里,可以在远处
观赏,但不能贴近
去玩弄啊。
远播
更加
耸立的样子
树立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
“啊”“呀”
予谓菊,
花之隐逸
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认为
品德高尚的人
我认
为,菊花,是花中
的隐士;牡丹,是
花中的富贵者;莲
花,是花中的君子。
隐居的人
语气助词连用,表示肯定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
矣。
Yī叹词,相
当于“唉”
Xiǎn少,难得
当,当然
唉,对于菊花的爱
好,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爱好,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爱
好,当然人很多了。
宾语前置的
标志,不译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
陶后鲜有闻 古义: 今义:
一字多义:
可 可爱者甚蕃
可远观
谓 予谓菊
何以谓之文也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归类整理、记忆
值得
可以
认为
(谥号)称作
树立 植物,种植
少 新鲜
名词蔓、枝用作动词,长藤蔓,长枝节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
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莲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
通
外
直
不
蔓
不
枝
香
远
益
清 亭
亭
净
植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莲花的?
莲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
通
外
直
不
蔓
不
枝
香
远
益
清 亭
亭
净
植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
喜爱吗?那还为了写什么呢?
作者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
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
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引人
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飞翔。
君子的高
尚品质
托物言志
4、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
品质。
品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必须解决的三个递升
性问题
“托何物” “托物何” “言何志”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
不同流合污
不孤高自许
通达正直
不趋炎附势
美名远扬
品行高洁
令人敬重
5、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
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衬
托
隐
逸
者
富
贵
者 君子
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
面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
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是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
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
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何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而
“予独爱莲”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
是怎样的呢?
采
菊
东
篱
下
悠
然
见
南
山
“菊之爱”有两重含
义:一是做一个避
世的隐士;二是保
持独立的人格。
秋季
开花
迎寒
斗霜
清高
避世
品
原
夸
富
贵
职
本
重
王
侯
惟
有
牡
丹
真
国
色
花
开
时
节
动
京
城
(
刘
禹
锡
)
爱菊
爱牡丹
爱莲
(鲜)
(众)
(独)
隐逸者
离世隐居
富贵者
追名逐利
君子
身居浊世
洁身自好
惜
厌
爱
莲 君子 爱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菊 隐逸 惜
牡丹 富贵 厌
正
衬
反
衬
托
物
言
志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
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
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
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以花喻人
小结:课文托物言志,
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
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
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
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
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
恶浊世风的鄙弃。
7、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
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在现
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
简述理由。
两种观点各有道理。第一种强调了人的主
观努力的巨大作用;第二种强调了环境对
人的影响。无论同意哪一种,都应言之有
据。
8、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独特认识,
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赞
梅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
说》……
梅梅 兰兰 竹竹 菊菊
9、自查阅资料,以“花•鸟•古典诗歌”为
题,写一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