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
20
20
年
5
月
30
日
南昌市
2020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学科评分细则
实用类文本阅读
PART1
阅卷前请老师们仔细阅读材料原文,了解三则材料表述对象,原文出处,文体特点、表达立场和角度,以便结合原文内容判分。
本大题主观题答案可以不必拘泥答案字面词语,但必须符合答案要点。
6.面对疫情中谣言传播的社会问题,应如何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体系建设?请依据上述材料加以概括。(6分)
【参考答案】
(1)
要充分发挥
官方
权威平台的
引领作用
(2)
必须加强
对个人信息传播
的必要
监管
(3
)
要通过信息传播载体,提供
事实
,普及
知识
,传播
真诚的态度
试题呈现与参考答案
1.
明确主体:
加强 信息传播体系建设
2.
区分角度
如何做 怎么做
3.
信息提取准确,整合得当
(
1
)
官方权威性 引领作用
(
2
)
个人化传播 监管作用
(
3)
真实信息 真诚态度
4.
概括表述,语言顺畅
评分细则
评分示例【
6
分】
1
.
及时发布准确信息,
发挥
官方权威性
,加大对谣言的打击力度,起到
引导
舆论
的作用
(
2
分)
2.
有效
管控
社会媒体中的
个人化信息传播
(
2
分)
3.
提供
事实
依据,普及全民
知识
,传播
态度真诚
。
(
2
分)
注意
实用类文本阅读既要筛选文本信息(例如第
3
点),又要加以概括(例如第
1
点中的
“
引导
”
或
“
引领
”
作用,第
2
点中
“
管控
”
或
“
监管
”
)
评分示例【
6
分】
1.
政府及时发布信息在
官方权威平台
上,提供事情的真相,还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
分)
2.
针对不同谣言进行
专项整治管理。抑制
攻击性谣言
,严惩
散布谣言,情绪疏导牢骚性谣言等等。
(2
分)
3.
作为个人,保持理性,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
(
2
分)
注意
:
第一点第三点大意相符;
评分示例【
5
分】
1.
运用
官方媒体的权威性
,用好数据、病例、科技支撑,起到
舆论带头
的作用(
2
分)
2.
加大
监管力度
减少谣言的传播,
严惩
社交媒体中个人信息传播里的造谣者(
2
分)
3.
提供事实,普及知识
,进行科学传播,让公众能分辨真假信息。(
1
分)
注意
:缺少关键词:
真诚态度(
扣
1
分
)
评分示例【
4
分】
1.
提供事实
,注重事实,社交媒体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调节社会情绪,遏制谣言的传播。(
2
分)
2.
普及知识
,科学传播,鼓励科学家等专业人士多发声,形成对舆论场的知识性引领,破除知识性谣言。
3.
以真诚的态度
,认真医治每个病例,设计每项举措,开展每次沟通,为舆论融入暖色调,积累社会信心。(
2
分 )
注意
:第一点符合舆论引导,第三点答到关键词“真诚态度”
评分示例【
4
分】
1.
提供事实
,注重事实,社交媒体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调节社会情绪,遏制谣言的传播。(
2
分)
2.
普及知识
,科学传播,鼓励科学家等专业人士多发声,形成对舆论场的知识性引领,破除知识性谣言。
3.
以真诚的态度
,认真医治每个病例,设计每项举措,开展每次沟通,为舆论融入暖色调,积累社会信心。(
2
分 )
注意
:第一点符合舆论引导,第三点答到关键词“真诚态度”
评分示例【
3
分】
1.调节社会情绪,不仅要提供事实,还要
普及知识
进行科学传播,而且
态度要
真诚。
2
分
2
.
鼓励科学家、医生等
专业人士多发声
,提供科学的支撑,破除知识性谣言。
0
分
3.
通过
官方
发布的
数据
,积累社会的信心。
1
分
注意
:
第二点内容是对第一点中的
“
普及知识
”
的详细阐述,所以
0
分,第三点没有概括,只谈到了官方数据。得
1
分。
注意:
1.
以关键词为要点给分;不论分点数量。
2.
顺序颠倒不影响给分;但必须符合答案要求。
3.
答案重复不给分。
文学作品阅读
PART2
阅卷前请老师们仔细阅读作品原文,了解作品全貌,并回顾作品相关文本的人物形象特点,以便根据试题要求准确判分。
答题始于读文,阅卷同样需要尊重文本,依据文本。在此基础上领悟答案要求,把握答案要点。
8.本文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重写经典,这样的写法有何
艺术价值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
人物形象
: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有利于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人物形象更完整;
②
叙述视角:
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灵活自由,便于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更全面的生活图景;
③
小说主旨:
重写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尖锐地展示出来,对王伦和梁山泊的看法超越了原著的内涵,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性。(每点
2
分,共
6
分)
试题呈现与参考答案
评分细则
:
1.
题目指向明确:
叙述的线索和叙述视角,答案可以从
2
个角度打开。
2.
补充答案
①在情节上的作用,
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有利于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让小说叙事更为紧凑,
②在叙述视角上,第三人称叙述全面真实,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参考示例:(
6
分
)
①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向读者全面地展现了林冲渴望报仇,不愿与献媚之徒同流合污的形象,丰富了经典作品的人物形象。
②
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述灵活自由,既能细致刻画使林冲内心对复仇的渴望与心里的纠结,也能交代背景,描写环境,有利于凸显人物形象,使林冲与经典的故事更符合现代的审美。
③本文是对《水浒传》的延续与发展,故事出于原著高于原著,读来有耳目一新之感,能强化对原著的理解。
参考示例:(
5
分,主旨分析欠深入)
①以心理活动为线索,异于传统古典小说的呈现方式,在结构上使小说紧凑;在人物表现,利于通过心理变化表现林冲善良,思虑深远的性格;在情节上,利于通过心理矛盾推动故事进行。
②采用
第三人称,叙述更为自由,使林冲的性格表现和读者感受更有震撼感。
③重写经典,可以省略一般小说的情节构建,从而更真切表现林冲的形象,易于引发读者的思考。
参考示例:(
4
分
)(对第三人称视角自由灵活分析不当,对主旨无)
①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表现林冲的本性与刺杀意志之间的对抗,丰满了人物现象,写出林冲的侠义正直,粗中有细。
②以第三人称叙述,将人物心理铺开描写,使行文清晰,层次分明,情节一波三折,使读者贴近林冲的所思所想,更具画面感。
③小说由林冲打算
“
杀杨志
”“
杀王伦
”
到
“
返回卧房
”
,清晰地展现林冲行为的延宕,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示例:(
4
分,
缺乏主旨分析,
2
点和
3
点重复
)
①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使行文结构严谨。
②从林冲心理活动
“
可怜杨志处境而厌恶杨志行为
”“
想杀小喽啰却未杀
”
等,表现出林冲虽有豪强之气,也有不忍之心的形象。
③从第三人称角度入手,有利于全方位穿插叙述与描写,使情节更加灵活,富有曲折,并有利于生动刻画林冲的有英雄气概不同流合污而不忍伤及无辜之善良理性的形象。
9. 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节选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中的“林教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文本加以说明(6分)
【评分细则】
试题呈现与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
“林教头”是
朝廷罪囚
,“豹子头林冲”已是流落梁山泊的
江湖人物
。
【身份不同】
②
“林教头”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豹子头林冲”情绪激烈、反抗意识强烈。
【性格不同】
③
“林教头”是从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豹子头林冲”则是开始冲动暴躁,后来冷静反思,忍而不发。
【性格发展路径不同】
(每点
2
分,共
6
分)
【答案示例】(
3
分)
①身份不同:《风雪》中林冲是看草料场的。本文已投梁山,又是教头。
②思考方式不同:《风雪》林冲有些莽撞,而本文中林冲有完整思维脉络和考量。
③心中志向不同:《风雪》中林冲被贬,心中苦闷,但此时林冲壮志激昂,流血他不怕。
④代表形象不同,《风雪》中是落魄英雄,本文为壮志不得又无处可去的形象。
(
1
点和
4
点重复,
2
点和
3
点分析不当)
参考示例【
3
分
】【缺乏身份的比较,性格比较不全面】
①在课文中,林冲武艺高强,在被逼绝境时,才动手报仇,是一个心善且武艺高强,遭受压迫与冤屈的落魄形象。
②在文中,他同情杨志,不屑妥协,认为压迫百姓的行径极为卑劣,不愿伤及无辜的小喽啰,是一个有原则,善于为他人考虑,不愿再受屈辱的反抗社会黑暗者的形象。
参考示例【
1
分
】【只有性格比较而且分析不当】
文中,豹子头林冲反复思索,再三考虑,有较强的大局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教头
性格豪爽,做事直接了当,雷厉风行。
(要求分析艺术价值而非人物形象。)
文言文阅读
PART3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学人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後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专门。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於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於医乎?”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於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掺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 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乃渡浙河,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皆无所遇。
及还武林,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翁往谒焉,凡数往返,不与接。已而求见愈笃,罗乃进之,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罗故知之。翁既得见,遂北面再拜以谒,受其所教。罗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於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乡之诸医,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疗矣乎!”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验。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辏于道,翁咸往赴之。其遇病施治,不胶于古方,而所疗皆中;然于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人咸声随影附,翁教之忘疲。(节选自《九灵山房集 丹溪翁传》)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2.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参考答案:
(1)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达到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得分点:“苟”“推及”“物”“虽”“仕”各 1 分)
(2)丹溪翁听了他的讲述,疑问全都消散,没有一点儿聚积在心里。过了不长时间,就完全掌握了老师的学问返回家乡。
(得分点:“涣焉”“无少”“滞”“无何”“得”各 1 分)
试题呈现与参考答案
补充说明
1.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
得分点:
“苟”“推及”“物”“虽”“仕”各 1 分)
苟:
如果
推及:
推广到
物:
他物、万物、他人
虽:
即使(译为“虽然”因果关系不给分。)
仕:
“
做官、出仕、入仕
”
都算对。
补充说明
2.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得分点:“涣焉”“无少”“滞”“无何”“得”各 1 分)
涣焉:
消散(望文生义译为“渐渐的、感到迷茫、精神涣散”等都与原意矛盾,均算错,但译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语意相通可算对。
无少:
没有一点儿、没有丝毫
滞:
聚积、
积压、阻
无何:
不长时间、没多久、不久
得:
掌握了、
学到
评分示例
1.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
5
分卷】
人
如果
能精通一门手艺,用以
推己及物
的仁义,
即使
在当时没有
做官
,也像在做官一样。
(5分,“推及”“物”用“推己及物”符合原作者的意思,“物”可以为人,也可以是它物)
评分示例
1.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
4
分卷】
人
如果
能精通一门手艺,用来
推及事物
的仁德,
即使
不在当时有所成就,也像官员一样。
(4分,“苟”“推及”“物”“虽”符合原作者的意思,“仕”未译出)
2.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於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得分点:“涣焉”“无少”“滞”“无何”“得”各 1 分)
【
5
分卷】
丹溪翁听了他的话后,不少积于胸的疑惑全都消失了。丹溪翁在那里呆了没多久,获得了罗先生的所有知识而归乡。
(5分,“涣焉”“无少”虽然没有在固定的位置上,但语意没有遗漏并且通顺,判满分)
评分示例
2.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於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得分点:“涣焉”“无少”“滞”“无何”“得”各 1 分)
【3分卷】
丹溪翁听了他的话,不久就有不少的疑问
聚积
在心中。居了
一段时间
,就完全
学完了
老师的知识回家。
(3分,“涣焉”译为“不久”,“无少”译为“不少的疑问”属误意,其余的关键词翻译基本正确)
评分示例
参考译文:
丹溪翁是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表字彦修,学习的人尊称他叫丹溪翁。他自幼爱好 学习,每天能记千字。稍微长大,跟从辞官居乡的老先生学习经书,攻读科举考试的学业。后来 听说许文懿公得到朱熹四传的学说,在八华山讲学,又前去拜他为师。逐渐知道道德性命的学说, 广博深奥,专精严密,于是成为理学家。有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患病卧床已久,如果不是精 通医学的人,就不能使我病愈。你是聪明非凡的人,大概肯从事医学技艺吧?”丹溪翁因为母亲 患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习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便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 艺,用来推行达到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于是全部毁弃原先所学 的科举学业,专心在医学方面尽力。当时正盛行北宋陈师文、裴宗元等编定的《和剂局方》二百 九十七方,丹溪翁日夜学习它,不久他醒悟说:“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完全 符合。如果要设立医学法度,确定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 种医经!但是我们本乡的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素问》、《难经》的。”于是整理行装外出游访, 想寻求别的老师向他请教。丹溪翁渡过浙河,奔走吴县,穿越宛陵,到过南徐,最后抵达建业,
都没有遇到良师。等他返回武林,忽然有个人把他们郡里的罗先生告诉他。丹溪翁去拜访他,往 返多次,不能跟他接交。后来丹溪翁求见更加诚恳,罗先生这才接待他,问道:“你不是朱彦修吗?” 当时丹溪翁已经具有医学声名,罗先生所以知道他。丹溪翁见到老师以后,就面向北方两次叩拜 进谒,接受他传授的医术。罗先生并且说:“全部抛弃你过去学习的内容,因为那不是正确的。” 丹溪翁听了他的讲述,疑问全都消散,没有一点儿聚积在心里。过了不长时间,就完全掌握了老 师的学问而返回家乡。乡里的各位医生,听了丹溪翁的言论,就大为惊讶地又是讥笑又是排斥, 唯独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将要治愈了吧!”许文懿得四肢疾病,医生不能治疗的时间已 十年有余了,丹溪翁按照他自己的疗法医治,的确有效验。在这种情况下,原先又讥笑又排斥的 那些医生们,才都在心里佩服在口上赞誉。丹溪翁的医术更加闻名,各地因病来迎请的人都聚集 在路上,他都会前去奔赴病人家。因为他遇病施行治疗,不拘泥于古方,因而所治疗的病都治好 了;然而对于各家的方论,却是没有什么不通晓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死守着古法,他却灵活 运用,变化多端,而终究又都与古法相吻合。一时间,学医的人都像声音一样跟随,像影子一样 依附着他,丹溪翁教导他们十分勤奋,忘记了疲倦。
古诗鉴赏
PART4
试题呈现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4-15
题。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其四)
【金】元好问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15.
尾联中的
“
华发
”
和
“
沧海横流
”
各有何寓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6
分)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其一)
翠被匆匆见执鞭,戴盆郁郁梦瞻天。只知河朔归铜马,又说台城堕纸鸢。
血肉正应皇极数,衣冠不及广明年。何时真得携家去,万里秋风一钓船。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其二)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其三)
郁郁围城度两年,愁肠饥火日相煎。焦头无客知移突,曳足何人与共船。
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西南三月音书绝,落日孤云望眼穿。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其四)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其五)
五云宫阙露盘秋,银汉无声桂树稠。复道渐看连上苑,戈船仍拟下扬州。
曲中青冢传新怨,梦里华胥失旧游。去去江南庾开府,凤凰楼畔莫回头。
【赏析】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其二)
作者:元好问 年代:金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当时元好问任左司都事,留守汴京,目睹了国破兵败的惨剧,于是饱蘸血泪写下了这组律诗。
首联概括了敌我双方战斗的酷烈以及战争造成的深重灾难。诗人感慨这场大战直杀得天昏地暗,连老百姓都死无葬身之地。
颔联承上,进一步渲染战争的惨烈,山河改色,血雨腥风,满目凄然。
颈联以下转为抒发感慨怀抱。面对着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局面,诗人忧心如焚,只恨报国无门,力难回天。诗人以精卫自比,表达了自己有克敌复仇的强烈愿望和不灭志向。“瀚海”一语双关,既指神话中的浩瀚大海,又指沙漠瀚海,将矛头指向蒙古,披露了克敌复仇的志向。申包胥尚能到秦国痛哭,诗人感慨自己或者同道中人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也无法痛哭,顿挫跌宕,令人扼腕。
颈联为极沉痛之语,尾联转入对他人之慨。并州民风矫健尚武,多豪杰之士。在这故国沦亡之秋,诗人寄希望于“并州豪杰”,也是呼唤爱国将士的出现,但狂澜既倒,兵败如山倒,只能发出“今谁在”的浩叹,而生发感慨:如今竟无人准备派出大军直下井陉!
【参考答案】
“
华发
”
指作者自己的花白头发。(
2
分)
“
沧海横流
”
指当时翻天覆地的动乱年代。(
2
分)
表达了诗人誓死爱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2
分)
【
评分调整
】
寓意:
“华发”
(
1
分)
“沧海横流”
(
2分)
思想情感:
(
3
分)
【补充意见】
华发:
写
“
年事已高
”
“
年老体弱
”“
年老力衰
”
不得分
。
沧海横流:国家动荡、战乱、不安定等。
思想情感:为国捐躯、施展抱负、壮心不已等。
激昂豪迈
评分示例(
6
分)
评分示例(
6
分)
评分示例(
5
分)
评分示例(
5
分)
评分示例(
5
分)
评分示例(
5
分)
评分示例(
4
分)
评分示例(
4
分)
评分示例(
3
分)
评分示例(
3
分)
评分示例(
1
分)
评分示例(
1
分)
评分示例(
0
分)
评分示例(
0
分)
名句默写
PART5
试题呈现与参考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示怨恨楚怀王做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
,
”。
(2)荀子《劝学》善用比喻说理,如第2段运用五个比喻后,得出了“
,
”的结论。
(3)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江行奇景令人惊叹,郦道元在《三峡》中也写到了这段水路,并用 “
,
”形象地写出船行之快。
16.(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空
1
分,
每漏、错、添一字,该空不得分。)
语言文字运用
PART6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读是后天习得的技能,
阅则是人类的天性。阅更容易被记忆。科学家的记忆法就是利用图形,这已被心理学界广泛应用。写作要形象,说话打手势,也是让受者更易形成影像。字符的缺点在于它是间接信息,在解码中可能添加受者的东西,这就是联想。但联想只是提取了受者脑中既有信息,并未增加新东西,而原信息则可能走形。用图表达一匹马,传递的信息具有确定性;而用“马”字来表达,无论再加多少形容词,受者的脑中都
②不可能再现授者想要表达的那匹马。
其实,阅并非必然妨害想象力,因为读中的联想完全可以变成阅后的联想,只是思维方式变化了。从总体上说,阅时代将
③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
试题呈现:
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20.(
5
分)
①
读
是后天习得的
技能
(注意主语和宾语搭配)
2
分
“
读
”1
分,不可以用其他词汇代替;
“
技能
”
也可表述为
“
能力
”“
本领
”“
结果
”
等;
②
难以再现
授者想要表达的那匹
马
2
分
“难以再现”1分,要有否定表达,动词也可表述为“建构”“形成”
“
确定
”“
联想
”“
想象
”
等;
“马”1分,没有这个关键词不给分;
③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2
分
提及
“
想象力
”“
想象
”
即可给
2
分;
评分示例【
6
分】
评分示例【
5
分】第
1
空
“
习惯
”
和主语搭配不当,扣
1
分。
评分示例【
4
分】第
1
空
“
培养
”
和主语
“
读
”
的搭配不当,扣
1
分;第
2
空缺乏
“
马
”
的关键信息,扣
1
分;第
3
空得
2
分;
评分示例【
4
分】第
1
空不得分,
2
、
3
空得
4
分。
评分示例【
4
分】第
3
空不得分,第
1
、
2
空得
4
分
评分示例【
4
分】第
3
空不得分。
评分示例【
2
分】第
1
空
“
读
”
得
1
分,
“
联想
”
,扣
1
分;第
2
空
“
难以形成
”
得
1
分,遗失
“
马
”
这个信息,扣
1
分;第
3
空不得分。
评分示例【
2
分】第
1
、
3
空不得分,第
2
空得
2
分。
评分示例【
0
分】第
2
空
虽然提到了
“
马
”
这个信息,但是语意表达错误。
评分示例【
0
分】三空都没有抓住关键信息。
试题呈现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则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介绍,截至3月13日,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已达到1169亿元,不会因为疫情问题而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落实。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表示,1月29日民政部就下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3月6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对特殊困难群体及时足额发放补助,对疫情较重的地区适当增加补助,比如湖北,在2月20日部署对城市困难人员按500元标准、农村困难人员按300元标准给予生活物资救助。
疫情叠加春节因素,食品类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初步统计,今年1-2月,各地共为困难群 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6.9亿元,约3100万人受益。湖北仅1月份就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9亿元,188.9万人受益。
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21.(5分)为缓解疫情叠加春节因素的影响,截至3月中旬,全国各级财政提前下拨千亿元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
提取关键信息:
①
疫情叠加春节因素(或疫情影响。)
②
全国各级财政(财政部门)
③
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使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保障)
④
投入千亿元(已投入1169亿元)
⑤
截至3月中旬
。
形式要求:
①题干要求把材料的主要意思
“
压缩成一段话
”
,这一段话可以是一个单句,可以是一个复句,也可以是一个句群;
②明确语段的主体、对象、行为方式及时间节点;
③分句或者句子之间要有联系,可以是因果、目的,承接、补充关系等。
本题的要求:
目的(缘由) 时间 主体 动作 对象
(每点1分,句子不简洁流畅,酌情扣分。)
评分示例【
5
分】
评分示例【
4
分】
遗漏信息:
投入千亿元,(或已投入达到1169亿元)
评分示例【
4
分】
遗漏信息:
疫情影响
评分示例【
3
分】
信息遗漏:
投入千亿元,
截至3月中旬,
评分示例【2分】
信息遗漏:
疫情影响,
截至3月中旬,
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
评分示例【1分】
信息遗漏:
全国各级财政
,
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
投入千亿元,
截至3月中旬,
作文
PART6
PART7
试题呈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庚子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从全国各地逆行武汉,夜以继日,并肩奋战,创造了
10
天左右时间建成两座传染病医院的中国奇迹,他们就是武汉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农民工却执意不要工资,有的人领到报酬很快又购置物品捐了出去。他们说,我们虽然也困难,但武汉现在更困难,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热议。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表示理解,有人感到困惑。
读了上述材料,
你对这些特殊时期的建设者不计报酬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请就这一事件给
《
大江日报
》
的“社会观察”栏目投稿,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
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一、试题设定了
明确的切入角度
,针对“特殊事情建设者不计报酬的行为”展开思考和论述。应该有主体意识和事件意识。不可空泛歌颂或是描述评价与材料无关的行为举动或是其他抗疫英雄。
二、对材料涉及的人事的应该具有较为
准确的整体性把握意识。
中国奇迹、爱、英雄主义、舍己为人、团结勤劳等蔓延于材料之外的品质歌颂、品格提炼、主题把握都是不够到位的。
三、
情境设置意识和能力的显性要求
。给
《
大江日报
》
的“社会观察”栏目投稿,是一个情境要素,不能忽略。
四、
文体意识的隐性要求。
“有什么看法”“表达观点和思考” 属于论述表达的范畴,文中需要克制较大篇幅的描写性、抒情性表达。
试题解读
你对这些特殊时期的建设者不计报酬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试题设计具有开放性,并没有观点的限制。可赞成,亦可反对,不在观点肯定或否定而区分高下,需要依据材料作入情入理的分析阐述,表明态度。)
结合写作任务、论述的切入点来分析语料素材,可依次推进三个层次思考。
一、总体性思考
——
在材料中感受到正能量,对行为的认可,感受到此举中所蕴涵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乐于奉献、善良无私等合理性提炼。
二、细节性思考
——
能够结合材料细节,挖掘信息,展现材料中的对比性张力,凸显出更深刻的品质内涵。如:农民工相对弱势群体的身份(我们也困难)与无私慷慨之间的张力(贫而无私);艰辛的付出(夜以继日、
10
天时间)与不计报酬之间的对比(舍而不得);农名工的辛劳付出与与群体居家居家抗疫的映照(积极投入);无私的举动和当下社会的逐利性的对照(正面引导)
……
三、社会性思考
——1
、认识到此举的社会影响力与导向性作用,而并非孤立化这个举动。
2
、对这个行为的社会性引导有理性的分析,对无原则性的付出与道德绑架具有警醒性思考。
阅卷操作
观察三个角度,不可只从一个方面评分!
立意角度与内容深读
(正确认识)
篇章结构与文体(
紧扣材料)
语言的适切
(准确表达)
评卷操作
(立意切入,综合结构、情境、语言表达要素评判)
1
、三类卷
——
及格卷(
36—41
分)
找准材料的切入点,能够涉及“
建设者不计报酬
”这个角度展开论述,或是能就农民工的行为进行点评,均可以进入及格卷。反之,不及格。
2
、二类卷
——
良好卷 (
42-47
分)
在及格卷的基础上,能够体现出
较为准确的总体性的思考
,即有如下角度: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乐于奉献、善良无私等品格的歌颂。即进入二类卷 。
3
、一类卷(下)
——
优秀卷(
48-53
)
在二类卷的基础上,能够针对材料
进行细节性思考
,点到农民工品质所具有的细节张力,深刻分析到他们的贫而无私、舍而不得等富有张力的行为特质。即可进入一类卷(下)(
48
分以上)
4
、一类卷(上)
——
特优卷(
54-60
)
在一类卷(下)的基础上,还能够提升到
社会性思考
,对行为的社会性导向、影响、价值有理性思考,切实合理。即可进入一类卷(上)(
53
分以上)
注意:
总体性思考
——
细节性思考
——
社会性思考
是逐层深入的,如文章没有进入细节性思考(缺少对材料的细节分析),而漫谈社会价值,则属于二类卷范畴。
一个切入点,三个思考层次
一个切入点
决定是否及格。
36
分
总体性思考是否正确
是良好卷与及格卷的分水岭。
42
分
有没有细节性思考
是优秀卷与良好卷的分水岭。
48
分
有没有社会性思考
是优秀卷与特有卷的分水岭。
54
分
切合题意【一类卷上 60—
54
分】特优卷
一、能够从“建设者不计报酬”这个举动本身切入,思考农民工这一举动的意义和内涵,在事件的总体性的思考上认识准确、到位。并能从材料中提炼出较为丰富的细节性信息凸显这一举动的价值,进而上升为一种社会性思考,论述其社会性影响。符合公众化表达特点。
二、注重紧密结合材料,思考深刻论述具体。论述观点中既有对观点的明确化表达,又有对其阐释的具体化论述。
三、
能够有情境设置意识,并具有较好的创设情境的能力。
四、
语言流畅自然,表达得体。
切合题意【一类卷下
53
—
48
分】优秀卷
一、能够从这一事件切入,架构对这一事件的总体性思考,在此基础上关注材料本身的细节,能够在细节的张力性解读中凸显观点,而非泛泛而谈,沦为表面化论述。
二、论述中不仅有对观点的明确化表达,也有与观点的切合的材料性分析。
三、
能够有情境设置意识,并具有创设情境的能力。
四、
语言通畅,表达准确。
符合题意【二类卷
47
—42分】良好卷
一、能够从这一事件切入,结合材料,对农民工这一举动带来的正能量进行整体性思考,对其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乐于奉献、善良无私品质进行分析论述,虽不够细致、深广,但总体性思考正确。
二、论述中不仅有对观点的明确化表达,但与观点的切合的材料性分析不够深入,表述较为空泛。
三、
能够有情境设置意识,但创设情境的能力不够。
四、
语言通顺。
基本符合题意【三类卷
41—36
】及格卷
这一类有二种试卷情况
:
蔓延卷
——
论述对象从农名工举动蔓延至其他的抗疫英雄或是抗疫事件,具有较为正确的总体性思考,但并没有完整性地针对此人此举展开论述。
倾斜卷
——
切入较为明确,但是对这一举动的总体性思考
品质定位有一定的偏差,如论述中提炼展开英雄主义、爱、团结、中国奇迹、勤劳吃苦、善良朴实
……
等非重心性元素。
偏离题意【
35
分以下】(不及格卷)
一、离题卷(
25-35
)无视材料内容,完全脱离对农民工不计报酬这个具体事件而论述
,空谈抗疫或是英雄情结。
如:
《
中国奇迹
》
二、离题卷(
25
分以下)
另立主题:无视主题,与材料无关。
如:
《
团结很重要
》
注意:不能仅以标题为判分标准。
情境设置、结构问题的把握
1
、需要明确情境设置意识。完全不具有情境意识的扣两分。如果情境设置为信件文体的,根据信件格式扣分(
称呼、问候、祝福、落款不合理一项扣一分,一共设置两分,扣完为止。
)
2
、文章既是公众表达,
也应是符合议论文要求的,所以
结构上应该整体呈现议论文特色,描述场景过度、抒情化痕迹太重、缺乏论述特征的,应该降一档给分,即扣
6
分。
3
、论据为论点服务,如果不相关,属于套作,每
100
字扣
5
分。
4
、结构混乱,不及格。
1
、
语言缜密
,
具有公众性表达的规范性、书面化、优雅化、得体性
,
表达尤为突出的,
至多可加
6
分。
2
、语言得体
不是空洞说理,而是
有理有据的切适表达
。
有些
脱离材料实际,无病呻吟、空谈口号
等
视情况扣
2-6
分。
4
、语言拖沓的。啰嗦含混,纠缠不清,或是极度幼稚,说过头话的,酌情扣
2-6
分。
表达的把握
其他扣分说明
1.完全套作(有据),0分;
2.抄袭阅读材料或其他文章的(有据,超过
50
字),
5
分;
3.没有标题,扣2分;
4.无效文字每100字扣10分;
5.语言不流畅,书写凌乱,错别字较多的,酌情扣分,扣满6分为止。
良好卷
44
分
良好卷
47
分
优秀卷
52
分
特优卷
5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