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学习目标导航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国民经济恢复的背景及结果;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措施及成就。
2.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的决议及其意义;“大跃进”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探索失误;60年代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及其成果。
3.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劫难
的原因及表现;1971年、1975年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及成果。
学习目标导航
► 考点 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__________,通货
膨胀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2)结果:1952年的工农业生产超过______________,完
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2.“一五”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落后的__________,
生产力水平低下。
│ 主干考点梳理
主干考点梳理
全面崩溃
历史最高水平
农业国
(2)措施:优先发展__________,先后建成鞍钢、长春一
汽、沈阳机床厂等企业。
(3)结果: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______________奠
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措施: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
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____的高潮。
(2)结果: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 主干考点梳理
重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
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公有制
│ 主干考点梳理
【特别提醒】 “一五”计划完全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
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
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
系的有机统一。
│ 主干考点梳理
► 考点 2 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
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
(2)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
__________________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的任务是把我国从
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____________。
(3)影响: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1)“总路线”: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落后的农业国
多快好省
工业国
(2)“大跃进”:片面要求__________、大办农业。
(3)人民公社化: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
配;大办__________。
(4)影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我国出现了建
国以来最严重的____________。
3.纠正失误
(1)措施: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
国民经济实行“__________”。
(2)结果: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
__________基本完成。
│ 主干考点梳理
大办工业
公共食堂
经济困难
八字方针
调整任务
│ 主干考点梳理
【归纳总结】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深刻教训
(1)要充分认识国情。
(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3)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4)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要急于求成。
│ 主干考点梳理
► 考点 3 国民经济的劫难
1.劫难
(1)背景:“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扩
展到____________。
(2)表现:许多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闹革命”,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2.调整
(1)1971年,________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
济出现复苏局面。
(2)1975年,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的思想,使国民经济
迅速回升。
经济领域
周恩来
全面整顿
【特别提醒】 全面整顿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束“文
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整个“文化大革命”的过程来看,这场
整顿为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基础;从
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来看,这场整顿为拨乱反正和社会主
义建设新时期的探索做了必要准备,提供了宝贵经验,是邓小
平理论的酝酿阶段。
│ 主干考点梳理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建
设的特点
1.“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
且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面是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另
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需要迅速改变这种状
况。
2.“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这
是由于东北地区具有相对优越的工业基础,而且工业资源丰富,
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支援,
重点要点探究
│ 重点要点探究
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此,东北地区作为工业基地,长期发挥着
重要作用。
3.“一五”计划完全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
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
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
统一。
4.“一五”计划是完全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
步骤。考虑到改造和建设的长期性,“一五”计划只是强调五
年期间为改造和建设准备初步基础。实施的结果则是“一五”
计划提前完成了总路线规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超额完成
了预定的工业化的建设指标。
│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2011•海南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
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
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建国初期“一五” 计划特点的
准确理解。解答本题应结合“一五”计划的成果图分析备选项。
上海、天津等地原来是工业比较先进的地区,但“一五”计划
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以东北和西部为主,这些地区重工业生
产速度加快。原来工业较发达的上海、天津逐渐在全国的工业
比重中下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项明显错误,B项重工业生
产速度加快与上海、天津增长率低不能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
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 重点要点探究
[命题分析] 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新特点包括建设任务、
工业体系、地域布局等方面。高考特别重视通过设置新的材料
情境考查对“一五” 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及人民公
社化等相关概念的准确迁移理解。备考时要围绕 其概念内涵及
特点加强理解与领悟。
│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2011•肇庆二模]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
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
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的影响
B.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
[答案] C
│ 重点要点探究
[解析] 新中国成立时,美苏争霸尚未形成,A项错误。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的情况下开展的,
故排除B项。“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
了初步基础,制定“一五”计划时,还谈不上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全面开展,故排除D项。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正确答案为C项。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教训
[拓展探究]
问题一 “大跃进”运动时期各地在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
度问题上,相互攀比和浮夸,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
故事,请问其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提示 (1)背景:“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
成绩,使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当前形势进行了十分乐观的估计。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始全面发动
“大跃进”运动。
│ 重点要点探究
│ 重点要点探究
(2)评价:“大跃进”运动,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忽视
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了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片面追求高速度。其直接的后果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
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问题二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
析其实质及危害。
提示 (1)特点: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实际是大搞平均主义。具体表现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2)实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
础上建立一个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这只能是一种超
越阶段的空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 重点要点探究
(3)危害:极大地降低了共产主义的标准,助长了平均主义倾
向,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生产,是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又一次严重失误。
问题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带来哪些深
刻的教训?
提示 (1)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还缺乏
认识,对冒进思想在建设中可能具有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群众运动的方法来快速发展
生产力是不切合实际的。单凭主观意志的做法势必违背经济发
展规律,带来浮夸和冒进。
(3)盲目追求高速度,破坏了经济的稳步和协调发展。
│ 重点要点探究
例2 [2011•广东卷] 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
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十年建设时期出现的“左”倾错误。注
重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图片材料的解读能力。解题的关键在
于抓住图片信息“1958年”“卫星”等信息,此时正是“大跃
进”时期,由于高指标、浮夸风盛行,各地虚报产量,叫做“
放卫星”,杂志名称反映了当时的流行现象。
[命题分析] 高考考查本考点的题目注重“大跃进”及人
民公社化的特点及其危害,同时关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教
训和启示。复习备考时,要梳理两大运动的概念内涵、主要特
点及其危害和教训。
│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2011•江苏百校联考]“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
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
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
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
色(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A
│ 重点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中的民谣典型体现了“大跃进”时期的浮
夸风。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
办农业。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人
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这些情况反映了
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
观经济规律。材料是这一时期大刮浮夸风的反映。
│ 重点要点探究
[史料链接]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探究。
材料一 所有这些将要发射的高产卫星,和徐水的大面积
丰产田连成一气,要把这儿的粮食亩产从去年的214斤提高到
今年的两千斤。人民公社的建立和毛主席的视察,就是目前争
取两千斤的足以使山倒海平的力量。
——《徐水人民公社颂》,《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日
│ 重点要点探究
材料二 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
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
针。……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
来的事情了。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1958年8月29日)
│ 重点要点探究
[解读史料]
材料一介绍的河北省徐水人民公社是“大跃进”及人民公
社化运动中的典型代表,该公社不断发射粮食“高产卫星”
(实是虚假纪录)的事迹曾在报章上广为传播。在“大跃进”运
动中,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盲目提高粮食生产计划指标的做法,
引发了各级干部的浮夸风,各地的“高产卫星”越放越大,使
人们的头脑也越来越不冷静,严重脱离了实际。材料二是中共
中央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对人民公社的必要性、
体制特点、组织规模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党中央推动的人
民公社化运动,是要完成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企图通
过人民公社的道路,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
│ 重点要点探究
│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1.[2010·全国卷Ⅱ] 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
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 )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答案] A
[解析]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恢复经济,到1952年,
我国经济状况才取得根本好转,故B项不正确;同样,到1952
年才合理调整了工商业,C项也不正确;而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也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我国刚刚建国,人民收入水平还处于
非常低的水平,故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A项。
│ 教师备用习题
2.[2011•北京卷]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
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答案] B
│ 教师备用习题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
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解析] 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
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
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应是
过渡时期,故选B项。
│ 教师备用习题
3.[2011•课标全国卷]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
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答案] A
│ 教师备用习题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调整的情况。针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中共中央提
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调整的重点
在农业,由此看出确保生产基本单位的稳定,有利于推动农业
生产的发展,恢复经济。B、C两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在
材料信息中不能体现。
│ 教师备用习题
4.[2011•海南卷] 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
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
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答案] A
│ 教师备用习题
[解析] 解答本题应结合人民公社化的影响,逐个判断备
选项。人民公社体制下,经营规模扩大,直接导致家庭个体经
营形式的消失,A项符合题意。所有制仍然是公有制,没有发
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由于实行统一的分配体制,打击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排除C项。由于该体制
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得不到发展,工业化的基础也得不
到增强,排除D项。
│ 教师备用习题
5.[2010•江苏卷]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
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
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
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答案] D
│ 教师备用习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建国后初期经济政策的理解。根
据图示反映的是1954年,经分析A、C两项是在1958年,故应排
除;B项是在1956年,故应排除。正确选项是D项。
│ 教师备用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