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第四单元复习
读书问学,可以怡情长才;
谈文论艺,可以修身养性。让
我们走进本单元,随先哲名家
学读书求知之法,品山水丹青
之意,悟无言空白之美,得驱
遣想象之妙,开启我们的复习
之旅。复习目标
1.准确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准确掌握文学文化常识。
3.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熟悉议论文
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归纳答题思路。
4.学会作文修改润色,养成修改习
惯,提升写作水平。
5.学习辩论技巧,培养思辨能力。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本74
页、78页、83页、87页读读
写写的字词,读准字音,看
清字形,结合课下注释掌握
词义,背诵《谈读书》全文。
(5分钟)《短文两篇》
狡黠xiá 诘难jié 吹毛求疵cī
味同嚼蜡jiáo
咀嚼jué
补充词语(74页)
马南邨cūn 孜孜不倦zī 寻章摘句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
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山水画的意境》
补充词语:(78页)
颐和园yí 暮霭ǎi 夔门kuí
版块一 基础字词
夔《无言之美》
谚语yàn 铢两悉称zhū chèn 信手拈来niān
补充词语(83页)
缥缈无踪piāo miǎo 颦蛾眉pín 顷刻qǐng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和材料丰富,
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强调的是形似)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
就像活的一样。(强调的是神似)
《驱遣我们的想象》
契合qì 锲而不舍 qìe 苟安gǒu 拘泥nì
补充词语:(87页) 桥堍tù
版块一 基础字词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挚(zhì) 暮霭(ǎi) 狡黠(jié) 心旷神怡(yí)
B.渲染(xuàn) 拘泥(nì) 顷刻(qǐng) 信手拈来(niān)
C.寂寥(liáo) 谚语(yàn) 马南邨(tūn) 铢两悉称(chèn)
D.桥堍(tù) 契合(qì) 旷远(kuàng) 吹毛求疵(zī)
B
A.狡黠xiá C.马南邨cūn D.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炼达 统筹 藻饰 不求甚解
B.滞碍 劝诫 惆伥 狂妄自大
C.意蕴 附丽 笼统 目不忍睹
D.歌谣 苟安 桥堍 高谈阔伦
A.练达 B.惆怅 D.高谈阔论
C
版块一 基础字词3.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游历巴黎,只是浮光掠影,所写的游记想来不能满足贵报读者
的要求。
B.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寿光市区的各级领导身临其境为受灾群
众着想,使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与温暖。
C.画中的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D.由于他反复使用这些陈腐的题材,所以读他的文章味同嚼蜡。
B
“身临其境”的意思是亲自到了那种境地。不合语境,应
改为“设身处地”。
版块一 基础字词按原文填空(《谈读书》)
1.(2019滨州中考)读书 ,足以傅彩,足
以长才。
2.读史使人明智, ,数学使人周密,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
人善辩。
足以怡情
读诗使人灵秀
科学使人深刻
版块二 名句积累《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作者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马克思
誉之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主要作品《随笔》
《新工具论》。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邨,原名邓拓 ,
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
《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版块三 文学常识
《山水画的意境》选自《李可染论文集》,作者李可染,江苏
徐州人,画家。画家齐白石的弟子。以山水画成就最高。代表画
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一)作家作品《无言之美》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作者朱光潜,安徽桐
城人,美学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驱遣我们的想象》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作者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
版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版块三 文学常识版块三 文学常识
(二)知识链接
1、《随笔》
培根的《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
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
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1985年
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时入选
《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的推荐书目。
2、杂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它题材
多样、形式灵活,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具有独特的艺
术感染力。(马南邨《不求甚解》)
3、文艺论文:文艺论文是论文的一个类别,主要就文学、艺术领域的一
些基本问题,诸如文艺的起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创作规律、鉴赏方法
等,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进行理论探讨,提出个人创见。(李可染《山水画
的意境》朱光潜《无言之美》叶圣陶《驱遣我们的想象》)1.《谈读书》围绕“读书”这一中心话题,谈了
哪些方面的内容?
①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长才
②读书的方法:选读、浏览、精读、摘要
③读书的作用:塑造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版块四 文本解读
2.《不求甚解》主要论述了哪些内容?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
为根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
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
反复阅读”的观点。版块四 文本解读
批驳的是论点。先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
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
点;又从会意的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
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是死抠字眼儿,为某一局部
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了对方
论点。
3.《不求甚解》是驳论文,它是如何批驳的
? 本文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
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
”,得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
越大越深越真切”的结论。
版块四 文本解读
无言之美
本文以王维的诗句和《海燕》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
欣赏文艺作品的基本问题,指出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
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作品的意境中,
体验阅读的愉快。
驱遣我们的想象版块五 常考题型
(一)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用的论证方法: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
(1)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
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2)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
散即须重演。
(3)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
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版块五 常考题型
(一)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列举:列举…………(概括事(概括事例例)),具体有有力力地证明了地证明了…………
(有分论点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有分论点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使论证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引用用…………,,深刻有力地证明了深刻有力地证明了…………(有分论点写分(有分论点写分
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既增强了说服力、权威性,又增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权威性,又增强了
文章的文化韵味。文章的文化韵味。
对比论证:把:把…………与与…………进行比较,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突出强调了…………(有分论(有分论
点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点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把:把…………比作比作…………,,生生动形象动形象地证明了地证明了…………(有分论(有分论
点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点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抽象深刻的道理变得形象生使抽象深刻的道理变得形象生
动、浅显易懂。动、浅显易懂。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
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
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版块五 常考题型
(一)论证方法及作用
(1)比喻论证。把“人天生的才干”比作“自然花草”,把
“读书学习”比作“修剪移接”,(2)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
书和经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3)使使抽象深刻的道理变得形抽象深刻的道理变得形
象生动、浅显易懂。象生动、浅显易懂。
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把把…………比作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有分论点写分(有分论点写分
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抽象深刻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使抽象深刻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3.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
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版块五 常考题型
(一)论证方法及作用
(1)道理论证。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2)
深刻有力地证明了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
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谋一局部而放弃
了整体,(3)增强了说服力、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权威性。
道理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引用…………,,深刻有力地证明了深刻有力地证明了…………(有分论点写分论点,否(有分论点写分论点,否
则写中心论点),则写中心论点),既增强了说服力、权威性,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既增强了说服力、权威性,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4.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
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
而亮独观其大略”。
版块五 常考题型
(一)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了诸葛亮读书取得更
大成就的例子,将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和徐庶
等人“务于精熟”作对比,(2)突出强调了要学习
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3)使论证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举例论证举例论证:列举:列举…………(概括事例(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有力地证明了…………(有分论点写(有分论点写
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把:把…………与与…………进行比较,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突出强调了…………(有分论点写分论点,(有分论点写分论点,
否则写中心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使论证更有说服力。5.《山水画的意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版块五 常考题型
(二)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6.如何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
(1)看内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一般是正面的、积极的;
(2)看句式。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要明确、鲜明、
有针对性;(提示语:开头有“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
”“可见”“由此可见”等词句,结尾有“总之”“综上所述”
等词句);
(3)看位置。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标题、开头、过渡句(段)、
结尾等地方;
(4)综合概括。通过阅读、归纳、整理、概括出中心论点。版块五 常考题型
(二)中心论点
7.《山水画的意境》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的?
开门见山,第一段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8.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有哪些?
(1)标题点名中心论点;
(2)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3)用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4)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中心论点;
(5)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6)根据自己的经历归纳中心论点。版块五 常考题型
(三)论证思路
8.分析《山水画的意境》一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然后阐
述意境的内涵是情与景的结合,并举李白和毛泽东诗词的例子
加以论证,接着举齐白石画虾,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开头
几句,荊浩画松的例子论证怎样获得意境,最后阐述了意境与
意匠的关系。
全文的论证思路:首先通过…………提出了提出了…………(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然然
后后引用引用…………名言或列举名言或列举…………事例论证了事例论证了…………(分论点),(分论点),接着接着
…………,,最后最后得出得出…………结论或发出结论或发出…………号召。号召。版块五 常考题型
(三)论证思路
9.分析《山水画的意境》第6段作者的论证思路。
首先指出意境与思想感情的关系,指出思想感情与认识客观事
物有关,然后指出全面认识事物需要长期观察,接着列举齐白
石画虾的事例来证明,最后从反面指出只有极其熟悉客观对象
才能画出好画。
一段文字的论证思路:首先通过…………提出了提出了…………(分论点),(分论点),
然后然后引用引用…………名言或列举名言或列举…………事例进行事例进行…………论证,论证,接着接着…………,,
最后最后强调强调…………,再次论证分论点。,再次论证分论点。版块六 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
1.文章修改润色的重要性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
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曹雪
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
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修
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
效途径。
2.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
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词
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意”指立意和思想
内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课本42页、62
页)版块六 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
2.怎样修改文章的“言” ?
3. 修改的步骤
①读第一遍,力争改“对”;
②读第二遍,力争改“好”
(1)改“对”。
① 错别字、标点、病句。
② 推敲词语、句子,使之恰当、连贯。
③调整、加工段落使之安排合理、衔接自然、详略得当。
(2)改“好”。
①锤炼字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歌赋加工润色语言;
②补充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的描写;
③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调动各种感官、动静结合等丰富景物描写;
④注意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等版块七 口语交际 辩论
五、考点链接
某校九(1)班主持了一场“我看汉语魅力”的辩论会,正反方激烈交锋。
正方:同样一组词语,按不同顺序组合,就能表示多种多样的意思。目
前,在亚洲、欧美许多国家,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
扩大而日益高涨,汉语必将成为全球的强势语言。
反方:汉语的魅力在消退。(1)汉语中有些同音字、同义词混淆难辨,
造成听读障碍,影响我们的学习兴趣。(2)目前,许多幼儿园开了识字
课,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幼儿快乐成长。(3)现实生活中,
由于种种原因,外语的强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汉语的魅力之光逐渐
暗淡了。
1.你为正方确立的观点是: 。
2.请你再为正方补充一条阐述观点的理由。
3.反方辩词的第几句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汉语魅力无穷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汉语认识世界,接纳客体,
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的精神世界。或:有关专家指出,
语
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句 作业:
练习题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