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期中考试复习▲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②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③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a
a
a
a
a
b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
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耦犁(二牛抬杠)
一牛挽犁(东汉)
曲辕犁(唐代)▲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②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③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a
a
a
a
a
b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p9
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
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②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③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a
a
a
a
a
b
(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小农经济)
(2)铁犁牛耕是其主要耕作方式;
(3)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
(4)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的鲜明特色;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①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a
a
a
a
b
b
①纺织业的主要成就
汉代:汉代: 品种多、技艺高、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起绒锦素纱禅衣、起绒锦))
远销海外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丝国丝国””))
唐代:唐代:官营规模大;官营规模大;私营作坊私营作坊出现;出现;
宋元:棉纺织业发展起来,元代时棉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明清:明清: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苏州、杭州苏州、杭州
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①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a
a
a
a
b
b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
生产规模相当大;
大多作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与秩序
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司母戊大方鼎 );
汉代:冶铁技术
生产形式:官营;
燃料:煤炭;
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马排)
—水力(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①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a
a
a
a
b
b
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唐三彩、
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四川大邑的白瓷;
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
宋名窑: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元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青花瓷成为代表
清代清代::发明发明粉彩瓷器粉彩瓷器工艺和工艺和珐琅彩瓷珐琅彩瓷。。 ((康熙、雍正康熙、雍正))▲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①“市”在历代的发展
②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
b
A
C
B朝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代
汉代
六朝
唐代
宋代
明清
“市”的发展
法律规定 明码标价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草市形成,草市尉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草市有饮食服务
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
严格
限制
阶段
放松
限制
阶段▲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①“市”在历代的发展
②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
b
A
C
B
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
长安的市:常设的商业区、
洛阳的市:规模超过长安、
广陵(今扬州):雄富冠天下
杭州 湖州:地区经济中心
汴京(今开封 )
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相国寺庙会
唐
宋▲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①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②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a
a
b
b
①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目的:(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经济)
(2)安定人心;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
固君主的地位(政治文化)
1、最早提出:
2、含义:
商鞅变法(战国)
4、评价:
•积极(从目的角度考虑)
•消极:
社会经济活力受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得到抑制
经济:
政治:
稳定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
保障国家安全,巩固封建统治▲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①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②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a
a
b
b
②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私自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
国贸易的政策
2、评价:
积极:一种消极防御,暂时的稳定
消极: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新经济
因素产生,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
化的世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历程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
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⑤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标志:
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
初步发展
民国初期到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抗战爆发前夕(1927—1936)
较快发展
国民党统治后期
陷入困境
近
代
中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历
程▲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时间:
途径:
著名企业:
19世纪70年代前后。
①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
矿企业。
②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
业。
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历史条件(外因,内因):
2、时间
3、表现:
1)帝国主义竞相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
2)“实业救国”和“设厂自救”的浪潮;
3)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什么?)
创办人 地址 企业
江苏南通 大生纱厂张謇
荣宗敬、荣德生 江苏无锡 保兴面粉厂
劳动力、市场
资金
政策
甲午战后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
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3、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11、发展原因:、发展原因:
((11)内因:)内因:
((22)外因:)外因: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一战一战””的影响的影响——客观条件
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政局)
(政策)
市场
(政局)
市场、原料等
(主因)▲3、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
①新建厂矿多,新增资本多,速度和规模都是空
前的。
②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有了一定
的增长▲3、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时间:1945—1949年
22、官僚资本的压迫、官僚资本的压迫
33、美国的经济侵略、美国的经济侵略
44、繁重的捐税负担、繁重的捐税负担
11、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特点: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① ①民族工业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是发展主要是轻工业,重工轻工业,重工
业基础薄弱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② ②一些部门中,一些部门中,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③ ③与封建经济相比,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④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夹缝中求生存 斗争中
求发展
▲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①经济
②政治
③思想
▲5、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问题研
讨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
代化,有利于社会进步.
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
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社会基础
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
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
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6、民族资本主义的归宿:
(1)1949至1953:合理调整工商业;
(2)1953至195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①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②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①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②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
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
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a
a
b
b
指导思想:
时间:
实质:
后果:
启示:
“人民公社化运动” 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大跃进” 启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p55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的左倾错误的发展
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
1958年▲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a
a
b
b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P56 ①使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国民经济运行失控,经
济工作陷入瘫痪、半瘫痪,交通堵塞,物质供应困难,
工矿业停产半停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P57 ②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
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③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国营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形成:
特点: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p61-62
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珠海、汕头、深圳、厦门;
1988年海南)
②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③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④进一步对外开放(1990年,上海浦东地区)
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的对外开放格局。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既是社会主义的, 又是市场经济的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
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
具体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A
B
B
C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a b)P145-146
(1)背景:内忧:①被推翻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反扑;
②粮食缺乏,经济困难
外患:帝国主义干涉
(2)内容:
①农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政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制度:实行实物配给制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3)影响:
①实质: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②积极:政策的实施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③消极:破坏农民积极性,因此它不是向社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探究:小农经济有何特点?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
的影响
4、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进一步发展
1、分散性: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