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 秦 淮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把美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雨蒙蒙
中南朝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在烟雨迷蒙的春色之中,
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
忧。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赋和
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七言绝句的成就最高,
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
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生活在晚唐
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
民不聊生。当他来到灯红酒绿的秦淮河畔,
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读诗句 知诗人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的写法:烟雾、
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2)商女:歌女,古代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诗歌朗诵比赛。
(比:咬字正、发音清、节奏准、情感好。)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淡淡的烟雾和迷蒙的月色笼罩着清冷的河水和岸边
的细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读诗歌 明内容
品味诗歌
1、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
轻烟、寒水、淡月、细沙
2、这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
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淡淡的烟雾和迷蒙的月色笼罩着清冷的河水
和岸边的细沙。秦淮河的夜景,淡雅而有韵
味。
朦胧(迷茫)
冷寂(悲凉)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夜景(淡雅、
迷蒙、冷寂)
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
叙事
4、船泊河畔,你认为作者听到了什么?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
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歌女该不该唱后庭花?
歌女不该唱后庭花。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是
忌讳唱的。
歌女为什么在唱后庭花?
歌女以卖唱为生,歌女所唱,是为取悦寻欢作乐
的达官贵人。
4、这两句诗实际上是批评谁?
诗人借古讽今, 实际批评的是听歌的达官贵人。
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
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以听亡国
之音为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了。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
和深切忧虑。
品意境 析感情
本诗主题:
作者夜泊秦淮河畔,目睹灯红酒绿,触
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
上层人物,表达了
。
沉迷酒色、
不理朝政的
诗人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借诗境 学手法
1、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2、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第三、四句在抒情时用了什么手法?
互 文
承上启下
引用典故,借古讽今。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朗读
背诵诗歌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 )月笼( ),
( )泊秦淮( )。
商女不知( ),
( )后庭花。
内容提要:
没有一个古老的城市,比南京更适合聆
听亡国的声音。金陵自古有王气,与其说是
豪言壮语,还不如说是往事不堪回首的感叹。
本书包括:怀旧情结;南京的沿革;诗人眼
中的南京;金陵王气;亡国之音;城市的机
遇等内容。
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
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
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
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
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个遗址,都意味着
与沉重的历史对话。以风景论,南京有山有
水,足以和国内任何一个城市媲美,然而这
座城市的长处,还在于它的历史、在于它独
特的人文。
1.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下来。
2.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
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