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作品
内容全解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体验看法
经典情节全练
作 者 作 品
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阅读指南
作品评价
作者:埃德加·斯诺(1905.7.19—1972.2.15),
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
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
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
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
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
方记者。《红星照耀中国》是他的不朽名著,
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
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种种不实的谣
言,千方百计地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的一切消息,所以中国革命的真相,对世界
各国人民来说,也完全是一个难以猜测的“
谜”。为了揭开这个举世之“谜”,斯诺决
心秘密前往苏区。在得到纽约《太阳报》和
伦敦《每日先驱报》两家报纸的赞同支持后,
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组织的具体帮助和安
排,斯诺于1936年6月满怀喜悦之情,
创作背景
带着一封用隐显墨水写的致毛主席的介绍信,
加上“两只照像机,二十四个胶卷,还有足
够的笔记本,”极为秘密地从西安出发,开
始了影响他一生的“陕北之行”。
在斯诺访问期间,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
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
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
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
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
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创作背景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
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
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但
当时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后来
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
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
阅读指南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
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
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
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
红军将领的情况。在阅读时需要把握以下几
点:
阅读指南
1.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
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
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
—回到保安—又是白色世界。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2)对中国共
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3)中国
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
阅读指南
2.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
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
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
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
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作
品中运用了白描、对比、外貌、动作、语言
描写人物的方法,生动描绘出了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的精神风貌及性格魅力。
阅读指南
3.品读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政论
读懂作者对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的高
度肯定和赞誉,理解与正确评价作品的结论“
尽管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会遭受挫折,但是
它最终会获得胜利,原因在于产生于中国社会
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
的有利因素”。
作品评价
《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
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它在全世界有亿万
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它是忠实描绘中
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
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
内容全解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斯诺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
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
多问题,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所以当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
进入红区、打破持续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
会时,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义无反顾
地决定这次冒险。
【人物形象】斯诺: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
去西安的慢车
一天午夜,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当
时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流行,
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
传染病的疫苗。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
并在那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
在北京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
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毛泽东,但是除了这封介
绍信以外,斯诺在西北要取得联系,就要到
西安府某家旅馆去,等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
来访,这位王先生(真名董健吾)会设法给
斯诺安排坐张学良的私人飞机去红区。因为
情况有变,最后斯诺只能乘坐东北军到前线
的卡车前往。在汉朝古城遗址等车时,斯诺
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邓发。
【人物形象】邓发:热情活泼、勇敢大胆。
通过红色的大门
斯诺岔入一条据说是商贩偷运货物出入苏
区的山道进入了无人地带,最后顺利到达延
安附近的一个村落,正式进入了红色大门。
在那里,斯诺见到了该地的贫民会主席刘龙
火,刘龙火热情款待了他,给他找了一位年
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前往安塞,并给了他苏
区的纸币以便使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为了躲避白匪,斯诺在破晓时提前出发,
路上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一位在政治
保卫局工作姓姚的青年。姚带领斯诺到了安
塞。在见到安塞赤卫队队长后,斯诺才知道
原来一群白匪跟随着斯诺过来,但被赤卫队
的人包围攻击,并被俘获了几个人。而这时,
一位清瘦的青年军官用英语向斯诺打招呼,
他就是红军指挥员——周恩来。
造反者
周恩来欢迎斯诺的到来,给予了斯诺自由
活动的诚意,并且亲自替他起草了一个旅程,
其中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
个项目。斯诺心里对这旅程有所保留,可是,
结果他花了更多的时间。
斯诺还回顾了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
早年求学经历、参加学生运动、出国留学、
发动国民革命、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广州公
社、转入地下活动,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
色新根据地。
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斯诺渐渐发觉,这位
参加并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书生出生的造
反者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
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
和的人。
【人物形象】周恩来:平易近人,温和文雅,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从他为斯诺作的行程规划可以看出,他细心
热情,善于计划。
贺龙二三事
在前往保安的路上,斯诺听一个红军指挥
员李长林介绍了贺龙的革命经历。贺龙在当
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
全国。贺龙在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
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
的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
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后,激起
了他的愤怒,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
苏区。贺龙还带领红军长征过雪山,与朱德
会师。
【人物形象】贺龙:威望高、口才好,英勇
善战、有出色军事才能,急躁而又谦虚。
红军旅伴
在路上,斯诺了解到与他同行的一批年轻
红军投身革命的经历和缘由,对他们团结友
爱、严守纪律、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感到钦
佩。这些年轻红军几乎全都遭遇过人生的悲
剧,但是他们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篇 在保安
苏维埃掌权人物
斯诺到达保安,终于见到了共产党领袖
——毛泽东。在他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
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
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天生
精明。他还精通中国旧学,博览群书,对哲
学和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有演讲和写作的
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
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
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一丝不苟,他精
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
和政治战略家。
【人物形象】毛泽东:质朴纯真,博览群书,
涉猎广泛,精力过人,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
略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
的人。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是:对外实行反帝政策、对内实行土地革命,
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此外,毛泽
东还回答了斯诺关于“苏维埃是否主张取消
不平等条约”“中国是否可能与民主资本主
义国家结成反帝的联盟”等问题。对此,毛
泽东表示,那些援助中国或者并不反对中国
独立和解放战争的国家,应该请他们同中国
保持密切的友好关系,要抗日成功,中国也
必须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
论抗日战争
在1936年7月16日晚上,斯诺围绕抗日战争
的一系列问题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认为中
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的条件有
三个: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全世界结成抗日统一战线;第三,目
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
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人物形象】毛泽东:杰出的军事战略,深
刻的政治洞见。
悬赏两百万的首级
斯诺参观了红军大学,红军大学校长林彪
是一个28岁的指导员,据说他从来没有吃过
一次败仗。红军大学自称有一个班的学员全
是老战士,平均年龄是27岁,平均每人有八
年作战经验,受过三次伤。由于“纸荒”而
不得不把敌人的传单翻过来当做课堂笔记本
使用。每个学员的教育费用,包括伙食、衣
着、一切在校开支,
每月不到15银洋,而把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
的首级赏格加起来总共却超过200万元。斯
诺被邀请作题为《英美对华政策》的讲话,
学员提出了许多让斯诺难以回答的问题。随
后,斯诺又参观了各个教室,了解了红军大
学的招生情况。
红军剧社
斯诺观看了红军剧社的演出。节目有三小时,
有短剧、舞蹈、歌唱、哑剧,共同的地方主要
是两个中心主题:抗日和革命。这些表演一点
也不精致,道具都很简单,但是题材鲜活,演
出生气勃勃,风趣幽默,演员和观众打成一片。
演出结束后,斯诺在第二天访问了人民抗日剧
社的社长危拱之女士,她把红军剧社的历史向
我作了一些介绍。斯诺认为:在共产主义运动
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利的宣传武器了,也
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
【体验看法】红军剧社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
式的戏剧进行宣传,消除了人民对红军的疑
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个基本的了解;大
量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反帝国主义宣传;争
取了人民的信任、唤起了他们的人权意识和
反抗意识。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童年
斯诺交给毛泽东一大串有关他个人的问题
要他回答,为了纠正种种不真实的传说,毛
泽东决定将他的生平梗概告诉斯诺。毛泽东
于一八九三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
里,父亲原是贫农,后来逐渐积累财富成了
富农。毛泽东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
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由于老师态度粗
暴,他十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体验到了抗
议行动的效果。
毛泽东的父亲性情暴躁、吝啬苛刻,由此家
里分成了两个党:一党是他父亲,是执政党,
一党由毛泽东、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
工也包括在内。在与父亲的矛盾对抗中,毛
泽东总结出了斗争经验。在十三岁后毛泽东
便离开了学堂,在家里帮父亲干活。尽管这
样,他还是继续读书,《盛世危言》对其影
响深远,也激起了他恢复学业的愿望,父亲
不肯,他便离家读书。
长沙暴乱、哥老会的反抗、激进派教师劝人
改庙为校等事件的接连发生在毛泽东已有的
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
影响。在毛泽东的坚持下,他得以进入湘乡
县的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能够学到自然科
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人物形象】毛泽东:从其成长经历中可见
毛泽东从小富有反抗性,也善于斗争,为自
己争取合法权益。热爱读书,有质疑精神,
善于思考,积极进步,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
觉悟和家国意识。
在长沙的日子
毛泽东还和斯诺讲述了自己在长沙求学
的经历。由于修筑川汉铁路而兴起了反对外
国投资的运动,毛泽东和几位同学在学堂剪
去了辫子,并强剪了十几个人的辫子。为了
响应辛亥革命,毛泽东参加了正规军,半年
后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便退出军队。毛泽东
报名交费了几间学校,但最后都因不满意而
离开了。他决定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进行
看
书自修,就这样度过了极有价值的半年时间。
后来,毛泽东进入了湖南师范学校就读,五
年后顺利毕业。在师范学校,毛泽东的政治
思想开始形成,并逐渐团结了一批学生在他
的周围,成立了新民学会。
【人物形象】从毛泽东剪辫子、参军的情节
可以看出他的革命性特点;从他选择学校及
进行自修的情节可以看出他好学进取、富有
恒心毅力;从团结周围人的情节可以看出他
已经慢慢形成领袖气质。
革命的前奏
师范毕业后,毛泽东到了北京,在老师杨
昌济的帮助下,获得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
的工作,并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对政
治的兴趣继续增长,思想也越来越激进。回
到长沙后,毛泽东更加直接投身到政治中去,
成为学生报纸《湘江评论》的主笔、帮助创
办文化书社、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组织反
军阀运动、和陈独秀讨论“改造湖南联盟”
的计划、领导了一次对军阀赵恒锡当政的省
议会的冲击。
从此,毛泽东越来越相信,只有经过群众行
动取得群众政治权利,才能保证有力的改革
实现。1920年,毛泽东接触到了《共产党宣
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
从而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体验看法】开卷有益。《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等进步书籍,
对毛泽东的影响至大。
红军的成长
毛泽东的叙述,已经开始脱离“个人历史
”的范畴,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
我们”了。毛泽东介绍了红军的“三项纪律
八大注意”及红军的游击战术。中国工农革
命委员会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他在家
乡的一些亲人遭到了杀害。毛泽东还谈了错
误的“李立三主义”对苏维埃运动影响,五
次反国民党围剿战役的始末。
第五次反围剿过后,红军开始长征,终于在一
九三五年十月到达了陕北,扩大了当时在中国
大西北的根据地。毛泽东总结了红军胜利的原
因:首先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由于苏
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伟大才能、勇气、决心
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和革命热情。
【体验看法】《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让毛泽
东的革命经历为世人所知,使中国共产党领袖
亮相于国际政治舞台,引起了西方的关注。
第五篇 长征
第五次围剿
蒋介石在第五次战役中对红军发动了大约
九十万军队,红军在这里能够动员一共十八
万正规军,包括所有后备师,它还有大约二
十万游击队和赤卫队,但是全部火力却只有
不到十万支步枪。蒋介石采取了新战略,并
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技术装备、现代化作
战武器,对红军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让这
次持续一年的战役成了消耗战。
红军在作战中死伤严重。在瑞金举行的军事
会议过后,红军从江西撤出,决定把主力转
移到一个新的根据地去,因为进行得极为迅
速秘密,在行军好几天后敌人才发现红军已
经撤走。红军撤出江西后,农民赤卫队和游
击队仍继续坚持抵抗到底,打后卫战,使主
力能够突围远去。
【体验看法】《长征》一篇,向世人描述了
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
正确领导下,红军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
胜利会师西北的可歌可泣的壮举。
举国大迁移
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四道防线后,挥师北
上,深入湖南,开始直捣四川。蒋介石为了
防止红军过长江进入四川,把大量部队从湖
北、安徽、江西撤出,匆匆西运,要想切断
红军的进军路线。蒋介石在川贵边境迅速集
中兵力封锁去长江的捷径短道,把歼灭红军
的主要希望寄托于防止红军渡江上面。蒋介
石下令把所有的渡船撤至北岸焚毁,企图阻
止红军渡江。
一营红军悄悄地倒转过方向,强行军一天一
夜,像奇迹一样走了80英里,走到了唯一一
个没有被焚毁的渡口——皎平渡。他们穿着
缴获的国民党军服,悄悄地解除了国民党驻
军的武装。为了弄到一条船到南岸,红军押
着一村长到河边,谎称是国民党的军队到了,
需要一只渡船,
对岸没有起疑,派了船过来,红军伪装成“南
京”部队,不久就在北岸登陆,顺利进入四川
境内,并俘虏了国民党的守军。与此同时,红
军主力部队大举进行了反方向的进军,到第二
天中午,先锋到达皎平渡,六条大船昼夜不停
地运了九天,全军运到四川境内,没有损失一
兵一卒。
【人物形象】红军战士:出奇制胜,富有智慧。
大渡河英雄
渡过大渡河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红军
从金沙江转移到四川境内,进入了独立的彝
族区。在清楚阐明红军的政策主张后,彝族
总首领与刘伯承歃血为盟,同意帮助红军顺
利过境。一些彝族人还参加了红军。
红军一个军团的一个先锋师到达了大渡河。
他们发现三艘渡船中有一艘系在大渡河的南
岸。原来这是四川军阀刘文辉一团兵力的团
长到南岸来访亲问友留下的。
红军奇袭了安顺场,俘获了那个团长和他的
渡船,确保了北渡的通道。由于河流越来越
湍急,使得人员运输耗时较长。这时,朱德、
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他们作出了一个
决议,让红军战士占领泸定桥。红军的先锋
部队将筋疲力尽的敌军甩在了身后,到达了
泸定桥前。泸定桥,是一条铁索桥,当红军
到达时,上面的木板已经被撬走了,而在北
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
们,后面是敌军据守的阵地。
为了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30个红
军战士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爬到沸腾的河
流上去,紧紧抓住铁索,一步一抓地向前进。
河上这些红军敢死队冒着敌人的炮火,枪林
弹雨,爬上了桥板,向敌人的碉堡投掷手榴
弹。为后面的红军开辟道路,敌军在红军的
强有力进攻下,纷纷窜逃,一两个小时之内,
全军就渡过了大渡河。
【体验看法】斯诺将红军长征描述得曲折紧
张,波澜起伏,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气概。
【人物形象】红军战士:英勇善战、不怕牺
牲。
过大草地
红军在渡过大渡河之后,向北爬过大雪山,
损伤严重。进入川藏边界的大草地后,红军
遭遇到了许多困难。因为藏民对汉族的仇恨,
红军找不到食物,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水草
中失足,陷入了沼泽地中。但红军经受住考
验,到达了甘肃边境。红军的西北长征,是
一场战略性撤退,而非溃败。而且共产党人
认为,这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这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
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
地西北,也正是因为共产党预见了这个地区
要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作用。在
斯诺看来,这是杰出的政治战略,是英勇长
征得以胜利结束的原因。
【体验看法】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还会遇
到各种艰险坎坷。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
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
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继续奋勇前进。
【人物形象】红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坚韧不拔、团结互助、
百折不挠、乐观积极、信念坚定、忠诚爱国。
人物形象
人
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周
恩
来
平易近人,温和文
雅,头脑冷静,善
于分析推理,讲究
实际经验,细心热
情,善于计划,生
活朴素,充满活力。
《造反者》
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
跟斯诺打招呼。
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
程。
③揽着红小鬼胳膊在
乡间散步。
人
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贺
龙
威望高、口才好,
英勇善战、有出色
军事才能,急躁而
又谦虚。
《贺龙二三事》
①用一把菜刀在湖南
建立一个苏区。
②不止一次把地方的
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
进红军。
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
忠于党,总希望别人
提出批评,听取意见。
④行军神出鬼没。
人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毛泽
东
成长时期:
富有反抗性,
善于斗争,
为自己争取
合法权益。
好学进取,
有恒心毅力,
善于思考,
有质疑精神。
《苏维埃掌权人物》《一个
共产党员的由来》
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
②剪辫子、参军。
③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
看书自修半年。
④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
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
个人一样。
⑤谈及已死的同志和饥荒
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
人
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毛
泽
东
成熟时期:质朴纯
真,生活简朴。博
览群书,涉猎广泛,
精力过人,身体素
质佳。一丝不苟,
果决有魄力,
⑤谈及已死的同志和
饥荒的死人事件,他
眼睛湿润。
⑥将自己的上衣脱给
战士穿,长征中和普
通战士一样地步行。
人
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毛
泽
东
是一位天才的军事
和政治战略家,同
时他又是一个感情
深邃,爱军爱民的
共产党领导。
⑦对当前世界政治惊
人地熟悉,提出的世
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
诺都无法回答。
⑧与斯诺谈论共产党
的政策及抗日战争可
以看出他具有深刻的
洞察力,杰出的军事
和政治才能。
人
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彭
德
怀
他是个率直爽朗、
乐观爱笑、富有才
智、善于驰骋,吃
苦耐劳、精力旺盛、
性格刚烈、具有强
烈反抗精神、坚强
不屈的勇士,也是
一位爱惜部下、善
于作战的杰出军事
家。
《彭德怀印象》
①童年时在私塾奋起
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
子、老师,将祖母的
鸦片烟踢掉。
②青年时带领农民攻
打囤粮的大地主。
③从事谍报工作被抓
时不屈服,坚决不招
供。
人
物
人物
形象 相关情节
彭
德
怀
④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
他同志骑。
⑤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很一
般,与部下一样。
⑥将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传单收集
起来印刷红军宣传品。
⑦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
游击战取得胜利。
⑧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红
小鬼),将棉衣披给小号手。
人
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徐
海
东
大胆无畏,英勇善
战,强烈反抗精神,
善良真诚,阶级意
识很强。
《红色窑工徐海东》
①在学堂回击富家子
弟的欺压,参加反对
克扣工资的罢工。
②为自己的无产阶级
出身很为自豪,笑称
自已是“苦力”。
③组织湖北第一支“
工农军队”。
人
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徐
海
东
④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
旺县。
⑤他是国民党重金悬赏
的中共军事领导人。
人
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朱
德
沉默谦虚,爱惜部
下,深受爱戴,天
性温和,说话朴实、
喜欢运动和读书,
大勇大智、爱党爱
民,为革命甘愿丢
弃个人财富和地位
的共产党人,
《关于朱德》
①定出自习读书计划、
熟读政治、经济书籍。
②积极主动戒脱鸦片
烟瘾。
③坚持寻找并加入共
产党,寻找新的革命
道路。
④在柏林参加共产党
卫生院五卅运动被捕。
人
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朱
德
同时他还是一位
作战经验丰富的
杰出军事家。
⑤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
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
⑥指挥全军打过大大小
小几百次小仗,几十次
大仗,经历过敌人五次
围剿。
⑦与战士讲话往往脱下
帽子,与部下同甘共苦。
艺术特色(语言特色)
答题要点:
①高度纪实性,深刻洞察力。
②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
③善设悬念,擅长场景刻画。
④语言朴素生动、风趣幽默。
理解记忆 (结合原文)
:①高度纪实性,深刻洞察力。
本书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
地考察得来的事实,特别是很多采访,
都采用了“口述实录”的新闻叙事方法。
正是在奔走了解红军、党政机关、经济、
文化、教育、宣传等各方面情况,在同
革命领袖、普通战士、工人、农民、知
识分子等作了无数次谈话的基础上,才
有了本作品的问世。
作品中还蕴含着斯诺周密思虑的见地,
渗透着正义的火花和激情。斯诺站立历
史的高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对新闻事
件进行忠于事实、合乎逻辑的分析和判
断,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评价和入木三分
的预见性结论,理性的思辨给读者带来
更深的思考。
②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
善于表现人物的外貌、心理、个性,大量
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特写等表现
方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几乎所有
的红军将领:气度恢弘、学识渊博的毛泽
东,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周恩来,健壮
如虎、嫉恶如仇的贺龙,德高望重、老当
益壮的徐特立,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
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令
读者过目难忘。
③善设悬念,擅长场景刻画。
作者善设悬念,以替读者揭开谜底的方式
叙述。作品一开头,斯诺就以人们对于红
色中国的种种疑问入文,极大地增强了读
者的阅读兴趣。作者亦擅长场景刻画。书
中描绘了不少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硝烟
征尘、磅礴气势却立显笔底,读来令人犹
如身临其境,有强烈的现场感。
④语言朴素生动、风趣幽默。
作者将陕甘宁边区的生活描绘得亲切生动:
比如小脚老太太坚持杀鸡招待客人时与同
伴的应答,使人读来倍感亲切。另外,斯
诺在行文中也不时表现出风趣幽默的特点:
如对“红小鬼”向季邦的描写就非常幽默。
体验看法
作品主题:
①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
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
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
人的真实生活。作品描绘了充满生机与
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
军战士英勇卓越的伟大斗争,以及中共
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
料,而且还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
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阅读启示:
①斯诺对新闻采取公正、认真的态度,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斯诺精神的核
心就是“用事实说话”,他是中国人民
的朋友,也是美国人民的骄傲。
②我们要学习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坚韧
不拔、吃苦耐劳、英勇爱国的精神,不
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发
扬革命传统精神,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