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高考考点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知道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
3、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4、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5、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1、耕作方式的演变
原始阶段: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形成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何谓刀耕火种?我国南方直到
何时还存在?
联系手工业经济有关知识,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铁
制农具?从农业经济分析秦国为何强大?“二牛抬杠”,也即“耦犁
”。 牛耕图画像石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一
牛
挽
犁
两汉时期:二牛抬杠至一牛挽犁
1、耕作方式的演变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唐代:曲辕犁
1、耕作方式的演变
曲辕犁的使用有何优点?曲柄铁锄
铁
镰
战国铁口犁
骨 耜 石 斧
古代农具的演变
耧车
战国铁锄
2、耕作技术的进步: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3、灌溉工具
(1)春秋战国:戽斗
(2)三国:翻车
(3)隋唐五代:立井水车(北方),高转筒车(长江流域)
(4)宋代:水转翻车
(5)明清:风力水车灌溉工具4、水利工程的兴修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传说
(2)战国: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国渠
(3)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规划合理;
井渠,至今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
(4)汉代:王景治黄河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都江堰
都江堰建造于何时?地理位置?有何作用?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建设于战国并使
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既防洪又灌溉,发展了川西农业,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为秦统一创造经济基础。 郑国渠是公
元前246年,秦王
政采纳韩国人郑
国的建议开凿。
全长300余里,灌
溉面积达18万公
顷,成为我国古
代最大的一条灌
溉渠道。
郑国渠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刚即位,韩桓惠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
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进行东伐,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疲秦”之
计。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韩王的计谋暴露,秦要杀郑国,郑国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
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 ,为秦却建万世之功(《汉
书·沟恤志》)。秦王政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
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
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
从材料中可知,开凿郑国渠最初的动机是什
么?最后起了作用?新疆地区的坎儿井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
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总长度超过
5000公里。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
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达10公里以上,
年灌溉300亩—500亩。东汉王景 黄河在河套平原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
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
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
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
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东汉王景治理
黄河有何重要
意义?概括教材内容,分析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
的因素有哪些?
耕作方式的演进
生产工具的革新
灌溉工具改进
水利事业的发展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土地所有制形式
商周时期 井田制 名为国家公有
实为国王所有
战国
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制
确立土地私有制
此后大部分为地主占有
农民占有的土地较少
北魏到唐前朝 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
农民承担赋役
5、古代的土地制度
特点:地主占有土地,以地租方式剥削农民,农民在土地上
艰辛劳动,只获得很少一部分;地权与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
生产秩序的破坏。6、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①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男耕女织),阻碍技术进
步和生产发展
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④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分散性
落后性
封闭性
脆弱性“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
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 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D商品经济的发达
课堂训练1.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
映了中国古代
A. 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课堂训练
C2.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
A.发展长途贸易 B.运送军粮
C.发展小农经济 D.加强中央集权
3、《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
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
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
料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
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C
C 4.《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
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
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
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5、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
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 )
A.分散性 B.自给自足
C.相对稳定性 D.精耕细作
B
C6、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是( )
7.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
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农民被迫弃农经商
D.生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
D
C8.《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
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
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汉代 D.隋唐
9、《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
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
飨其利。”材料体现该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包括( )
A.航行 B.灌溉 C.军事 D.排洪
D
C10、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诗经·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
景是( )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公有制瓦解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B
D12.《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
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对此话理解合适的有(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
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强调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13.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牛耕开始普及全国 ②出现结构更完备的曲辕犁
③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 ④使用高转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C14.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
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
C
1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C高考考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知道古代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列举古代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的发展史实
3、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手工业的类型:
家庭手工业
田庄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特点:
地位:
背景:
内容:
地位:
由政府垄断,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
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11、纺织业、纺织业
新石器时代
工具: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
原料:麻和葛
商朝:祭祀蚕神;玉蚕;
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周代:“妇功”为国有六职之一
考古: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商周时期
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相当重要汉代
花色品种:《说文解字》提到的字20多种
精品: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褝衣、起绒锦
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
纺织技术相当发达,远销地中海地区
影响:后代沿袭汉代技术,并进一步发展
唐代 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
(丝织业
为主) 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宋代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
区。丝织工艺水平新的提高。(棉纺织
业为主)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
元代 黄道婆对纺织工艺的革新,推广传授织造技术
棉花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明代◆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
.从原料看:从原料看:
.从经营形态看:从经营形态看:
.从发展程度看:从发展程度看:
.从发展趋势看:从发展趋势看:
麻麻、、葛纺织业葛纺织业------丝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棉纺织业
官营、地主官员私营、农民家庭官营、地主官员私营、农民家庭
分布广分布广、、分工细分工细、、品种多品种多、、技艺高技艺高
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2、先进的冶金技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小件铜器,不是生产工具
青铜时代:夏商周 出土地点分布广;
生产规模大;
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
铸造工艺水平高。
(1)冶铜业
司母戊大方鼎
四
羊
方
尊 春秋晚期:已知最早人工冶炼铁器
战国中期,炼钢和淬火工艺发展
汉武帝时代,铁业官营制度
燃料:春秋用木炭,汉代开始用煤
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
——畜力鼓风——水排(东汉、杜诗)
南北朝时期:灌钢法
北宋:明确记载以煤作燃料冶铁
(2)冶铁业
2、先进的冶金技术陶器 原始时代——彩陶、蛋壳黑陶
唐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唐三彩
商中期到东汉晚期:陶——瓷的过渡阶段
瓷瓷 器器 商代(一种釉陶)——原始青瓷
东汉末期——成熟青瓷器
唐代——“越青邢白”两大系统
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
唐晚期——首创釉下彩绘工艺。
康熙年间发明,雍正时期达顶峰
——粉彩瓷
宋以来——五大名窑
3、陶瓷业 (先有陶后有瓷)
海
上
陶
瓷
之
路新石器时代工具:
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麻
葛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半个蚕茧 商代玉蚕• 甲骨文中与蚕丝有关的字 绒锦陆
上
丝
绸
之
路
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 蛋壳黑陶三彩陶骆驼载乐俑三彩陶骆驼载乐俑
三彩陶双鱼形壶三彩陶双鱼形壶东汉东汉——青釉布纹双系罐青釉布纹双系罐
青
瓷(
公
道
杯)邢窑邢窑————白釉莲瓣座灯台(唐)白釉莲瓣座灯台(唐)
唐青瓷 上海博物院藏 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 定窑定窑
钧窑钧窑
景德镇窑景德镇窑 龙泉窑龙泉窑
耀州窑耀州窑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
质薄而坚硬,瓷釉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
刻花、印花和捏塑等。有玉质感 ,如象牙之白 ,
见“竹丝刷痕”。 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
华而不俗,称为钧红;龙泉窑:在浙江龙泉,开片较大,为冰裂纹或
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景德镇窑:在江西景德镇。宋真宗下旨将景德镇瓷器进贡朝廷,
并将自己的年号赐作景德镇瓷器底款,在瓷器底部书写“景德
年制”四字。景德镇窑产品以民间生活日用品为大宗,饮食具酒
具最多见。瓷的品种以青白瓷为主,独具一格,享有盛誉。青
白瓷胎质洁白细腻,胎薄坚致,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
中闪白,白中泛青 。耀州窑瓷器: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
州治,故名耀州窑。釉色青翠、釉质细润,施釉亦较薄,
釉色深浅多变。有的稍绿一点,有的稍黄一些,但均为青
中闪黄色,不论釉深浅都含有黄的成分,否则就不是耀州
窑而是其它窑的青瓷产品了。 清代粉彩瓷海上陶瓷之路分朝代整理我国古代手工业重要成就
朝代 纺织业 冶金业 陶瓷业
夏商周
春秋战国
汉代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夏商周:祭祀蚕神;指导蚕桑的专职官员;“妇功”
青铜器的铸造
原始青瓷出现
春秋战国:人工冶炼铁器;炼钢和淬火工艺
汉代:丝织技术发达;丝绸之路
汉武帝铁业官营制度;
冶铁用煤炭作燃料;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东汉的青瓷器。
南北朝: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作坊兴起;
唐三彩风行一时
邢白越青,景德镇和大邑的白瓷
首创釉下彩绘
分朝代整理我国古代手工业重要成就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丝织工艺新
明确记载用煤作燃料,冶铁业效率高;
制瓷技艺大放异彩,五大名窑
元代: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推广织造技术;
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明清: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
康熙年间发明的粉彩瓷器
分朝代整理我国古代手工业重要成就课堂探究: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
材料一
(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我们”是同时代的佼佼
者
材料二家庭纺织
材料三
官府纺织作坊
民间冶金作坊 明朝中后期出现“机户出
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
”的劳动关系。
——新经济因素出现
材料四 论从史出
(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课堂探究: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
①
③
②1、农业的补充与从属
2、技术先进领先世界
3、多种经营形式并存
4、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探究思考
1、冶炼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
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从中可得到哪些启
示?
1)生铁冶炼及其他冶铁炼钢技术的进步,
推动了铁农具的使用与推广,从而推动生产
力的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在手工业三大行业中有哪些领先世界的发
明或技术?
1)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使冶炼技术大大提高;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探究思考阅读理解
技术落后,规模受限弊端
2、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是什么?
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是什么?
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生产(家庭手工业和专门的
手工业生产)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地位
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之一,成为农耕
文明的重要补充,手工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也为商业发展和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并孕育着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左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冶铁鼓
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使用于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元朝
2、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
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
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4、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
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
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
诸葛亮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
A.丝 B.棉 C.毛 D.麻 5、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
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记载
反映了
A.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B.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向内地扩展
C.棉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并日益推广
D.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6、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
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像缫丝的
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这些信息主要说明( )
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
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
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
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 7、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
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
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
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
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8、请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瓷器出现的顺 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9、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
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
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B.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说明
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
C.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
D.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己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10、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
一个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
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
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1、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
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
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 )
A.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
B.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上述领域
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 12、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
”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
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
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
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
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
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14. 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
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
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
历史事实的是( )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C
1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
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A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清雍正年间)
彩陶人面鱼纹盆
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
1号汉墓出土。该衣薄如蝉翼,
重仅48克。
青铜鼎——商代后期,炊食器。
战国时期铁锄
问题:仔细读图,获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分
析说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和经营特征。
南宋·刺绣海棠双鸟图
(现存辽宁博物馆)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例如:最先发明丝织技术
2、种类繁多,工艺先进 例如:金属冶炼、纺织、
陶瓷业等全面繁荣,领先于世界。
3、行销海外,影响深远 例如:丝绸之路,丝国、
瓷国的由来等
经营特征:
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和家庭),官营
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曲折发展,明
中后期开始占主导地位,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研讨】
“目前中国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世界各地大
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
是工艺、原料都落后了。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配上瓷
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
桌青花瓷的钱。我们不能老是吃老祖宗的遗产,老是搞仿古没
有出路,总要走进死胡同的。我们必须在实用瓷的开发上下功
夫,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夺回国际市场。”在读了这段材料
以后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思路:发展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常胜不衰的法宝。只有
做到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先进技术,敢于创新和突破
才能会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始终处于时代前列。高考考点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了解古代商业的出现;
2、概述“市”在历代的发展;
3、概述古代商业都会的崛起的史实;
4、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A.商人的活动
远古时代,已出现商业交换。
商代有初步发展。
西周商业进步,流通的货币有骨贝、铜贝。“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富商和商业中心。
B.商运活动
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社会交往中最活跃的人群之一
唐代:
陆路商运发达,沿途有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场所。
水路航运:长江航运发达,“俞大娘航船”南至江西,北至淮南。
宋代:海外商运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和北非。海外
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之一;益州出现最早纸币“交子”。
C. 会馆和商帮
会馆:明清时期,主要在京城、省城、大商埠。是同一地域商人停宿、
储运、 交际的场所。
商帮:同一地域的商人结成商帮。明清势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
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张籍《贾客乐》
想一想,这一首诗反映了商人怎样的生活?
反映了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刘驾《贾客词》
想一想,这一首诗又反映了什么?
古代商人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1.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
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
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
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B
2.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
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
A3.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
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
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
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4.假如你要拍一部有关唐朝历史的电影,下列哪个
素材可以采用( )
A.富商经营棉花挣了上百万的白银
B.市场上正在出售青花瓷
C.许多外国商人居住在长安
D.市场上交易使用的是纸币
5.王士祯《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
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徽商
( )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B.注重多样化经营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D.注重买田置地
C
C朝 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汉 代
南北朝
唐 代
宋 代
明 清
2、“市”的发展(中国古代进行交易的固定场所 )
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九市
民间集市“草市”形成,实行“草市尉”管理
“草市”演变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
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草市”已有
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
帘上酒楼”说明宋代的草市( )
A.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B.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政府对草市的行政管理加强
D.草市发展为乡村集市
据说西汉都城长安,
有正式的“市”9处,右
图是汉代“长安市长”印。
你知道“市长”的含义吗
?2.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曰:
“无泽为汉市长。”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司马迁的
曾祖父从事的是( )
A.商业管理 B.军事管理
C.行政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
问题1:
(1)简述古代草市的产生、发展过程,草市有
何形式特征?其出现的意义?
(2)宋代的市有哪些形式?与唐代有何区别?材料问题2: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北朝北朝 《《木兰辞木兰辞》》
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
木兰能在短时间内把东西买齐,说明了什么?
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
政府的行政管理。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唐唐 王建王建
你如何理解诗中的“人语各殊方”一句?
““草市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地方商业中心逐渐发展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夜雨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唐 王建王建
第二首诗反映了唐时的“市”出现了什么新发展?
夜市繁荣夜市繁荣
材料问题3:战国:出现商业区—“市井”
汉朝:都市商业集中,“车水马龙”
王莽执政: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
价。“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
。
唐朝:长安—市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
洛阳—规模超过长安
扬州—“雄富冠天下”
杭州、湖州—江南地区经济中心
宋朝:汴京,夜市三更结束,五更又开晓市,此外还有定
时一聚的庙会集市。——《东京梦华录》
清朝:乾隆时期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名镇: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3、商业城市的崛起城市功能
秦—唐代
经济功能
增强到工
商业市镇
政治、
军事城
镇为主
宋—明清国内工商业
发展形成
对外贸
易形成
汉唐丝绸之路
的商路城市
明清沿海
港口城市
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
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
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
起。1. 我国古代的城市职能经历了从政治→经济转变的
大体时间是( )
A.隋唐 B.两宋
C.元朝 D.明清
2. 推动中国古代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向以经济功能
为主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贸易的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C西汉长安西汉长安 唐朝长安唐朝长安
繁华都会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
北宋汴京市场分布有哪些
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
因是什么?
不同:唐代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
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
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
围和时间受限制。宋代宋代都城商
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
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原因:政府放松了原因:政府放松了
对商业的限制、商对商业的限制、商
业的发展、城市的业的发展、城市的
发展。发展。古代商业知识整合
时期 商业活动 “市”的发展 商业都会
远古时代 早期商业交换
商朝 初步发展
周朝 商业进步;货币:贝
春秋战国 良好发展,巨商、中心 “市井” 各国都城
秦朝 法律规定明码标价
汉代 商运、商人活跃 “市”的专门管理机
构
长安;五都;全国
性商业中心形成
南北朝 草市形成;草市尉
唐朝 远行贩运:水路、陆路 草市演变为地方商业
中心;夜市繁荣
长安;洛阳;扬
州;杭州、湖州
宋元时期 海外商运;财政收入;
纸币:交子
“市”突破时空;商
业街;饮食服务;
汴京
明清时期 会馆,晋商和徽商 商业区繁华 苏州;中国名镇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
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货币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经济
政策
金融
交通
政治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你认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1)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的发展。
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对外贸易发达。
(2)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
(5)城市发达,出现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6)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但商人地位
低下。
(4)市场形式多样。货币种类丰富。古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影响: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
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
模扩大。
(3)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
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
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4)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出
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
渐发生变化。 1、《梦梁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
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
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与这段
描述的情景可能同时代出现的有( )
A.在西藏地区设宣政院进行管辖
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
C.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D.《四书章句集注》始编成
D
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
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
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
表明明朝时期( )
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地域性的社会
分工明显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A3、“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
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
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
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
C
4、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
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
市”是指(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B5、《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
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
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
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
扬州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
D
6、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
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D7、下列史料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市场空间拓展的是
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一物不能
名一钱者,勿婴”
B.“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
”
C.“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
哗,灯火不绝”
D.“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C
8、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经济发展新变化的是
A.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B.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C.出现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
D.有些地区开始用纸币交易
D9、“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
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请判断此记载选自
A.《左传》 B.《唐六典》
C.《宋史》 D.《清史稿》
10、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
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
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
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
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B
D11.《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
品以上,不得入市。”从此规定你可以获得的相关信
息是①唐朝歧视商人,轻视商业②政府官员可能仗其
手中权利从商人那里获利③唐太宗思想保守④唐朝政
府对商业的控制比较严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12、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
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
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
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
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
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13、读下图,从中我们可直接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
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C14、下图中税收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商人”的由来
周武王灭商后,商的遗民被周公迁移至商丘,由于
失去土地 无以为生,这些人只好靠小买卖维持生计久
而久之,做买卖成为他们专 门的职业,因为他们是商
朝的遗民,所以被称为“商人”,而买卖的职业 也被
称为“商业”。最初,人们把做贩运贸易的叫做“商”
,坐售货物的叫做“贾”,即所谓“行曰商处曰贾”。 古代货币演变古代货币演变
太货六铢
三国钱币古代货币演变
从左图获
取哪些信
息?
唐
开
元
通
宝
宋代以铜钱为主古代货币演变
元
代
钱
币古代货币演变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春秋
末期卫国人。是孔子门生“七十二
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
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
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
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
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
之人,即源于此。孔子称赞子贡为
“瑚琏”(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
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
人),是对子贡能力的肯定。
端木遗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商人
材料1:范蠡认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材料2:“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北方会馆的典型
代表——辽宁海城的
山西会馆。
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晋商领袖:乔致庸
乔致庸
(1818年-
1907年),
字仲登,号晓
池,清代山西
祁县人,乔家
第四代人,著
名晋商,人称
“亮财主”。 乔家大院是清代全国著
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
的宅第,为全封闭式的城堡
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
(约16亩),建筑面积4175
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
院,313间房屋。乔家大院被
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
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
民宅看乔家”之说。 “红顶商人”
胡雪岩
胡雪岩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咸丰
十年(1860)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
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
(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胡雪岩从
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
棠任浙江巡抚,委胡雪岩为总管,主持全省
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他还
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
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
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
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
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
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
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
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
的官商。
徽商代表:胡雪岩 历经百年,胡庆余堂
依然熠熠生辉,保持“真
不二价”的诚信传统
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高考考点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3、了解中国古代王朝工商业管理的主要史实及其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
工商业严格管理政策
海禁与闭关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由战国时期商鞅首先倡导,并为此后的历代封
建王朝所继承
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1)直接目的:
(2)根本目的:
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巩固封建统治
(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2)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1、来历:
2、含义:
4、原因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
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为
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汉代:汉初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
(1)最早提出:战国时期商鞅
(2)进一步发展:西汉至明清
5、政策的表现
西汉确立商人入市籍则不得为官制度。
清朝: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
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
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
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
材料反映了
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D
6、古代商人的地位
汉武帝时规定:“商人财产每2000钱,抽税一算
(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4000钱抽一算;……
商人之车,则征收二算;船5丈以上者,每船抽税一算。”
这个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击富商大贾 B.降低商人的经济地位
C.打击地方割据势力D.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A7、“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
前期积极: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
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封建政权
的统治。
后期消极: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
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
律,导致了国家落后,也使其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材料解析:
两段材料对商业的看法有何不同?你认为晁错主张“
抑商”的依据是什么?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 “一曰食,二曰
货……”商业贸易“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农
业生产“食”。《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
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汉代的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
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
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
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
所以流亡者也。”
答案:第一段材料将农、工、商相提并论,反映了统治者重
视和鼓励商业的发展;第二段材料将商人看成是不劳而获的人。
依据是:商人不如农、工辛苦,却获暴利;商业的不稳定性
及商人的流动性对加强中央集权不利;尤其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
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同“
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
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
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1、原因:阅读材料分析:
(1)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
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清初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海禁与闭关政策2、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1、原因:
3、含义:
(1)海禁政策:
(2)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海禁政策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海禁与闭关政策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的关系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对外关系的体现
延续材料:《明经世文编选录》载:“番中本无盐硝、火
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
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运用……若今明
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
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
兵也”。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主张实行海禁
B.反对实行海禁
C.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
D.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A
海禁与闭关政策闭关锁国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清朝时期广州
十三行,是唯一准
许与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乾隆天子津
津乐道于自己的津乐道于自己的 “ “十全大武功十全大武功” ”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时,英国的查理一世
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
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7世纪以来东西方世界的比较
4、后果:画面二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
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
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17世纪以来东西方世界的比较
4、后果: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挑着扁担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
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17世纪以来东西方世界的比较
4、后果: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范进””士子因中举登士子因中举登
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
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17世纪以来东西方世界的比较
4、后果:中国 英国
政治
经济
对外关系
思想文化
封建专制制度顶峰 资产阶级革命
自然经济,重农抑商 工业革命
海禁,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盲目自大,文化专制 科学文化,启蒙思想
4、后果: 材料一: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 ——战国
材料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
” 、“告缗” 。 ——汉
材料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
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 ,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
税。 ——明
思考: 1.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社会推行了哪几项经济政策?
2. 这些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弊?
材料四: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 .
——清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的比较
项目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实施
时期
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明清时期
目的
都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压制工商业,维护封建统治基础 防御外来侵略,维护
封建体制
内容
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 禁止国人,限制外商
影响
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前期有利于农业发展,后期阻碍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有一定自卫作用;不
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使中国闭关、
落后1、秦:
(1)统一度量衡、货币
(2)秦律有关条文的规定
2、汉:汉初,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开始盐铁官营制度;
市的严格管理(官市);
3、历代王朝:征收重税—关津之税、市肆之税。
4、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工商业严格管理政策
全面、具体、严密
5.影响: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在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压力下在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压力下,,资本主义萌芽发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展缓慢,,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时间:时间:
原因:原因:
地区:地区:
部门:部门:
标志:
五、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发展的表现和特点:
缓慢发展的原因: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
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
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
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
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
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养蚕图
反映出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根源: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国家
政策
劳动力
国际
市场
国内
市场
资金
土地买卖制度和
高额地租吸引商
业资本买田置地,
影响了扩大再生
产。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国内市场狭窄。
国家重农抑商政
策,农民被局限
在土地上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重农抑商政策抑制
了资本主义萌芽和
工商业的发展课堂训练:
1、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
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
,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
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
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A
2、“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
耕耘,女不蚕织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
苦,有阡陌之得”。材料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D3、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对商人实行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限制商人
C.禁止经商 D.反腐倡廉 B
4、“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
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
位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B5、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 转
瞬灰烬, 惟有田者, 指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 下
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 赢十百金, 即莫不志在良田。
”" 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有利于巩固统治
D. 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6、《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
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③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
底层 ④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7、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
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
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
映出苏州( )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 D8、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
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
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D
9、苏州碑刻博物馆中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
雍正年间机房机户(依仗官府势力)为禁止机匠聚众
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由此我们可以获
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②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最
早产生于苏州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存在劳资
斗争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进行斗争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C10、清黄遵宪有诗曰:“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你认为诗中海禁的“
大错”应表现在( )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③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
④导致了中国国势日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