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4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4

ID:498400

大小:863.5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讲        (15世纪前后—20世纪初)【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要求】 1、概述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 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 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 新航路开辟 荷、英等国的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本单元主要介绍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形成过程: 1、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西葡荷、英法美等殖民国 的崛起与殖民战争。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战争与两次工业革命。      高考展望:本单元是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热点。由于 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 机再次证明了世界的整体性。复习时,要联系当今世 界的全球化来复习和分析,重点把握新航路开辟的条 件及其影响、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直通高考 1.从知识结构上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本专题知识的 核心,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两次 工业革命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讲述的。很多高考 考题为突出这一主题,往往从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 考查上述重大事件的影响。 2.从命题内容看,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是近 几年命题的热点,因而两次工业革命的学习非常重要, 同时也是非常容易出文综题的地方。 3从题型上看,将可能从知识型、综合型逐渐过渡到 分析、对比等高难度、深层次的能力型,无论选择 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可能出现。专题七│ 专题备考引擎   备考策略   (1)把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这一条主 线,突出对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两次工业 革命三个方面的学习,分析其背景、表现及影响等。   (2)注意分析比较早期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时期 殖民扩张的不同特征,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进行中外纵横联系,分析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 成、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 等。   (3)运用新史观进行多角度分析思考。如伴随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由分散隔绝到联系 密切,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由农业文明到工业 文明的扩展的过程,就是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 代化史观综合的充分体现。【专题立意】: 从题型看,各种题型都有,图文题与材料题所占 比例较大。考点主要是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开 拓、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复习时,特别要注重联系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现象,用历史唯物 主义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把握世界市场 形成的四大步骤。▲【单元核心内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单元基本线索】: 15世纪前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 史进程与殖民扩张、市场开拓的过程。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 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 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  世界市场的概念: ★ 早期殖民扩张的概念:         是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 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 民国家主要有西、葡、荷、英、法等五个国家,其中 大多数为封建国家。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不是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而是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本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 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资本原始 积累的要求。 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而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引发了 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发明创造,蒸汽机只是为机器大生 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 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 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 业革命。【教材知识回顾】 时期 15、16世 纪 17、18世纪 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20世 纪初 殖民 国家 西班牙、 葡萄牙 英、法、荷 英、法、美 所有帝国主义 国家 方式 探索新航 路,掠夺 财富 建立殖民公 司,掠夺财 富 商品输出,掠夺 原料和市场 资本输出,瓜 分世界 影响 加强了各 地的联系, 给殖民地 带来了灾 难 进行资本原 始积累,给 殖民地造成 了极大的破 坏和灾难 促进了西方资本 主义的发展,对 殖民地来说双重 使命(破坏性和 建设性) 攫取高额利润, 殖民地民族资 本主义开始了 艰难的发展 与世 界市 场的 关系 世界市场 的雏形开 始出现 世界市场得 到拓展 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 世界市场最终 形成★  黑奴贸易(三角贸易):P29“学习延伸 ” 欧洲 非洲 美洲 出 程 : 枪 支、 廉 价 工 业 品 廉、 杂 物 等 中程: 奴隶 归程: 金银、烟草、蔗糖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 卖,获得100%-300%。• 阶段划分:     早期: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掠夺财富为主要 手段(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以前); 中期: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 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工业革命期间); 后期:以寻求投资场所,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 标,划分势力范围、强占殖民地为主要手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 • 评价:(提示) 具有破坏性(早期)和建设性(中后期)双重性。 ★   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认识: 近、现代史上中国两次融入世界市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融入方式不同:前者是被迫卷入,后者是主动加入。 (2)性质不同:前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后者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3)经济形态不同:前者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后 者中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影响不同:前者对中国弊大于利,中国是受害者,阻 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后 这对中国利大于弊,中国是受益者,减少贸易成本和障碍, 增加市场份额和利润,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但也使国 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2001年12月11日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 11日0时电(记者张晓 松)今天,我国正式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WTO),成 为其第143个成员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棉纺 织业 机器 动力 其他 行业 交通 运输 英国 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 过程: 概念: 时间: 范围: 标志: 珍妮机的问世。三、工业革命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性质: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社会革命。 2、作用(积极): ①生产力: ②社会关系: ③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④世界格局: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 • 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 生活方式:开始城市化进程; • 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 •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比重渐增。 欧美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其统 治,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五、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一)相同: (表现?) (二)不同:(主要从其特点比较) 影响相同:       都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 活方式、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结构及世界格局等多 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直接把人类带入工业文 明社会、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恶化自然 和人类环境等。 1、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 第一次:发明者主要为技工,科学理论与技术尚 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发明者主要为科学家,科学理论与工业 生产紧密结合。五、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二)不同: 2、产业结构侧重点: 3、广度及进程: 4、动力与生产组织(深度): 第一次: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开创               “蒸汽时代”和“纺织时代”; 第二次:主要在重工业(钢铁、石化工业)部门,               开创“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第一次:英国开始,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 进展缓慢; 第二次:欧美诸国几乎同时展开,规模更加广泛, 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一次:蒸汽机为动力,开创工厂制; 第二次:电力和内燃机为动力、产生垄断组织 (公司制)。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人类可 持续发展之路。 ★ 两次工业革命的认识与启示:★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总看: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冲击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②经济:近代工业产生、社会生活变迁。 ③思想文化:主张西学。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开启了中国人关注现实、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实业救国)。 ③思想文化: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戊戌义和辛亥新文化。• 形成原因:     (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推动力量:两次工业革命(内在动力) 长期的殖民扩展与掠夺(外在动力)。 (3)技术条件: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 • 形成途径:   (1)武力殖民扩张; (2)殖民贸易(如: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与人口 及资本输出等)。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开辟新航路(15世纪后期-16世纪早期)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 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正式形成)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生产力发展角度:促进了实际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 成。 • 道德角度:亚非拉国家饱受列强的控制和剥夺,是这 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 • 人类文明演进角度: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 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生产技术和文化,促使人类向现代文明转化,有利于 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从近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道德角度评价世界市场的影响 1、近代化角度:        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文明演进的角度:        传播了先进科技和文化,开始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转化。 3、全球化的角度:        加强了相互联系,导致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经济全    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4、从道德角度看:       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掠夺,使他们沦为发达国家 的经济附庸,导致这些国家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荷兰、英国的殖民 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主要途径 武力、商品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1、(2012重庆文综,20,4分)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 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 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 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 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考点】早期殖民活动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逐 渐获得殖民霸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 积累,C项正确;A项是在1607~1775年期间;B项 应是在17世纪; D项是17世纪中期。 【答案】C 高考真题体验• 2、(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1)下图所示英国部 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考点】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图表信息解读能力。根 据图表时间“1841年到1870年”可以判断是第一次工业 革命完成到第二工业革命之间,因此英国经济发展与工 业革命相关,故选B项。A工业革命前,C、D项与第 二次工业革命相关。 【答案】B• 3、(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 ”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 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 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与运用。根据时间“1912年 ”采用排除法,电视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排除②;从英 国到美国穿越大西洋,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除③,故答 案为B项。 • 【答案】B4.2014年高考山东文综(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 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史实 •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 美洲。 •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 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 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 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 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 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 作用微不足道。 •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 》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 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 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 优势地位; • 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 迅速发展。(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 产生的影响。(6分) • 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 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 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 经济原因。(4分) • 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 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 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 要目的和手段。(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 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 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 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 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 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 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 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 掠夺基础之上的。 •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 展与进步。★郑和下西洋与西欧航海家航行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 西欧开辟新航路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船队庞大、人数众多 船只少、人数少 宣扬国威(政治目的) 发展中外友好关系 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 掠夺财富(经济目的), 开拓市场, 封建性政治行为的贡 赐贸易(友好方式)  资本主义经济行为 的海外殖民(暴力掠夺) 积极:促进与亚洲国家 友好往来, 积极:促进资本主义时代的 来临,开创了人类发现时代 消极:贡赐贸易无益于国 计民生,远洋航海业衰落 消极:造成亚、非、拉美 的长期贫困落后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