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文言文阅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文言文阅读

ID:498421

大小:1.97 MB

页数:9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近三年高考试题统计与命题规律 (2019· 全国 Ⅱ 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1~4 题。 (19 分 ) 1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 会座病 / 魏惠王亲往问病 / 公叔曰 / 公孙鞅年虽少有 / 奇才 / 愿王举国而听之 / 王即不听用鞅 / 必杀之 / 无令出境 / B. 会座病 / 魏惠王亲往问病 / 公叔曰 / 公孙鞅年虽少 / 有奇才 / 愿王举国而听之 / 王即不听用鞅 / 必杀之 / 无令出境 / C. 会座病 / 魏惠王亲往问病 / 公叔曰 / 公孙鞅年虽少 / 有奇才 / 愿王举国而听之 / 王即不听 / 用鞅必杀之 / 无令出境 / D. 会座病 / 魏惠王亲往问病 / 公叔曰 / 公孙鞅年虽少 / 有奇才 / 愿王举国 / 而听之 / 王即不听用鞅 / 必杀之 / 无令出境 / 答案 : B 解析 :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中 “ 有奇才 ” 与前面 “ 年虽少 ” 对应 , 中间应断开 ;“ 举国而听之 ” 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 中间不应断开 ;“ 不听用鞅 ” 承前 “ 听之 ”, 中间不应断开。 2 .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缪公即秦穆公 , 春秋时秦国国君 , 在位期间任用贤臣 , 使国力趋强 , 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 , 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 , 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 , 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 , 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 : B 解析 :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 项 ,“ 汤武 ” 指商汤与周武王。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商鞅投奔秦国 , 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 , 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 , 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 , 说之以强国之术 , 孝公与他交谈 , 数日不觉厌烦。 B. 商鞅旁征博引 , 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 , 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 , 劝说孝公变法 , 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 , 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 商鞅厉行法治 , 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 , 不徇私情 , 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 , 国人受此震慑 , 全都遵守法令 , 治安状况改善 , 民众家给人足。 D. 魏国被迫迁都 , 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 , 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 , 并迁都至大梁 , 惠王感慨说 , 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答案 : C 解析 :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 项 ,“ 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 ” 的表述与原文事实不符 , 原文中 “ 太子犯法 …… 刑其傅公子虔 , 黥其师公孙贾 ”, 并未惩罚太子本人。 4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圣人苟可以强国 , 不法其故 ; 苟可以利民 , 不循其礼。 (2) 令行于民期年 , 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参考答案 : (1) 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 , 不必效法陈规 ; 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 , 不必遵守旧制。 (2) 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 , 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解析 :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 注意对偶句式 ;“ 苟 ”, 如果 ;“ 强 ”“ 利 ”, 使动用法 ;“ 法 ”, 效法 ;“ 故 ”, 陈规 ;“ 循 ”, 遵守。 (2)“ 期年 ”, 一年 ;“ 之国 ”, 到国都 ;“ 初令 ”, 新法。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君妾所生的儿子 , 名鞅 , 姓公孙 , 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 , 侍奉魏相国公叔座。公叔座了解他的才能 , 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适逢公叔座病了 , 魏惠王亲自去探病。公叔座说 :“ 公孙鞅年纪虽轻 , 但有特殊的才能 , 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他。大王若不能用他 , 就一定要杀掉他 , 不要让他走出国境。 ” 公叔座死后 , 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全国求贤 , 想要重整穆公霸业 , 向东收复失地 , 就向西入秦 , 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 , 谈了几天仍不知疲倦。景监问商鞅 :“ 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国君 ? 他特别高兴。 ” 商鞅说 :“ 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向他进言 , 他就格外高兴。 ” 孝公任用商鞅后 , 商鞅想要变法 , 孝公担心秦人议论自己。商鞅说 :“ 行动上犹豫 , 搞不出名堂 ; 事业上犹豫 , 建不成功绩。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 , 不必效法陈规 ; 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 , 不必遵守旧制。 ” 孝公说 :“ 好。 ” 商鞅说 :“ 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止一种 , 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不必依照古法 。 所以汤武不守古法 , 却统一了天下 ; 桀纣不变旧礼 , 却遭到了灭亡。反对古法的人不能非难 , 遵循古礼的人不值得称赞。 ” 孝公说 :“ 好。 ” 任命商鞅为左庶长 , 最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 , 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 , 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 :“ 新法行不通 , 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 ” 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 , 是国君的继承人 , 不能施刑 , 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 , 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 , 秦人都守法了。新法实行了十年 , 秦人非常满意 , 路不拾遗 , 深山里也没有盗贼 , 家家富裕 , 人人饱暖。百姓勇于为国作战 , 不敢私斗 , 乡镇安定。于是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过了五年 , 秦国富强。孝公派商鞅率兵攻魏。商鞅埋伏的士兵突然袭击 , 俘虏魏公子卬 , 并乘势攻打魏军 , 大胜回国。魏惠王屡次被齐秦打败 , 国内空虚 , 势力渐衰 , 恐慌起来 , 就派人说割河西地区给秦以求和。而魏离开安邑 , 迁都大梁。魏惠王说 :“ 我后悔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 ” 商鞅破魏返秦 , 秦把於、商等十五邑封给他 , 称商君。 文言断句 “ 两标志 ”“ 两步骤 ” 考情分析 高考文言断句是对所选篇幅不长、内容浅易的文言文 , 用标点符号 ( 高考命题要求考生用 “/” 把句子断开 ) 把原文的结构、停顿、语气清晰而准确地再现出来。该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 , 去掉标点 , 一般设置 6 处以上的停顿 , 难度不大。文言断句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 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近几年全国卷对文言断句的考查一直采用四选一的形式 , 文言断句依然是今后考查文言文的热点。 提分 指导 典题研析 (2019· 全国 Ⅰ 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题目。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 乃短贾生曰 :“ 洛阳之人 , 年少初学 , 专欲擅权 , 纷乱诸事。 ”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 , 不用其议 , 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 , 及渡湘水 , 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 ,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 , 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 , 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 , 文帝前席。既罢 , 曰 :“ 吾久不见贾生 , 自以为过之 , 今不及也。 ” 居顷之 , 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 , 文帝之少子 , 爱 , 而好书 , 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 , 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 , 言诸侯或连数郡 , 非古之制 , 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居数年 , 怀王骑 , 堕马而死 , 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 哭泣岁余 , 亦死。 ( 节选自《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 贾生名谊 / 洛阳人也 / 年十八 /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 为河南守 / 闻其秀才 / 召置门下 / 甚幸爱 / B. 贾生名谊 / 洛阳人也 / 年十八 /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 吴廷尉为河南守 / 闻其秀才 / 召置 / 门下甚幸爱 / C. 贾生名谊 / 洛阳人也 / 年十八 /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 吴廷尉为河南守 / 闻其秀才 / 召置门下 / 甚幸爱 / D. 贾生名谊 / 洛阳人也 / 年十八 / 以能诵诗属书闻 / 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 / 闻其秀才 / 召置门下 / 甚幸爱 / [ 答题示范 ] 第一步 , 四个选项分两组 第二步 , 两级排除定 答案 [ 我来答题 ]C 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 , 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 , 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本郡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 , 听说贾谊才能优异 , 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 , 并非常器重喜欢他。孝文帝刚即位时 , 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 , 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 , 并且曾向李斯学习过 , 于是就调任他做廷尉。吴廷尉于是就向朝廷推荐贾谊年轻有才华 , 且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孝文帝征召贾谊 , 让他担任博士。当时贾谊年仅二十多岁 , 在博士中是最年轻的。文帝每次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时 , 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不能说什么 , 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 , 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于是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生。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 , 对他破格提拔 , 一年之内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 , 天下太平和睦 , 正是改定历法、改变服色、制定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 , 于是他详细草拟了各种仪法 , 崇尚黄色 , 官印字数采用五 , 确定官名 , 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帝刚刚即位 , 谦虚礼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 , 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 , 这些主张都是由贾谊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 , 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灌、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恨他 , 于是说贾谊坏话道 :“ 洛阳之人 , 年轻学浅 , 一味想独揽权力 , 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 于是 , 孝文帝此后也就疏远了贾谊 , 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 任命他担任长沙王太傅。贾谊辞京之后 , 前往长沙 , 等到渡湘水的时候 , 写下了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 ( 又过了 ) 一年多之后 , 贾谊被皇帝召见。当时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降福保佑 , 坐在宣室接见贾谊 。 因孝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 , 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详细地讲述了这里面的道理。到半夜时分 , 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 , 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 , 孝文帝慨叹道 :“ 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 , 自认为能超过他 , 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 过了不久 , 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 , 受孝文帝宠爱 , 又喜欢读书 , 因此才让贾谊做他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 , 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生屡次上奏 , 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数郡 , 不合古代制度 , 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几年之后 , 梁怀王因骑马出行 , 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 , 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不称职 , 非常伤心 , 哭泣了一年多 , 也死去了。 跟踪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1~4 题。 1 . 【文言断句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贼敢绐我 / 叱左右缚斩之 / 左右皆愕 / 既缚 / 而袂中利刃出 / 推问 / 果贼也 / 贼大惊曰 / 韩公天神也 / B. 贼敢绐 / 我叱左右缚斩之 / 左右皆愕 / 既缚 / 而袂中利刃出 / 推问 / 果贼也 / 贼大惊曰 / 韩公天神也 / C. 贼敢绐 / 我叱左右缚斩之 / 左右皆愕 / 既缚 / 而袂中利刃出 / 推问果 / 贼也 / 贼大惊曰 / 韩公天神也 / D. 贼敢绐我 / 叱左右缚斩之 / 左右皆愕 / 既缚 / 而袂中利刃出 / 推问果 / 贼也 / 贼大惊曰 / 韩公天神也 / 答案 : A 解析 : “ 绐 ” 为 “ 欺骗 ” 之义 , 后面要接宾语 , 所以排除 B 与 C 项 ;A 与 D 两项中 , 关键是 “ 果 ” 字 , 如果作 “ 推问 ” 的宾语 , 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 语意也不通 , 当作 “ 贼也 ” 的状语较为恰当 , 所以排除 D 项。 2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进士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 , 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 第一名称状元。 B. 兵部 , 古代 “ 六部 ” 之一 , 长官为侍郎 , 掌管兵籍、军令、军械制造等及选用武官。 C. 蛮 , 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 , 到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D. 祠 , 本义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建筑 , 引申义是为纪念名士伟人而修建的供舍 ( 纪念堂 ) 。 答案 : B 解析 : 兵部长官为尚书 , 次官为侍郎。另外 , 军械制造主要由工部负责。 3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 韩雍审案缜密 , 昭雪冤案。砀山教谕某某已被伙夫父亲诬告而屈服 , 身为御史的韩雍追查伙夫逃亡的踪迹 , 查得事情真相 , 为教谕昭雪冤情。 B. 韩雍心系百姓 , 深受爱戴。他发现年成不好而引起饥荒 , 上奏要求免征秋粮 , 此后两广人因此怀念他 , 尤其惋惜他的离职 , 建立祠庙来祭祀他。 C. 韩雍疾恶如仇 , 不畏豪强。他心中坦荡无城府 , 做右佥都御史时 , 弹劾宁王的不法行为 , 使王府的官员被判有罪 , 又为锦衣指挥刘敬仗义执言 , 使其得救。 D. 韩雍胆识过人 , 有谋有勇。他辅佐赵辅平定叛乱 , 不仅提出直捣大藤峡、进攻盗贼的巢穴的策略 , 还身先士卒 , 亲自指挥士兵爬树攀藤而上 。 答案 : B 解析 : “ 上奏要求免征秋粮 ” 是韩雍巡抚江西时发生的事 , 这与两广人怀念他并建立祠庙是两回事 , 没有因果关系。 4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律重朋党 , 谓阿比乱朝政也。以一饭当之 , 岂律意 ?(5 分 ) 译文 : (2) 舍此不图 , 而分兵四出 , 贼益奔突 , 郡邑益残 , 所谓救火而嘘之也。 (5 分 ) 译文 : 参考答案 : (1) 法律重处朋党 , 是说相互勾结扰乱朝廷政事。因为一顿饭便要担此罪 , 哪是法律的本意 ? (2) 丢开这种办法不加考虑 , 却分兵四面出击 , 那盗贼就会更加奔走突击 , 城乡会更加残破 , 这就是所说的救火却朝火吹气。 解析 : (1) 重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严重处罚 ; 阿比 , 勾结 ; 当 , 担当。 (2) 奔突 , 奔走突击 ; 所谓 , 所说的 ; 嘘 , 吹气。 参考译文 韩雍 , 字永熙。正统七年考中进士。授官御史。有砀山教谕某某人打伙夫 , 伙夫逃亡而躲起来 , 伙夫的父亲便控告教谕杀了他儿子 , 并拿其他人的尸体肢解了来做证据。教谕已经被诬告而屈服 , 韩雍追查踪迹查得事情真相 , 昭雪了教谕的冤情。大学士陈循推荐他为右佥都御史 , 代替杨宁巡抚江西。因为年成不好而引起饥荒 , 韩雍上奏要求免征秋粮。又上奏弹劾宁王的不法行为 , 王府官员都被判了罪。石亨被处死后 , 锦衣指挥刘敬因为曾经在宫中值勤的房里请石亨吃过饭 , 被套用有关朋党的法律条文而判死罪。韩雍说 :“ 法律重处朋党 , 是说相互勾结扰乱朝廷政事。因为一顿饭便要担此罪 , 哪是法律的本意 ? 再说石亨得势的时候 , 大臣早晚赶去石亨门下请安 , 不判那些大臣的罪 , 唯独判刘敬 , 这是为什么 ?” 便放了刘敬。七年 , 因为讨论国事入宫进觐 , 皇帝留他做兵部右侍郎。广西瑶和僮少数民族流窜抢掠广东 , 残害破坏了几乎所有的城乡 。 成化元年正月 , 朝廷大举发兵 , 任都督赵辅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竑说 :“ 韩雍才干气度举世无双 , 平定叛乱非要有韩雍不可。 ” 于是朝廷改任韩雍为左佥都御史 , 协助处理军务。韩雍说 :“ 盗贼已经蔓延了几千里 , 而我军每到一处便跟他们交战 , 这是自我消耗。应当集中全部军队直捣大藤峡。进攻盗贼的心腹 , 巢穴倾倒了 , 其余的叛贼 , 便可迎刃而解了。丢开这种办法不加考虑 , 却分兵四面出击 , 那盗贼就会更加奔走突击 , 城乡会更加残破 , 这就是所说的救火却朝火吹气。 ” 众将说 :“ 好。 ” 于是长驱直入到峡口。有儒生、里中父老几十人伏在道旁 , 愿为官军为向导。韩雍见了便骂道 :“ 盗贼竟敢骗我 !” 厉声下令左右随从将他们捆绑起来斩首 , 左右随从都很惊愕。待绑起来后 , 这些人衣服里所藏的锋利凶器便露了出来。一审问 , 他们果然是盗贼。盗贼大为震惊说 :“ 韩公真是天神 !” 十二月初一 , 韩雍等指挥各部队水陆并进 , 持圆形盾牌登山 , 拼死战斗 。 官军引诱盗贼射箭 , 估算着即将射完 , 韩雍亲自指挥各部士兵爬树攀藤而上。另外又派遣身强力壮的战士从小路先行登山 , 占领山顶架起石炮。盗贼不能支撑 , 于是大败。九年 , 柳、浔等地的蛮人又发动叛乱。兵部弹劾韩雍奏报不实。广西镇守太监黄沁一向怀恨韩雍 , 认为韩雍压制自己 , 借此攻击揭发韩雍。皇帝派遣给事中张谦等将往勘查。张谦回京奏报朝廷 , 有关韩雍的情况虚实参半 , 最后韩雍被令辞官离去。韩雍为人豁达豪爽。非常痛恨疾恶 , 心中坦荡不设城府 , 散发钱财玉帛没有丝毫的可惜。两广人怀念韩雍的功绩 , 尤其惋惜他的离职 , 给他建立了祠庙祭祀他。在家住了五年后去世。朝廷封谥号襄毅。 古代文化常识 “ 两技法 ”“ 两步骤 ” 考情分析 2015 年至 2019 年 , 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全国卷的必考考点。在强调文化传承的今天 , 古代文化常识在未来几年仍将是高频考点 , 考查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全国卷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 重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 主要有以下特点 : (1) 考查内容主要是古代的官制沿革、教育科举、姓名字号、天文、历法、地理、礼仪制度等。 (2) 随文命题的古代文化常识兼有考查考生的理解和推断能力。文言文阅读中所考查的文化常识是附着在文中专用实词上的 , 实际上就是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只不过这个实词是专用的 , 含义是指向文化内涵的。 (3) 难度不大 , 以理解为主 , 设误点极其隐蔽。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为考生所熟悉的。考生熟悉的文化常识可依据平时所学知识直接判断。错误选项中的大部分内容是正确的 , 只是个别词语有误。 提分 指导 典题研析 (2019· 全国 Ⅰ 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题目。 ( 文本见 “ 提分攻略 15” 的 “ 典题印证 ”)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 , 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 , 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 , 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 , 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就国 , 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 , 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 答题示范 ] 第一步 : 依据积累直接判 通览 4 个选项 ,B 、 C 两项可依据平时积累直接判定 , 无须结合语境。 B 项 , 《陈情表》一文中有 “ 诏书特下 , 拜臣郎中 ” 这句话 , 此处的 “ 诏书 ” 和文中的 “ 诏令 ” 意思相同 , 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 所以 B 项的解说是正确的。 C 项中的 “ 礼乐 ” 是对文化常识中 “ 宗法礼俗 ” 的考查 , 根据平时的积累 , 可知此项正确 , 这样就排除了 B 、 C 两项 。 第二步 : 回归原文慎推断 D 项对古代文化常识 “ 官职沿革 ” 的考查 , 根据语境 “ 列侯悉就国 ”, 可知此处是让列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国去 , 由此可推断 D 项的解说是正确的。 根据以上步骤 , 可以推知 A 项是错误的。其实依据平时的积累 , 也可知 A 项对 “ 诸子百家 ” 解说错误。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 “ 儒、法、道、墨 ” 四家 , 而不是 “ 道、法、农 ” 三家。 [ 我来答题 ]A 1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 于是聚诸生 / 立学校 / 广屯田 / 兴治芍陂及茄陂诸堨以溉稻田 / 官民有蓄 / 又高为城垒 / 多积木石 / 为战守备 / B. 于是聚诸生 / 立学校 / 广屯田兴 / 治芍陂及茄陂诸堨以溉稻田 / 官民有蓄 / 又高为城垒 / 多积木石 / 为战守备 / C. 于是聚诸生 / 立学校 / 广屯田 / 兴治芍陂及茄陂诸堨以溉稻田 / 官民有蓄 / 又高为城 / 垒多积木石 / 为战守备 / D. 于是聚诸生 / 立学校 / 广屯田兴 / 治芍陂及茄陂诸堨以溉稻田 / 官民有蓄 / 又高为城垒多 / 积木石 / 为战守备 / 答案 : A 解析 : “ 聚诸生 ”“ 立学校 ”“ 广屯田 ” 句式整齐对称 , 据此可以判定 “ 广屯田 ” 后应断开 , 排除 B 、 D 两项。 “ 又高为城垒 ” 后应断开 , 排除 C 项。 2 . 【古代文化常识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郡县 , 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 将全国分成若干郡 , 郡以下置县。 B. 三更种稻 , 是我国古代农业中分区休耕的轮作方法 ; 文中的 “ 三更 ” 指轮作三次。 C. 守宰 , 泛指各级官员 , 文中 “ 守 ” 是州府地方长官 ,“ 宰 ” 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 D. 丈夫 , 古代泛指成年男子 , 因为其身高依古制约合一丈 ; 亦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 答案 : C 解析 : 错在 “ ‘ 宰 ’ 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 ” 。根据语境 “ 时荆部守宰多阙 , 弘请补选 ”, 这里的 “ 宰 ” 与 “ 守 ” 相同 , 属于地方官员。这里说 “ 百官之长 ”, 是错误理解为 “ 宰相 ” 之意。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刘馥为政安民有法 , 教化百姓。他临危受命出任扬州刺史时 , 大行恩化 , 流民归集 ; 兴修水利 , 兴校屯田 , 富民有法 , 施以教化 , 百姓乐其政。 B. 刘靖为政以民为本 , 便民利民。他出任河南尹一职时 , 为政便利百姓 ; 做镇北将军时 , 既屯边据险 , 又重视农业 , 兴修水利 , 而使得边民获利。 C. 刘弘平乱精于军事 , 用人不疑。张昌作乱时 , 他重用陶侃和皮初 , 进据襄阳 , 收复荆州 ; 陈敏进犯后 , 他调兵遣将 , 精心布局 , 终将陈敏击退。 D. 刘氏祖孙三代为官 , 有所传承。刘馥为政 , 大行恩化 , 深受百姓爱戴 ; 刘靖以民为本 , 有刘馥遗风 ; 刘弘重视农业 , 宽刑减赋 , 百姓连年丰收 。 答案 : C 解析 : 错在 “ 陈敏进犯后 ” 和 “ 终将陈敏击退 ”, 原文是 “ 陈敏寇扬州 , 引兵欲西上 ” 和 “ 陈敏竟不敢窥境 ” 。 4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馥既受命 , 单马造合肥空城 , 建立州治 , 南怀绪等。 (5 分 ) 译文 : (2) 弘乃叙功铨德 , 随才补授 , 甚为论者所称。 (5 分 ) 译文 : 参考答案 : (1) 刘馥接受任命后 , 独自一人骑马前往合肥这座空城 , 建立扬州治所 , 到南边安抚雷绪等人。 (2) 刘弘于是就评定功绩衡量德行 , 根据才能补缺授予官员 , 颇受朝中舆论的赞赏。 解析 : (1) 既 , 已经 ; 造 , 到 …… 去 ; 南 , 名词作状语 , 在南边 ; 怀 , 名词作动词 , 安抚、使 …… 归附。 (2) 叙 , 评定 ; 铨 , 衡量 ; 随 , 根据 ;“ 为论者所称 ”, 是被动句。 参考译文 刘馥 , 字元颖 , 是沛郡相县人。建安初年 , 刘馥前去游说袁术部将戚寄、秦翊 , 让他们率领部众同自己一同投奔曹操。曹操为这件事很高兴 , 司徒府征召他为掾吏。后来孙策设置的庐江太守李述引兵攻打杀害扬州刺史严象 , 庐江的梅乾、雷绪等人在江淮地区聚集几万人马 ( 攻掠州县 ), 各郡县残破不堪。曹操正赶上与袁绍苦战 , 认为可以把东南方的事务托付给刘馥 , 就上表举荐他为扬州刺史。刘馥接受任命后 , 独自一人骑马前往合肥这座空城 , 建立扬州治所 , 到南边安抚雷绪等人。几年之间大力实施感化恩抚的政策 ( 效果显著 ), 百姓对他的治理感到高兴 , 成千上万流离逃难的人渡江越岭返回故乡。于是刘馥把众儒生集中起来 , 兴建学校 , 大范围实施屯田制 , 兴修治理芍陂以及茄陂等拦河水坝用来灌溉稻田 , 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 , 又加高城垒 , 积蓄很多木石等 , 为作战防守做准备。建安十三年刘馥去世。扬州地区的官吏百姓对刘馥更加追思怀念 。 刘馥的儿子刘靖 , 黄初年间出任河南尹。刘靖施政之初虽然比较琐碎细密 , 最终便利了百姓 , 行事有他父亲刘馥的遗风。后来 , 他升任镇北将军总管河北地区的军事 , 于是 , 他开拓边疆的防线 , 在险要的地方屯兵据守。又修凿拓宽了戾陵渠大堰 , 引水灌溉蓟州南北的大片农田 ; 他还以三次轮作的方法来耕种稻田 , 边境百姓都获得好处。嘉平六年刘靖去世。 刘靖 的儿子刘弘 , 授宁朔将军。太安年间 , 张昌作乱 , 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总管荆州地区军事。刘弘让南蛮长史陶侃担任大都护 , 牙门将皮初担任都战帅 , 进驻襄阳。陶侃、皮初等人多次打败张昌 , 张昌害怕逃走 , 他的部下全部投降 , 荆州被平定。当时荆州各地地方长官很多空缺 , 刘弘请求补选 , 皇帝 ( 惠帝 ) 同意了他的请求。刘弘于是就评定功绩衡量德行 , 根据才能补缺授予官员 , 颇受朝中舆论的赞赏。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 , 宽免刑律减少赋税 , 每年都有所积蓄。陈敏进犯扬州后 , 又带兵准备西进。 刘弘于是解除 ( 自己 ) 南蛮校尉之职 , 将其授予前北军中候蒋超 ,( 刘弘 ) 统领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 , 率领众多士卒在夏口屯兵驻守。又派遣何松统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的军队在巴东驻守。又加南平太守应詹 ( 为宁远将军 ), 都督三郡水军 , 增援蒋超。陶侃与陈敏是同郡人 , 又在同一年被举荐为官 , 有人 ( 到刘弘那里 ) 说陶侃坏话挑拨离间。于是他任命陶侃为前锋都护 , 把讨伐陈敏的任务交给他。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到刘弘处做人质 , 刘弘让他回去 , 并说 :“ 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尚且不彼此辜负信任 , 更何况我们大丈夫呢 !” 陈敏最终不敢出兵西进侵犯荆州。刘弘在襄阳去世。百姓哀叹悲痛 , 如同失去了亲人。 概括分析 “ 九陷阱 ”“ 两步骤 ” 考情分析 概括分析题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 , 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 ( 四选一 ) 的形式进行考查。选项命制采用 “ 概括 + 分析 ” 的形式 , 常常是先对人物进行概括 , 然后再举事例印证分析 , 且往往是概括 “ 无错 ” 、分析 “ 有瑕 ” 。概括分析题的选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 , 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干扰项 , 影响考生的判断。比对法是解答此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 , 即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 , 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 , 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之处。 【特别提示】 阅读文言文文本之前 , 可先读概括分析题 , 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 这样就降低了文本的阅读难度 , 提高了阅读效率。 提分 指导 典题研析 (2019· 全国 Ⅰ 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题目。 ( 文本见 “ 提分攻略 15” 的 “ 典题印证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贾谊初入仕途 , 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 , 当时年仅二十余岁 , 却让诸生自觉不如 , 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 , 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 贾谊热心政事 , 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 , 政通人和 , 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 , 因此触及权贵利益 , 受到诋毁 , 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 C. 贾谊答复询问 , 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 , 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 , 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 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 贾谊劝止封侯 , 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 , 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 ; 数年之后 , 梁怀王堕马死 , 贾谊觉得未能尽责 , 悲泣而死。 [ 答题示范 ] [ 我来答题 ] C 跟踪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1~4 题。 欲杀国宝 , 珣止之曰 :“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谁谓非逆 国宝若遂不改 , 恶布天下 , 然后顺时望除之 , 亦无忧不济也。 ” 恭乃止。四年 , 以疾解职。岁余 , 卒 , 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 , 谥曰献穆。珣神情朗悟 , 经史明彻 , 风流之美 , 公私所寄。时事艰难 , 其崎岖九折 , 风霜备经。初 , 珣既与谢安有隙 , 在东闻安薨 , 便出京师 , 诣族弟王献之 , 曰 :“ 吾欲哭谢公。 ” 献之惊曰 :“ 所望于法护。 ” 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 , 珣小字也。 ( 《晋书 · 卷六十五 · 王珣传》 , 有删节 ) 注 黑头公 : 头发还是黑的 , 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个人年少时即有作为。 1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 国宝虽终为祸乱 / 要罪逆未彰 / 今便先事 / 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 / 况拥强兵 / 窃发于京辇 / 谁谓非逆 / B. 国宝虽终为祸乱 / 要罪逆未彰 / 今便先事而发 / 必大失朝野之望 / 况拥强兵 / 窃发于京辇 / 谁谓非逆 / C. 国宝虽终为祸乱 / 要罪逆未彰 / 今便先事而发 / 必大失朝野之望 / 况拥强兵窃发 / 于京辇 / 谁谓非逆 / D. 国宝虽终为祸乱 / 要罪逆未彰 / 今便先事 / 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 / 况拥强兵窃发 / 于京辇 / 谁谓非逆 / 答案 : B 解析 : “ 而发 ” 属于前句 ,“ 今便先事而发 ” 是一个整体 , 意为 “ 如果事先发起进攻 ”, 结构、句意完整 , 中间不可断开 , 据此排除 A 、 D 两项 ;“ 窃发 ” 属于后句 ,“ 窃发于京辇 ” 是一个整体 , 意为 “ 私自发兵至京城 ”, 排除 C 项。综合以上分析 , 故答案选 B 项。 2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弱冠 :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 以表示成年 , 但因为体犹未壮 , 故有如此称谓。 B. 杖节 : 指执持旄节 , 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 , 给予旄节以为凭信。 C. 太守 : 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 , 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 晏驾 : 晏 , 迟 ; 驾 , 皇帝的车驾。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 , 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 答案 : D 解析 : “ 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 ” 错 , 晏驾 , 旧为帝王驾崩的隐讳说法。 3 . 【概括分析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王珣年少得志 , 为桓温所赏识。王珣年轻时与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属吏 , 桓温对二人敬重有加 , 认为两人是难得的人才 , 将来会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B. 王珣富有才学 , 为文颇有造诣。皇帝特别委任王珣为尚书令 , 王珣梦见有人把如椽大笔交给他 , 他以为这是有大手笔之事的预兆 , 后王珣之梦果应验。 C. 王珣不计前嫌 , 深切表达哀情。虽然王谢二家有前怨 , 但在谢安去世时 , 王珣表达了想去为谢安哭灵的意愿 , 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 , 但王珣坚持己见。 D. 王珣德能兼备 , 因时不能尽才。王珣精通经史 , 拥有众人认可的风流之美 , 可惜他遭逢艰难的时势 , 经历坎坷 , 迫于嫌隙诽谤 , 未能充分发挥才能。 答案 : C 解析 : “ 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 ” 曲解文意 , 原文 “ 献之惊曰 : ‘ 所望于法护。 ’ ” 意为 “ 王献之惊讶地说 : ‘ 我期望法护这样做。 ’ ” 所以王献之是理解和支持的。 4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时温经略中夏 , 竟无宁岁 , 军中机务并委珣焉。 (5 分 ) 译文 : (2) 时帝雅好典籍 , 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 (5 分 ) 译文 : 参考答案 : (1) 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 , 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 , 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办理。 (2) 当时皇帝非常喜好典籍 , 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人一起凭借才学文章而被皇帝亲近。 解析 : (1) 经略 , 经营治理 ; 竟 , 始终 ; 委 , 委托。 (2) 雅 , 向来 , 平素 ;“ 见 …… 于 ”, 表被动 , 被 …… ; 昵 , 亲近。 参考译文 王珣 , 字元琳。二十岁时与陈郡人谢玄共为桓温的属吏 , 一起被桓温敬重 , 桓温曾对他们说 :“ 谢掾在四十岁时 , 一定拥有使臣所执的旄节。王掾应当作身居高位的青年人。你们都是难得的人才。 ” 王珣转任主簿。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 , 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 , 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办理。文臣武将数万人 , 王珣全都能认识他们的面孔。王珣跟随桓温征讨袁真 , 被封为东亭侯 , 转任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王珣兄弟都是谢氏的女婿 , 因为猜忌而产生了嫌隙。太傅谢安与王珣断绝婚姻关系 , 因此两个家族结成冤家。当时的人为了迎合谢安的意旨 , 于是外任王珣为豫章太守 , 王珣不去就职。任他为散骑常侍 , 王珣不接受任命。谢安死后 , 王珣升任侍中 , 孝武帝十分信赖他。转任王珣为辅国将军、吴国内史 , 王珣在郡中受到士人庶族的爱戴。朝廷征召王珣为尚书右仆射 , 兼领吏部。当时皇帝非常喜好典籍 , 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人一起凭借才学文章而被皇帝亲近。王国宝向会稽王谄媚 , 而与王珣等人不和 , 孝武帝考虑到自己辞世后诸人必定会产生仇怨 , 因而派遣王恭、郗恢出京担任一方之长 , 而委任王珣为端右。王珣梦见有人给他如椽大笔 , 梦醒后 , 他对人说 :“ 这预示着将有大手笔之事。 ” 不久孝武帝去世 , 哀册谥议等所有文章 , 都由王珣起草。隆安初年 , 王国宝掌握实权 , 谋议废黜旧臣。王恭赴帝陵谒墓 , 想杀掉王国宝 , 王珣制止说 :“ 王国宝虽然终将酿成祸乱 , 但关键在于他的罪行尚未显露 , 如果事先发起进攻 , 一定会使朝野大失所望。况且我们拥有强兵 , 私自发兵至京城 , 谁会说这种举动不是叛逆呢 ? 王国宝如果顽固不改 , 罪恶遍布天下 , 这之后我们顺应时人的愿望而除掉他 , 无须忧虑不会成功。 ” 王恭便打消了原来的想法。隆安四年 , 王 珣 因病解职。一年多后 , 死去 , 当年五十二岁。追赠车骑将军、开府 , 谥号献穆。王珣神情开朗聪颖 , 精通经史 , 具有公私都有所寄望的风流之美。时势艰难 , 他历经坎坷 , 饱经风霜。当初 , 王珣与谢安有矛盾 , 在东都听说谢安逝世 , 就出都城 , 到了族弟王献之处 , 说 :“ 我想去为谢安哭灵。 ” 王献之惊讶地说 :“ 我期望法护这样做。 ” 于是王珣径直去为谢安哭灵且十分悲痛。法护 , 是王珣的小字。 文言翻译 “ 三关键 ”“ 三步骤 ” 考情分析 文言语句翻译为文言文阅读的重中之重 , 赋分 10 分 , 占文言文阅读的半壁江山。命题特点如下 : (1) 选句有二 , 句子不甚长 , 多为叙事性的 , 兼有陈述句、疑问句或感叹句。 (2) 考点全面而突出。全面 : 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要虚词到特殊句式 , 乃至语气、文意通顺 , 多有涉及。突出 : 对关键实词、文意通顺的考查。 (3) 赋分点多 , 几乎一字关乎一分 , 不可不慎。 提分 指导 典题研析 (2019· 全国 Ⅰ 卷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答题示范 ] 第 1 步 : 锁定赋分点慎推敲 画横线的句子中 , 重点实词有 “ 短 ”( 活用词 ) 、 “ 擅 ”( 多义词 ) 、 “ 纷乱 ”( 活用词 ), 重点虚词有 “ 乃 ” 。本句没有出现特殊句式。 第 2 步 : 抓准关键点细切分  乃 /   短 /    贾生 /  曰 /  洛阳之人 /  年少 /   ↓     ↓     ↓   ↓     ↓     ↓ 于是 说人的坏话 贾生  说  洛阳之人  年轻  初学 /   专 /   欲 /   擅权 /    纷乱诸事 ↓     ↓    ↓    ↓        ↓ 学识肤浅 一味  想  独揽权利 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第 3 步 : 做到句意顺巧连缀 把句中词语逐一翻译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 译好之后要检查 , 保证语句的通顺。 [ 我来答题 ] 于是说贾谊坏话道 :“ 洛阳之人 , 年轻学浅 , 一味想独揽权力 , 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 跟踪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1~4 题。 上便委以使务 , 脱谓吾岐而得 , 卒无以自白。今时事浸恶 , 皆吾辈贪爵位致然。 ” 未几 , 授河阳节度使。懿宗立 , 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 , 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 , 贬秘书监 , 分司东都。就迁河南尹 , 辞疾不拜 , 逾年 , 卒 , 赠户部尚书 , 谥曰贞。澳在河阳累年 , 宣宗遣使至魏博 , 帝以簿纸手作诏赐澳曰 :“ 密饬装 , 秋当见卿。 ” 盖将以为相也。 因问辅养术 , 澳具言金石非可御 , 方士怪妄 , 宜斥远之。 其八月 , 帝崩 , 不果相。为学士时 , 帝尝曰 :“ 朕每遣方镇刺史 , 欲各悉州郡风俗者 , 卿为朕撰一书。 ” 澳题为《处分语》。后邓州刺史薛弘宗中谢 , 帝敕戒州事 , 人人惊服。 ( 摘编自《新唐书 · 卷一百六十九 · 韦澳传》 ) 1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 第进士 / 复擢宏辞 / 方静寡欲 / 十年不肯调 / 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 / 欲荐用之 / 讽澳谒己 / 温归 / 以告澳 / 不答 / B. 第进士 / 复擢宏辞 / 方静寡欲十年 / 不肯调御史中丞 / 高元裕与其兄温善 / 欲荐用之 / 讽澳谒己 / 温归以告 / 澳不答 / C. 第进士 / 复擢宏辞 / 方静寡欲 / 十年不肯调 / 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 / 欲荐用之 / 讽澳谒己 / 温归以告 / 澳不答 / D. 第进士 / 复擢宏辞 / 方静寡欲十年 / 不肯调御史中丞 / 高元裕与其兄温善 / 欲荐用之讽澳谒己 / 温归 / 以告澳 / 不答 / 答案 : C 解析 : “ 方静寡欲 ” 是韦澳的为人性格 ,“ 十年不肯调 ” 是这种性格的外在体现 , 所以 “ 十年 ” 前应断开 , 排除 B 、 D 两项 ;“ 温归以告 ” 的意思是 “ 韦温回家告诉韦澳 ”, 中间不能断开 ,“ 澳 ” 做 “ 不答 ” 的主语 , 中间不能断开 , 所以排除 A 项。 2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幕府 , 指节度使幕府 , 其编制是法定的 , 幕府官员一般由节度使辟举 , 然后上报朝廷批准。 B. 敛衽 , 本指整理衣襟 , 表示恭敬。在文中意思接近于 “ 垂拱 ”, 指不需亲自处理事务。 C. 内署 , 皇帝的近侍机构 , 唐代也称内侍省 , 参用宦官和士人 , 是掌管宫廷内部事务的部门。 D. 宰相 , 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答案 : C 解析 : 内署 , 翰林院 , 因院设宫禁之内 , 故称。从前文看韦澳任京兆尹前担任 “ 学士承旨 ”, 可见内署在这里并非掌管宫廷内部事务的内侍省。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韦澳洁身自好 , 不汲汲于职位。高元裕想推荐他 , 他却不愿因此登门拜访高元裕 ; 皇帝想任命他担任户部判使 , 他却因担心影响官场风气而婉言拒绝。 B. 韦澳为人正直 , 执法不避权贵。皇帝舅舅的属官横行不法 , 不缴朝廷赋税 , 韦澳秉公执法 , 直到太后代缴赋税 , 韦澳才将其释放 , 使京城豪强敬畏收敛。 C. 韦澳明晓政体 , 熟知法度风俗。他建议周墀不要滥用权力 , 而应让百官各行其职 ; 认为执法应一视同仁 ; 撰写关于各地风俗的书籍 , 其内容让时人惊叹。 D. 韦澳能力卓异 , 才干为人所重。周墀认为韦澳见识高明 , 能胜任宰相之职 ; 宣宗打算秋天去见他 , 任用他为相 , 可惜因为宣宗突然去世 , 他未能担任宰相。 答案 : D 解析 : 并非 “ 宣宗打算秋天去见他 ”, 而是让他悄悄置办行装 , 秋天将召见他 , 要任他为宰相。 4 . 【文言翻译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 , 且言必置以法。帝曰 :“ 可贷否 ?”(5 分 ) 译文 : (2) 因问辅养术 , 澳具言金石非可御 , 方士怪妄 , 宜斥远之。 (5 分 ) 译文 : 参考答案 : (1) 皇帝问韦澳什么缘故。韦澳详细禀奏他的罪状 , 并且说一定依法处置。皇帝说 :“ 是否可以宽恕呢 ?” (2) 皇帝顺便问他辅助养生之术 , 韦澳详细地说了金石之药不可服用 , 方士怪诞狂妄 , 应逐斥远离他们。 解析 : (1) 具 , 详细 ;“ 置以法 ”, 状语后置句 , 依法处置 ; 贷 , 宽恕。 (2)“ 因问辅养术 ” 省略了主语 “ 皇帝 ”; 因 : 顺便。斥远 : 逐斥远离。 参考译文 韦澳 , 字子裴 , 考中进士科 , 又考中博学宏辞科。韦澳正直闲静寡欲 , 十年不肯调迁。御史中丞高元裕和他的哥哥韦温关系亲善 , 想举荐引用他 , 使韦温劝说韦澳拜见自己 , 韦温回家告诉韦澳 , 韦澳不答应。韦温说 :“ 高元裕是正直之士 , 你轻视他吗 ?” 韦澳说 :“ 可是恐怕没有自荐的御史吧。 ” 周墀任郑滑节度使 , 上表征用他到幕府任职。恰巧周墀被召入朝廷任宰相 , 私下对他说 :“ 有什么要告诫我的吗 ?” 韦澳说 :“ 希望您不要用权。 ” 周墀非常惊讶地看着他 , 韦澳说 :“ 有功奖赏 , 有罪惩罚 , 这是君主的权力 , 您不要因喜怒来用它 , 让百官各行其职 , 而您在庙堂上只需垂手而坐 , 天下就能治理了 , 为什么要用权呢 ?” 周墀感叹说 :“ 我先你而担任宰相 , 能不惭愧吗 !” 韦澳升任考功员外郎 , 升任学士承旨 , 改任为京兆尹。皇帝的舅舅郑光掌管别墅的官吏豪横放肆 , 多年不向官府缴纳赋税 , 韦澳逮捕拘系了他。皇帝问韦澳什么缘故。韦澳详细禀奏他的罪状 , 并且说一定依法处置。皇帝说 :“ 是否可以宽恕呢 ?”( 韦澳 ) 回答说 :“ 陛下从内廷官职提拔我担任京兆尹 , 怎能使统一的法度只在贫贱者中施行呢 ?” 太后替郑光缴了赋税 , 下吏才得以释放。从此权贵豪强之家收敛了。适逢户部判使缺员 , 皇帝因而问韦澳。韦澳说 :“ 我老了 , 筋疲力尽 , 太繁杂的事务不能承担了。 ” 皇帝沉默不高兴。 ( 韦澳 ) 出来对外甥柳玭说 :“ 我本来不被宰相知遇 , 皇上纵使委任我判使之职 , 或许有人说我是从别的渠道得官的 , 最终自己也不能说清楚。如今时事逐渐变坏 , 都是我们贪图爵位造成的。 ” 不久 , 被授任为河阳节度使。懿宗即位 , 宰相杜审权素来不喜欢韦澳 , 韦澳便因在吏部任侍郎时手下小吏盗用簿书为奸作恶而获罪 , 被贬为秘书监 , 在东都分司任职。就地升任河南尹 , 他推辞有病不接受 , 过了一年 , 去世 , 追赠户部尚书 , 谥号贞。韦澳在河阳多年 , 宣宗派使者去魏博 , 宣宗用薄纸亲手写的诏书对韦澳说 :“ 悄悄置办行装 , 秋天当召见你。 ” 原本要任他为宰相。皇帝顺便问他辅助养生之术 , 韦澳详细地说了金石之药不可服用 , 方士怪诞狂妄 , 应逐斥远离他们。这年八月 , 皇帝逝世 , 韦澳最终没当成宰相。韦澳为学士时 , 皇帝曾说 :“ 我每每任命方镇节帅和州刺史 , 想熟悉各州郡的风俗 , 你为我撰写一部这样的书吧。 ” 韦澳于是写了《处分语》。后来邓州刺史薛宏宗入朝谢恩 , 皇帝敕令告诫邓州的事情 , 人人惊讶叹服。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