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习目标】
1、能记住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
2、能说出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
3、会运用探究的方法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中国近代
社会的影响。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法指导】 在学习本课时,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交通与通讯工
具,了解古代到近代以及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分析其变
化的原因,归纳其变化的特点,让本节的内容更加“生活化”。
【知识链接】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开通,全长2298
公里,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运营首日,乘客反映
乘坐舒适,餐饮和供电设计人性化,美中不足的是手机信号的稳定
性却不尽如人意,列车确实可以搜到Wifi信号,但暂时还无法访问
网络。从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今天神舟飞船载人航
天,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今天的“天地对话”,人类
的交通和通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
1840夏,英国发动
了鸦片战争,中国
战败。不论从战争
的进程,还是从战
争的结果,英国先
进的交通工具都在
击打影响着这个古
老的国家。
1.传统交通工具
(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
渐落后于西方。清朝雍正年间(1723一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
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
2.近代交通工具
(1)铁路
19世纪70年代末,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不久即被拆毁。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0世纪上半叶: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九五”期末: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1997年以来: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
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
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
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
因此被称为“火车”。
火车的发明,使陆上交
通工具得到突飞猛进的
发展。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
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
条长10千米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
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
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胥铁路”修筑的背景是什
么?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
背景: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举办
一批民用工业,河北开平矿务局是其中之一,为
了将它所产的煤炭运出而修建了唐胥铁路。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受中国封建制度和
思想观念的束缚,西方先进科技并不能充分发挥
其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他出生在江西一个普通茶商家
庭;他曾在中法战争中英勇抗
敌;他是首批留美幼童,耶鲁
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1905年
至1909年,以总工程师主持修
建我国自理的第一条铁路——
京(北京)张(张家口)铁路;
他就是詹天佑——中国的铁路
之父
1909年9月24日,中国人设计
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通车,京张铁路全长200多公
里,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设
计了“人”字形路线。
20世纪
五六十年代,
相继修了宝
成、兰新等
铁路,使得
西南、西北
与内地没有
铁路交通的
历史结束了。
京九铁路
(北京至九龙)
于“九五”期末
通车,加强了香
港特别行政区与
祖国首都的联系。
2005年,世界上
海拔最高、施工
难度最大的高原
铁路——青藏铁
路正式通车,结
束了西藏不同铁
路的历史,也加
强了西藏人民与
祖国各地的联系。
铁路事业的发展不
仅体现在铁路的延
伸,而且还表现在
火车机车和火车运
行速度。我国现在
已经基本告别了蒸
汽机车,普遍使用
内燃机车和电力机
车,高速列车已经
崭露头角。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
用。
材料一 早在16世纪,人们已经懂得使用木轨,来减少车子的阻力
和颠簸。18世纪,英国矿山和冶铁工厂的运输中已经普遍采用了木
板轨道。但木板承重力差,易被轧坏,木材的损耗极大。后来,人
们在木板外面包上铁皮,以延长轨道的使用寿命。18世纪中期,人
们又开始采用铁轮和用生铁铸成的凸缘铁轨,后又改为平铁轨,并
使车轮带凸缘,以克服易于脱轨的缺点。1770年,一名法国人发明
了一辆蒸汽机车,但仍有很多缺陷。1803年,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
西克设计了一辆蒸汽机车,这辆机车重25吨,时速4英里 (1英里
等于1.6093千米),但由于车轮和轨道平滑,行驶中特别是上坡
时容易脱轨。1813年,乔治·史蒂芬孙攻克了许多难关,设计出了性
能良好的实用铁轨机车。1825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从此,交通运输进入了铁路时代。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英国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修建铁路的
国家的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需要高效能的交通工具,工业革命
的发展为铁路的修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科技
发达等
材料二 1835年底,德意志才建造了第一条很短的铁路(不到6公里)
,但是,1860年它的铁路总长度已经达到7180英里。有学者认为,
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
的缺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
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三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
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
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
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
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
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
?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
夺中国铁路路权。
(4)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
识的转变。反对清政府将铁路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反映出国人对建设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和维护民族
权利的坚定决心。
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1902年3月,上海
人议论最多的是一
种能够在街上自动
行驶的四轮怪物。
这就是汽车。成为
权贵、富绅和上层
社会人士的代步工
具。
(2)公路
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
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包括青藏高原
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清末民初,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由于政治腐败、
民生凋敝,加上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的发展受
到很大限制。
1956年7月14
日8时,长春第一汽
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
批12辆“解放牌”
载重汽车,标志着中
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
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
油工业,并在全国范围
内建立了比较密集的公
路网。现在我国公路里
程居于世界第一位。
2000年,
中国汽车产量
预计首次超过
200万辆。
世纪末,中国
终于跻身世界
汽车十强之列
下列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你有哪些
好的建议?
交通运输堵塞,
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发展
城市环线,实现市区的客流量的最小化;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
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
量最小化。
1.水运
(1)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 ,打破了列强在中国
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90年代后开始萎缩。
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
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
司,1873年,招商局开辟了中
国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1877
年,收购了财力雄厚的美资旗
昌轮船公司,打破了外资洋行
垄断中国航运的格局。
1807年,这艘汽船在内河试航成功,
揭开了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
航行时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
所以这种船就被称为轮船。
19世纪60年代,清政
府中的洋务派掀起了“
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
洋务运动。中国向西方
学习的活动中,交通工
具的革新首当其冲。
曾国藩
1842年英国“魔女”号抵达上海,
这是国人见到的第一艘轮船
2.航空
(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
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
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1903年制造成功,美国的赖特兄弟驾驶“飞行者”号试飞成功。
1909年9月21日,中
国人的第一架飞机
——由冯如制造的
飞机诞生了,标志
着中国航空业的开
始。值得一提的是,
1910年他制成当时
世界上最先进的飞
机,并获得当年的
国际飞行比赛一等
奖。
新中国成立后,“一
五期间”我国建成了
自己的飞机制造厂。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
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
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
• 通讯工具的变迁
1.新中国成立前
(1)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
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 。
(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此后,
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
2.新中国成立后
(1)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
一位。
3.影响 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和生活方式。
阻碍铁路发展的因素
(1)从根本上说,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2)近代中国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
(3)守旧、传统的思想观念的严重阻碍.
(4)长期的社会动乱,使铁路建设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近现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
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
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近现代交通业发展的影响
①积极方面: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
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②消极方面:
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
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
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
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
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
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
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
镇等铁路的修筑权。(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
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
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
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口常急需的各种
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
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
影响;外国列强的阻扰和侵略。
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
社会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
变化:旧中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扰,铁路运输业发展缓慢;
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输格局。
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
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
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从中你得到
了什么启示?
材料一 毁路口号: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
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材料二 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
客运铁路,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不料未过多久火
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
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
材料三 马拉火车 1880年,唐山到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修成,
但朝廷的大臣们却害怕这惊天动地、狂吼怒驰的火车头会震坏了“
皇陵”的风水,最后竟指令不允许用机车牵引。而用马匹来拖拉,
结果演绎了一出世界铁路史上绝无仅有的“马拉火车”的笑话。
(1)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2)义和团的口号与清政府拆毁淞沪铁路在性质上有何区别?
(3)你怎样理解“昨天”发生的这些故事?
目的: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并控制了铁
路沿线的地方,把它们的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义和团的目的是打击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则是无法接受新生
的事物,怕其影响到自己的腐朽统治。
表明,在中国近代,人们对新生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
材料四 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
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便将其“打入冷宫
”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
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
置起来
【当堂检测】
1.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
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2.近代中国的广大内陆地区仍然使用竹排或牛羊皮筏子等原始工
具运输载客,而不用轮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影响程度不同 B.人们思想意识不同
C.地理环境不同 D.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3.铁路是近代交通发展的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铁路运输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②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进行铁路建设
③清政府反对修路使中国铁路起步晚,也便利了列强侵吞中国路权
④民国以后,由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铁路建设步入正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甲午战后铁路兴修猛然增多,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
A.列强的激烈争夺 B.清朝官员改变观念
C.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D.经济的发展迅速
A
D
B.
B.
5.下列关于近代水运业发展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
C.我国轮船运输吸取了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D.随着经济发展,火轮船在民国时期已经普及到内陆省份
A
6.近代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而
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利而非千万人之利”。下列对这段话的认
识,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修建铁路遭到顽固人士反对
B.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C.此人认为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筑铁路
D.说明修筑铁路便于西方列强的侵略
7.“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
里一时通。”此诗赞扬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D
D
8. 铁路成为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主要的因素有( )
①铁路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②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③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④清政府从一开始就支持建设铁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 近代交通的发展与变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有
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人们的思维观念③使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大大加强④在一定程度上冲
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1872年,李三乘火车从吴淞到上海做生意B.1865年,留美学生
给家人发来电报报平安 C.1930年,陈红家里安装了程控电话
D.1896年,王五从上海乘轮船招商局的船回重庆
A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