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1.内容:
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
2.原因: 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诗经》
土地国有制(二)奴隶社会(夏商周):
1)概念:
2)性质:
3)实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4)瓦解: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奴隶和庶民集
体耕种;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的土地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
1.井田制
土地国有制(二)奴隶社会(夏商周):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②周王室衰微,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
④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探究思考
③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井田制趋于瓦解
土地国有制(二)奴隶社会(夏商周):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
用,出现了许多私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
(二)奴隶社会(夏商周):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1)春秋时垦荒私有、化公为私
2)鲁国初税亩:前594年 实际
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3)战国各国改革, 正式承认土地
私有(商鞅变法)
——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封建土地所有制(三)封建社会(传统社会):
铁器牛耕(生产力水平)
农业发展(生产力发展)
私田出现(化公为私)
井田瓦解(生产关系变化)
奴隶社会结束
土地私有(所有制变化)
封建社会开始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三)封建社会(传统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以私有制以私有制
为主体的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多种土地
所有制所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土地兼并
1.土地兼并
A.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B.方式: 抵押、买卖、赏赐、强占
C.根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C.结果:
D.实质: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E.影响:贫富分化→激化矛盾→危害统治
A.目的:
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
按人丁和田亩纳税(明朝)
不能真正阻止兼并 (原因?)
▲2.统治阶级抑制土地兼并
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增加政府
财政收入→巩固统治
B.措施:
▲1.土地兼并
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如何认
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
主要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有制)
(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实质上属于
国王私有,这样的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有土地国有制、
地主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而封建土地国有制度中的
典型土地制度是屯田制和均田制
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
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转型
1.皇粮国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
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废止农业税,
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农业税收开始于
( )
• A.井田制
• B.分封制
• C.租庸调制
• D.初税亩
D
活学活用
(一)从重商到抑商
1.商周:鼓励商业
2.战国:抑商政策出台
(二)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
国家要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发展的治国
理财思想。(又名:重本轻末、重本逐末)
1."重农抑商"含义:
2.重农抑商政策实施原因:
▲2.重农抑商政策实施原因:
(1)农业是封建经济的基础,重农能稳定赋税收入
(二)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
(2)重农可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便于控制和稳定社会
(3)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发展;危害统治
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小农经济)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
4.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实施):
A.战国时期开始实行,特别是商鞅首倡“重本轻末”的治
国理财思想,以后历朝统治者沿袭。
B.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包括:货
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
业者加重征税等。
C.明清时期固守固守““重农抑商重农抑商””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
D.各朝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贱商令)。
(二)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
E.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
▲5.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B.明清时期:弊大于利。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加
剧了土地兼并,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
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A.在封建社会初期(明清以前):利大于弊。对农业、对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
用, 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
知识巩固
(二)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
“重农抑商”对维护历朝历代统治
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
1.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
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皆莫如被服”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
辱之”
•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C
2.秦《琅玡刻石》:“皇帝之功,
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与该主张相左的是:( )
• A.宋明理学
• B.重农抑商
• C.工商皆本
• D.封建君主专职
C
(一)含义:
1.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
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郑和下西洋)。
2.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
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二)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 (三)影响
从短期看:实现了自我保护,具有民族自卫性质
从长期看:这一政策这一政策助长了统治阶级妄自尊大的心理,自
诩天朝上国,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保守愚昧;妨碍了妨碍了我我
国开拓海外市场,国开拓海外市场,抑制了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阻碍了资本主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义萌芽的发展;阻止了阻止了中国和外界的交流,使中国不能够中国和外界的交流,使中国不能够
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使中国落后于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雇佣工人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
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
资本主义: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
削雇佣工人劳动、榨取剩余价值的社会制度。
主体:
关系:
实质:
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状态。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
””政策政策
““海禁海禁””与与
““闭关锁国闭关锁国
””
阻碍 阻碍
资本主义萌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经济政策缚阻碍社会进
步,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专卖制度专卖制度 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海禁海禁”” ““闭关锁国闭关锁国””
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缓慢发展
条件
充足资金的作坊
主、商人
自由劳动力
实质:雇佣关系
商人雇佣居民
机户雇佣机工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
料、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
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资本
主义
萌芽
缓慢
发展
原因 国家
政策
劳动力
国际
市场
国内
市场
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
高额地租吸引商
业资本买田置地,
影响了资本的积
累。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缺乏国内市场。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重农抑商”
、“海禁” 、
“闭关锁国”
1.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
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
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
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 A.禁止走私贩运
• B.抑商,禁海
• C.重农抑商
•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B
2.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 C.除十三行之外不许任何个人和机构与外
通商
• D.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C
3、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
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4.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1)农民受到残酷剥削,购买力极低
(2)地主商人投资于土地,手工业生产资金短缺(3)
科学技术不发达,手工业品质低价高(4)各级政府
对重工业生产限制重重( )
A (1)(2)(3)(4) B (2)(3)(4)
C (1)(2) (4) D (1)(3)(4)
C
C
5、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
确的是( )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材料一: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
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
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
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二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
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
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
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
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
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
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
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今若
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
匠。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即
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
《大清会典事例》
(1)材料1揭示哪些历史现象
?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
影响?
(2)根据材料2,雍正帝怎样
看待农工商关系?根据是什么
?
现象:明清时期,许多地主和
商人发家以后,用赚来的钱大量买
田置地,建豪华的家宅,大量商业
资本投向土地。影响:1)一定程度
上加剧了土地兼并;2)影响了农产
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3)严重影响
了扩大再生产,不利于生产规模的
扩大;4)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
一步发展。
重农抑商。他认为,农业为人
民生活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
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
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
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材料三: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
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
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
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
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
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
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3)材料3中反映了清政府的
什么政策?你怎样评价这一政
策?
闭关政策。闭关政
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
免遭外来冲击,具有在
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卫作
用,但是它严重阻碍了
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导致许多以海外贸易为
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
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从
而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
和被挨打。
(4)通过以上材料,你可以获得什
么规律性的认识?
认识:封建土地所有
制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严
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
芽的成长。
清朝时期的
广州商馆区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
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
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
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
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
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
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
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
要他离京回国。
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
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1.时间:
(1)开始实行:
(2)发展完善:
(3)瓦 解:
北魏
隋唐前期
唐中后期
2.土地来源: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农民
3.受田者的封建义务:
北魏——交纳租税、服兵役和徭役
隋唐——交纳租税、推迟服役年龄,甚至可以纳绢代役
4.性质: 封建的土地国有制
5.作用: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
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
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均田制
6.瓦解原因: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
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
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
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
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明
朝
的“
鱼
鳞
图
册
”
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1、《管子·治国》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
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
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
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2、《商君书·垦令》①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
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不易使也;
信,可以守战也。 ” ② “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
于战,则民致死。 ”③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④“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1、洪武十四年(1381)还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绸
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
商贾,亦不许穿绸纱。”
2、政府制定贬黜商人的政治社会地位的政策法令,
包括不准商人人仕、限制商人的生活水平,把商业
看成“奸伪之业”,把商人看成末等之民。
专卖制度
古称禁榷制度。禁,乃禁止之意;榷,为独木
桥。禁榷,就是禁止私人经营,由官府垄断,利出
一孔,犹如过独木桥,舍此而别无它途。
在唐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卖制度
得到恢复和实施。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第五琦恢复盐的专卖。到文宗太和九年,唐王朝又
对茶叶实行专卖。宋王朝一立国,就禁榷茶、盐。
同时,专卖制度的专卖范围不断扩大。中唐以前,
国家专卖的商品,始终局限于盐、铁、酒三种;中
唐以后,除这三种之外,纳入专卖的还有茶叶、矾、
醋,以及从海外贸易中得到的海外贸易品如香药、
犀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