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

ID:499822

大小:539.5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报刊、影视通讯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在高考复习中,要注意在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体变化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 时代背景 ) ,要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形势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一、动 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 自主学习 】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报刊业走向繁荣 影视事业的发展 互联网的兴起 探究 1 :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影响及阶段特征 1 .原因 (1) 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 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 (3) 经济上: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 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课堂探究提升 2 .特点 (1) 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2) 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 空间、主体 ( 农民和市民 ) 和不同习俗的发展不均衡,在变化中既有新旧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4) 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始终保留着民族特色。 3 .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 4 .阶段特征 (1)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最突出的特点。 (2)20 世纪 50 年代后 ( 新中国成立后 ) ,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3)20 世纪 80 年代后 ( 改革开放后 ) ,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加深。 答案: (1)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2)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制定了正确的社会发展纲要,特别是作出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3) 全国各民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设祖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不同时代都涌现出许多劳动模范。 探究 2 :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高考真题 【 例 1】 ( 2012· 浙江文综历史 ·17 ) 1862 年 6 月 26 日, 《 上海新报 》 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 答案 】C 【 考点 】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 【 解析 】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题干引用的报纸内容反映出外国的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引发国人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A 项;材料无法证实 《 上海新报 》 是否为国人办报,故排除 B 项;售卖西方商品并不能说明百姓衣食住行西化,故排除 D 项。 【 答案 】C 【 例 2 】 (2011 浙江 )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 “ 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 .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 .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 .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 .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 解析 】 选 A 。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 B 项是正确的推断; C 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 “ 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 ” 可以推断出 D 项的合理性。 A 【 例 3 】 (2011 天津 ) 某报以 “ 新陈代谢 ” 为题刊文: “ 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 …… 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 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                       A . 1898 ~ 1900 年 B . 1901 ~ 1911 年 C . 1912 ~ 1927 年 D . 1928 ~ 1937 年 【 解析 】 选 C 。新内阁、新官制、新教育、实行阳历、鞠躬握手等新现象都是在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 C 【 例 4 】 (2011 江苏 ) 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 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 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 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B 【 解析 】 选 B 。 “ 西式帽 ” 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 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 ”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广告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差异体现不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探究3:近代以来中国从传统的“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交通运 输方式向轮船、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方式转变,这种转变对中 国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1) 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 们的生活,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 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交通工具的增多,带来了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 角度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 提示 : (1) 动 力:人力、自然力 → 机械力。 (2) 技术:引进 → 自研自制。 (3) 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4) 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5) 进程:先慢后快。 (6) 种类:海陆空。 角度 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2009· 上海单科, 18) 随 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 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 。 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点拨  汽车、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而且大大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题干中竹枝词的出现正是伦理道德受到冲击的具体反映。 答案  A 2. (2010 福建 )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 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 A .电报业 B .大众报业 C .铁路交通业 D .轮船航运业 【 解析 】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能够 “ 同步 ” ,只能是电报。故选 A 。 A 探究 4 :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1)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2) 推动了国内社会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壮大。 (3) 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 (4) 一定程度上推动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探究 5 :下表为中国互联网用户发展情况表 (1985 ~ 2000 年 ) ,下 表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年份 1985 年 1990 年 1995 年 1999 年 2000 年 互联网 用户 ( 户 ) 7 213 3 014 518 9 021 717 答案: 反映了自互联网接入以来,用户高速增多。互联网集其他 三种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费用低廉。 项目 互联网的影响 采取的应对措施 积极 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 项目 互联网的影响 采取的应对措施 消极 不良的网站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 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社会、教师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 高 考真题 【 例 1 】 (2011 全国 ) 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潇潇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 1907 年刊于 《 民报 》 ,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 )                        A .提倡反清复明 B .抵制保皇势力 C .宣扬传统文化 D .激发民族主义 D 【 解析 】 选 D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 “ 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 ” 事件反映了南宋爱国军民坚决抗击元军的民族主义精神。近代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都意在激发民族主义,号召人们反对满清政府的统治 ( “ 驱逐达虏,恢复中华 ” 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 。 【 例 2 】 (2011 上海 ) 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 ) A .兴中会 B .光复会 C .强学会 D .同盟会 D 【 解析 】 选 D 。图片信息显示的 《 民报 》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重难要点突破 易错易混点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表现 第 一 次 鸦片战 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洋货 ” 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第 二 次 1912 年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第 三 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城市生活有保障,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 第 四 次 改革开 放以后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研究思考预测 1. 千龙网曾披露 《 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 的变迁 》 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1900 ~ 1919 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    ) 时 间 标 准 1900 ~ 1909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 ~ 1919 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 ①西方文化传入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引起 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⑤妇 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 .①②③ 解析: 注意题干所示时间: 1900 ~ 1919 年。这个时期,西方文化 不断传入中国,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产生,留学教育不断 发展,故 ①②③④ 是正确的。 “ 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 主人 ” 是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显然不符合题干要求,可排除 ⑤ 。 答案: B 2.2009 年 10 月 10 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闭幕。 《 纽约时报 》 的一 位编辑说:“报纸不是唯一传播新闻的地方。”近代,报纸的传入 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1902 年某报纸曾刊登过一则征婚广 告,称:“ ( 一 ) 女子须不缠足者; ( 二 ) 须识字者; ( 三 ) 男子不娶 妾; ( 四 ) 男死后,女可再嫁; ( 五 ) 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这 则征婚 广告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引起这一变 化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有 (    ) ①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 观念的改变 ③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彻底结束 ④中华民国政府 政策的引导 A.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主 观 题 突 破 (2009· 江苏 , 22) 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 材 料: 材 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 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 天决计行不通! …… 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 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 陆秋心 《 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 新妇女 》 1920 年 4 月 15 日 ) 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为 1902 年,而封建剥削制度的彻底结束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③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成立于 1912 年, 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③④的选项,故选 D 。 答案: D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 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 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 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 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 》(1950 年 9 月 1 日 《 解放日报 》)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 …… 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 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 费孝通 《 生育制度 》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 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 “ 我 ” 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 么? (3) 据材料一、三 ,不 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 么? 我 们应 如何 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 (1) 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 由。 (2) 经济基础:从传统 小农 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 ( 父为子纲 ) 到 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 ( 新中国 的成立 ) ;社 团组织 ( 家庭妇联 ) 的支持;法律保障 ( 新婚姻法的颁布 ) 。 (3) 视角 :历 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