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
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
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
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
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
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断 楚 至 孤 帆
duàn chǔ zhì ɡū fān 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日(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
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
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
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
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
变,并更加汹涌。
(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7)出:突出,出现。
(8)日边:天边。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
来自日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
碧水
白帆
红日会写的字会写的字
断 楚 至 孤 帆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饮 初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
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
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
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
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
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
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 初 亦 抹 宜
yǐn chū yì mǒ yí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会写的字会写的字
饮 初第三课时 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
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
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
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竹枝词》《柳枝词》和
《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
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
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镜 未 磨 遥
银 盘 庭
jìnɡ wèi mó yáo
yín pán tínɡ (1)望:从远处看。
(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3)湖光:湖面的波光。
(4)两:指湖光和秋月。
(5)和:和谐,优美。
(6)潭面:指湖面。(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
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
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
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
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会写的字会写的字
镜 未 磨 遥 银 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