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 律 长 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om
1.会写“崖、渡”2个字。
2.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重点)
3.理解诗意,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
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重难点)
学习目标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
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
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
人,诗人,书法家。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
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
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
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其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
万多人到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于,
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主席回顾所经历的
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
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
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
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我会写
yá
渡(渡河)
dù
崖(山崖)
红军长征路线图
瑞金---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
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
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
陕西,在吴起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瑞金
遵义
金沙江
大渡河
大雪山
水草地
吴起镇会宁
红一方面
军
红二方面
军
红四方面军
赤水
七律知识知多少?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
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
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
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
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
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
..
..
.
.
..
..
学习要求:
请大家自由
大声读读这
诗,把字音
读准,把握
好节奏。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5 七律 长征
这里的千、
万都是泛指,形
容山无数,水无
数,隐含着困难
多、艰险多。
平平常常
的意思。
弯弯曲曲连绵
不断的样子。
小泥球在脚
下滚过去。
全都喜笑颜开气势雄伟,
这里指山势高大、
险峻。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它
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难:
等闲:
“千山”以五岭和乌蒙为代表。
“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
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 的一切困难。
平平常常
远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不怕”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
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额,顶天立地。
“只”加强语气,强调和突出红军蔑视困难的
革命困难。
“等闲”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
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
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
艰难困苦,把历经千山万水的
艰难困苦都看得极为平常。
体现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首联
意思:
精神:
学习提示:
1、朗读全诗,想一想:从哪
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
远征难”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
诗中的思想感情。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山绵延不断。
形容山巍峨高大。
意思:绵延不断的五岭,在
红军眼里,不过是微波细浪
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看来也只是小泥丸在
脚下滚动。
颔联
“五岭”,指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
大庾岭,在江西、湖南、
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
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岷山”,在四川省
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
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
终年积雪。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绵延不断
形容巍峨高大
对偶
承
接
“
千
山
”
颔 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细浪: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
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夸张
反衬手法,突出表
现红军不畏艰险、
英勇顽强的革命英
雄主义和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
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小波
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
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小练笔
诗句把 比作
把 比作
诗句不仅体现了长征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
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
五岭 细浪
乌蒙山 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用“
逶迤” 、“磅礴”形容 ,这是
的山;用“细浪” 、“泥丸”形容 ,这是
的山。
表现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
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比喻 夸张
山的气势雄伟
山的渺小
实际
红军眼里的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
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
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 大渡:指大渡河。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
下十三根铁索。
• 诗句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
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
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
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 这两句诗概括了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两次
战斗。“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
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上承“万水”二字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名词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颈联
暖——1935年5月,红
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
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峭
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
森严。但红军一面佯攻龙
街,一面分兵到绞车渡奇
袭守敌,缴获渡船,活捉
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结
果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
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
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
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
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
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泸定桥高
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
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
掉,桥上只剩下十三根
铁索,叫人看了心惊 胆
寒。渡河的勇士们手攀
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
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
怕 流血牺牲,终于夺下
了泸定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
的大无畏精神。
我体会到了红军克敌制胜、勇
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暖”字和“寒”字分别表现了什
么?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暖”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
的喜悦心情;“寒”字表现了飞夺泸
定桥的惊险悲壮。
爬 雪 山
更喜岷山千里雪,尾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
:
三军:
更加欣喜
红一二四方面军,这里指全
部红军部队。
尽开颜:全部笑逐颜开
意思: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
岷山,红军个个笑逐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承
上
启
下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尾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过后尽开颜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
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
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思考并交流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党和红军在长征路上充分发扬不怕苦难、
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
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1.长征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思考并交流
2.长征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
杀共产党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
安。
2.长征锤炼了党和红军的精华。
3.长征扩大了党的影响,一路上播下
革命的火种。
首联: 全诗,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 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 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 。
本课是 在 时写下的一首
诗.全诗生动地概述 时的艰难历程,
热情洋溢地赞颂 不畏艰险、英勇顽
强的 和
总领
五岭、乌蒙
金沙、大渡
喜悦
毛泽东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
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 文 小 结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
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
艰难困苦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