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2 等差数列
第1课时 等差数列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1.了解等差数列与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联系.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3.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中项的概念,深化
认识并能运用.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观察以下这四个数列:
0,5,10,15,20,…
48,53,58,63
18,15.5,13,10.5,8,5.5
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0
[问题] 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提示] 以上四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
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即:每个都具有相邻两项差为同一个常
数的特点).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____项起,每一项与它的________的
差等于_________,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
______叫做等差数列的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
等差数列的定义
2 前一项
同一常数 常数
公差 d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1.等差数列的定义的理解
(1)“从第2项起”是指第1项前面没有项,无法与后续条
件中“与前一项的差”相吻合.
(2)“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这一运算要求是指“相
邻且后项减去前项”,强调了:①作差的顺序;②这两项必须
相邻.
(3)定义中的“同一常数”是指全部的后项减去前一项
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否则这个数列不能称为等差数列.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如果a,A,b成_____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
事实上,若a,A,b成等差数列,即A=________,则A
就是a与b的等差中项;若A= ________ ,即A-a=b-A,则a
,A,b成等差数列.
等差中项
等差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
___________=d(n≥2) an= ___________an-an-1 a1+(n-1)d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3.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中有4个变量an
,a1,n,d,在这4个变量中可以“知三求一”.其作用为:
(1)可以由首项和公差求出等差数列中的任一项;
(2)已知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就可以求出首项和公差
从而可求等差数列中的任一项;
(3)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也可判断某数是否为数列中的项及是第几项.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1.在数列{an}中,a1=2,2an+1-2an=1,则a101的值为(
)
A.49 B.50
C.51 D.52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答案: D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答案: B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3.已知等差数列{an}中,a4=8,a8=4,则其通项公式
an=________.
答案: 12-n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4.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18,它们的平
方和为116,求这三个数.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写
出它的通项公式.
(1)a5=11,a8=5;
(2)前三项为a,2a-1,3-a.
[思路点拨] 先确定数列的首项a1与公差d,然后代入an
=a1+(n-1)d即可.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在等差数列{an}中,首项a1与公差d是两个最
基本的元素;有关等差数列的问题,如果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
不明显,则均可化成有关a1,d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但是,
要注意公式的变形及整体计算,以减少计算量.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1.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a4=10,a10=4,求a7和d;
(2)已知a2=12,an=-20,d=-2,求n.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等差中项
已知递减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和为18,前三项
的乘积为66.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判断-34是该数列的项吗?
[思路点拨] 方法一:由前三项的和为18,前三项的积
为66,列关于a1和d的方程,求出a1和d,进而求出an,再令an
=-34,求n值进行判断即可.
方法二:可以设前三项为a-d,a,a+d,求出a和d的
值,再求出an,下同方法一.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1)已知数列8,a,2,b,c是等差数列,则a,b,c的
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2+a3+a4=18,a2a3a4=66.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析: (1)因为数列8,a,2,b,c是等差数列,
所以2a=8+2,所以a=5,
因为公差d=5-8=-3,
所以b=2+(-3)=-1,c=-1+(-3)=-4.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答案: (1)5 -1 -4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等差数列的判定
[思路点拨] 先用an表示bn+1,bn,再验证bn+1-bn为常
数.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有以下方法:
方法 符号语言 结论
定义法 an-an-1=d(常数)
(n≥2且n∈N*) {an}是
等差数列等差中项法 2an=an-1+an+1
(n≥2且n∈N*)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错因】 在解决本题时,必须深刻理解“从第10项起
开始比1大”的含义.尤其是“开始”这个词,它不仅表明
“a10>1”,而且还隐含了“a9≤1”这一条件,所对上述两个错解
都未从题干中彻底地挖掘出隐含条件.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答案: D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