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第2课时 等差数列的性质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1.进一步了解等差数列的项与序号之间的规律.
2.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
3.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等差数列中项与序号的关系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1)若{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下列数列:
①{c+an}(c为任一常数)是公差为____的等差数列;
②{c·an}(c为任一常数)是公差为____的等差数列;
③{an+an+k}(k为常数,k∈N*)是公差为___的等差数列
.
(2)若{an},{bn}分别是公差为d1,d2的等差数列,则数
列{pan+qbn}(p,q是常数)是公差为____________的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性质
d
cd
2d
pd1+qd2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对等差数列的性质的理解
(1)第一条性质是指等号两边都是和,等号两边都是两
项.特别地,当m+n=2r时(m,n,r∈N*)am+an=2ar.
(2)从等差数列{an}中,等距离抽取一项,所得的数列仍
为等差数列,当然公差也随之发生变化.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3)将等差数列各项都乘以同一个常数k,所得数列仍为
等差数列,公差为kd.
(4)形如a1+a2+a3,a4+a5+a6,a7+a8+a9,…的抽取,
实际上是3a2,3a5,3a8…当然成等差数列.对于每2项,4项,5项
…抽取,道理是相同的.
(5)a1+an=a2+an-1=a3+an-2=…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1.已知{an}为等差数列,a2+a8=12,则a5等于( )
A.4 B.5
C.6 D.7
解析: a2+a8=2a5=12,∴a5=6.
答案: C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2,a2+a3=13,则a4+
a5+a6等于( )
A.40 B.42
C.43 D.45
解析: ∵a2+a3=2a1+3d,∴d=3,∴a4+a5+a6=
a1+a2+a3+3×3d=42.
答案: B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3.已知{an}为等差数列,a3+a8=22,a6=7,则a5=
________.
解析: ∵a3+a8=a5+a6=22,∴a5=22-a6=22-7
=15.
答案: 15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4.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a2+a3+a23+a24=48,求a13;
(2)已知a2+a3+a4+a5=34,a2·a5=52,求公差d.
解析: 方法一:(1)直接化成a1和d的方程如下:(a1+
d)+(a1+2d)+(a1+22d)+(a1+23d)=48,即4(a1+12d)=48,
∴4a13=48,∴a13=12.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2+a3+a10+a11=36,
则a5+a8=________.
[思路点拨] 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数列{an}
为等差数列;②a2+a3+a10+a11=36;③求a5+a8.解答本题可
利用性质: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p+q(m,n,p,
q∈N*),则am+an=ap+aq,也可引入公差d和首项a1对已知和所
求进行化简求解.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解析: 方法一: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a5+a8=a3+a10=a2+a11=36÷2=18.
方法二:根据题意,有
(a1+d)+(a1+2d)+(a1+9d)+(a1+10d)=36,∴4a1+
22d=36,则2a1+11d=18.而a5+a8=(a1+4d)+(a1+7d)=2a1
+11d,因此,a5+a8=18.
答案: 18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法一运用了等差数列的性质,若p+q=m+n
(p,q,m,n∈N*),则ap+aq=am+an;法二设出了a1,d但并
没有求出a1,d.事实上也求不出来,这种“设而不求”的方法
在数学中是一种常用方法,它体现了整体求解的思想.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1.在等差数列{an}中,a7+a9=16,a4=1,则a12的值
是( )
A.15 B.30
C.31 D.64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解析: 方法一: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则由a7+a9=16得2a1+14d=16,由a4=1,得a1+3d=1.∴两
式相减得a1+11d=15,即a12=15.
方法二:∵7+9=4+12,∴a7+a9=a4+a12,∴a12=a7
+a9-a4=15.
答案: A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等差数列的运算
(1)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和为6,积为-24,求这
三个数;
(2)四个数成递增等差数列,中间两数的和为2,首末两
项的积为-8,求这四个数.
[思路点拨] (1)根据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这三个数
为a-d,a,a+d(d为公差);
(2)四个数成递增等差数列,且中间两数的和已知,可
设为a-3d,a-d,a+d,a+3d(公差为2d).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边听边记] (1)方法一:设等差数列的等差中项为a,
公差为d,
则这三个数分别为a-d,a,a+d.
依题意,3a=6且a(a-d)(a+d)=-24,
所以a=2,代入a(a-d)(a+d)=-24,
化简得d2=16,于是d=±4,
故三个数为-2,2,6或6,2,-2.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方法二:设首项为a,公差为d,这三个数分别为a,a+
d,a+2d,
依题意,3a+3d=6且a(a+d)(a+2d)=-24,
所以a=2-d,代入a(a+d)(a+2d)=-24,
得2(2-d)(2+d)=-24,4-d2=-12,
即d2=16,于是d=±4,三个数为-2,2,6或6,2,-2.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方法一:设这四个数为a-3d,a-d,a+d,a+3d
(公差为2d),
依题意,2a=2,且(a-3d)(a+3d)=-8,
即a=1,a2-9d2=-8,
∴d2=1,∴d=1或d=-1.
又四个数成递增等差数列,所以d>0,
∴d=1,故所求的四个数为-2,0,2,4.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巧设未知量,可以简化
计算.一般地有如下规律:当等差数列{an}的项数n为奇数时,
可设中间一项为a,再用公差为d向两边分别设项:…a-2d,a
-d,a,a+d,a+2d,…;当项数为偶数项时,可设中间两
项为a-d,a+d,再以公差为2d向两边分别设项:…a-3d,a
-d,a+d,a+3d,…,这样可减少计算量.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已知成等差数列的四个数,四个数之和为26,第二
个数与第三个数之积为40,求这个等差数列.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综合运用题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1)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基本方法是紧
扣定义:an+1-an=d(d为常数),也可以用an+1-an=an-an-
1(n≥2)进行判断.本题属于“生成数列问题”,关键是利用整
体代换的思想方法.
(2)若要判断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只需举出一个反
例即可.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 cm,最低一级宽110 cm,中间
还有10级,已知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试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
解析: 用{an}表示题中的等差数列.由已知条件得a1=
33,a12=110,n=12.设公差为d,则a12=a1+(12-1)d,
即110=33+11d,解得d=7.
因此,a2=33+7=40,a3=33+2×7=47,…,a11=33
+10×7=103.
∴中间各级的宽度分别为40 cm,47 cm,54 cm,61 cm,68
cm,75 cm,82 cm,89 cm,96 cm,103 cm.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n}和{bn},且{an}为2,5,8,…,
{bn}为1,5,9,…,它们的项数均为40项,则它们有多少个彼此
具有相同数值的项?
【错解】 由已知两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容易求得它们
的通项公式分别为:
an=3n-1,bn=4n-3(1≤n≤40,且n∈N*),
令an=bn,得3n-1=4n-3,即n=2.
所以两数列只有1个数值相同的项,即第2项.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错因】 本题所说的是数值相同的项,但它们的项数
并不一定相同,也就是说,只看这个数在两个数列中有没有出
现过,而并不是这两个数列的第几项.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 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 列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