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
•1.泊船瓜洲 (王安石)
•2.秋思 (张籍)
•3.长相思(纳兰性德)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京口:今江苏镇江。
3.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
之隔。
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
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
着我回到家乡。
王安石:
(1021-1086)宋抚州,临川
(今江西抚州)人。曾在浙江等
地任地方官多年。1076年辞去
相职,退居江宁(今南京)。封
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所作诗文
险峭奇拔,自成一家。散文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
》传世。
1.“一水”和“只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借助“春风”想表达怎样一种心情
?
3.诗中提到了明月,蕴含了怎样的意义?
1.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
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2.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时这一思乡的愁绪想春天的草一
样,很快的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
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
3.诗句中提到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
蕴含着团圆之意。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洛阳城内秋风乍起。
客居在洛阳城的诗人想
给家乡的亲人写封信。
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
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不能把自己的心
情完全表达出来,送信人要出发
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张籍:
(约767-830)唐代诗人,字
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
徽和县)人。世称“张水部
”“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
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塞下曲》《征
妇怨》等。
1.诗中第一句描写秋风是何用意?
2.诗中的“意万重”是一种什么情态?同学们猜猜
可能回写些什么呢?
3.“复恐”和“又开封”表达了什么情感?
1.平平叙事,不事渲染。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
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萧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
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诗人所要表达的是
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
2.“意万重”所表达的正事诗人铺纸执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
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
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3.诗人怕漏写了什么,这种“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的作出了
“又开封”的决定。显出了他对家人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
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1.榆关:山海关。
2.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3.聒:声音嘈杂。
上阙:将士们跋
山涉水,向山海
关那边进发。夜
里,住宿帐篷,
每个帐篷里都点
起了灯。
下阙:入夜,又是刮
风又是下雪,将士们
从睡梦中醒来,再也
睡不着了,不禁思念
起故乡来,因为故乡
温暖,宁静,是没有
寒风朔雪之声的。
纳兰性德:
(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
号楞咖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
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
代以致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
很高的声誉。代表作品《侧帽
集》《饮水集》等。
1.上阙“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什
么?哪一句点明了行军的方向?“夜深千帐
灯”说明了什么?
2.下阙“风一更,雪一更”体现了什么?
你从“故园无此声”中读出了什么?
1.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身向逾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
夜深千帐灯”体现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
庞大。
2.气候上的转变细致的描写了将士的心理,
和环境的恶劣。“故园无此声”虽然寥寥几
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
之意自然酣畅的流淌出来。
1.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
)之中。
2.张籍的乡愁是融于(
)之中。
3.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将士的
乡愁融于(
)之中。
满目春色
萧杀秋风
寒冷风雪
洛
洛阳
榆
榆关
畔
那畔
账
千账
间:一水间
重:万重山
还:照我还
更:风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