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
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
类历史,了解了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但
大家想想,单纯地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会
有哪些不足之处?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
的生活有保障呢?
学习目标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
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的意义。
2.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
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
的发展至关重要?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
么?
新课探究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
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
栽培稻
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
粟和黍
粟,俗称小米
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河姆渡遗址
归纳半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
地理环境与半坡遗址产生的关系?
距今7000年左
右;当时的长江流
域,气候温暖湿润,
雨水充沛。
合作讨论:
(1)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
(2)在生活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3)饲养哪些家畜?
(4)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
(5)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
(1)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是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
筑,对中国古典建
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2)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遗迹
长江中下游是亚洲
稻的起源地之一
(3)饲养家畜—猪、狗和水牛为主
(4)典型的农业工具—骨耜
(5)制作器物—陶器、玉器、乐器骨哨
目标导学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
西安半坡遗址
归纳半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
地理环境与半坡遗址产生的关系?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
当时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居住。
合作讨论:
(1)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居住的
房屋式样是怎样的?
(2)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
(3)种植什么?
(4)饲养什么?
(5)使用什么?
(1)居住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3)种植作物—粟
(4)饲养家畜—猪和狗
(5)生活用具—陶器,彩陶最具特色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图片欣赏
19
20
半坡的原始纺织业
21
总结归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
上的异同点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不同点
地理位置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距今年代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7000年
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 干栏式
生产工具 骨器、角器 骨耜
种植作物 粟 水稻
相
同
点
①处于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②都以农业为主
要生产形态;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④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回答问题:
(1)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除了半坡遗址
外,还有哪些?这些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有河姆渡、红山、良渚遗址等;
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
因为河流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宽阔,水源充足、
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2)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处地理环境
的差异?
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气候干燥较为寒
冷,雨水稀少;
河姆渡人居住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
雨水充沛。
(3)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作物种植的
?
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
的原始农耕典型。
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粟等旱地作物生长;
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
(4)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房屋建筑的
?
地穴式房屋有利于放风、保暖适合北方的
气候条件;
干栏式房屋既通风又防潮,下层还可以饲
养家畜。
课堂小结
原
始
农
耕
生
活
半坡
居民
居住区
河姆
渡人
原始农业的发展
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
房屋、水井
农业生产
雕刻艺术
随堂训练
1.下列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
C.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使用弓箭打猎
D
2.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
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
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汉口
D.浙江河姆渡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