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富贵不能淫》测试题(共41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富贵不能淫》测试题(共41张PPT)

ID:500722

大小:448.69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诗经·小雅·大东》 智慧分享妾妇之道也 行天下之大道 不得志,独行其道 行为准则 道路 原则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 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往之女家                  (2)与民由之        1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父命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        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      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惧有伏焉1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4.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2分)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 ”和“论据 ”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 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15.谈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3 分)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 到了你丈夫家里。女:通假字,同“汝”,你。 ②句意为: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由:遵循。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 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即可。 A.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不译。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 B.第一个“以”,把;第二个“以”,因为。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 C.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承接。选项加点词意义相同。 D.第一个“焉”,怎么;第二个“焉”,在那里。选项加点词意义不 同。 故选:C。(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 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 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居,居住;立,站立;行,行走;大道,最宽广的道路。 句意为:(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 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 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 分析正确。 D.“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运用了 比喻论证;分析不正确。 故选:D。(5)本题为阅读启示题。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理, 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爱国重义来表述,观点明确, 语意清晰,语序合理即可。 答案: (1)①女:同“汝”,你;②由:遵循。 (2)C (3)(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 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4)D (5)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而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 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 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①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②嗜鱼而 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③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 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④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①公仪子:即公孙仪。②夫子:对男子的尊称。③下人之色:迁就他人。④即:假如。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安居而天下熄 熄:__________ (2)与民由之 由:__________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相:__________ (4)虽嗜鱼 虽:__________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B.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C.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D.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答:4.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公孙仪是“大丈夫”,你 是否赞同,为什么?(4分)答案: 1.(4分)(战争)停息;遵循;任宰相;即使。 2.(3分)B 3.(4分) (1)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2)您喜欢吃鱼却又不接受(鱼),为什么呢? 4.(4分) 示例一:我赞同(1分),因为公孙仪不受鱼体现了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所以他是大丈夫(1分)。(说明:回答”赞同“的最多只得2分) 示例二:我不赞同(1分),因为公孙仪不受鱼是怕自己因为受了鱼会丢 掉相位,是从自己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1分),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讲 究“仁”,即爱民众(1分),这和公孙仪的动机完全不同(1分),所以公 孙仪不配称大丈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 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 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___(2)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_ (3)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4)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只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 有责任感。 D.孟子的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有醒 世作用。4.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5.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1.(1)真正,确实。(2)行冠礼。 (3)志向。(4)准则,标准。  2.(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 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解析]  C “大丈夫必须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表述 不准确。  4.[解析] 解答此题一定要对文章有深入理解。抓住文中“行天下之大 道”和文末作者的观点进行概括。[答案] 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 并将之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的宏伟志向;二是要坚守这种志向并拥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  5.[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结合景春与孟子的谈话中 对“大丈夫”的表述进行分析,并结合孟子的观点进行总结。  [答案]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大丈夫之道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 的仁、义、礼的坚守。【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富贵不能淫(节选)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 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君子易事而难说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选自《论语?子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 (1)此之谓大丈夫_______________  (2)说之不以道___________2.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和孔子所 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富贵不能淫(节选)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 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请根据乙文内容,说说君子和小人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区别。(请用自 己的话回答) [乙] 君子易事而难说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选自《论语?子路》)1.(1)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代词, 指君子。  2.[解析] 了解其内容,抓住“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去总 结概括,注意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作答。  [答案] “大丈夫”的 标准: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并将之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的宏伟志向; 要有坚持这种志向的气节操守。“君子”的形象的特征:平易近人,容 易相处;坚持原则,胸怀坦荡。  3.[解析] 解题时,可以具体翻译其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要点。  [答案] 君子用人出于公心,量才使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人用 人出于利己,用人也疑,贪欲无穷,所以会求全责备。  [参考译文]  [乙] 孔子说:“和君子容易相处共事,但很难讨得他欢喜。不按正道 去讨君子欢喜,他是不会欢喜的;但是,当君子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 而用。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讨得他欢喜则是很容易的。即使不按正道 去讨他欢喜,他也会欢喜;但等到他用人的时候,却会求全责备。”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乙] 嗟来之食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食, 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 不食而死。(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 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 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妾妇之道也  (2)威武不能屈 (3)以待饿者而食之_  (4)从而谢焉5.翻译下列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6.乙文中的故事证明了甲文中的哪一句话?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乙] 嗟来之食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食, 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 不食而死。(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 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 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妾妇之道也  (2)威武不能屈 (3)以待饿者而食之_  (4)从而谢焉4. (1)行为准则。(2)使……屈服。(3)同“饲”,把食物给人吃。(4)道 歉。  5.[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时,(1)注意“是”“焉”“得 ”的意思;(2)注意“食”“斯”的意思。  [答案] (1)这怎么能够叫大 丈夫呢?(2)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 步!  6.[解析] 解答此题,应充分理解乙文内容:饥饿的人因不愿意吃 带有侮辱性的食物而饿死。饥饿的人指贫贱的人,他即使饿死,也“不食 嗟来之食”,表现了饥民具有 “贫贱不能移”的品质。    [答案] 贫贱 不能移。  [参考译文]  [乙]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富人黔敖在路边备好饭食, 以供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遮着脸,趿捡着鞋,莽撞地走 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饥民)扬 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的食物,才落 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景公登台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 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 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侈也,故 节于身,谓于民④。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衰也,其王 纣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 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 “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 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选自《晏子春秋》) [注] 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 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忿然而作色,不说____________  (2)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思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 A.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B.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景公登台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 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 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 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 衰也,其王纣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 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 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 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选自《晏子春秋》 ) [注] 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 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 殿。4.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景公登台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 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 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 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 衰也,其王纣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 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 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 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选自《晏子春秋》 ) [注] 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 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 殿。1.[解析] 如第(1)题中的“说”,可联系《〈论语〉十二章》“不亦 说乎”中的“说”,“愉快,高兴”的意思。(2)“诚”,联系《富贵 不能淫》“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中的“诚”,可判断为“确实 ”。  [答案] (1)同“悦”,愉快,高兴。 (2)确实。  2.[解析] 本题,例句中的“于”为表比较的介词。A项,译为“到” ;B项,译为“对”;C项,可译为“在”。D项,表比较,译为“比” ,与例句相同。  3.[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课外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要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翻译出来 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信、达、雅)。本句直译 即可,注意“节”翻译为“节省”,“勿”翻译为“不”,“高”是形 容词用作动词,翻译为“修高台”。  [答案] 君主想节省体力,就不 要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既然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就不该怪罪修建 的人。  4.[解析] 本文晏子和景公对话的起因,是景公嫌高台太高。晏子抓住这句话进行 劝谏,要景公(关心百姓)体恤民情,杜绝劳民伤财,并把这件事与夏桀·殷讨相比, 让景公明白自己的过失。从“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寡人自知诚费财劳 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等句,可知晏子的话是为了让景公爱 惜民力,节制自己。  [答案] 要善于节制自己,杜绝劳民伤财。(或:要有节己爱 民的思想)      [参考译文]  景公登路寝之台,(身体劳累,久久)不能到达顶端, 就在台阶上休息,生气地变了脸色,很不高兴,说:“谁修建的这高台,让人如此 劳累?”晏子说:“君主如果想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把台修 得这么高,就不该怪罪修建的人。如今台高而怪罪别人,台低也怪罪别人,请问像 这样役使别人可以吗?古时候的君主修建宫室,够用就行了,不会追求奢侈,所以 (他们)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到了夏朝衰败时,夏王桀背弃有道德的行为,修 建华丽的宫室。到了殷商衰败时,商纣王修建巍峨的宫殿和高台,修得低狭的有罪, 修建得高大的有赏,因此灾祸殃及自身。如今君主筑台高了也有罪,低了也有罪, 大大超过了夏商的君王;百姓的力量已经耗尽了,还免不了罪过,我晏婴恐怕国家 流失,而主公得不到享受!”景公说:“说得好!我自知(修筑路寝台)确实耗财伤 民,我不但认为百姓没有功劳,跟着还埋怨他们,这是我的罪过!若不是先生的教 诲,怎么能保住国家呢!”于是走下台来,拜了两拜,不再登台了。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见,呼其子训之曰:“夫 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曰: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人名:陈寔 朝代:东汉 籍贯:颍川。 称呼:后世称其为“陈太丘”。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5.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夫 不 喜 之 人 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 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曰:“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人名:陈寔 朝代:东汉 籍贯:颍川。 称呼:后世称其为“陈太丘”。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盗(强盗)7.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 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曰:“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人名:陈寔 朝代:东汉 籍贯:颍川。 称呼:后世称其为“陈太丘”。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 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曰:“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人名:陈寔 朝代:东汉 籍贯:颍川。 称呼:后世称其为“陈太丘”。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5.[答案]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6.[解析] D “盗”在这里是指偷东西的人。  7.[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陈寔之所以不处罚“梁上 君子”,是因为陈寔从窃贼的容貌上判断其偷盗有因,不是惯犯,就放了 他。  [答案]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8.[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陈寔不处罚盗贼并教育他,还 “遗布二端”,来总结其形象特点。  [答案] 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 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可以看出陈寔宽宏大量。陈寔对“梁上 君子”并不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可以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参考译文]  陈寔,字仲弓,是太丘县令。(一天,)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 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诲说:“不好的人, 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而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 ”屋梁上的小偷听了(这话)不久就自己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 “从你的外貌上看,(你)并不是恶人,(偷盗)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 是,赠给他两匹布,让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