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三 峡
R·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虚词,背诵全文。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3.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培养热爱祖国
山河的感情。新课导入
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
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
峡”?
“峡”字字典里的解释就
是“两山夹水”。走近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
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据记载,他一生
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人民比较
同情,对权贵有所不满;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
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
的是《水经注》四十卷。 作者对祖国的雄伟江山、秀丽风光作了
形象的描绘,记述了不少生动的故事,抒发
了爱国胸怀,文笔简洁精美,对后代山水游
记文学起了先导作用。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魏晋时
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
的注释。
它记叙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
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
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
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
价值。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 字词积累
阙 叠嶂 曦 溯
湍 漱 啸 属
quē dié zhàng sù
tuān shù zhǔ xiào
xī疏通文意
自三峡七百里
中,两岸连山,略
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
午夜分,不见曦月。
同“缺”,空隙、缺口。
正午
日光,这里指太阳。译文:在七百里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
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重重的
峭壁,遮天蔽日。若不是在正午或者半夜,
看不见日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
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升到高处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这里指飞奔的马 没有这么快 译文: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
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
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清早坐船从白帝
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其间一千二百里,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极高的山峰
飞速地往下冲荡 水清树荣,
山高草盛。译文:春冬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
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
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
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
下霜的早晨
接连不断译文:每逢初晴的日子或下霜的早晨,树
林、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
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
凉。空旷的山谷回响着猿啼声,声音悲凉
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人唱道:“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整体感知
(1)先写山,后写水。
(2)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作者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分别突
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写水:夏天——春冬——秋天,描绘不
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突出水势,写出水的大、急快。气
势磅礴,一泻千里。突出“奔放美”。
春冬:突出水色,写出水的清、绿。清澈
见底,奇异峻秀。突出“清幽美”。
秋天:水枯气寒,猿鸣凄凉。突出“凄婉
美”。写法探究
1.本文写三峡四时风光,重在写水,为什么
从山写起?而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
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为写水势,
先写山势,因为有山才有峡,这既能揭示水速
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更能形
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2.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何作用?
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
秋天的悲凉、寂静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对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
3.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
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秋来写。高峻
的山峰,汹涌的江流,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把景物的
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
—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
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板书设计
夏——凶险、迅疾
春冬之时——摇曳多姿,美丽清幽
冬——悲寂、凄凉
三 峡
总 山势——两岸连山、重岩叠嶂
分
景奇
热爱随堂练习
1.背诵全文。
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
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
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
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