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第二章 § 2.1 椭 圆
1.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用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标准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
目标
栏目
索引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题型探究 重点突破
当堂检测 自查自纠
知识梳理 自主学
习
知识点一 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 的点的轨迹叫
做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 .
知识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答案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焦点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a、b、c的关系 __________ __________
(-c,0),(c,0) (0,-c),(0,c)
c2=a2-b2 c2=a2-b2
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椭圆 焦点 焦距
思考 (1)椭圆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等于|F1F2|”或“小于
|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
答案 当距离之和等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就是线段F1F2;当距离之和
小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
(2)确定椭圆的方程需要知道哪些量?
答案 a,b的值及焦点所在的位置.
答案 返回
题型探究 重点突破
解析答案
题型一 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的
和是10;
解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因为2a=10,所以a=5.
又因为c=4,所以b2=a2-c2=52-42=9.
解析答案
(2)焦点在y轴上,且经过两个点(0,2)和(1,0).
解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
因为椭圆经过点(0,2)和(1,0),
反思与感悟
反思与感悟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要“先定型,再定量”,即先要判断焦点位置,再
用待定系数法设出适合题意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最后由条件确定待定系数
即可.当所求椭圆的焦点位置不能确定时,应按焦点在x轴上和焦点在y轴
上进行分类讨论,但要注意a>b>0这一条件.当已知椭圆经过两点,求椭
圆的标准方程时,把椭圆的方程设成Ax2+By2=1(A>0,B>0,A≠B)的形
式有两个优点:①列出的方程组中分母不含字母;②不用讨论焦点所在的
坐标轴,从而简化求解过程.
解析答案
解 方法一 (1)当焦点在x轴上时,
解析答案
(2)当焦点在y轴上时,
此时不符合a>b>0,所以方程组无解.
解析答案
方法二 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Ax2+By2=1(A>0,B>0且A≠B),
解析答案
题型二 椭圆定义的应用
例2 已知两定点F1(-1,0),F2(1,0),动点P满足|PF1|+|PF2|=2|F1F2|.
(1)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 依题意知|F1F2|=2,
|PF1|+|PF2|=2|F1F2|=4>2=|F1F2|,
∴点P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
解析答案
(2)若∠F1PF2=120°,求△PF1F2的面积.
解 设m=|PF1|,n=|PF2|,则m+n=2a=4.
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
|F1F2|2=m2+n2-2mncos∠F1PF2,
∴4=(m+n)2-2mn(1+cos 120°),解得mn=12.
反思与感悟
反思与感悟
在椭圆中,由椭圆上的点与两个焦点组成的焦点三角形引出的问题很多.
要解决这些题目,我们经常利用椭圆的定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
角形面积公式,这就需要我们在解题时,要充分理解题意,分析条件,
利用椭圆定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建立
三角形中的边角之间的关系.在解题中,经常把|PF1|·|PF2|看作一个整体
来处理.
解析答案
所以a=5,
故有|AF1|+|AF2|=2a=10,|BF1|+|BF2|=2a=10,|AF2|+|BF2|=|AB|
,
所以△AF1B的周长为|AF1|+|BF1|+|AB|
=|AF1|+|BF1|+|AF2|+|BF2|
=(|AF1|+|AF2|)+(|BF1|+|BF2|)
=2a+2a=20.
解析答案
题型三 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例3 已知B、C是两个定点,|BC|=8,且△ABC的周长等于18.求这个三
角形的顶点A的轨迹方程.
反思与感悟
解 以过B、C两点的直线为x轴,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
直角坐标系xOy,如图所示.
由|BC|=8可知点B(-4,0),C(4,0).
由|AB|+|AC|+|BC|=18得|AB|+|AC|=10>8=|BC|,
因此,点A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椭圆,
这个椭圆上的点与两焦点的距离之和2a=10,但点A不在x轴上.
由a=5,c=4,
得b2=a2-c2=25-16=9.
反思与感悟
反思与感悟
利用椭圆的定义求轨迹方程,是先由题意找到动点所满足的条件,
看其是否符合椭圆的定义,再确定椭圆的方程.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3 已知圆A:(x+3)2+y2=100,圆A内一定点B(3,0),圆P过
点B且与圆A内切,求圆心P的轨迹方程.
解 如图,设圆P的半径为r,又圆P过点B,∴|PB|=r.
又∵圆P与圆A内切,圆A的半径为10,
∴两圆的圆心距|PA|=10-r,
即|PA|+|PB|=10(大于|AB|=6).
∴圆心P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
∴2a=10,2c=|AB|=6.
∴a=5,c=3,∴b2=a2-c2=25-9=16.
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解析答案 返回解后反思
解后反思
分析 已知P,F1,F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并未指明哪个角是
直角,由|PF1|>|PF2|,知∠PF2F1>∠PF1F2,因此∠PF1F2不会是直角,但
是∠F1PF2与∠PF2F1都有可能为直角,故应分类讨论.
解析答案
根据直角的不同位置,分两种情况:
若∠PF2F1为直角,则|PF1|2=|PF2|2+|F1F2|2,
即|PF1|2=(6-|PF1|)2+20,
解后反思
若∠F1PF2为直角,则|F1F2|2=|PF1|2+|PF2|2,
即20=|PF1|2+(6-|PF1|)2,
解得|PF1|=4,|PF2|=2(由于|PF1|>|PF2|,
分类讨论思想在解决椭圆的有关问题时经常用到,如在求椭圆的标准
方程时,常对焦点所在的坐标轴进行分类讨论.
解后反思
返回
当堂检测 1 2 3 4 5
解析答案
1.设F1,F2为定点,|F1F2|=6,动点M满足|MF1|+|MF2|=6,则动点M
的轨迹是( )
A.椭圆 B.直线
C.圆 D.线段
解析 ∵|MF1|+|MF2|=6=|F1F2|,
∴动点M的轨迹是线段.
D
解析答案
1 2 3 4 5
2.已知椭圆4x2+ky2=4的一个焦点坐标是(0,1),则实数k的值是(
)
A.1 B.2
C.3 D.4
B
1 2 3 4 5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 根据椭圆的定义知|PF1|+|PF2|=8.
又|PF1|-|PF2|=2,所以|PF1|=5,|PF2|=3.
而|F1F2|=4,
所以|F1F2|2+|PF2|2=|PF1|2,
所以△PF1F2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
B
解析答案
解析答案
1 2 3 4 5
4.“m>n>0”是“方程mx2+ny2=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C
解析答案
1 2 3 4 5
由于PF1⊥PF2,所以由勾股定理得|PF1|2+|PF2|2=|F1F2|2,
即|PF1|2+|PF2|2=100.
又由椭圆定义知|PF1|+|PF2|=2a=14,
所以(|PF1|+|PF2|)2-2|PF1|·|PF2|=100,
即196-2|PF1|·|PF2|=100. 解得|PF1|·|PF2|=48.
48
课堂小结
返回
1.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即|MF1|+|MF2|=2a,
当2a>|F1F2|时,轨迹是椭圆;
当2a=|F1F2|时,轨迹是一条线段F1F2;
当2a0
,B>0,A≠B)求解,避免分类讨论,达到了简化运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