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
一、科举制度
二、官职制度
三、姓名称谓
四、风俗礼仪
五、古代地理
六、天文历法
七、文化典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考涉及内容
推荐书目
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
识(插图修订第4版)》
作者:王力
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
识》
作者:王力
一、科举制度
1、含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
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
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明清科举流程
类型 考场 考官 考中学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童生试 县试 县 明:提学
官
清:各省
学政
童生
案首府试 府
院试 府、州 生员(秀才)
乡试
(秋闱)
桂榜 省会(三年
一次,农历
八月)
皇帝派遣
主考官
举人 解元
会试
(春闱)
杏榜 京城(乡试
次年三月)
礼部主持 贡士 会元
殿试 金榜 皇宫(会试
同年四月)
皇帝 进士及第(一
甲,3人)
状元
(鼎元)
榜眼 探花
进士出身(二
甲,若干)
同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
传胪
强化训练
类型 考场 考官 考中学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县试
府试
院试
童生试
桂榜乡试
(秋闱)
会试
(春闱)
殿试
杏榜
金榜
县
府
府、州
省会(三年
一次,农历
八月)
京城(乡试
次年三月)
皇宫(会试
同年四月)
明:提
学官
清:各
省学政
皇帝派遣
主考官
礼部主
持
皇帝
童生
生员(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及第
(一甲,3
人)
进士出身
(二甲,若干)
同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
案首
解元
会元
状元
(鼎元)
传胪
榜眼 探花
高考链接
【新课标1卷】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
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呼市一模】C.“进士”,科举制度中,通过
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称为进士,是科举考
试的最高功名。
专题训练
1.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
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2.唐太宗贞观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
中试者皆称进士。
3.“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
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4.进士即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举进士 ,指参加进
士科考试。
皇帝
二、官职制度
太尉
(军事)
丞相
(行政)
御使大夫
(监察)
1、政府机构
“三公九卿”
奉常
(宗庙
礼仪)
郎中令
(宫殿
警卫)
卫尉
(宫门
警卫)
太仆
(马
政)
廷尉
(司法
审判)
典客
(外
交和
民族
事务)
宗正
(皇族、
宗室
事务)
治粟内
史
(租税
钱谷财
政收支)
少府
皇室需
用的山
海池泽
之税及
官府手
工业
二、官职制度
皇帝
1、政府机构
“三省六部” (隋朝建立)
中书省
(起草政令)
尚书省
(执行政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吏部
(主管
文职
官员)
户部
(掌管户
籍、疆土、
田地、财
政事宜)
礼部
(主管典
礼、教育、
科举之事)
兵部
(军队、武
官选用、训
练)
刑部
(主管刑罚、
审核案件)
工部
(管理
全国工
程事物)
高考链接
【2015全国新课标1卷】 B.兵部是古代“六部
”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
令等事宜。
【2016呼市一模】B.“礼部”,六部之一,管
典礼、科举、学校、屯田水利等事。
2、官职变动词语
官
职
变
动
1.1.授官:授官:
2.升官:
3.兼任:
4.调官:
5.辞官:
6.罢官:
7.降官:
察举征召辟选荐,
升、迁、超迁、拔、擢、陟、加、晋
兼、领、判、摄、行、署、权(代理、暂代)
转、调、迁、徙、改、出、入
告老、告归、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
致仕、移病、悬车
罢、黜、夺、免、“绌”通“黜”
贬、谪、放、窜、左迁、左除、左降、
左转
封赏拜授除,起仕知,补
3.文言传记常见官场作为词汇
文
言
传
记
常
识
词
汇
到任:下车、视事、听事(处理政事)
言事:疏、奏、表、谏、白、矫(假托,假传)
典
劝
课
按
案
劾
从政 构
党
短
收系
坐
(主持、主管)
(鼓励,奖励)
(考核、督促)
(巡视,巡行)
(考察,核实,巡行,巡视)
(弹劾,检举)
(构害,诬陷)
(偏袒,结党)
(进谗言,说坏话)
(逮捕)
(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巡(巡视)
字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
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
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
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人的名称代号
“结生三月而加名”
——《周礼
》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礼记》
≠名
三、姓名称谓
公文场合,自称,蔑称,
上对下,长对晚等
他人敬称:上对下,下对上,平辈间
1.名字
《百家姓》
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 一种
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
经 》。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
个 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
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
钱是五代十 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
时国王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
《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
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
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
独孤、南宫、夏侯、诸葛、尉迟、皇甫、
公孙、慕容、长孙、宇文、司徒、司空、
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曹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诸葛亮 孔明
白居易 乐天
文天祥 宋瑞
王绩 无功
管同 异之
名
字
号
人名称谓
(1)人名
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
谥号。
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
文忠。
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
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
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
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
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
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
有为称康南海)。
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
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
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
,“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3)谦称。
王侯自称孤、寡人。
大臣自称臣。
一般人自称仆、不才、不佞、不
肖、愚、鄙人等。
女子自称妾。
晚辈自称小子。
(4)敬称。
对君王称陛下、大王、皇上(已
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
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
大人。
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谥号
文 武 明 厉 幽 哀
范文正 司马文正
欧阳文忠 苏文忠无
花和尚
行者
智多星
及时雨
母夜叉
一丈青
母大虫
水
浒
传
豹子头
青面兽
神行太保
黑旋风
拼命三郎
浪子
鼓上蚤
矮脚虎
屈原
孟子
李白
杜甫
王维
苏轼
苏辙
岳飞
毛泽东
名平,字原
名轲,字子舆
字太白
字子美
字摩诘
字子瞻
字子由
字鹏举
字润之
鲁迅原名
艾青原名
郭沫若原名
冰心原名
琼瑶原名
毛泽东曾用名
毛泽东之女
老舍原名
周树人
蒋海澄
郭开贞
谢婉莹
陈喆
“二十八画生”
李敏,李讷
舒庆春
立德
立功
立言
【新课标2卷】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
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高考链接
号
(年号
)
2、号
自号 谥号 庙号
号: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
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
系。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号
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称呼外,还用作文章、书
籍、字画的署名。
号
自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
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
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
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特征:君王为某某帝,后妃为某某后妃,大臣为评价词。
昭德有劳曰昭。 屡征杀伐曰庄。
安乐抚民曰康。 死于原野曰庄。
威彊敌德曰武。 年中早夭曰悼。
慈惠爱民曰文。 在国遭忧曰愍。
照临四方曰明。 不悔前过曰戾。
——《逸周书·谥法解》
岳飞——先谥“武穆”,后谥“忠武
”
秦桧——先谥“忠献”,后谥“缪丑
”
号
自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
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
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特征:唯有君主,非宗即祖,并不唯一
庙号≠谥号
如康熙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
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清圣祖
孝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
文皇后
【2015年新课标2卷】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
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
帝,炀帝。
高考链接
号
自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
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历代帝王凡遇到登基、“天降祥瑞”或内讧
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
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明清之后一个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
皇帝 谥号 庙号 年号
孝武皇帝 世宗 元狩、元鼎、元封、太
初、天汉、太始、征和
文武大圣大广孝
皇帝
太宗 贞观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
英睿钦文显武、大
德弘功至仁纯孝、
章皇帝
世祖 顺治
刘 彻
李世民
爱新觉罗·福
临
1.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庙号
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2.文中“谥忠介”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
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
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
公。
3.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
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4.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
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5.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唯一名号,
如高祖、明宗、太宗。
6.古人有名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
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所取,以便和人交往时用来自称。
强化训练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授:封给官职。 擢:提拔、选拔。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进:推荐、进朝做官
(1)察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2)征: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3)召: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
(4)辟: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5)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三国志·
魏书·第十三王朗传》(内师大附中周考卷13)
授官常见词
授官常见词
(6)封:孝武西迁,(豆卢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
后进爵为公。(内师大附中周考卷8)
(7)拜、除: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
(8)授:既履中授兵部主事,粤西适溃,窜身蛮獠中十余
年,弗得归。《魏叔子文集》(2016呼市一模)
(9)仕: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10)知:既擢知宿州,以将母弗起,闭门谢宾客。《魏叔子文
集》
(11)补:初,以恩补将仕郎,调秀州华亭尉,累官至浙西提刑
司干办公事,除明州添差通判。《宋史·赵伯圭传》(全国100所
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二)
天文历法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房、心、尾、
箕(jī)、牛、斗、女、虚、
危、室、壁、奎、娄、胃、
昴(mǎo)、毕、觜(zī)、
参、井、鬼、柳、星、张、
翼、轸
1、六合:
指天地四方
(即上、下、东、南、西、北)
2、九州: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
青州(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兖(yǎn)州(山东省济宁市)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荆州(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扬州(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3、
八方:
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
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八荒:
八方荒远的地方。
(远离中原的地方。)
4、阴阳:
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
阳:山南水北。
5、江河:
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
即长江以东。
11、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
12、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3、五湖
洞庭湖,鄱(pó)阳湖,太湖,巢湖,洪
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
湖。)
14、古今地名
大都
东京、汴京
京口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
临安
姑苏
会稽
长安
奉天
直沽
北京
开封
镇江
南京
杭州
苏州
绍兴
西安
沈阳
天津
15、地名别称
冰城
花城
蓉城
春城
雁城
芙蓉国
星城
雾都
水城
牡丹城
哈尔滨
广州
成都
昆明
衡阳
湖南
长沙
重庆
苏州
洛阳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房、心、尾、
箕(jī)、牛、斗、女、虚、
危、室、壁、奎、娄、胃、
昴(mǎo)、毕、觜(zī)、
参、井、鬼、柳、星、张、
翼、轸
1、六合:
指天地四方
(即上、下、东、南、西、北)
2、九州: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
青州(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兖(yǎn)州(山东省济宁市)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荆州(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扬州(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3、
八方:
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
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八荒:
八方荒远的地方。
(远离中原的地方。)
4、阴阳:
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
阳:山南水北。
5、江河:
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
即长江以东。
11、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
12、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3、五湖
洞庭湖,鄱(pó)阳湖,太湖,巢湖,洪
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
湖。)
14、古今地名
大都
东京、汴京
京口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
临安
姑苏
会稽
长安
奉天
直沽
北京
开封
镇江
南京
杭州
苏州
绍兴
西安
沈阳
天津
15、地名别称
冰城
花城
蓉城
春城
雁城
芙蓉国
星城
雾都
水城
牡丹城
哈尔滨
广州
成都
昆明
衡阳
湖南
长沙
重庆
苏州
洛阳
纪 年: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
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
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
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纪
年
天
干
地
支
1911年
辛亥年
2007年
丁亥年
2008年
2009年
戊子年
己丑年
纪月
孟
仲
季
朔
望
晦
纪时——地支纪时
23-1 点为子时
1-3 点为丑时
3-5 点为寅时
5-7 点为卯时
7-9 点为辰时
9-11 点为巳时
11-13 点为午时
13-15 点为未时
15-17 点为申时
17-19 点为酉时
19-21 点为戌时
21-23 点为亥时
天色计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计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序数计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春节: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
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
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
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
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
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花朝:
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
传统节日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
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
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
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
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驾《社日诗》“桑柘影
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
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
(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
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
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
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
《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
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
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
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
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
“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
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
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
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
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
《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
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
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
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
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
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
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
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
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
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
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
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襁褓:
孩提:
总角:
豆蔻年华:
及笄:
冠、加冠、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
花甲、平头甲子, 耆:
古稀:
耋:
耄:
期颐:
年
龄
称
谓
婴儿
2~3岁的儿童
幼年儿童
13岁女子
15岁女子
20岁男子
30岁
40岁
50岁
60岁
70岁。
70~80岁
80~90岁
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
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
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
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诸子散文
《论语》、《老子》、《墨子》、《孟子》、
《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
《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
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
主义传统。)
文化典籍
四书五经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四部书。
“五经”指《易》、《尚书》、《诗》、
《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艺经传
指《诗》《书》《礼》《易》《乐》《春
秋》六种经书。
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吕氏春秋》
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
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
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
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
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
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
三吏三别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诗文
集,这些诗文集的命名的方式有:
姓子式:《孟子》、《孙子》、《列子》)
姓名式:《岑参集》、《陆游集》
表字式:《李太白全集》
别号式:《白香山诗集》、《东坡全集》
封号式:
古时君王常给臣子封号,封号也能作为
集名。如明代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其
作品集为《诚意伯文集》。北宋王安石,封
荆国公,其作品集有《王荆公诗笺注》。
谥号式:
“谥号”也可以命名诗文集,如宋代文
学家范仲淹,死后加谥“文正公”,他的作
品集命名为《范文正公集》;欧阳修谥号“
文忠”,其作品集为《欧阳文忠公文集》。
官爵式:
西汉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世称太史
公,其《史记》又称《太史公书》;
唐代诗人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
郎,也称杜工部,其作品亦名《杜工部
集》;
明初文学家宋濂,曾官翰林学士承
旨,其作品集有《宋学士文集》。
籍贯式:
古代以籍贯称人表尊敬或表自谦雅趣,并常
以此作为集名。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河东解县
人,也称柳河东,其作品集名为《柳河东集》;
宋代散文家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其作品集名为
《临川先生文集》。
地名式:
即以任职地或隐居地地名为诗文集命名,如
唐文学家杜牧别墅在樊川,故有《樊川文集》;
北宋文学家沈括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故有
《梦溪笔谈》。
书斋式:
古人常自取或由他人贺取书斋名,斋名也可以
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
抱轩”,其诗文集名为《惜抱轩诗文集》;近代梁
启超,书斋名“饮冰室”,其作品集为《饮冰室合
集》。
年号式:
以皇帝的年号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唐代白居
易有《白氏长庆集》,因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纂而
得名;苏洵有《嘉佑集》,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
显志式:
以书名显示撰文编书的目的。如北宋
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其目的是“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
赐名《资治通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