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 与 利
思 辨 性 阅 读 与 表 达 提 升 必 备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01 阅读与鉴赏
02 梳理与分析
03 思辨与表达
01
阅读与鉴赏
《有利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
《英雄亦凡人,同样需要理想情怀》
《缺奶、淡奶、浓奶和毒奶》
《一个关于雾霾的微观调查》
阅读与鉴赏
“义利之辩”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核心命题之一。重义轻利、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中华民族的
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不过抽象的道德判断容易,具体的思辨却不简单。你会不会扶一个曾经碰过瓷
的老人?你会不会举报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的父亲?神化道义作用,虚化利益诉求;以个人之“
义”或群体之“义”为“公义”……这样的议论在写作中并不鲜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
义这些都毋庸置疑,但也不必讳言义利诉求、义利权衡。“义”者,宜也,它是道德自律,是个人的
道德追求,不是要求他人的武器,当我们混淆感性和理性,混淆私域与公域时,“义”就有可能会走
向反面。在法治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理性地认识义与利的关系,我们需要对其内涵有合理的
界定,需要有多元视角的审视,需要根据实际情境具体分析。
主 题 阐 释
阅读与鉴赏
《有利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
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
丑。”写作中,我们少见对利的分析,多见大义飘扬。只有大义凌
空蹈虚,人物形象反而虚浮、苍白,说理分析亦显得软弱、空洞。
时代不断发展,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呢?
阅 读 提 示
阅读与鉴赏
1.畅谈理想情怀,为何还要考量利益,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①合理追求利益,人们可享奋斗的成果;②符合客观唯物主义思想;③可
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有益于社会进步。
2.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深刻含意。
①考量利益,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②追求利益的绝对化可能会
导致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人生价值依旧不可能实现;③社会的最终发展,
需要现实主义者的利益考量,更需要理想主义者的勇气担当。
思路点拨:理想情怀可以强化,但不能神化,否则文章就会虚化。同时,
我们也不宜窄化利益的内涵,利不仅仅是物质财富,不同的人追求的利益可
能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追求的利益也可能不同。
阅读与鉴赏
3.“在利益的坐标系上,很多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演绎着价值排序。
”请你举出三个不同类型的典型事例,并分析是如何进行价值排序、
义利权衡的。
①文天祥被俘后,不为高官厚禄所动,凛然赴死——重义忘利;②袁世凯
出卖维新变法的仁人志士,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妄图自己登基做皇帝—
—见利忘义;③金华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暨中非经贸论坛开幕,举办的活动让
中非人民互惠互利——义利兼顾。
思路点拨:首先要关联相似和相反事件(行为),比较异同。然后可以
按照时间、空间、逻辑等线索进行梳理,使其结构化,要着重提取典型事例
中的证据性细节,体现价值排序、义利权衡的过程。
阅读与鉴赏
《英雄亦凡人,同样需要理想情怀》
岁月静好,皆因有人舍生取义。想起那些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
牺牲的白衣天使们,如果没有离开,他们应该还能多陪一陪家人,
逛一逛公园,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爱他们,不应只在今
天,还应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那面对英雄,什么是我们该秉持
的“义”呢?
阅 读 提 示
阅读与鉴赏
1.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本文观点的。
本文观点是:医护人员不需要“英雄主义”的号召,而需要呵护他们的凡
人需求。主要运用了因果论证和对比论证(医者视角和旁观者视角)的手法。
思路点拨:本文是从观点错误的旁观者视角出发,通过转换视角分析论证,
进而得出这一结论的。
阅读与鉴赏
①强制休息令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医护人员在战胜疫情期间的工作的理解和
爱护;②英雄不过是挺身而出的凡人,把医护人员当凡人一样呵护才是真正的
崇尚英雄。
2.最近一段时间,多地为战疫一线人员发出的强制休息令,在社交媒
体刷屏。“令人泪目”“你们辛苦了”“请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网友用暖心的留言表达了对强制休息令的支持。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
看法。
思路点拨:“强制休息令”是针对新冠肺炎防控战疫一线人员连续工作的
情况,官方发出的强制休息的命令。这些强制休息令在网上刷屏是因为其中透
露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尊崇英雄行为,规避英雄牺牲,这是新时代应有的价
值观。
阅读与鉴赏
3.余党绪老师写道:“未成年人上山救火被烧死,适龄儿童放弃学业
拾荒救治父母,穷困民工拖着病体在工地上挣钱养活儿女,我们习惯
于赞美他们,将各种光彩夺目的道德徽章送给他们,却很少站在人家
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辛酸与窘迫。如果我们对这些生活在极端贫苦
中的人们仅仅给予道德上的赞美,却不思考导致其贫苦的社会根源,
去探索改善他们处境的途径,这样的赞美简直就是不道德的!”请你
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阅读与鉴赏
立意参考:
①学会换位思考,要有同理心;
②敬重苦难中的道德,反思道德中的苦难;
③让道德理想之花扎根于富饶的土壤里。
思路点拨:离开物质文明的仁义是悲壮的,也是悲哀的,我们需要的不
是冷漠的赞美,而是反思苦难的成因,探索改善他们处境的途径。司马迁说: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道德理想之花扎根于
富饶的土壤里才是现代应有的文明。
阅读与鉴赏
《缺奶、淡奶、浓奶和毒奶》
2010年我国修订的生乳收购质量标准,被称为“世界最低,全球
最差”。有经济学家却认为这是政府管治理念的进步。这究竟是利益
代言,还是仗“义”执言?
阅 读 提 示
阅读与鉴赏
1. “现实有约束、愿望得取舍”,这一经济学者理解世事的出发点在
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①作者对2010年修订生乳收购国家标准给予肯定,因为这是基于我国国情
而制定的;②对广大消费者来说,从“淡奶”到“浓奶”的过渡不可能一蹴而
就。舍掉“浓奶”,可以避免“毒奶”,保证安全“淡奶”。
思路点拨:“现实有约束、愿望得取舍”是本文论证的前提,也是极富
启发性的经济学视角。
阅读与鉴赏
2.请用“缺奶”“淡奶”“浓奶”和“毒奶”四个词写一段论述文字
来表述文中作者的观点。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奶质标准专为国营畜牧场而定,要求严苛,散户供
奶不成规模,普通百姓无奶可喝,是“缺奶”时代;随着“淡奶”时代的到来,
以针对专业畜牧场而制定的质量标准,来规范大量新兴散户奶源,出现“毒奶
”;适当放宽生乳收购国家标准,让市场调节功能发挥作用,才能顺利完成从
“淡奶”到“浓奶”的过渡。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特点是选用词语整合论述。
阅读与鉴赏
3.古籍《夜航船》记载,“赵清献公,熙宁中知越州。两浙旱蝗,米
价涌贵,饥死者相望。诸州皆榜衢路,立告赏,禁人增米价。公独榜
通衢,令有米者增价粜之,于是米商辏集,米价顿贱。”请结合本文
写一则短评,论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①二者异曲同工,应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不能依靠道德;②只有按照客观实
际制定的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
思路点拨: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人并不邪恶,但却是服从于自己
的利益的。因此,应该抱怨的不是人的劣根性,而是那些总是把私人利益和
公共利益对立起来的立法者的无知。”道德问题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
不把道德同政治和立法结合起来,那么道德就不过是一门空洞的学问而已。
阅读与鉴赏
《一个关于雾霾的微观调查》
有人喜欢呼吸雾霾吗?应该没有。但有人会无视雾霾,因为人的
需求不同。这世上许多东西比治理雾霾更重要,比如……
阅 读 提 示
阅读与鉴赏
1.古人苏轼认为江上之清风“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
藏也”;今人王志安则认为清洁的空气是需要付费购买的商品,应该
在城里人中征收一笔环境税。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请陈述你的理由。
论证过程合理不代表结论合理。在作者的思路里,城里人是整体,体现出
对清洁空气的一致诉求;偏远乡村的村民相对具体,面临诸多困境。但不意味
着城里人面对收环境税也有一致意见,一旦收税,面对的就是具体的城里人,
他们一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一样有不同的义利权衡,这是需要协商协调的。
阅读与鉴赏
3.假设你是一名来自濉溪县的北大在校生,在濉溪县的农民因私下烧
秸杆被拘留后,请你为他(们)写一份辩护词。
题干设置了两难情境,写作者是北大在校生,深受雾霾困扰,有对清洁
空气的需求,在认知上也可能支持清洁空气;但写作者又来自濉溪县,相对
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情感上有对拘留农民的理解和同情,处理好这个情境
是写好辩护词的前提。
02
梳理与分析
基础分析
理性反思
梳理与分析
选 文 观 点 依 据 论证过程
也
要
有
理
想
情
怀》
《
有
利
益
考
量,
有利益考量,也要
有理想情怀。
1.利益考量是合理的,
但并非追求利益的绝
对化;
2.现代社会利益考量
正走向堕落;
3.我们需要理想情怀
的超越价值。
提出议题: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部
分青年人“精致利己而老于世故,
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的现象。
引申议题:受利益羁绊是普遍现象,
重利轻义易导致精神空虚。
澄清概念:考量利益不是否定利益
的正当性,而是反对利益追求的绝
对化。
提出并论证观点:要利益考量,也
要理想情怀。
梳理与分析
选 文 观 点 依 据 论证过程
《
英
雄
亦
凡
人,
同
样
需
要
呵
护》
医护不需要
“英雄主义
”的号召,
而需呵护他
们的凡人需
求。
1.医护人员是英雄,
也是凡人;
2.英雄主义式的叙事
视角容易遮蔽对医护
人员凡人需求的关注。
提出议题:如何看待舆论关于医护人员
的众多热血沸腾的英雄主义叙事。
寻找反例:卫健委官员认为,医护不需
要任何“英雄主义”的号召,需要的是
真正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提出观点:医护不需要“英雄主义”的
号召,而是呵护他们的凡人需求。
分析、论证观点:通过不同视角比照
(记者视角、外人视角、医护视角)来
分析一线医护的实际处境。
提出方案:真正站在医护角人员角度考
虑他们的每一种凡人需求。
梳理与分析
选 文 观 点 依 据 论证过程
《
缺
奶、
淡
奶、
浓
奶
和
毒
奶》
降低生乳
收购的国
家标准是
政府管治
理念的进
步。
降低(放
宽)生乳
标准有助
于减少造
假和投毒
的悲剧。
立论:降低生乳收购的国家标准是政府管治理念的进步。
驳论:降低标准是倒退。
①转换视角,分析政策制定原因,假定政策制定者是理
性人,不会做出不利于自身的决策。
②明确讨论前提,即“现实有约束、愿望得取舍”的经
济学出发点。
③追溯前因,指出标准降低(准入门槛降低)使“缺奶
”升级到了“淡奶”。
④推求后果,指出标准升高不但不能使“淡奶”升级到
“浓奶”,反而可能产生“毒奶”。
重申结论:降低硬性的质量标准是当前最优选择,能有
效减少弱厂商造假和投毒的行为,激发强厂商提高产品
质量的竞争力。
梳理与分析
选 文 观 点 依 据 论证过程
《
一
个
雾
霾
的
微
观
调
查》
治理秸秆雾
霾不仅是政
治问题,也
是经济问题
1.治理秸秆雾
霾被视为政治
正义;
2.城市人没想
承担,地方政
府无法全部承
担,农
民不愿承担,
也难以承担。
提出问题:基层政府治理秸秆雾霾为何陷入困
境。
分析问题:①分析农民坚持烧秸秆的原因;②
分析农民替代性选择的利弊,指出烧秸秆对农
民来说是最优选择;③分析基层政府替代性选
择的利弊,指出政府选择的无奈与现实。
引申问题:中国解决雾霾问题的困境成因。
分析问题:城乡间存在不同利益诉求,无法达
成共识。
解决方案:见调查结论。
梳理与分析
选 文 论证方法
(相同点)
论证方法
(不同点) 论证特点
也
要
有
理
想
情
怀》
《
有
利
益
考
量,
因果论证:在当
今中国,利益的
正当性早已“除
魅”,所以要利
益考量。又因为
当下社会利益考
量出现了堕落,
所以我们需要有
理想情怀的指引。
理想情怀无论是
对个人,还是当
今的中国,都有
更深刻的意义。
道理论证:引
用马克思、亚
当·斯密、叔
本华等人的观
点。
举例论证:借
用袁隆平、王
顺友的事例,
证明理想情怀
可以帮助人们
获得更饱满的
意义、更丰盈
的人生。
1.辩证思考
辩证分析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其
核心是“矛盾分析”法。义利问题是个矛盾转化问
题,不能孤立地看待分析,理性的态度就是“有利
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
2.文采飞扬的表达技巧
为引起读者的关注,强化自己的
观点,我们需要对“理”做一些渲染,以突出“理
”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一是大
量使用排比、破立句式(先否定错误概念,再树立
正确概念),用对举概念强化义利矛盾冲突的表征
和影响,使人印象深刻;二是对比、让步转折结构,
对照鲜明,使思维不断推进;三是引用名言警句,
发人深省。
梳理与分析
选 文 论证方法
(相同点)
论证方法
(不同点) 论证特点
《
英
雄
亦
凡
人,
同
样
需
要
呵
护》
因果论证:因为英
雄行为是人的主观
选择,所以当英雄
是英雄自己的事。
因为英雄行为不代
表英雄具备“超能
力”,所以我们要
把英雄当成凡人一
样呵护。
对比论证:旁观者视角
和医者视角;
道理论证:引用国家卫
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焦雅辉的话;
举例论证:引用钟南山
的例子证明,英雄是英
雄自己的事,不能苛求
别人当英雄。
换位思考
有时换个视角,我们能看出更为深刻
和本质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在缺席和盲区
中找到角度。
当舆论充斥着那些英雄主义史诗般的
赞美时,曹林老师想到的是这会不会遮蔽
对医护人员自身的关爱。文章从缺席的医
护需求角度出发,引导大家关注他们的切
身利益,这是本文最突出的论证特点。
梳理与分析
选 文 论证方法
(相同点)
论证方法
(不同点) 论证特点
《
缺
奶、
淡
奶、
浓
奶
和
毒
奶》
因果论证:主要是归谬法。
提高生乳收购标准可能产生
“毒奶”,而降低标准可以
最大限度避免“毒奶”,也
不妨碍制造“浓奶”。不被
舆论左右,根据实情调整
政策,这是政府治理理念的
进步。
驳论:采取驳论的论证
方法,驳斥了“降低标
准是倒退”的观点,先
破后立,得出“降低硬
性的质量标准是当前最
优选择”的结论。
讲求实证
因为讨论的是政策问题,不
能想当然,以为提高标准就是好
事,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了从
“缺奶”到“淡奶”的进步,这
是实证。又从这一逻辑出发,推
求提高标准可能产生的后果。两
害相权取其轻,从而深刻阐释了
“现实有约束、愿望得取舍”的
经济学原理。
梳理与分析
选 文 论证方法
(相同点)
论证方法
(不同点) 论证特点
《
一
个
雾
霾
的
微
观
调
查》
因果论证:农民为什么抵
制禁烧秸秆?是觉悟问题,
还是利益问题?基层政府
治理秸秆雾霾为什么陷入
困境?是思路方法问题,
还是治理成本问题?每项
政策的制定、执行都涉及
多方利益的博弈,都可能
产生无法预见的后果。追
本溯源,注重实证是本文
的特点。
事实论证:根据实地考
察情况来分析基层政府
禁烧秸秆失败的原因。
对比论证:本文对秸秆
焚烧、还田、离田三种
做法的利弊进行了对比
分析。指出对农民而言,
焚烧秸秆是最优选择。
本文也对基层政府和农
民负担的成本进行可行
性比,指出了各自的困
境。
最佳解释推理
1.目的
治理秸秆雾霾是基层政府的政治任
务,但未必符合农民的具体利益。
2.替代选择
本文考虑了多种替代方案,比如还
田、秸秆离田、基层政府承担还田或离
田的全部成本等。
3.可行性
三种替代选择方案均不具备可行性。
4.最佳选择
对于现阶段在农村种田的“老弱病
残”而言,焚烧秸秆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梳理与分析
通过前面的阅读与思考,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义利思辨,很多问题就很难分析清楚。
体现在高中写作上,我们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对“义”的认识上:一是只谈大义,回避利害
分析;二是对义的理解过于简单、狭隘。
我们要认识到,义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多数情况下,逐利既是动机也是目的,既合理
也正当。况且,义的可贵往往就体现在对利的超越上,没有利害分析很多问题就说不清楚。
我们还须认识到,不能以个人之“义”或群体之“义”为“公义”。立场会制约我们
对他人或群体利益的关注、思考,这时我们理解的义很可能是伪正义。学者许纪霖曾主张,
作为进入公共领域的公众,不能仅仅从个人利益的诉求出发参与讨论,而是需要暂时将自
己的利益用括号括起来,从自己所理解的公共利益和公共立场出发,来讨论什么是最好的
公共政策。只有当商议民主的参与者都具有共同的公共精神和关怀时,才有可能进行有效
的对话,从而达成什么是公共利益的共识。
归 纳 总 结(一)
梳理与分析
从高考作文来看,如2019年全国卷Ⅰ,为什么有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劳动没有利(价值)或者利(价值)小,如果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劳
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自然会理解劳动、尊重劳动。当然,这也和对劳动内涵的
错误理解有关。再如2019年全国卷Ⅱ,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什么中国青年学生能不顾个人
安危参加爱国革命运动,是因为他们有利益考量,但更有理想情怀。又如2017年全国卷Ⅰ
,为什么“一带一路”会全球“圈粉”?是因为有各国合作共赢之利,也是因为中国致力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义……
“阅读”部分四篇文章启示我们对义利问题要辩证思考,尽量克服自身立场的局限性,
学会换位思考,对社会现象、重大决策可以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审视,学会进行最佳解释
推理。当我们能够对自身的立场进行反思、超越时,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就可以更上
一个台阶,我们的信念和行动也会更合理、更有人文关怀。
归 纳 总 结(二)
03
思辨与表达
实际应用
口语表达
思辨与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我们不能欺负听话的人,要把第一批医生都换
下来,共产党员,跟我上!”他还说,“加班加点、无休无止工作是不人道的,对于普通人它就是
一份工作,不要用高尚来绑架别人”。
材料二:快递小哥汪勇志愿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面对妻子彭梦霞的担心,他说:“如果一
线医护人员倒下了,武汉就完了。我们都没有家了,我们的小家也保不住了。”妻子沉默了片刻后
说“:我支持你。”
材料三:日前,云南彝良县150余名医务人员宣布放弃申领抗疫补助。他们称抗疫是医务人员
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把补助发给战斗在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医务人员。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
有人赞“大公无私”,有人认为“不该放弃”。
请结合上述材料为《校园时报》的“时代英雄”栏目写一篇评论,谈谈你对英雄的看法。不
少于800字。
文 题 速 递
思辨与表达
根据写作任务,我们可以思考如下问题: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
不是英雄?他们为什么是英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英雄?他们当然
是英雄。张文宏关爱下属,勇于担当,有人文关怀。汪勇见义勇为,
舍小家为大家;彭梦霞真实,更深明大义。彝良县医务人员坚守一
线,重义轻利。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那样,但我们希望更多人,
尤其是青年能像他们那样;不是所有英雄行为都能效仿,我们呼唤
英雄,但更应该呵护英雄,呵护英雄形成的土壤。比如彝良县医务
人员的行为该不该鼓励,就很值得探讨。
思辨与表达
思辨与表达
请
你
诊
断
优点:本文思想深刻,具体体现在对英雄的理性认识上,既推崇英雄的骨气和精神,又重
视英雄作为凡人的权利和需求。
不足:一是与材料的关联不够紧密,没有紧密围绕写作任务来评论;二是文章思路不够清
晰,个别语段逻辑不够严谨;三是长于抒情,缺少论证,有句无篇,以辞害意的地方时有出现。
升
格
建
议
1. 任务型作文首先要完成任务。行文一定要凸显关键词,围绕核心概念展开。
2. 写作可以超越材料,但不能脱离材料分析论证。
3. 要重视拟题,原题“英雄责可担,凡人心仍存”是英雄自身角度,但正文是怎样看待英
雄的角度,没有形成呼应。
4. 本文主体部分试图展开的思路是“定义英雄,呵护英雄”,实际展开的思路是“误解英
雄——肯定凡人英雄——应该铭记英雄”,没有形成清晰的逻辑链,应该按照既定思路展开。
5. 文以意为先,不能以辞害意。作者致力于撰写警句,着力抒情,这并无不可;但由于没
有清晰的逻辑支撑,深刻的思想被警句支离成断裂的碎片,甚是遗憾。评论要沿着明晰的思路
来展开,不能跳跃。
《英雄责可担,凡人心任存》
升格实战·初稿呈现
思辨与表达
升格实战·升格展示
这些日子,为什么热泪盈眶?因为责任面前,他们选择了担当;
因为小家面前,他们选择了大家;因为利益面前,他们选择了谦让。
我们敬其抉择。
这些日子,为什么彻夜难眠?因为听话人很多,张文宏不多;
因为我们容易赞扬汪勇,不容易赞扬彭梦霞;因为当领而不领虽然
是个人的选择,却可能形成“他不领我也不好意思领”的软性裹挟。
英雄也有妻儿老小,也要面对柴米油盐,对于英雄,我们要爱于寻
常。
标题:题目提炼了原文
主要思路——英雄可敬是因
为他们的抉择,爱护英雄要
爱在寻常
第一、二自然段紧扣
标题,并列展开;按材料
内容调整顺序,前后呼应。
敬其抉择,爱与寻常 请你诊断
思辨与表达
敬其抉择,是敬其作为凡人面对抉择的无畏。众生皆平凡,危难时刻,恐惧畏缩的人性弃甲曳兵,
义无反顾的神性澎湃生长,责任在肩,每个人都是英雄。这次疫情,是很多普通人离英雄二字最近的
时候,他们有关心自己的爱人,有需要自己支撑的家庭……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彼此素不相识,是疫
情,让他们一起定格一个个闪光的瞬间。他们克制恐惧,忍下思念,逆风前行;他们奉己之力铸就了
抗疫长城,他们不是为了英雄的名号,只是为了小家和大家都能迎来春光。
爱于寻常,是关爱英雄的寻常需求。英雄在骨不在皮,那些白衣执甲的英雄依然享有凡人的权利。
我们为日夜鏖战的医生点赞,我们为义无反顾的志愿者喝彩,我们为“仗义疏财”的医护人员感动
……但我们也要想到,医生不是超人,一样会感染,一样会疲惫,他们更需要防护,更需要轮替;志
愿者不是了无牵挂,也有惦念他们的亲人,也有思念的小家;医护人员并非大富大贵,爱护不等于任
他们牺牲自身权益的顺从……普通人的故事本就不是神话,怪兽肆虐之时哪来动听歌谣?不过是一个
个平凡的生命,熬制着救赎的良方,把苦难谱写成了华章。看到不断出现的强制休息令,我们稍感安
慰,更多的是难过,我们鼓励英雄辈出,更要爱英雄于寻常。
思辨与表达
爱于寻常,也要关爱潜在英雄的寻常需求。
没人不想当英雄,但如果成为英雄就意味着应
得利益都得不到保障,那英雄一定会少很多。
好人得到好报,才会有更多的好人。我们珍惜
彝良县医务人员的善意,但不必成全。这既是
对英雄的关爱,也是对潜在英雄 的关爱。只有
爱于寻常,当下一场风雪来临,更多的潜在英
雄才会挺身而出。
时间永会流逝,街市依旧太平。英雄就是
每个人心中神性的星光,我们敬其抉择,更要
爱于寻常。
主体部分调整了顺序,按题目关
键词展开,重心放在怎样评价英雄上。
采用层进结构,围绕材料中的人物逐
一分析,既肯定了他们的英雄行为,
也反思了我们的认知评价,对“什么
是英雄”“如何呵护英雄”重新界定,
前后勾连,逻辑严密。
请你诊断
思辨与表达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
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
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
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
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直 击 高 考
思辨与表达
一是立论只有结论,没有理由。两个分论点都是直接交代结论,如通过劳动“可以获
得成功后的成就感,获取帮助别人的满足感”,只是对乐趣进行分解,没有指出成因;只
是强调了可以有乐趣,但没有交代乐趣是怎么产生的。
二是没有澄清概念,思维不具体。如文中的“劳动”概念混乱;再如,材料中的“人
工智能”概念不清。当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和边界不清时,它就是模糊的,也就难以分析
论证。
三是驳论没有直面问题,没有建构起完整的逻辑链。学生说的是“我们学习这么忙,
劳动太占时间了”,本文反驳说“抽时间劳动并不意味着苦和累”“劳动虽然也有劳累”
,都是从苦和累的角度去理解劳动的,而材料谈的其实是劳动耗时的问题,文章答非所问。
阅读佳作《劳则生欢,劳则生慧》,并进行简要评点。
请
你
来
评
思辨与表达
一、界定概念。就中学生而言,劳动是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动。
是注重在个人生活自理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体验持家之道;还是注重利用知识、技能、工
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
好的社会公德。有了界定,思维就会具体。
二、立论要提供理由。劳则生欢,这个“欢”的生成机制需要交代,是日常生活劳动的
获得感,还是服务性劳动的成就感,有理由才有说服力。
三、驳论要直面问题。如面对“劳动耗时论”,直接的问题是:劳动占不占时间?进一
步的问题是:既然占时间,为什么还要劳动?这就能推导出来如何认识时间和劳动的价值。
可以写:劳动确实会占用时间,但我们的问题不是时间是否被占用,而是时间是否被浪费;
如果劳动的时间收益超过学习,如果劳动的时间收益不可替代,劳动就不算占用时间。
思
路
点
拨
思辨与表达
新冠肺炎患者肖贤友在病危时写下一份遗书:“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
呢?”患者去世后,某媒体选取其中“我的遗体捐国家”一句,以“歪歪扭扭
7字遗书让人泪奔”为题加以报道。此事引发同学们热议,有同学认为惦念妻
子不影响肖贤友的爱国形象,媒体报道的视角不可取;有同学认为特殊时期,
媒体这种视角可以激励更多人,值得肯定。你怎么看呢?
思路点拨:辩论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信息,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
关资料,搜集原始证据,核实证据来源;衡量信息本身的质量,是否相关,是
否客观,是否全面等。二是对话,要考虑反方的立场和理由,将我们的结论限
制在条件和论据之中。
思辨与表达
片段一:我认为媒体报道的视角不可取。弥留之际惦记自己的妻子,这是让人泪
奔的人间真情。夫妻一场,“我”走了妻子怎么办,这种不忍离去的最后牵挂让人
尤为感动。即使这样,他还是把自己的遗体捐给国家,不是更让人感动吗?
参 考 示 例
片段二:我认为媒体报道的视角值得肯定。肖贤友的深情确实让人感动,但特
殊时期我们不只需要感动,更需要治病救人,所以我们需要这种正面报道。
谢 谢 欣 赏
思 辨 性 阅 读 与 表 达 提 升 必 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