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到春天,你们的
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
天如诗如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
清笔下的春又是怎样的呢?
1.学习从不同的感觉角度写景的方法。
2.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精描细绘。
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4.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5.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
学习目标
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
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等。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
平。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
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
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
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略有改动。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
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
使得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了江南美好的
境地,因此,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散文名篇。作者写此文时,
已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
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创作背景
1.播放录音,听名家范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生字
词注上拼音。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整体感知
4.思考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5.把握朗读的节奏、重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润( ) 涨起来( )
酝酿( ) 宛转( )
嘹亮( ) 黄晕( )
繁花嫩叶( ) 应和( )
抖擞精神( ) 披蓑戴笠( )(
)
字词梳理
rùn zhǎng
yùn niàng wǎn
liáo yùn
nèn hè
sǒu suō lì
欣欣然:
朗润:
赶趟儿:
酝酿:
呼朋引伴:
宛转:
黄晕:
花枝招展:
欢欢喜喜的样子。
明亮滋润。
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
似的,越来越浓。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昏黄,不明亮。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本文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
本文可以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⑴盼春(1段):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⑵绘春(2-7段):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花草树木
争春的景象。
⑶赞春(8-10段):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
“美”“力”。
感悟文本
春
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绘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第三部分:赞春
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文章结构
娃娃(新)
姑娘(美)
青年(力)
一、盼 春精读文本
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
作者什么感情?
⑴“盼望着,盼望着。”
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⑵“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采用了拟人修辞,表现春天即将到来,表达了喜春之情。
二、绘 春
1.春的总轮廓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运用拟人和排比的
修辞手法,语言简洁,却生动地写出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的春的轮廓。)
2.春草图
在第三段里,作者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
词语来描写春草?分别表现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偷偷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钻”写出了小草
顽强的挤劲和生命力。“嫩嫩的”写小草的质地,“绿绿的”写
小草的色泽,两词放在句末,更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满是
的”,写出小草长势旺盛。
3.春花图
绘写春花,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生
动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情态。
比喻、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
句构成排比,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比喻、拟人:“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
用比喻,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
”是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花的情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
雪”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这一句运用排比修辞描绘花色的
鲜艳、缤纷。句中的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
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顺序。
4.春风图
作者在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时,调动了人体的多种感官,
分别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触觉: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吹面不寒杨柳风”,以“母亲的手”打比方
(春风温暖)
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
里酝酿” (春风芳香)
听觉: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
(春风柔和)
5.春雨图
1.春雨有什么特点?
((1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了春雨的平常。,写出了春雨的平常。
((2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了春雨,写出了春雨
的多、细、密的特点的多、细、密的特点。
((3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出了春,写出了春
雨的润物。雨的润物。
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2.“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6.迎春图
1.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2.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
发向上。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
长着。
新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
展的,笑着,走着。
美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力
三、赞 春
1.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运用比喻,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新”“”“美美”“”“力力””。。
2.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如果把
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
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娃娃””到到““小姑娘小姑娘””到到““青年青年””,形象,形象
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
合为一段,则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合为一段,则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
合作探究
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
物的。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触觉等。
3.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写作借鉴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
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
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
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春
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
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
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
勃发、花木争荣的春日图景,抒写、赞美春的朝气
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勇前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让我们问一声
自己:恰值青春年少,风光无限好的我们,准备好
了吗?你准备如何迎接未知而又充满无限可能的未
来,试列举计划或摘录座右铭以激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