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课件

ID:502291

大小:4.31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2.寓言四则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坐井观天 揠苗助长 导入新课 画蛇添足 狐狸和乌鸦 导入新课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 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 ?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 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相关作家、作品,理解并积 累文中的生字生词。(重点) 2.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分析 寓言故事的情节,领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体 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辩证看待问题。(重点) 寓 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 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 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 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 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 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文体常识 赫 雕像 庇护 爱慕 较量 虚荣 凯歌 杞人忧天 hè diāo bì mù jiào liàng xū róng kǎi qǐ rén yōu tiān 字词疏理 赫 耳 墨 斯 和 雕 像 者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是古 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 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在世 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 作有着深远影响。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 希腊寓言家。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 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作品介绍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 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 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 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 尊重些。 整体感知 3.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 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 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 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整体感知 结构梳理 赫 耳 墨 斯 和 雕 像 者 三问: 宙斯像 赫拉像 自己的像 三答: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 添头、白送 爱慕虚荣 适得其反 这则寓言生动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赫耳墨斯形象?课文 的寓意是什么? 生动刻画出一个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者的形象。 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 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主旨探究 写作特色 1.构思精巧。 文章情节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的,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 在赫耳墨斯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给他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短短的 篇幅把情节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2.讽刺绝妙。 赫耳墨斯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身价会比别人高, 不料却被雕像者当作“添头”白送,淡淡一句,反衬出他的妄自尊大、 爱慕虚荣,讽刺绝妙。 写作特色 3.语言简洁生动。 全文以叙述为主,间或描写,增强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一个“笑 ”字,就真切而形象地表现了赫耳墨斯自以为是的神态和心理。 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蚊子扬长避短战胜了狮子,后因骄傲自满被 蜘蛛网粘住。 整体感知 1.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却又败给蜘蛛的原因各 是什么? 胜 败 善于审时度势, 以己之长,攻 敌之短。 在战胜狮子后, 得意忘形,自 投罗网。 合作探究 2.结尾有什么作用? 点明寓意,收束全文,告诫人们在任何时候 都要谨慎行事,不可得意忘形。 寓意: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 人物打败的人。 合作探究 3.除此之外,你还懂得了哪些道理? 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 所短;面对强手和困难,应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合作探究 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 胜 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结构梳理 这则寓言通过蚊子战胜 强大的狮子却最终被蜘蛛吃 掉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一取 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 己短处的人。 主旨探究 写作特色 1.情节波澜起伏。 这则寓言情节大起大落,写出蚊子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的转变。蚊子战狮子,狮子比它强大很多倍,可它却胜了;当蚊 子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时,却葬身蛛腹。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2.运用拟人,生动形象。 文章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特征,用动 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生动、形象。如把 蚊子的叫声说成是“吹起喇叭”“唱着凯歌”,极为形象、贴切 地写出了其得意忘形之态。 写作特色 《吕氏春秋 》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 《吕氏春秋》。 作品介绍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撰写的。全书26卷, 160篇,由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 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 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 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姓 。 打水浇田。溉,浇灌、 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 挖井。 这里指“节省”。 感悟文本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 之于宋君。    听到。 传播 讲述。 知道、听说。 这里是“使 知道”的意 思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 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命令,派遣。 介词,当“向”讲。 应答,回答。 劳力。 在。 指居住 在国都 中的人 感悟文本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因此经常 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 “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丁家挖井 挖到了一个人。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 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寻到的消息如此, 还不如不知道。还不如不知道。 参考译文 读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 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 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只有一个段落,但可分为三层。 开端 第一层 (1、2句) 发展 第二层 (3、4句) 结局 第三层 (5、6句) 精读文本 第一层(第1-2句): 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用一个人的 劳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3-4句): 别人并未听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5-6句): 丁氏告诉国君的使者自己话的真正意思。 精读文本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 是什么意思? 合作探究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 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人 的劳力;话语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合作探究 4.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因为事件很蹊跷,富有神奇色彩,加之流传很广泛。 5.这位国君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合作探究 6.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 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 伪存真。 合作探究 写作特色 语言幽默风趣,寓理于事。 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 劳动力)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 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 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播传言。 结构梳理 穿 井 得 一 人 起因:丁家穿井 告人:穿井得一人 误传:丁家打井 挖出一个人 真相: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凡事认真思 索,不轻信 传言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 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 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 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 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课堂小结 杞人忧天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 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 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一说 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 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作家作品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 御寇所著的论集,原书早已失传。 现在的《列子》八篇是后人根据 有关资料编著的,从思想内容和 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代人的 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 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作品介绍 杞人(          )      崩坠(         )     星宿(          )       中伤(          )       躇步(         )     跐蹈(          )       舍然(          ) 字词疏通 xiùqǐ zhònɡ zhuì cǐchú shì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 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崩塌坠落。 睡不着觉,吃 不下饭。 为他的忧虑而担心。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四肢) 弯曲伸展。 行动, 活动。 为何, 为什么。 感悟文本 无,没有 若:你。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星宿:泛 指星辰 纵使,即使。 伤害。 地塌怎么办?奈……何,拿 ……怎么办? 耶,表示疑 问或者反问。 感悟文本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聚积的土块。 四方。这四个字都是踩、 踏的意思。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 子。舍,同“释”, 解除、消除。 感悟文本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 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虑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 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 空中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不过是积聚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掉下来, 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处, 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 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参考译文 读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个层 ? 开端 第一部分 (1、2) 发展 第二部分 (3-6) 结局 第三部分 (7) 写一个杞国人担忧 天地崩坠,有人说 天是聚积的气体, 不用担心。 开导者再次劝导,日 月星宿也是发光的气 体,不会坠落;大地 到处是土块,不可能 崩塌。 杞国人的担忧解 除,皆大欢喜。 精读文本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 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 地方依托,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2.开导者是怎样劝说的? 合作探究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 光耀者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合作探究 3.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另一个因帮助他人 解除了忧虑而高兴。 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好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 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 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合作探究 结构梳理 杞 人 忧 天 庸人自扰 杞人 身亡所寄,废寝食 忧天地崩坠 毫无根据地担忧 晓之者 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 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 不会崩坠 杞人与晓之者 皆舍然大喜 主题归纳 这则寓言通过写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而另这则寓言通过写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而另 外一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外一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 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写作特色 通过对话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这则寓言对人物对话中的语气把握得非常准确,较好地传达 出了人物当时的心理。如杞人的问话“天果积气,日月星宿, 不当坠耶”,写出了杞人的怀疑。而“晓之者”的话“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则消除了杞人的怀疑。杞人由“忧”到“ 喜”的心理变化过程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表现的。 1.《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 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 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 和工作中去。 拓展延伸 2.在今天看来,我们要不要“忧天”? 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刺鼻的污水从这里排出 杞人忧天无必要, 掌握文化需记牢。 今人忧天真可嘉, 携起手来护家园。      杞人和晓者看到现代社会“战火纷起、环境恶化、 人口急增、旱涝灾害、火灾频发、交通事故、过度抽 取自来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现象,深感责任重 大,忧郁之心渐长。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他们却共 同诉起了各自的忧愁。请你展开你的想象,以《〈杞 人忧天〉后传》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课后作业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