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
诗人。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
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
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中唐诗
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
称 “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著有《李长吉歌行》。
走近作者相关介绍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
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唐人的这类
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
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
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行”,古乐府
的一种体裁。诗歌诵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
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
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
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
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
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诗歌赏析
首联:写景又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前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形容敌军的来
势汹汹。
后句: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甲光”一
词与“黑云”相对,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雄姿英发。 “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
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借日
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未及
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颔联: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描写,
极力渲染战场的惨烈气氛,表现战争的激烈
残酷。 “角声满天”写出
战斗的激烈;“满”勾
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
“秋色”渲染凄凉悲壮
的气氛;“夜”点明交
战时间之长。 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作者是
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
了战斗的血腥气息。这个“凝”字的特写,
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显示了动态变
化过程,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
出战地的悲壮惨烈。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颈联:叙事写景,描写了援军到来的活动。
前句中“半卷”写出援军的悄然行军,“临
易水”交代交战地点。后句接着写双方的苦
战。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
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
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
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欲誓死报国的
豪情壮志,点明主旨。 这里的“君”,不能一概解释成皇帝或
朝廷,准确的应当是国家。对于李贺来说,
“君”或许是“昏君”。李贺受到了极不公
平的待遇,被拒之于仕途之外,而置个人私
怨于不顾,仍以国家安危为重,这需要何等
的气量,实在难能可贵。此联浸透着诗人的
一种坚强意志,即一旦受到君主知遇,将不
惜为国事献身。写作特色
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
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
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
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
明的画家,特别善于调色,以色示物,以色
感人,以色传情。课堂小结
本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边境奋勇杀敌的
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
报国的决心。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