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
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
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
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
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做一次醉翁
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1 醉翁亭记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
法;理清段落层次,能准确翻译全文。(重点)
2.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感情。(难点)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素养)
学习目标
作 者 介 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
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
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创作
成就巨大,也擅长诗词。所作散文说理畅达,
抒情委婉。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
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
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10里的琅琊山
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
(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
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
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知识备查
读 一 读
滁 琊 壑
辄 霏 翳
洌 肴 蔌
chú yá hè
zhé fēi yì
liè yáo sù
环 琅 林
醉 林 阴
酒 山 野
预习检查
觥 伛偻 颓
中 弈 暝
ɡōnɡ yǔ lǚ tuí
zhònɡ yì mínɡ
筹 然
射者 者胜
预习检查
读 一 读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
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
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整体感知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
/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
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整体感知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整体感知
精读细研
结合注释,认真朗读课文,在
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看看文中表现
了哪些“乐”?作者想重点表达哪
一种“乐”?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
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整体感知
环绕着滁州城。滁
州,在安徽东部。
代词,它,
指滁州城。 尤其,特别。
山谷。
茂盛的样子。
名词作状语,在山上,沿着山。 拟声词,形容水声。
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整体感知
取名,命名。
自称,这里是用自称来命名的意思。
就。 所以。
情趣。 在于。
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寄托。
领会。
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山峰,树木山谷尤其优美,从
远处看那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
听到潺潺的水声,并且从两峰之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
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上方的,是醉翁亭
啊。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僧人智仙。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太
守与客人来到这里饮酒,喝得不多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是最大的,所以自己取了
个别号叫作醉翁。醉翁的情趣并不在酒上,而是在于山光水色中。欣赏山水的乐
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
整体感知
1.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代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缘由。写对山水的喜
爱,点出“乐”字,贯串全文。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出醉翁亭的?
醉翁亭(翼然)
环滁(皆山) 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琅琊(蔚然而深秀)酿泉(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精读细研
3.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静的山与
动的泉相映成趣,动静结合使画面真实可感。
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所在的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
托,表现出了醉翁亭之美,引人入胜。
精读细研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同时也
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意:饮酒佐以美景而“醉”,被贬
的抑郁心情则用酒“醉”来排遣。因此,“山水之乐,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中,为
下文作铺垫。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5.“山行六七里”一句中哪个字有活用现象?这一段中还有哪
些字词的用法类似?
又如:有一老父,衣褐。(2018四川凉山州中考《张良奇遇》)
“名之者谁”的“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山”名词做状语,沿着山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的“翼”,名词做状语,像鸟张开翅
膀一样;
“环滁皆山也”的“环”,名词作动词,环绕着;
精读细研
6.“意”在“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句中是什么含义?今义有什
么变化?
又如:良因怪之。(2018四川凉山州中考《张良奇遇》)
“意”在句中的含义是情趣,今义是意思或愿望。
7.找一找这一段中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句,省略介词,应为“得之(于)
心而寓之(于)酒也”。
环滁皆山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判断句,“……者,……也”,
表判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整体感知
文言文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
近乎“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
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昏暗。
开放。 茂盛、繁茂。花。 浓郁的绿荫。
早晨。
穷尽。乐趣。
译:要说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在一起,
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是山间早晚的景
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
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
是山间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一样,
那乐趣也就没有穷尽了。
整体感知
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及出游的乐趣。
2.本段是怎样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又是怎样描写山间四季之
景的?
朝暮之景:朝“明”暮“暗”,一早一晚,各自其妙又
互为照应,把山间早晨和晚上的特点描绘出来。
四时之景:春之花、夏之木、秋之风霜、冬之石,寥寥
数语,精练贴切,把景物的情态展现出来。
精读细研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句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写朝往暮归对四时不同景色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
并由景美写到人乐,点出“乐亦无穷”,为下文写人叙事作
铺垫。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4.找找这一段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 ?
“野芳发而幽香”中的“芳”,古义为花,今义为芳香;
“佳木秀而繁阴”中的“秀”,古义为茂盛,今义为美丽;
“山间之四时也”中的“时”,古义为季节,今义为时间或时节。
5.找一找“秀”在这一段中出现了几次?含义有什么不同?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作形容词,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秀”也做形容词,含义是茂盛、繁茂。
至于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
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
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整体感知
用于一段话的开头,相当于“说
到……”,可不译出。 在树下休息。
背着东西的人。
腰背弯曲,此处指老人。
被人搀领着走,指小孩。
摆开。(水、酒)清。
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
兽做的菜,俗称“野味”。蔌,菜蔬。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整体感知
尽兴地喝酒。 管乐器。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
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弦乐器。 投壶的投中了目标。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
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
定的杯数喝酒。
脸色苍老。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这里相当于“于”。
译:背着东西的人在途中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
唤,后面的回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
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到溪水旁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
酿泉造酒,泉水香,酒儿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开在面前的,是太
守设的宴席。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能投中目标,下
棋的人能取得胜利,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
这是众宾客在尽情地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
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呀。
整体感知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1.第三段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表现了什么乐趣?
精读细研
2.第三段通过这几个场景,表现了怎样的乐趣?简单概括。
滁人游览之乐: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
孩,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
宴饮之乐:食物就地取材,简朴而别有滋味;“非丝非竹”,
山林野趣,乐在其中。
3.滁人游的画面能反映当时人们怎样的生活状况?从侧面反
映了什么?
写滁人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言简意赅。
“往来而不绝”,描绘了众人游的热闹景象,从侧面反映了作者
的政绩,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百姓生活和乐、富足。写了众
人的乐,也暗含了太守的乐。
精读细研
4.结合整段描写的内容,说说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太守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
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在这里,作
者用简笔勾勒了自画像,既照应了上文太守的“醉翁
”自号,又引起下文,点明太守“醉”“乐”的原因。
精读细研
5.再看这一段“临溪而渔”一句中,“渔”有什么特殊用法?
还有哪些字词也是这样?
精读细研
“太守宴也”,“宴”名词作动词,环绕着。
“渔”,名词作动词,钓鱼,打鱼;
“伛偻提携”,动词作名词,驼背弯腰的老人、用手搀扶的小孩。
“杂然而前阵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和“竹”,与今天的含
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细研
“丝”和“竹”古义为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
音乐;今义常指蚕丝、竹子。
7.“至于负者歌于途”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是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歌于途”即“于
途歌”。
又如“甚矣,汝之不惠。” (2018山东威海中考题《愚公移山》)
精读细研
8.“临”字在不同语句中的词义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相关语
句。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一句中,“临”的含义为
居高临下,由上看下;
“临溪而渔”一句中,“临”的含义为靠近。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整体感知
时间副词,不久。 回家。 跟随。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到处是鸟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记述。 用。
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为,是。
共同。
译:不久,夕阳落到远山之上,人影散乱,这是太守回
城,众宾客随行。树木茂密成荫,鸟鸣之声到处可闻,这是
游人离开,鸟儿欢乐起来了。可是鸟儿只知山林的乐趣,却
不知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从太守游山而快乐,却不知太
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
能够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原来
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整体感知
本句层层推进,道出了百姓的快乐就是太守最大的快乐,体现
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句中几个“乐”字含义各不相同。
禽鸟之“乐”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
人之“乐”不仅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为能纵情山水,同
时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太守“乐其乐”则表明太守能超然物外,不以贬官遭谪的政治
处境为悲,反而还能娱情山水,与民同乐。
1.“然而禽鸟……其乐也”一句中的几个“乐”含义相同吗
?如果不相同,分别是什么?
精读细研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表达了
作者内心怎样的思想感情?
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
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精读细研
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中,“去”字含义古今有什么
不同?
“去”字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往。
4.结合全文语句,找一找在这段中出现的哪些字存在多义现象?
精读细研
“山水之乐”中,“乐”是名词,;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中,“乐”是形容词,欢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第一个“乐”是动词,以……
为乐。
“太守自谓也”中“也”表判断 ;
“在乎山水之间也”中,“也”是语气助词,无实义。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中“归”含义为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中“归”含义为聚拢。
5.“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有什么句
式结构特点?
精读细研
这句话是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述以文
”即“以文述”。
精读细研
文
中
表
现
五
种“
乐”
山水之乐
宴饮之乐
禽鸟之乐
滁人之乐
太守之乐
重点表现
“太守之乐”
与民同乐
第二课时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
慨万千,沉醉其中,可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让
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醉翁亭,或许能让大家有新的认识和
感受!
1.这篇文章写了五种乐,其中山水之乐、游人之乐的描写同太
守之乐有什么关系?
作者描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是对太守之乐的陪衬。写山水之
乐,是表现他贬官谪居滁州后,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生活态度。
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从“众宾欢”中反衬自己的乐,因为享受山水
之乐的是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是非同寻常的。
太守之乐境界最高,太守既能知“禽鸟之乐”,又能乐游人之乐;
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
其事。
合作探究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
字,作者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
“醉”正是为了写“乐”。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
穷”,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
”“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
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
乐”的乐趣。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场面,说明“醉翁之意”
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
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
勾勒出全文的主旨。
合作探究
3.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首先写亭之概况,
其次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
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
交融。
合作探究
4.本文的叙事角度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叙事角度上看, 通篇以第三人称写太守,写醉翁,貌
似旁观者,摆脱了第一人称叙述的种种不便,拓宽了话题空间。
醉翁与太守,一为名号,一为官职,互为表里,互相映衬,很
好地揭示了人物情感的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直到文章
最后,作者才自报家门,揭开谜底。这种写法,与汉赋中假托
人物说事说理如出一辙,具有鲜明的寓言风格和浪漫气息。
合作探究
5.太守的“醉翁之意”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结合课文与实
际生活,简要说说。
太守的“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而且还在“与民
同乐”。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
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他这种不
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今天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
民生,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合作探究
1.蔚然而深秀者: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3.而年又最高: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水落而石出者:
8.朝而往,暮而归: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而”用法
合作探究 用法比较
表并列关系
表承接关系
表递进关系
表递进关系
表承接关系
表承接关系
表承接关系
表修饰关系
表因果关系
10.往来而不绝者:
11.溪深而鱼肥:
12.泉香而酒洌:
13.杂然而前陈者:
14.起坐而喧哗者:
15.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6.而不知人之乐:
17.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8.而不知人之乐:
合作探究 用法比较
表修饰关系
表并列关系
表并列关系
表修饰关系
表并列关系
表承接关系
表转折关系
表承接关系
表转折关系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古义:琴瑟箫笛为管弦乐器,
这里指音乐 今义:常指蚕丝、竹子
合作探究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山间之四时也(
)
古义:花 今义:芳香
古义:茂盛、繁茂 今义:美丽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或时节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临溪而渔( )
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靠近
临
归 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聚拢
回去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佳木秀而繁阴( )
形容词,秀丽
形容词,茂盛、繁茂
而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朝而往,暮而归( )
而不知人之乐(
)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却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也
在乎山水之间也( )
太守自谓也( )
乐
山水之乐(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语气助词,无实义
表判断
名词,乐趣
形容词,欢乐
动词,以……为乐
合作探究
词类活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名之者谁( )
太守宴也( )
环滁皆山也( )
临溪而渔( )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名词作动词,设宴。
名词作动词,环绕着。
名词作动词,钓鱼,打鱼。
合作探究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
山行六七里( )
杂然而前陈者( )
动词作名词,驼背弯腰的老
人、用手搀扶的小孩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词类活用
合作探究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也”,表判断
“……者,……也”,表判断
合作探究
省略介词,应是“得之(于)心而寓之
(于)酒也”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歌于途”即“于途歌”至于负者歌于途( )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介词结构后置,“述以文”即“以文述”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积累拓展
《醉翁亭记》中的成语: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在现代汉语中,也比喻经过
挫折后出现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面。(在现代汉语中用来表示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而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比
喻真相大白,简写为“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在现代汉语中,也用以形容许多
人饮酒的热闹场面,意思没有变化)
概括主题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
境、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
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
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感悟一:快乐是一种感觉,快乐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有快
乐的追求,有快乐的心态,那么伴随我们的将是永恒的快乐。
感悟二:旷达是人生的阳光。人只有有了旷达的心态,才能
更坦然地走自己的路,生命的内涵也才会更加丰富。
课堂小结
❶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本文采用叙事说明的笔调,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全
文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
成了文意黑白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一
篇锦绣文章。再如,除第1段外,每段开头都有领起的词语
引起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
景物描写到游乐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写作特色
❷骈散结合,相映成趣。
这虽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大量运用了骈句,增强了韵
律美。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冽”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作者驾驭自如,浑
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
写作特色
醉
翁
亭
记
亭之
所在
与
民
同
乐
山水之乐:
出游之乐:
太守
之乐 主旨:醉能同其乐
位置:
亭名:
环滁 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作亭者 命名者 命名之意
朝 暮 春 夏 秋 冬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太守归 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
板书设计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
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
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
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课堂检测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佳木秀而繁阴 秀:
B
昏暗
茂盛
课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
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2.解释下列语句中划横线字的意思。
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
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
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课堂检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
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①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②
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
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
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
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
中考链接
拓展探究
(浙江台州中考)
浪游记快(节选)【清】沈复
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
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
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
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③即
呼曰“无忧树”。
太华④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
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
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释】①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②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
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③土人:本地人。④太华:指华山。
拓展探究
(1)惜未及含葩 ( )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 )
(3)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 )
(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 ( )
到,等到,到……的时候
立即,就
写,书写
长,高
拓展探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3.“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
槐而生者。”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 、 、 等
特点。(2分)
(我)下了马(马车),找到泉水漱口,才能说话。
【解析】:古,古老,古朴;多,众多;大,巨大;奇,奇怪,奇特。
写对一点,即得一分。
拓展探究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4.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理解简要
回答。(2分)
屋如舟式,过着幕游生活(人生漂泊、居无定所),喜欢
随意无拘束的生活等。
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一个喜爱出游的人。这句话写出了
自己未能登太华山而感到遗憾;也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喜
欢游历山水的情感。
拓展探究
5.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
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联系全文回答。(4分)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
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
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
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拓展探究
对比阅读 (2018广西桂林中考题)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5题。(12分)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
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
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
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
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
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
本:根据。③上:皇上。④刺史:即作者。
拓展探究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拓展探究
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2分)
D
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拓展探究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拓展探究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D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
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
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
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
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拓展探究
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
D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2分)
拓展探究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解析】语句通顺1分,“…者…也”,判断句标志,0.5分;“以”,用,0.5分。
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
【解析】语句通顺1分,“之”,助词不译,0.5分;“其”,这里,0.5分。
1.背诵全文。
2.试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
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
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课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