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同课异构教学课件:2.2.1.1 综合法 探究导学课型.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同课异构教学课件:2.2.1.1 综合法 探究导学课型.ppt

ID:503283

大小:930.5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第1课时 综 合 法 主题:综合法 【自主认知】 1.观察不等式证明,思考此证明过程是从什么入手证明结论成立的?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求证: sin A+sin B+sin C>cos A+cos B+cos C. 【证明】因为△ABC为锐角三角形, 所以A+B>  所以A> -B, 因为y=sin x在 上是增函数, 所以sin A>sin =cos B, 同理可得sin B>cos C,sin C>cos A, 所以sin A+sin B+sin C>cos A+cos B+cos C. 提示:是利用函数y=sin x在 上是增函数这一性质入手证明 结论成立的. 2.问题1中的证明过程是否为“顺推法”? 提示:证明过程是以已知入手,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和三角函数的单调 性得出结论的. ➡根据以上探究过程,试着写出综合法的定义及证明流程: 1.综合法的定义 一般地,利用_________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 列的_________,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_____成立,这种证明方法 叫做综合法. 已知条件 推理论证 结论 2.综合法的流程 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 的_____,Q1,Q2,…,Qn表示中间结论. 结论 【合作探究】 1.综合法又叫由因导果法,其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 提示:因为综合法的每一步推理都是严密的逻辑推理,因此所得到的 每一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不同于合情推理中的“猜想”,所以综合法 是演绎推理. 2.综合法逻辑推理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综合法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演绎推理中的三段论. 【过关小练】 1.若实数a,b满足0 又因为0sin B. 答案:> 【归纳总结】 对综合法的四点说明 (1)思维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推理 过程实际上是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的过程. (2)优点:条理清晰,易于表述. (3)缺点:探路艰难,易生枝节. (4)思维过程,原因→结果. 综合法的两个特点 (1)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证明步骤严谨,逐层递进,步步为营,条 理清晰,形式简洁,宜于表达推理的思维轨迹. (2)因用综合法证明命题“若A到D”的思考过程可表示为: 故要从A推理到D,由A推演出的中间结论未必唯一,如B,B1,B2等, 可由B,B1,B2进一步推演出的中间结论则可能更多,如C,C1,C2,C3 ,C4等. 所以如何找到“切入点”和有效的推理途径是有效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 的“瓶颈”. 类型一: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问题 【典例1】已知a,b,c>0,且a+b+c=1,求证: (1)a2+b2+c2≥ (2) 【解题指南】(1)构造 再分别利用基本不等式. (2)构造 再利用 (a≥0,b≥0)求解. 【解析】(1)因为 所以 (当且仅当a=b=c= 时取“=”) 所以a2+b2+c2≥ (2)因为 三式相加得 (当且仅当a=b=c= 时取“=”), 所以 【规律总结】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1)a2≥0(a∈R). (2)(a-b)2≥0(a,b∈R),其变形有a2+b2≥2ab, ≥ab, a2+b2≥ (3)若a,b∈(0,+∞),则 特别地, (4)a2+b2+c2≥ab+bc+ca(a,b,c∈R). 由基本不等式a2+b2≥2ab,易得a2+b2+c2≥ab+bc+ca,而此结论是一个 很重要的不等式,许多不等式的证明都可以用该结论. (5)a+b+c,a2+b2+c2,ab+bc+ca这三个式子之间的关系由 (a+b+c)2=a2+b2+c2+2(ab+bc+ca)给出,三个式子中知道两个式子,第 三个式子可以由该等式用另外两个式子表示出来. 【巩固训练】设a,b,c为不全相等的正数,且abc=1,求证: 【证明】因为a>0,b>0,c>0,且abc=1, 所以 又bc+ca≥ 同理 因为a,b,c不全相等, 所以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的“=”号不能同时成立. 所以2(bc+ca+ab)>2( ), 即bc+ca+ab> 故 【拓展延伸】证明不等式的注意点 在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常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同向不等式 相加,同向不等式相乘等,但在运用这些性质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性 质成立的前提条件. 【补偿训练】已知x>0,y>0且x+y=1, 求证: 【证明】方法一:因为x>0,y>0,1=x+y≥ 所以xy≤ 所以 方法二:因为1=x+y, 所以 又因为x>0,y>0,所以 ≥2, 所以 ≥5+2×2=9. 类型二:利用综合法证明数列问题 【典例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3-m)Sn+2man=m+3(n∈N*), 其中m为常数,且m≠-3. (1)求证:{an}是等比数列. (2)若数列{an}的公比q=f(m),数列{bn}满足b1=a1,bn= f(bn-1) (n∈N*,n≥2),求证: 为等差数列. 【解题指南】(1)中利用an+1与Sn和Sn+1之间的关系结合等比数列的 定义证明.(2)中利用定义证明,即 =常数(n≥2). 【证明】(1)由(3-m)Sn+2man=m+3得 (3-m)Sn+1+2man+1=m+3, 两式相减得(3+m)an+1=2man(m≠-3), 所以 所以{an}是等比数列. (2)b1=a1=1,q=f(m)= 所以n∈N*,n≥2时, bn= f(bn-1)= · ⇒bnbn-1+3bn=3bn-1 所以数列 为首项为1,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规律总结】综合法证明数列问题的依据 【巩固训练】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已知a1=1,an+1= Sn(n=1,2,3…), 证明:(1)数列 是等比数列. (2)Sn+1=4an. 【证明】(1)因为an+1=Sn+1-Sn,an+1= Sn(n∈N*), 所以(n+2)Sn=n(Sn+1-Sn), 整理,得nSn+1=2(n+1)Sn,所以 (n∈N*). 故数列 是公比为2,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2)由(1)知 (n≥2). 因为an+1= Sn,所以an= Sn-1(n≥2), 所以Sn+1=4(n+1)· =4an(n≥2). 又a2=3S1=3,故S2=a1+a2=4=4a1. 因此对于任意正整数n≥1,都有Sn+1=4an. 【补偿训练】在数列{an}中,a1=1,an+1=2an+2n. (1)设bn= ,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 【解析】(1)因为an+1=2an+2n,所以 因为bn= ,所以bn+1= =bn+1, 所以数列{bn}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由(1)得bn=n,an=n·2n-1. 因为Sn=1×20+2×21+…+(n-1)·2n-2+n·2n-1, 所以2Sn=1×21+2×22+…+(n-1)·2n-1+n·2n, 两式相减得Sn=n·2n-1×20-1×21-…-1×2n-1 =n·2n-2n+1=2n(n-1)+1. 类型三:综合法证明其他问题 【典例3】证明:sin(2α+β)=sinβ+2sinαcos(α+β). 【解题指南】利用所证等式两边角的关系,借助三角公式证明等式 成立. 【证明】因为sin(2α+β)-2sinαcos(α+β) =sin[(α+β)+α]-2sinαcos(α+β) =sin(α+β)cosα+cos(α+β)sinα-2sinαcos(α+β) =sin(α+β)cosα-cos(α+β)sinα=sin[(α+β)-α]=sinβ. 所以原命题成立. 【延伸探究】 1.(变换条件)在例题中令α=β,求证:sin3α=3sinα-4sin3α. 【证明】左边=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 =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 =2sinα(1-sin2α)+sinα-2sin3α =2sinα-2sin3α+sinα-2sin3α=3sinα-4sin3α=右边. 所以sin3α=3sinα-4sin3α. 2.(变换条件)把延伸探究1改为“cos3α=4cos3α-3cosα”, 如何证明? 【证明】左边=cos(2α+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cos2α-1)cosα-2sin2αcosα =2cos3α-cosα-2cosα(1-cos2α)=4cos3α-3cosα=右边. 所以cos3α=4cos3α-3cosα. 【规律总结】综合法证明的关键 (1)明确条件:充分寻找题目的条件,可在图形上标注(如立体几何 的证明),并尽力对知识点进行拓展、联想、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2)关注目标:综合法证明问题一定要结合题目结论,明确证明方向, 这样可少走弯路. (3)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巩固训练】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 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 (1)证明:CD⊥AE. (2)证明:PD⊥平面ABE. 【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因为PA⊥底面ABCD,CD⊂平面ABCD ,故PA⊥CD. 因为AC⊥CD,PA∩AC=A,所以CD⊥平面PAC, 而AE⊂平面PAC,所以CD⊥AE. (2)由PA=AB=BC,∠ABC=60°,可得AC=PA, 因为E是PC的中点,所以AE⊥PC. 由(1)知,AE⊥CD,且PC∩CD=C,所以AE⊥平面PCD. 而PD⊂平面PCD,所以AE⊥PD, 因为PA⊥底面ABCD, PD在底面ABCD内的射影是AD,AB⊥AD, 所以AB⊥PD, 又因为AB∩AE=A,所以PD⊥平面ABE. 【补偿训练】已知椭圆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2,A在椭圆上,满足AF2⊥F1F2,原点O到直线AF1的距离为 |OF2|, 求证:a= b. 【证明】设F1(-c,0)、F2(c,0)(a2=b2+c2), 则|OF2|=c,设A(x0,y0),因为AF2⊥F1F2,所以x0=c, 代入 =1可解得y0= 所以|AF2|= 所以|AF1|=2a-|AF2|=2a- 在Rt△AF2F1中,O是F1F2的中点, 所以O到AF1的距离为 所以 化简整理得a2=2b2.所以a= b.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