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同课异构课件:1.2 应用举例1.2.3 探究导学课型 .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同课异构课件:1.2 应用举例1.2.3 探究导学课型 .ppt

ID:503319

大小:756.5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3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类型一 有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钝角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 AB=1,BC= ,则AC=(  ) A.5    B.     C.2    D.1 2.在△ABC中,cosA= cosB= BC=5,则△ABC的面积 为    . 3.(2014·西安高二检测)在△ABC中,已知c=2,C= (1)若△ABC的面积等于 求a,b的值. (2)若sinB=2sinA,求△ABC的面积. 【解题指南】1.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角B,然后结合条 件,利用余弦定理,求得AC. 2.解答本题先求sinC,再利用正弦定理求AC,便可求得三角 形的面积. 3.(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S= absinC及余弦定理列出a,b的方 程组,解此方程组即可. (2)由条件找出a与b的关系式,并借助余弦定理求a,b,再求 面积. 【自主解答】1.选B.因为S△ABC= acsinB= × ×1×sinB = ,所以sinB= ,所以B= 或 .当B= 时,经计算△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舍去.所以B= ,使用余弦 定理,b2=a2+c2-2accosB,解得b= ,故选B. 2.由cosA= 得sinA= 由cosB= 得sinB= 所以sinC=sin(A+B)=sinAcosB+cosAsinB 由正弦定理得AC= 所以△ABC的面积为 S= ·BC·AC·sinC= 答案: 3.(1)由题意得 即 解得 (负值舍去) (2)因为sinB=2sinA,所以b=2a, ① 又因为c2=a2+b2-2abcosC,所以4=a2+b2-ab, ② 由①②知 (负值舍去) 所以 【延伸探究】若题2条件变为:BC=2,C= cosB= 试求△ABC的面积. 【解析】由题意cosB= 得sinB= sinA=sin(π-B-C)=sin( -B) 由正弦定理 得AB= 所以 【规律总结】求解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技巧 (1)若平面图形为不规则图形,可通过作辅助线或其他途径构 造三角形,转化为求三角形的面积. (2)若所给图形为平面三角形,则需要运用正、余弦定理求出 某两边及夹角,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S= absinC或S= bcsinA或S= acsinB进行求解. 【拓展延伸】与圆有关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1)S△ABC= (a+b+c)r(r为△ABC内切圆的半径). (2)S△ABC= (R为△ABC外接圆半径) (3)S△ABC=2R2sinAsinBsinC.(R为△ABC外接圆半径) (4)海伦公式:S△ABC= 其中p= (a+b+c). 类型二 三角形中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求证: 2.在△ABC中,已知 (1)求证:tanB=3tanA. (2)若cosC= 求A的值. 【解题指南】1.此题所证结论包含△ABC的边角关系,因此可 以考虑两种途径进行证明:(1)把角的关系通过正、余弦定理 转化为边的关系,然后进行化简、变形.(2)把边的关系转化为 角的关系,一般是通过正弦定理,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公式进行 恒等变形. 2.(1)注意向量数量积公式的应用,正弦定理的应用(边角转 化). (2)先利用cosC= 求出tanC,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构造 与tanA有关的方程. 【自主解答】1.方法一:由正弦定理的推广及余弦定理可知, 右边= 其中R是△ABC外接圆的半径. 所以原等式成立. 方法二:由正弦定理可知, 左边= 所以原等式成立. 2.(1)由 得 即为cbcosA=3cacosB,bcosA=3acosB, 由正弦定理得sinBcosA=3sinAcosB, 两边同除以cosAcosB得tanB=3tanA. 即tanB=3tanA成立. (2)因cosC= 所以C为锐角,所以tanC=2, 由(1)tanB=3tanA,且A+B+C=π, 得tan[π-(A+C)]=3tanA, 即-tan(A+C)=3tanA⇒ =3tanA, 即 =3tanA,所以tanA=1或tanA= 因tanB=3tanA,由内角和为π知两角均为锐角, 故tanA= 应舍去.所以tanA=1,所以A= 【规律总结】三角形中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技巧 (1)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的关键: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以及其他公式,对边角关系进行互化. (2)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一般思路是:从要证的三角恒等式 一端出发,证明其与另一端相等.也可同时证明两端都等于同 一个式子. 【变式训练】在△ABC中,证明: 【解析】因为sinB=sin(A+C)=sinAcosC+cosAsinC,由正弦定 理可得acosC+ccosA=b, 所以 类型三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1.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三边的 长为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A>B>C,3b=20acosA,则sinA∶ sinB∶sinC为(  ) A.4∶3∶2      B.5∶6∶7 C.5∶4∶3 D.6∶5∶4 2.(2014·湖南高考)如图,在平面四边 形ABCD中,AD=1,CD=2,AC= . (1)求cos∠CAD的值. (2)若cos∠BAD= ,sin∠CBA= 求BC的长. 【解题指南】1.先把边a,c均用b表示出来,再利用余弦定理 化简求值. 2.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求解. 【自主解答】1.选D.由题意知:a=b+1,c=b-1, 所以3b=20acosA=20(b+1) =20(b+1) 整理得:7b2-27b-40=0, 解之得:b=5(负值舍去),可知:a=6,c=4.结合正弦定理可知 sinA∶sinB∶sinC=6∶5∶4. 2.(1)在△AD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CAD= (2)设∠BAC=α,则α=∠BAD-∠CAD. 因为cos∠CAD= ,cos∠BAD= sin∠CAD= sin∠BAD= 于是sinα=sin(∠BAD-∠CAD) =sin∠BADcos∠CAD-cos∠BADsin∠CAD=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故BC= 【规律总结】解三角形问题的类型及其一般思路 (1)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 理求出第三个角,然后可以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另外两边.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解三角形:先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 再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角,最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第三角. (3)已知三边解三角形:用余弦定理求各个角;或先用余弦定 理求出一个角(如最大角或最小角),再用正弦定理求另一个角, 最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第三个角. (4)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先用正弦定理求另 一边的对角,再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第三个角,最后用正弦 定理或余弦定理求第三边;或先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再用 正弦定理求其余两个角. 【变式训练】在△ABC中,∠B=45°,AC= cosC= (1)求BC边的长. (2)记AB的中点为D,求中线CD的长. 【解析】(1)由cosC= 得sinC= sinA=sin(180°-45°-C)= 由正弦定理知 (2)AB= 由余弦定理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