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语文25 诗词五首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上语文25 诗词五首课件

ID:503422

大小:1.38 MB

页数:7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优秀的诗歌作 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都 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 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 给人很多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 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重点) 2.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 感。(难点) 3.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 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素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喧 戟 谩 搔 簪浑 jǐ màn 提携 燕 嗟殷勤 xuān hún sāo zān tí xié yān yīn qín jiē 折 读 一 读 预习检查 脂 饮 酒(其五) 陶渊明(约365—427) 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 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散文《桃 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 《闲情赋》都很有名。有《陶渊明 集》。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 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 此为第五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 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 成篇。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 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 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 何其深永。 写作背景 知识备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陶渊明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整体感知 结 庐 在 人 境 , 而 无 车 马 喧 。 我 把 草 屋 建 在 人 多 聚 居 的 地 方 , 却 没 有 车 马 的 喧 闹 。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问 君 何 能 尔 ? 心 远 地 自 偏 。 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尔:如此,这样。 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远,远远地。 偏:偏远。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采 菊 东 篱 下 , 悠 然 见 南 山 。 在 房 子 东 面 的 篱 笆 下 采 一 朵 菊 花 , 悠 闲 自 在 地 看 见 南 山 。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 气 日 夕 佳 , 飞 鸟 相 与 还。 傍 晚 山 中 的 景 象 最 美 好 , 鸟 儿 结 伴 归 巢 。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佳:美好。 相与:相伴。 此 中 有 真 意 , 欲 辨 已 忘 言。 这 里 边 有 人 生 的 真 意 , 想 要 辨 识 却 不 知 怎 样 用 语 言 来 表 达 。 此中:此时此地的情景中,即指隐居的生活中。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言:名词用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精读细研 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 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高远。 心态:豁达,闲适。 修辞:设问。 精读细研 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 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 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精读细研 你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哪个(些) 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示例:“见”字用得好。“见”字把诗人“悠然自 得”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 又极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精读细研 “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指人的自然本性。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 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 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 诗人心里,内心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精读细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 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暗指辞官归隐乃是诗人的 人生真谛。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精读细研 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 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示例:超然物外 悠然自得 心志高远 闲适豁达 精读细研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 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 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饮 酒 在人境无车马喧 心远 悠然 真意 飞鸟夕阳 见南山采菊 板书设计 春 望 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 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后世又称他杜工部。 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 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 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 称为一代“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 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被后世尊 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 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安 禄山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 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 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但 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 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 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 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写作背景 知识备查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国 破 山 河 在 , 城 春 草 木 深 。 长 安 城 已 经 沦 陷 , 山 河 依 旧 存 在 , 春 天 的 都 城 草 木 丛 生 。 国破:指京城长安沦陷。国,国都,京城,这里指长安。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深:茂盛。 感 时 花 溅 泪 , 恨 别 鸟 惊 心 。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溅泪:流泪。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烽 火 连 三 月 , 家 书 抵 万 金 。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连三月:接连三个月。 抵:值。 白 头 搔 更 短 , 浑 欲 不 胜 簪。 满 头 白 发 而 今 越 抓 越 稀 少 , 稀 疏 难 绾 , 简 直 连 簪 子 也 插 不 了 。 搔:用指甲挠。 浑:简直。 不胜簪: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 首饰。 精读细研 “国破”与“城春”对照来写,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 理解。 诗歌一开头即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 旧,但是草木丛生。“国破”与“城春”色调相反,诗 人在此对举,从而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国破”下 缀以“山河在”,“城春”下缀以“草木深”,更使诗 意翻新,出人意料。这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安排,生动形 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本诗题目为《春望》,诗人望见了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精读细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精读细研 示例1:赞成第一种。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 使人快乐,诗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示例2:赞成第二种。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 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 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为什么说家 书“抵万金”?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 地,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 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 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精读细研 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示例:诗人因“感时”“恨别”而频频搔首, 导致自己的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几乎连簪子也要 插不住了。其实,此时的诗人才四十五岁,但因 过度的焦虑忧愁,竟然未老先衰到如此地步。从 中我们更能看出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是何等强烈。 精读细研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安的 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的思想感情。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春 望 翘首 望景 国破草深 所思 所盼 所感 所见 低头 思亲 触景生情 家书万金 战休国安 忧 国 思 亲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 宜阳)人。其诗长于乐府,大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 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 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枯荣, 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 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 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 《昌谷集》。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 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 。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角 声 满 天 秋 色 里 , 塞 上 燕 脂 凝 夜 紫 。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角:军中号角。 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半 卷 红 旗 临 易 水 , 霜 重 鼓 寒 声 不 起 。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临:抵达。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报 君 黄 金 台 上 意 , 提 携 玉 龙 为 君 死。 为 报 答 君 王 的 信 任 和 重 用 , 手 操 宝 剑 誓 死 保 卫 边 疆 !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 贤士。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 龙。 君:君王。 精读细研 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首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精读细研 颔联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 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 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 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 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不事张扬, 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精读细研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 荆轲在易水边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一去兮不复还 。”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 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颈联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 以招揽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 廷的决心。“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 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精神。 精读细研 借此自荐,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 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 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和守城将士 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主题思想 课堂小结 雁 门 太 守 行 首联:敌军围攻,守卫森严 颔联:号角满天,战斗残酷 颈联:夜半偷袭,战斗又起 报效君王,甘愿身死 以色示物 以声感人 尾联: 板书设计 赤 壁 第二课时 杜牧(803—853) 唐代文学家。字 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 “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 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亦能文, 《阿房宫赋》颇有名。有《樊川文 集》。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折 戟 沉 沙 铁 未 销 , 自 将 磨 洗 认 前 朝 。 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烂掉,拿起磨洗后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未销:没有完全锈蚀。销,销蚀。 将:拿,取。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东 风 不 与 周 郎 便 , 铜 雀 春 深 锁 二 乔 。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 而得名。 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 孙策,小乔嫁周瑜。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 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 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精读细研 这两句使用“将”“磨”“洗”“认”一连串的动 词,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 高度关切,使下面的怀古幽情水到渠成。 前两句中使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 历史将要重写。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 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 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 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 得施展。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 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精读细研 本诗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 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 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 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 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 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精读细研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 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 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主题思想 课堂小结 赤 壁 兴感之由 感慨咏叹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若非东风之利 历史将会改写 英雄无用武之地 抑郁不平之气 板书设计 渔 家 傲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 宋代女 词人。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 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 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 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 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 人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 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 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本词,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精读细研 天 接 云 涛 连 晓 雾 , 星 河 欲 转 千 帆 舞 。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 仿 佛 梦 魂 归 帝 所 。 闻 天 语 , 殷 勤 问 我 归 何 处 。 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殷勤:情意恳切。 请同学反复朗读本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 精读细研 我 报 路 长 嗟 日 暮 , 学 诗 谩 有 惊 人 句 。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报:回答。 嗟:叹息,慨叹。 谩:同“漫”,空、徒然。 九 万 里 风 鹏 正 举 。 风 休 住 , 蓬 舟 吹 取 三 山 去 !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举:高飞。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还是的仙山。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接” “连”两个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 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写出了动态和气势。 词的开头,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精读细研 词人梦见了什么?梦里听到了什么? 词人仿佛梦见天帝殷切地问她打算到哪儿去。 看似平常一问,却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 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 比照。 精读细研 面对天帝的提问,词人是如何回答的 ? 下阕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帝的问话,也是上下阕 之间的过渡语。“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 无依的痛苦感受。“嗟”字感叹自己空有才华,却 无处施展,倾诉了生不逢时的苦闷。 精读细研 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 山去”这一句词。 词人化用庄子关于“鹏”的典故,足见其想要 脱离尘世的决心。她想要借助风力,去往理想的神 仙境地。 精读细研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 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 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 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 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 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 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合作探究 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 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在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 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 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 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 境界。下阕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 词作中对开阔壮美的境界的描述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 表现了作者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合作探究 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 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 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 豪放不羁的一面。 主题思想 课堂小结 渔 家 傲 词人梦中 所见所闻 词人的理 想和抱负 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 追求光明 板书设计 1.填空。 (1)陶渊明,字________,又名潜,号________先 生,世称靖节先生。________(朝代)诗人、文学 家、辞赋家、________家,________诗派创始人。 (2)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______代伟 大的________诗人,被后人称为“________”,他 的诗被称为“________”。杜甫的诗歌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 元亮 东晋 田园散文 五柳先生 现实主义 少陵野老 唐 诗圣 诗史 课堂检测 (3)李贺,字长吉,________代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有“________”之称,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与“诗 圣”杜甫、“诗________”李白、“诗________”王维 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4)杜牧,字牧之,号________,________代杰出的诗 人、散文家。 (5)李清照,号________,________代女词人, ________词派代表,有“千古________”之称。代表作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 玉词》辑本。 唐 诗鬼 仙 佛 樊川居士 唐 易安居士 宋 婉约 第一才女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 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 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 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 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B 课堂检测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赤壁》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B.《雁门太守行》诗人捕捉“半卷红旗”这个景象入诗的作 用:“半卷红旗”是正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 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 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C.《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 目惊心。 D.《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 ”字慨叹自己身逢乱世,表达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 不遇的愤懑。 D 课堂检测 拓展探究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 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 ,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 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 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 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A C 拓展探究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 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D 拓展探究 任选一首诗,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课下作业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