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型探究性实验题》的分析讲解
• 1.实验小组探究KI 与Cu(NO3)2 的反应,进行实验一
• 实验一:注: 本实验忽略Cu2+在此条件下的水解。
• (1)取棕黄色清液,加入少量______溶液(试剂a),清液变
为______色,说明生成了I2。
• (2)探究生成I2的原因。
• 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向2mL 1mol/LKI 溶液中加入
1mL______溶液( 硝酸酸化,pH=1.5 ),再加入少量试剂a
,观察到与(1)相同的现象。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 实验一
中生成I2 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NO3- 氧化了I-。
• ②乙同学认为仅由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得出相应结论。他
的理由是该实验没有排除____氧化I-的可能性。
• ③若要确证实验一中是NO3
-氧化了I-,应在实验一的基础
上进行检验______的实验。
• (3)探究棕黑色沉淀的组成。
• ①查阅资料得知: CuI 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于是对棕黑
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两种假设:
• a.CuI吸附I2; b.______吸附I2。
• 为证明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取棕黑色沉淀进行实验二:
实验二
• 已知: CuI难溶于CCl4;I2+2S2O3
2-=2I-+S4O6
2-(无色);
Cu++2S2O3
2-=Cu(S2O3)2
3-(无色)。
• 由实验二得出结论: 棕黑色沉淀是CuI吸附I2 形成的。
• ②现象ⅲ为______________。
• ③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现象ii 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由实验二可推知,Cu(NO3)2 与KI 反应过程中,一定发
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共16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 (1)淀粉 蓝(两空各1分)
• (2)①2 mol·L−1 NaNO3(或KNO3)②溶液中的Cu2+,空
气中的O2
• ③NO3
-的还原产物(NO、NO2等)
• (3)①Cu ②棕黑色固体颜色变浅,溶液变为紫红色
• ③CuI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I(s) Cu+(aq) + I-
(aq),加入足量Na2S2O3溶液后,S2O3
2-与Cu+反应生成Cu
(S2O3)2
3-使c(Cu+)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白色沉淀溶解
• ④2Cu2+ + 4I- 2CuI↓+ I2
2..某小组以4H+ +4I–+O2=2I2 +2H2O为研究对象,
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
实验 气体a 编号及现象
HCl Ⅰ.溶液迅速呈黄色
SO2 Ⅱ.溶液较快呈亮黄色
CO2
Ⅲ.长时间后,溶液呈很
浅的黄色
空气 Ⅳ.长时间后,溶液无明
显变化
• (1)实验Ⅳ的作用是 。
• (2)用CCl4萃取Ⅰ、Ⅱ、Ⅲ、Ⅳ的溶液,萃取后下层
CCl4的颜色均无明显变化。取萃取后上层溶液,用淀粉检
验:Ⅰ、Ⅲ的溶液变蓝;Ⅱ、Ⅳ的溶液未变蓝。溶液变蓝
说明Ⅰ、Ⅲ中生成了 。
• (3)查阅资料:I2易溶于KI溶液。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论
并解释Ⅰ、Ⅲ的萃取现象。
• 现象x是 。
• (4)针对Ⅱ中溶液未检出I2的原因,提出三种假设:
• 假设1:溶液中c(H+)较小。小组同学认为此假设不成立,
依据是______。
• 假设2:O2只氧化了SO2,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假设3:I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
• (5)设计下列实验,验证了假设3,并继续探究影响氧化
还原反应的因素。
• ⅰ. 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滴入品红,红色褪去。
• ⅱ. 取Ⅱ中亮黄色溶液,加热,黄色褪去,经品红检验无
SO2。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大量AgI沉淀,长时
间静置,沉淀无明显变化。
• ⅲ. 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控制一定电压和时间进行电解,
结果如下。
电解时间 / min 溶液 阳极 阴极
t1 黄色变浅、有少量
SO4
2-
检出I2 ,振荡后消
失
H2
t2(t2> t1) 溶液无色、有大量
SO4
2-
检出I2 ,振荡后消
失
H2
电解时间 /
min
溶液 阳极 阴极
t1 黄色变浅、有少量
SO4
2-
检出I2 ,振荡后
消失
H2
t2(t2> t1) 溶液无色、有大量
SO4
2-
检出I2 ,振荡后
消失
H2
结合化学反应,解释上表中的现象: 。(6)综
合实验证据说明影响I–被氧化的因素及对应关系________。
• 答案:(1)对照组,证明只有 时很难氧化
• (2) (3)上层黄色,下层无色
• (4)假设1: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大,且的酸性强于,因此溶液
• 酸性更强 假设2:
•
• (5)阳极发生,生成的与溶液中的发生反应:,以上过程
循环进行,减少,增多。
• (6)通过Ⅰ、Ⅲ、Ⅳ,说明c(H+)越大,I-越易被氧化;
在酸性条件下,KI比AgI易氧化,说明越大(或指出与碘离
子的存在形式有关亦可),越易被氧化;与反应条件有关,
相同条件下,电解时检出I2,未电解时未检出I2 。(其他
分析合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