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我的读书故事”导写
作文演练场
第22课 《礼记》二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相传苏轼少时在其书房门口亲笔书写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来苏洵看到,就找来几本古书给苏轼,结果苏轼发现好多字都不认识,再想
想自己那副对联,顿时心中大惭,于是赶紧在对联上各加两个字,变成了:发
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最后,“读尽人间书”的苏轼成为中国古代
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据说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大清早亲朋好
友都登门贺喜,可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
家东寻西找,最后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
读书成瘾的闻一多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曾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
国文系主任,后回到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
……
看完两位名人的读书小故事后,你联想到了自己的哪些读书故事呢?
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第22课 《礼记》二则 写作指引
这是故事类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试题。材料中的两个故事都
很励志,主人公的事迹、作品为中学生所熟悉。写作的要求有三,
写作的标题是统一的已经拟定好了的,写作的文体是记叙文,写作
的总量是不少于800字。“本次考场作文入手容易,但是写好了不容
易。”(阅卷老师语)写作的内容既然是来源于“我”的真实生活
中生发的真切体验,因此具体写作中要求考生“我手写我心”,唯
有如此才能写出“我”的情感,我的细节,否则只有故事梗概,写
之不深,读之无味。本次记叙文的写作属于复杂类记叙文的写作,
多个事件的记叙描述要有内在的因果逻辑关系,一波三折的表达效
果是需要考生在润笔之前即必须从人物关系、情景设置、感情变化
等方面预设好的。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1
我的读书故事
高一(3)班 胡曦予
我总是忍不住回想那个与父亲一同坐在树荫下读书的夏日午后。
那天,蝉鸣鸟叫,流云梨白,微风袭人,好像有一束光照进了我灵
魂的罅隙,浮动着清浅悠远的槐花香。
我自小便喜爱阅读。受父亲的影响,家里甚至腾空了两间房间
用作书房。我的父亲是位在工作时不苟言笑的军人,但在家中,他
是个温和而甚至有点“孩子气”的父亲,会偷吃我的饼干,用手机
玩连连看……但最重要的是,他于我而言,更像一位导师。在阅读
方面,父亲算是我的启蒙者与引路人。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1
记得是在我初一时,与父亲约定好了每周日的下午,要一起阅读,赏析佳文。我
抱了四五本书堆放在脚边,而父亲总是只带一本书,一支笔,一个本子。我与父亲坐在
槐树荫下的白石凳上,各自看书。父亲一边看,一边在书上轻轻地勾画着什么。有时候,
会将目光停留在某处,久久不移。而我看书速度很快,一本接着一本,从不为书中某处
伫足。当我看完第三本时,父亲才放下他的书,开始用本子摘抄句段。我忍不住略带得
意的向父亲炫耀着,“您看我比您阅读的快多了!”我自以为阅读速度快是件可值得骄
傲的事,父亲听了只是微笑着抬起头,停住了手中笔,“那么,我考考你,你看的《茶
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喜欢吃什么?”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书,内容只记得大概,哪关注得
到这里细节。父亲见我犹豫着,边笑着说:“是冰糖葡萄蜜饯。你看这虽是细节,但足
以反映出你的阅读并不细致,只过于追求了数量与速度,而忽略了阅读的本质——用心
感悟每一个字。每本书都是作者的心血,里面的每个字都浸润着作家写作时的月色,沐
浴着的清晨的曦光,这难道不值得你去仔细品味与鉴赏吗?每本书都是位有故事的老师,
它们的话语值得去深思与铭记。”说罢,父亲便举起他的摘抄本向我晃晃,里面密密麻
麻地记着读书笔记,那是父亲阅读时的细致用心。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1
父亲的这段话,让我细想了很久。从前说我喜欢阅读,但仅仅
止步于喜欢,没有尊重阅读。听了父亲的话,我才幡然醒悟应当如
何去阅读。读书也是一门学问。
父亲的话,似一抹光照亮了我从前无意的阅读态度,让我明白
了究竟什么是读书。
我想,我会永远记得这个夏日午后,永远记得父亲的读书笔记。
这段回忆应当是带着槐花幽香与书墨的香气;遥远地浮动着热烈而
深沉的光,普照我的读书长路。
佳作点评:这是一篇一类考场记叙文。故事的叙述是双线索人
物,一主一副,既有父女的亲情关系,也有认知发展的先后关系。
本文语言流畅,不乏美感。首段做了很好的铺垫,故事叙述中有对
比,有细腻的描写。文末思悟生花之笔,有文采有诗意。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2
我的读书故事
儿时的我读起书来总是心惊胆战的,书店的老板总是半瘫似的
躺在竹椅上,在树荫下扇着扇子。但此时若有落单的小孩子走进来,
他便会直挺着腰板,一双贼溜溜的小眼睛瞪得晴亮,没过多久,就
会吆喝着把小孩子赶出去。
家中每月的柴米油盐就已掏空大半积蓄,我看着母亲每日劳作
而弯下的腰上脊骨凸起而狰狞,也不敢舔着脸去要钱买书。每日不
足几分钟的阅读根本满足不了我对书籍的渴望。它如一口巨大的无
底洞,愈是浅尝辄止,就愈是强烈。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2
在欲望的驱使下,我动起了歪心思。一开始,只是跟在陌生的
大人身边,假装自己是与父母来买书的。后来经生了偷书的主意。
我将那本三国演义藏进厚厚的棉袄里,若无其事的走了出去。回到
家,书的封皮上被我的冷汗蒸出了一层薄薄的雾,我顾不得回味偷
窃带来的愧疚感就无可救药地沉浸于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当中去了。
我连着熬了两天的夜,将整本书看完了我餍足不已,打算再“
故技重施”地将书还回去,但一场小意外,狠狠地在我脸上甩了一
巴掌,将我洋洋自得的美梦撞了个粉碎。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2
第二天醒来,只见母亲坐在我床头,手上拿着那本《三国演义
》。一向平和温柔的脸竟隐隐显露出发怒的征兆。我暗道一声不好,
连忙从床上爬起来,但另一个想法又冒出来占据了我的内心。我这
是为了读书,为了学习。母亲表情凝重地问:“这是什么?”我又
举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武器,仿佛这能消灭我的劣迹,清除我的罪
恶感。“我只是想读书。”母亲瞋目,站起来斥责我:“我没读过
书,但我认为读书人是干不出偷东西这种破事的!”这句话如铿然
一响,令我整个人都震惊了起来,我惭愧万分。
在那之后,我归还了书本。站在街头被书店老板骂了五分钟。
再不被允许到那看书。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万般轻松。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2
到家,我惊讶地发现桌子上摆着一份装订好的纸张,上面用不太整齐略像狗
扒似的字抄写了《三国演义》的第一回。我仔细一看,这纸是母亲工作的工厂所
不要的废纸。我跑到母亲的房间,只见母亲开着幽黄的台灯,伏在案上,照猫画
虎地将字抄在裁好的废纸上。母亲不识字,只会照着原书将字画下来,一笔一画,
向学前的孩童一般。我鼻头一涩,泪水沾湿了那廉价的废纸。
母亲不识字,却为了我在虎口生了握笔的茧。我读书的梦,是在母亲生疏地
描绘下被放飞的;我读书的梦,是被工厂的废纸堆积起来的;我读书的故事,是
从垃圾箱里生长向着阳光进发的。
佳作点评:这是一篇一类考场记叙文。回忆“我”的旧事,可
以看到笔者特殊的家庭,特殊的处境,不一般的母亲,不屈的灵魂。
故事围绕一本书来写,前“借”后抄,一波三折,细腻的描写中有
一笔双写的效果。读书的过程展现得具体较全面,也是写作的一个
亮点。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3
我的读书故事
爸爱听雨,我爱阅读。我们父女俩长爱合拍在雨天,慢慢地,
便拥有了我和老爹的诗意人生。
一早地爱上诗,也是在一个下雨天。那时老爹喜欢和我并排坐
着,观望窗外。看雨滴叮叮咚咚地从窗檐掉落。老爸顿时就哼了一
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
一格降人才。”我仰头,看向老爹,问:“爸,你怎么知道这些?
雨有啥好看的?”老爹摸了摸我头,嘴角上扬,眉间舒展,答道: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们不能只看,只记,只背文章,也要学会
用诗,用文来表达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记住它们。雨天,正如
表达出如此。”我微微点头,望向窗外的雨,依稀记得,应该就是
那时爱上了读书,爱上了诗。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3
读书,可以给我带来更广的视野,开拓我的眼界,体味句子,知人论世,给
人一丝升华,心灵上的慰藉。
手又捧上安如意的一本书《人生若只如初见》。它的背景为朦胧江南雨图。
看着书,感受着窗外的雨,融入到书中意境。
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诉说出了他对当时社会战争的悲伤。杜甫的“花落
锦重阳”叹出了他被朝廷贬后的忧伤心境。
听雨声,看雨下,不只是随意倾落,雨丝也会有水晶般的心情。它斜落进巷
道,滴入进石缝,汇入到大海,乃至山川河流。又让我体会到了《岳阳楼记》的
范仲淹,在岳阳楼观景时的心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又体现了对君主,对朝廷,对百姓关心的呼应:“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迎来了张岱《湖心亭看雪》的痴迷。独往
湖心亭看雪,不仅看出张岱的孤高心境,更是对当时社会喧嚣的不乐,以执着、
痴迷,融入到雪中,欣赏,领略,表达自己的心境,“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能有与自己一样的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淡去了当时的惆怅、忧伤,
一起在雪中作乐。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3
“啪——”雨打在窗台上,渐行渐大,顷刻便“哗啦啦”地倾盆下来。把诗
融入现实,把心境释然在环境中,这是怎样的释放啊!
乌云越来越密集了。顿时,狂风起,雷电吼,大雨下。
狂风告诉我:君子做事雷厉风行;雷电告诉我:君子说话掷地有声;大风,
告诉我:人应当活得淋漓尽致。
不一会儿,雨停了,书放下了,乌云远了,留下的只有心灵的喘息。
佳作点评:这是一篇一类考场记叙文。故事里的人物父女爱好
不同,却有很大交集。这个通过阅读第一段即可知道。我的读书爱
好是受了父亲的影响,这也说明家庭教育的影响之大。之后,小作
者联想到了自己读过的书的具体内容,运用了由实入虚的写作手法,
第六段的实虚转换,略有衔接之不足。文章后面四段回到现实的下
雨的情境中,主题升华的“初心”明显,排比句式、拟人修辞运用
得灵动而鲜活。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4
我的读书故事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题记
书,人类知识与文化的结晶。自古以来广为文人墨客赞颂。
我,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高中生,虽远远不敢与敢与“读尽人间书
”的苏轼相提并论,但我的读书故事,也是人生道路上一抹鲜艳的彩虹。
书读百遍,不亦乐乎?
在我的小书架上,一本曹文轩的《草房子》永远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
这本书,每长大一岁,读来感受都不相同。最初,让我捧腹大笑的是桑桑
的各种恶作剧;后来,年幼的我初次触摸到了字里行间离开家乡的惆怅与
少男少女之间的纯情;现在再翻开这既破旧,又有可乐渍的书页,油麻地
上的人情冷暖又使我的心泛起层层波澜……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4
成长,因书而精彩。
借书求知,不亦乐乎?
我的小小书海中,不仅有文学的墨香,还有科学与真知的闪光。
我,痴迷于别人碰都不碰的民航大学教材,光读不够,还得实地考
察。暑假旅游时,飞往欧洲的客机上,在厨房里,我和老外乘务长
热情地用英语聊着专业知识,座位上的盒饭都凉了才被母亲拖回去,
恰似亭林老先生“呼老兵诣坐道边酒垆,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为的是成就多年后那个云端上的梦。
求知,因书而增色。
漫溯历史,不亦乐乎?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4
家中书斋里,饮一杯清茗,我会穿梭于历史长河,敬佩尧舜的懿行,
感慨盛唐的繁荣,悲叹南宋的孱弱。读《红岩》时,我的手指仿佛和江姐
受尽酷刑时,被竹签扎进一样疼痛;读《水浒》时,我会被鲁提辖惩恶霸
郑屠喝彩;读《儒林外史》时,范进中举发疯荒唐可笑的形状不仅让我憎
恶科举害人之处……这一幅幅连接古今的多彩画卷,借文字遨游其中,与
千百年前的贤人对话,真是其乐无穷。
回望,因书而厚重。
活在人世间,我感谢有书,如温暖的小屋,为我避去人世间的风雨;
我感谢有书,如有力的翅膀助我飞向梦中的蓝天;我感谢有书,在我最消
沉时,总是拉我一把。我的读书故事仍将继续书写
书似青山却可攀,恰同学少年,正当求知时!
——后记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4
佳作点评:这是一篇一类考场记叙文。本文叙述了三个故事情
节,皆有一句提示的话语,起到了昭示思路运行的作用。三个故事
的叙述的描写具体细腻,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的读书故事”
反复突出了“不亦乐乎”,韵味无穷。语言优美流畅,也是本文的
一个亮点,值得后来者学习借鉴。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5
我的读书故事
说来惭愧,我对读书的热爱,远不及苏轼、闻一多。我对读书的痴迷,也
远不及闻一多先生的“何妨一下楼”和梁任公的读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
泪满衣裳”时,又在涕泗横流中张口大笑的程度。不过谨以执笔,记下自己的
读书故事。
小学时的我无助地缩在墙角,等待接受父亲审判,砰的一声,门开了,好
一壮汉,眉若悬剑,鼻若悬胆,端的是目光如电,走路犹如虎狼傍身,左手握
着黑漆长手电,右手紧捏一本鎏金蓝皮书。原来父亲进来了,一手便拍在桌子
上,书与桌子便来了个亲密接触,惊到在一旁做饭的妈妈,切到了手,顿时家
中冷气倒吸,我吓得手一抖,若无其事地奶奶走过来,对爸爸说:“还不快去
哄老婆!孩子我管!”爸爸小跑去安慰妈妈,奶奶转过来,问:“你是不是半
夜看书了?”“我……我……我……”“我什么?我快说!”母亲的河东狮吼飘
了过来,随后便有父亲的附和和低低几声安慰。我心中想起那晚的事。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5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们家中,我是最热衷于看书的,而且一看就不停
下。这不,恰好那天刚来的一本《基督山伯爵》,好家伙,两大本比砖头
还大的书,我那时看了一整天,才看了不到半本。
我一看这种情况,心想:不行,得实行非常手段。大晚上,三更半夜
的时候,手我就蹑手蹑脚地拿起手电,拿起书来,悄悄溜回床上,蒙起被
子看了起来,手电一开,我眯了几下眼才适应,一点一点地看起来。周围
漆黑一片,惟留我与书一方天地,我不禁越看越入迷,越看越心急。
不料,变故发生了,我一不小心提到了水杯,清脆的一声响,吓得我呼吸
一窒,随后周身一凉,一抬头,父亲那一副凶神恶煞的面庞映在眼前了。
之后,便如前后记载,我几乎被全家人埋怨:有书,明天可以看,干嘛非
要晚上看。我的心中苦笑:我也不想呀!可是一想到书没看完,我就辗转
反侧,难以入眠。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5
呜呼,我总算明白“书中自有颜如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
哉,辗转反侧”的心情了。
这就是我的读书故事,虽无名人名家那个那番入迷,但仍有良多趣味。
佳作点评:这是一篇一类考场记叙文。“我的读书故事”似乎带有点
儿恐怖的味道,读了一本书在家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文章第二段先声夺人,
领读者一睹为快,探究故事的来龙去脉。故事表现了“我”对《基督山伯
爵》一书的喜爱,也反映了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故事的情境描述很符合人
物的身份,他们对自己的“埋怨”,侧面突出了我对书的痴迷程度。善于
运用已经学过的文句,表达自己的情思,生发新的趣味,也是本文写作的
语言特色。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6
我的读书故事
受父亲影响,我从小便十分喜爱读书。家里的书架上总是堆满了各式各样
的书。我喜欢坐在书架下捧书而读,我好似被知识的海洋包围。我还常以为自
己阅了人间百经而沾沾自喜。
直到有一天……
“父亲,您能再买一些书吗?”我扯着父亲的袖口问道。“你把书架上的书
都读过了?”他很诧异,随之抽下几本书翻了翻,看了看崭新的书角,又问了
我几个关于书本内容的问题,望着我迷茫的眼神道:“读书不是囫囵吞枣,我
敢说,你从未读过一本书。”我听了此话,不服得皱了皱眉,泪水不受控地溢
出眼眶。
“噼里啪啦——”事情已经过了好久,满天火红的鞭炮与时间的忘却主已使
我心情平复,只是以后很少进书房罢了。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6
突然,父亲把我拉出了这片喜洋洋,把我带到一个小阁楼下。“上去吧,
翻翻柜子里的书,都是我少年时代读过的。”我看了看陡斜的阶梯,不情愿地
嘟囔几声,小心地爬了上去。
一到楼顶,我就被这夹杂在空气中的尘挨给呛了几声。又不禁打了几个寒
颤,想必是因为这清冷的木香味。越过一个木屏,打开了一个积满灰的柜子。
这里的场景令我吃惊,大小有序的书本互相挤着,大多数书中都夹着纸张。我
轻轻抽下一本,是巴金的作品合集。我悄悄地打开泛黄的书皮,好似打开了装
满黄金的古董皮箱盖,我看着已泛黄般的书页,轻碰着这薄而脆的纸张,我注
视着书上的的批注,大致是一些时代背景、字词含义及个人感受。望着这与书
本融为一体的笔迹,我的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我翻开了一篇名唤《小狗包弟
》的文章,这我曾经也看过,可当我再结合着父亲所作的旁批,来读这篇文章,
我的情感与思维受到了深深地撞击,我才真正明白了在“文革”下一条普通的
日本狗的命运。也是在这时我才真正的认同了父亲的话。
第22课 《礼记》二则 佳作展示6
我真的从未读过一本书,但从现在开始我要读书了。所谓读书,不是看书,
不是一直半解,是汲取知识,是升华,灵魂,是让思想去不断撞击,擦出绚丽
的火花。
我看着这本宝贝书,坐在阁楼上小心翻阅,一字一句地读着。
楼下鞭炮烟花还在盛放,楼上心中的小火华也在不断跳跃。
里外一片通红。
佳作点评:这是一篇一类考场记叙文。立意深刻,形象具体地讲述了自己
读书的两段经历,作者以小见大,明悟了一个道理“什么是真正读过一本书”
。先扬后抑是我对父亲情感变化的过程,描述自然可信,符合主人公的心理特
点。“我”的形象鲜明,这也源于作者构思的巧妙,描写的细腻,布局合理。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