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地球运动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地球运动专题

ID:503708

大小:7.05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二轮地球运动专题 基本知识回顾 地球运动基本特征 • 自转、公转基本特征: • 方向 • 周期 • 速度 北极 南极 侧视:自西向东 缩记:北“逆”南“顺 ” 俯视 1、地球的自转方向 区别 转过度数 所需时间 应用价值 太阳日 360059′ 24小时 日常作息 恒星日 3600 23时56分4秒 科学研究 2、地球的自转周期 (1).太阳日:两次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 (2).恒星日:两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24时 约为360° 1小时 约为? ?分钟 约1 ° 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 点的角速度都相等,为 15°/时。 纬度越低,线速度(v) 越大。纬度相同的两地,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3、地球的自转速度 纬度 00 300 450 600 900 线速度 (千米/小时) 1670 1447 1181 837 0 角速度 (度/小时) 15 15 15 15 0 题目演练 1.图中a、b的纬度相同,但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 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小 解析:同一纬度,海 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从图中数据观察,可知 a点线速度比b大,故a 点海拔比b点高。a地是 一个南北向的山脉。 答案:A 山 脉 2.统计资料显示,c地的年降水量比d地的年降水 量多,原因可能是: A、c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B、c地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C、c地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c地的气温高,多对流雨 解析:从线速度大小 看,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 “c地降水量比d地多”, 说明c位于中纬度迎风坡, d位于背风坡。北半球的 夏季风迎风坡应是d坡, 排除A。 迎 风 坡 背 风 坡 公转的概况  1、方向:自西向东 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一恒星年)  4、速度:59’/天。近日点(1)快,远日点 (7)慢。  5、黄赤交角:23.5° 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 太阳 春分日(3月21日) 夏至日 (6月22日) 秋分日(9月23日) 冬至日 (12月22)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自转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现象 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赤不偏)  地方时和区时 昼昼 半半 球球 夜夜 半半 球球 (1).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太阳高度角大于0 太阳高度角小于0 地平面 太阳高度角等于0 晨 昏 线 用太阳高度 表示昼夜情况 (3).晨线、昏线的判断 晨线:随地球自转 夜 昼 晨 线 昏 线 昏线: 随地球自转, 昼 夜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A B C AB是晨线 AC是昏线 A BC 昏线 晨线 昏线 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 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 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 时刻要早些。这种因经度不同而 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同一 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 上的地方时不同。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0,地方时相差4分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方时 太 阳 光 如果知道一个地方的地方时,能不能求得其他地方的地 方时呢? 步骤: 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减异加) 2、换算两地的时间差 3、利用东加西减的原则求出地方时 12时 18时 24时 6时 12时 24时 12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属经线地方时为 6 时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属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4时 6时 18时 6时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 12时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6时 18时 24时 12时 12时 6时 18时 12时 24时 24时 南半球 读图分析: 1.A地、B地的时间。 2.世界标准时间。 3.此时的北京时间。 A B 读图: 1.ab是晨线?昏线? 2.甲在乙什么方向? A:12点,B:18点 16点(伦敦时间) W W 24点(或0点) 向方转自 西 东ab昏线 南 北西北方向 互补法 西 十 二 区 时 区 划 分 0° 15°E 30°E15°W30°W180° 180° 180° 172 . 5°W172 . 5°E 东 十 二 区 十二区(东西十二区) 减 一 天 加 一 天 8日9时 7日9时 区时相同 而日期不同 165°W 165°E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 时区的范围=中央经线度数+/- 7.5° 1.已知某地的经度数,求时区数 时区数=经度/15° 余数7.5,则(商+1)为时区数 Q1:(23°N,112°E)是在哪个时区? Q2:(65°S,90°W)是在哪个时区? Q3:(0°,143°E)是在哪个时区? 东七区 西六区 东十区 时区差= 两地时区数相加(异区) “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大时区数-小时区数(同区) 2.已知两地的时区,求时区差 Q1:东一区和东八区相差多少个时区? Q2:西二区和东五区相差多少个时区? Q3:西十一区和西六区的时区差是多少? Q4: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相差多少个时区? 8-1=7 2+5=7 11-6=5 12+12=24 早一天 晚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与日期早晚 减一天 加一天 东 十 二 区 西 十 二 区 1800 0:00 例题3:读“中心为北极的示意图”,阴影 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ON的 经线为: A. 0°   B. 180° C. 60°E D. 120°W C 例题:北京时间为2008年3月1日的2点, 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范围约 占全球的: A. 一半 B. 三分之一 C. 四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C (二)、地球的公转 1 2 34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赤道面 黄道面 地轴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 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 道平面和赤道平 面的夹角为 2326地轴与 黄道平面的夹角 为6634地轴 与赤道平面的夹 角为90。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间的 夹角,目前为23度26分 1 2 34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不变 地轴指向不变 地球公转方向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3.5° 66.5° 23.5°N 23.5°S 365日5时48分46秒 公转地理意义 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 昼夜长短的变化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四季和五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11 节 气 日期 太阳直射 点纬度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春 分 夏 至 秋 分 冬 至 9月23日 3月21日 6月22日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赤道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最长,极昼范围最 大至北极圈 夜最长,极夜范围最 大至北极圈 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观察总结1:特殊日期情况) 纬度越高昼越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北半球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夏 半 年 冬 半 年 直射点在直射点在 半球,半球, 半球昼长夜短半球昼长夜短 直射点向直射点向 移动,移动, 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南 北 南 北 南 南 北 北 昼夜长短看位置,昼夜变化看移动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观察总结三) (2)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 直射点在直射点在 半球,全球昼向半球,全球昼向 变长变长南 北 南 北 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正午太阳高度 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 阳直射当地经线时的太阳高度,此时当 地的地方时为12时。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自 赤 道 向 两 极 递 减。 春分日(3.21前后);秋分日(9.23前后)。 ①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纬度分布规律 赤 道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自 北 回 归 线 向 两 侧 递 减。 夏至日(6.22前后) 北回归线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自 南 回 归 线 向 两 侧 递 减。 冬至日(12.22前后) 南回归线 0°23°26´N 23°26´S66°34´N 66°34´S90°N 90°´S 夏至日 二分日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同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90° 45° 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距太阳直射点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来增去减 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 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 同减异加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 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合理设置房屋的朝向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 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 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 屋门窗朝北。 •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有时在南,有时在北 •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在南边 • 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在北边 A B C 12 北 南 1 2 1 2 1、2表示二至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日影越长;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结合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 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 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 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 L为:L= 。 一般来说,纬度 较低的地区楼间 距较小,纬度较 高的地区楼间距 较大。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 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 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呈直角。其倾角和正 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α为倾角,h为 正午太阳高度)。 倾角=纬度差 一年四季太阳都是垂直升起而又垂 直落下,且太阳升落方位的纬度就是太阳直射的纬度。 (1)赤道地区: 如下图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图,试判断各地的大致纬度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