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地球运动专题
基本知识回顾
地球运动基本特征
• 自转、公转基本特征:
• 方向
• 周期
• 速度
北极 南极
侧视:自西向东
缩记:北“逆”南“顺
”
俯视
1、地球的自转方向
区别 转过度数 所需时间 应用价值
太阳日 360059′ 24小时 日常作息
恒星日 3600 23时56分4秒 科学研究
2、地球的自转周期
(1).太阳日:两次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
(2).恒星日:两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24时 约为360°
1小时 约为?
?分钟 约1 °
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
点的角速度都相等,为
15°/时。
纬度越低,线速度(v)
越大。纬度相同的两地,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3、地球的自转速度
纬度 00 300 450 600 900
线速度
(千米/小时) 1670 1447 1181 837 0
角速度
(度/小时) 15 15 15 15 0
题目演练
1.图中a、b的纬度相同,但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
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小
解析:同一纬度,海
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从图中数据观察,可知
a点线速度比b大,故a
点海拔比b点高。a地是
一个南北向的山脉。
答案:A
山
脉
2.统计资料显示,c地的年降水量比d地的年降水
量多,原因可能是:
A、c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B、c地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C、c地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c地的气温高,多对流雨
解析:从线速度大小
看,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
“c地降水量比d地多”,
说明c位于中纬度迎风坡,
d位于背风坡。北半球的
夏季风迎风坡应是d坡,
排除A。
迎
风
坡
背
风
坡
公转的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一恒星年)
4、速度:59’/天。近日点(1)快,远日点
(7)慢。
5、黄赤交角:23.5°
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
太阳
春分日(3月21日)
夏至日
(6月22日)
秋分日(9月23日)
冬至日
(12月22)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自转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现象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赤不偏)
地方时和区时
昼昼
半半
球球 夜夜
半半
球球
(1).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太阳高度角大于0
太阳高度角小于0
地平面 太阳高度角等于0
晨
昏
线
用太阳高度
表示昼夜情况
(3).晨线、昏线的判断
晨线:随地球自转
夜 昼
晨
线
昏
线 昏线:
随地球自转,
昼 夜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A
B
C
AB是晨线
AC是昏线
A
BC
昏线 晨线
昏线
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
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
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
时刻要早些。这种因经度不同而
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同一
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
上的地方时不同。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0,地方时相差4分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方时
太
阳
光
如果知道一个地方的地方时,能不能求得其他地方的地
方时呢?
步骤:
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减异加)
2、换算两地的时间差
3、利用东加西减的原则求出地方时
12时
18时
24时
6时
12时
24时
12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属经线地方时为 6 时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属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4时
6时
18时
6时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 12时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6时 18时 24时 12时 12时
6时 18时 12时 24时 24时
南半球
读图分析:
1.A地、B地的时间。
2.世界标准时间。
3.此时的北京时间。 A
B
读图:
1.ab是晨线?昏线?
2.甲在乙什么方向?
A:12点,B:18点
16点(伦敦时间)
W
W
24点(或0点)
向方转自
西
东ab昏线
南
北西北方向
互补法
西
十
二
区
时 区 划 分
0° 15°E 30°E15°W30°W180° 180°
180° 172 . 5°W172 . 5°E
东
十
二
区
十二区(东西十二区)
减 一 天
加 一 天
8日9时 7日9时
区时相同
而日期不同
165°W 165°E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
时区的范围=中央经线度数+/- 7.5°
1.已知某地的经度数,求时区数
时区数=经度/15°
余数7.5,则(商+1)为时区数
Q1:(23°N,112°E)是在哪个时区?
Q2:(65°S,90°W)是在哪个时区?
Q3:(0°,143°E)是在哪个时区?
东七区
西六区
东十区
时区差=
两地时区数相加(异区)
“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大时区数-小时区数(同区)
2.已知两地的时区,求时区差
Q1:东一区和东八区相差多少个时区?
Q2:西二区和东五区相差多少个时区?
Q3:西十一区和西六区的时区差是多少?
Q4: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相差多少个时区?
8-1=7
2+5=7
11-6=5
12+12=24
早一天
晚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与日期早晚
减一天
加一天
东 十 二 区 西 十 二 区
1800
0:00
例题3:读“中心为北极的示意图”,阴影
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ON的
经线为:
A. 0°
B. 180°
C. 60°E
D. 120°W
C
例题:北京时间为2008年3月1日的2点,
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范围约
占全球的:
A. 一半 B. 三分之一
C. 四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C
(二)、地球的公转
1 2
34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赤道面
黄道面
地轴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
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
道平面和赤道平
面的夹角为
2326地轴与
黄道平面的夹角
为6634地轴
与赤道平面的夹
角为90。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间的
夹角,目前为23度26分
1 2
34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不变
地轴指向不变
地球公转方向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3.5°
66.5°
23.5°N
23.5°S
365日5时48分46秒
公转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11
节
气 日期 太阳直射
点纬度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春
分
夏
至
秋
分
冬
至
9月23日
3月21日
6月22日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赤道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最长,极昼范围最
大至北极圈
夜最长,极夜范围最
大至北极圈
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观察总结1:特殊日期情况)
纬度越高昼越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北半球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夏
半
年
冬
半
年
直射点在直射点在 半球,半球, 半球昼长夜短半球昼长夜短
直射点向直射点向 移动,移动, 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南
北
南
北
南
南
北
北
昼夜长短看位置,昼夜变化看移动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观察总结三)
(2)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 直射点在直射点在 半球,全球昼向半球,全球昼向 变长变长南
北
南
北
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正午太阳高度
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
阳直射当地经线时的太阳高度,此时当
地的地方时为12时。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自
赤
道
向
两
极
递
减。
春分日(3.21前后);秋分日(9.23前后)。
①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纬度分布规律
赤 道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自
北
回
归
线
向
两
侧
递
减。
夏至日(6.22前后)
北回归线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自
南
回
归
线
向
两
侧
递
减。
冬至日(12.22前后)
南回归线
0°23°26´N 23°26´S66°34´N 66°34´S90°N 90°´S
夏至日 二分日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同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90°
45°
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距太阳直射点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来增去减
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
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
同减异加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
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合理设置房屋的朝向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
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
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
屋门窗朝北。
•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有时在南,有时在北
•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在南边
• 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在北边
A B C
12
北 南
1
2
1
2
1、2表示二至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日影越长;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结合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
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
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
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
L为:L= 。
一般来说,纬度
较低的地区楼间
距较小,纬度较
高的地区楼间距
较大。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
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
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呈直角。其倾角和正
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α为倾角,h为
正午太阳高度)。
倾角=纬度差
一年四季太阳都是垂直升起而又垂
直落下,且太阳升落方位的纬度就是太阳直射的纬度。
(1)赤道地区:
如下图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图,试判断各地的大致纬度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