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乙
海平面
1000
米
500
米
1500
米
某点高出另一地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相对高度
地面上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绝对高度
即
海拔
山
等高线
——
海拔高度
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100
400
300
200
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闭合曲线,内高外低。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中间高于两侧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
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与地貌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
5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
––
500
米以上
1000
米以下,等高线密集,
––––
海拔高度大(
10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
丘陵地形;
山地地形;
高原地形
平原地形
;
海平面(或海岸线)
-------0
米
④
等高线不能相交
: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
陡崖
处
,
等高线可以重合。
2
、等高线的基本特性
①
同线等高
: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②
等高距全图一致
: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高度差
。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
500
米、
600
米、
700
米,则等高距为
100
米。
③
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
:
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等高线判读
等高线
。
坡陡的地方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
。
密集
稀疏
山
判断坡度陡缓:
密集
——
坡度陡;稀疏
——
坡度缓。
不同幅图
可根据
坡度
=
垂直相对高度
/
水平距离
来决定。
( (等高距) (比例尺)
同幅图
相对高度
水平距离
因素有三个:
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
。
B
2
千米
1
千米
5
千米
5
千米
判定等高线地形图中坡陡、坡缓的因素有三个:
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1
、假定其中的两个因素相同,一个因素不同的情况
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坡越陡;等高线越疏,坡越缓
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相同,比例尺越大,坡越陡;比例尺越小,坡越缓
比例尺、等高线的疏密相同,等高距越大,坡越陡;等高距越小,坡越缓
4
、
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1)
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①
两点均在等高线上:相对高度
=
两点的海拔之差
②
两点不在等高线上任意两点的相对高度:为一范围值。
③
山顶的海拔高度:
山顶外等高线数值
≤
H﹤
山顶外等高线数值
+
等高距
(2)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6℃/100 m)
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
差=
0.6 ℃·(H
相
/100 m)
。
图中崖顶、崖底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陡崖的高差
650
600
500
400
300
200
A
B
A
B
A
B
如右图:
顶部A:
底部B:
崖高H:
200
≤
H
<
400
500 ≤
H
A
<
600
200
<
H
B
≤
300
(
n-
1d≤
H<
(
n+
1)d
陡崖高差的计算公式:
练习: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
100m
、
200m
、
300m
、
400m
,求城镇与
H
地的相对高度
H1
取值范围?
H
与
I
的温差为多少?
200m
< H1 < 300m H 与 I 的温差为 1.2℃ 说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 0.6℃/100m H I 城镇 河流 100 400 200 300
(
2
)断崖顶部的
E
点
海拔可能为
(
)
(
1
)河流
ab
段的流向为
( )
A.
自西北向东南
B.
自东南向西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
(2000
年高考
)12.
读图,回答:
B
D
A.59m B.99m
C.199m D.259m
(
3
)此断崖的最大高
度可能为
( )
A.150m B.99m C.210m D.249m
D
(4)
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
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
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低
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比其等高线值高。具体如下图所示:
已知:
ab>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