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4.整式的加减(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已经在小学里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在前一课时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对于这节课的学
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容易建立起含有括号的整式如何合并同类项。
这节课的情境引入用了“火柴棒摆正方形”的数学实践活动,由于本章第 1 节“字母表
示数”中已有小明、小彬摆火柴棒的活动结论与经验,为这里的小明、小颖、小刚的三种摆
法的顺利接受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为这节课创设了充满活力的情境——多种摆法,又突出了
主题思想——去括号,还从中渗透了一些有价值的数学方法与思想:化繁为简,殊途同归
(化归思想)。总之,学生一定能顺利的学好这节课,为后续学习整式加减混合运算等奠定
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去括号”是在“摆火柴棒”这个问题情境中导出的,通过小明、小颖、小刚的 3 中不
同的过程结果,最后化简结果都为“3x+1”,从中体现出“去括号”这种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然后通过比较化简前后的结论得出了“去括号”法则。然后应用、巩固其法则。正确的符号
变化是计算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反复在联系习题中巩固法则,
尤其是注重符合的正确变化,圆满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2.归纳去括号法则,能利用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
(二)教学重点
识记法则,并应用其正确解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法则的含义(尤其是括号前是“一”号的)
(四)教具准备
见配套 ppt
(五)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2
本节课由四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情境引入,导出主题;②自主探究,明晰法则;③
法则应用,归纳步骤;④巩固练习,分层评价。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导出主题。
活动内容:教材【还记得用火柴棒摆正方形时,……,这三个代数式是相等的。】
活动目的:旨在让学生明白小明、小颖、小刚 3 个同学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但小刚的结论是
最简化的,小明、小颖的结论可以利用运算律去括号变成小刚的简化结论,点明主题“去括
号”的必要性,它可以把一些式子化繁为简。
注意问题:
1、这里不要去追求“摆火柴棒”规律的来历,否则重点被转移了。
2、让学生自己比较 3 个结论,去发现一些有关结论。如:3 个结果相等,去括号可以化
繁为简或去括号的必要性等。
3、教师为了比较方便形象的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式子,可设计 PPt 一张,展示小明、小颖、
小刚三种结论等。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明晰法则。
活动内容:教材【议一议,……,原括号里的符号都要改变】
活动目的:旨在比较“去括号”前后的变化情况,即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这样较
自然地得到去括号法则。
注意问题:
1、要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究得出其结论。
2、要学生识记到位。重点是括号前面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3、可设计 ppt 两张:①将小明、小颖的化简比较后展示关键部分,如:小明 4+3(X-1)
=4+3X-3;小颖 4X-(X-1)=4X-X+1.②强化法则:把法则用 PPt 再现一次,并将一些关键词
做上记号或字体变形。
第三环节:法则应用,归纳步骤。
活动内容:【例 1:(1)……;(2)……;(3)……;(4)……。】
活动目的:旨在应用法则,化简整式(合并同类项)
注意问题:
1、充分让学生独立自学阅读几个例题,让学生归纳一般解题步骤。
2、教师完善解题的一般步骤①乘系数,②去括号,③合并同类项。本人认为这里教师要
着重强调括号前有系数的,如:-3(x-y)。先将它乘系数得:-(3x-3y),再去括号得:
3
-3x+3y,这样才不容易出错。所以可补进 PPt:如:例 1 (1)……;(2)……;直接去括
号——括号前系数为±1 的。步骤 2 步:(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例 1(3)……;
(4)……。
间接去括号——括号前系数不为±1 的。步骤 3 步:(1)乘系数,(2)去括号,(3)合并
同类项。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分层评价。
活动内容:【随堂练习:……;习题 3.6……。】
活动目的: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学习掌握情况
活动注意:
1、对于“学困生”要注重鼓励,因为他(她)们在做题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或丢三落四。
2、习题中“数学理解”要鼓励所有学生去做,因为这些题难度也不是很大。
3、可分别就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据做对题目的多少分层给予肯定。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活动内容:归纳本节课教学知识等,布置 1-2 个思考题。
活动目的:旨在使学生归纳梳理知识并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通过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
有更大的收获。
注意问题:
1、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的去归纳。这里设计 ppt1 张:知识归纳:(1)法则……;(2)
步骤:①直接去括号(二步法),②间接去括号(三步法)。
2、本人认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有些吃不饱,所以建议增加 1-2 个配套的思考题,以充
分挖掘学优生的潜能,正因如此设计 Ppt1 张---思考题:
(1)有这样一道题:已知 A=2a2+2b2-3c2,B=3a2-b2-2c2,C=c2+2a2-3b2。当 a=1,b=2,c=3
时,求 A-B+C 的值。有一个学生指出,题目中给出的 b=2,c=3 是多余的。他的说法有没有道
理?为什么?
(2)已知实数 与 的大小关系如图所示:
求 .
附:板书设计
去括号
ba、 c
cbacba −−−+− 2)(32
4
小明:4+3(x-1) 法则: 直接去括号(括号前系数为±1)
=4+3x-3; 1、…… 例 1(2):a+(5a-3b)-(a-2b);
=3x+1。 =a+5a-3b-a+2b;去括号
小颖:4x- (x-1) =5a-b。 合并同类项
=4x+(-1)(x-1); 间接去括号(括号前系数不为±1)
=4x+(-1)x+(-1)(-1); 2、…… 例 1(4):5x-y-2(x-y);
=4x-x+1; =5x-y-(2x-2y);乘系数
=3x+1。 =5x-y-2x+2y; 去括号
小刚:3x+1。 =3x+y。 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设计反思
1、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
无论从引入的小明、小颖、小刚的摆火柴棒的三种结论比较,还是从中抽象出去括号的
法则,以及练习、习题、思考题的完成,都由学生主体完成,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始终关注提高学习效率
在设计中精心设计了配套 PPt,一方面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突出重点;另一方面增大了
课堂密度,从而在单位时间内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始终关注每位学生
设计突出了既关注“学困生”(如:分层评价)的同时,也体现了关注学优生(如:2 个思
考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