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
互联系.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学习目标问题导学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知识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一排排和地面垂直的电线杆.一排电线杆中
的每根电线杆都与地面垂直,这些电线杆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答案 平行.
答案
文字语言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____
符号语言 ⇒a∥b
图形语言
平行知识点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思考 黑板所在平面与地面所在平面垂直,你能否在黑板上画一条直
线与地面垂直?
答案 容易发现墙壁与墙壁所在平面的交线与地面垂直,因此只要在
黑板上画出一条与这条交线平行的直线,则所画直线必与地面垂直.
答案
文字语言
两个平面垂直,则___________垂直于______的直线与
另一个平面_____
符号语言 α⊥β,α∩β=l,____,______⇒a⊥β
图形语言
返回
一个平面内 交线
垂直
a⊂α a⊥l题型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类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例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B⊥平面PAD
,AD=AP,E是PD的中点,M,N分别在AB,PC上,且MN⊥AB,
MN⊥PC.证明:AE∥MN.
解 因为AB⊥平面PAD,AE⊂平面PAD,所以AE⊥AB,
又AB∥CD,所以AE⊥CD.
因为AD=AP,E是PD的中点,所以AE⊥PD.
又CD∩PD=D,所以AE⊥平面PCD.
因为MN⊥AB,AB∥CD,所以MN⊥CD.
又因为MN⊥PC,PC∩CD=C,所以MN⊥平面PCD,所以AE∥MN.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反思与感悟
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有:
(1)利用线线平行定义:证共面且无公共点.
(2)利用三线平行公理:证两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
(3)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平行.
(4)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垂直.
(5)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面面平行.跟踪训练1 如图,α∩β=l,PA⊥α,PB⊥β,垂足分别为A、B,a⊂α
,a⊥AB.求证:a∥l.
证明 ∵PA⊥α,l⊂α,∴PA⊥l.
同理PB⊥l.
∵PA∩PB=P,∴l⊥平面PAB.
又∵PA⊥α,a⊂α,∴PA⊥a.
∵a⊥AB,PA∩AB=A,∴a⊥平面PAB.
∴a∥l.
解析答案类型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例2 如图所示,P是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ABCD是∠DAB
=60°且边长为a的菱形.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
ABCD.G为AD边的中点.求证:(1)BG⊥平面PAD;
证明 由题意知△PAD为正三角形,G是AD的中点,∴PG⊥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
∴PG⊥平面ABCD,∴PG⊥BG.
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DAB=60°,
∴△ABD是正三角形,∴BG⊥AD.
又AD∩PG=G,∴BG⊥平面PAD.
解析答案(2)AD⊥PB.
证明 由(1)可知BG⊥AD,PG⊥AD,BG∩PG=G,
所以AD⊥平面PBG,又PB⊂平面PBG,
所以AD⊥PB.
解析答案反思与感悟反思与感悟
证明线面垂直,一种方法是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另一种方法
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本题已知面面垂直,故可考虑面面垂直
的性质定理.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时,要
注意以下三点:(1)两个平面垂直;(2)直线必须在其中一个平面内;
(3)直线必须垂直于它们的交线.跟踪训练2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平面PAB⊥平
面PBC.求证:BC⊥AB.
证明 如图,在平面PAB内,作AD⊥PB于D.
∵平面PAB⊥平面PBC,且平面PAB∩平面PBC=PB.
∴AD⊥平面PBC.
又BC⊂平面PBC,∴AD⊥BC.
又∵PA⊥平面ABC,BC⊂平面ABC,∴PA⊥BC,
又∵PA∩AD=A,∴BC⊥平面PAB.
又AB⊂平面PAB,∴BC⊥AB.
解析答案类型三 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综合问题
例3 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平面ABC⊥平面BCD,AB⊥AC,
DC⊥BC.求证:平面ABD⊥平面ACD.
解析答案反思与感悟反思与感悟
证明 ∵平面ABC⊥平面BCD,平面ABC∩平面BCD=BC,在平面ABC内,
作AE⊥BC于点E,如图,则AE⊥平面BCD.
又CD⊂平面BCD,∴AE⊥CD.
又BC⊥CD,AE∩BC=E,AE、BC⊂平面ABC,
∴CD⊥平面ABC,
又AB⊂平面ABC,∴AB⊥CD.
又AB⊥AC,AC∩CD=C,AC,CD⊂平面ACD.
∴AB⊥平面ACD.
又AB⊂平面ABD,∴平面ABD⊥平面ACD.反思与感悟
在关于垂直问题的论证中要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
相互转化.每一种垂直的判定都是从某一垂直开始转向另一垂直,
最终达到目的,其转化关系如下:跟踪训练3 如图,△ABC为正三角形,EC⊥平面ABC,BD∥CE,且
CE=CA=2BD,M是EA的中点.求证:
(1)DE=DA;
解析答案
证明 设BD=a,如图,作DF∥BC交CE于F,
则CF=DB=a.因为CE⊥面ABC,
所以BC⊥CF,DF⊥EC,
所以DE=DA.(2)平面BDM⊥平面ECA;
解析答案
所以四边形MNB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D∥BN.
又因为EC⊥面ABC,所以EC⊥BN,EC⊥MD.
又DE=DA,M为EA的中点,所以DM⊥AE.
所以DM⊥平面AEC,所以面BDM⊥面ECA.
(3)平面DEA⊥平面ECA.
证明 由(2)知DM⊥平面AEC,而DM⊂平面DEA,
所以平面DEA⊥平面ECA.
证明 取CA的中点N,连接MN,BN,
返回1 2 3达标检测 4
解析答案
1.已 知 △ABC所 在 的 平 面 为 α, 直 线 l⊥AB, l⊥AC, 直 线 m⊥BC,
m⊥AC,则直线l,m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异面 C.平行 D.不确定
解析 因为l⊥AB,l⊥AC,AB⊂α,AC⊂α且AB∩AC=A,所以l⊥α,
同理可证m⊥α,所以l∥m.
C1 2 3 4
解析答案
2.已知平面α∩平面β=l,平面γ⊥α,γ⊥β,则( )
A.l∥γ B.l⊂γ
C.l与γ斜交 D.l⊥γ
解析 如图,在γ面内取一点O,作OE⊥m,OF⊥n,
由于β⊥γ,γ∩β=m,
所以OE⊥面β,所以OE⊥l,
同理OF⊥l,OE∩OF=O,
所以l⊥γ.
D1 2 3 4
3.已知l⊥平面α,直线m⊂平面β.有下面四个命题:
①α∥β⇒l⊥m; ②α⊥β⇒l∥m;
③l∥m⇒α⊥β; ④l⊥m⇒α∥β.
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l⊥α,α∥β,m⊂β,∴l⊥m,故①正确;
∵l∥m,l⊥α,∴m⊥α,又∵m⊂β,∴α⊥β,故③正确.
D
解析答案1 2 3 4
解析答案
4.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面SDC⊥底
面ABCD,求证:平面SCD⊥平面SBC.
证明 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BC⊥CD.
又平面SDC⊥平面ABCD,
平面SDC∩平面ABCD=CD,BC⊂平面ABCD,
所以BC⊥平面SCD.
又因为BC⊂平面SBC,
所以平面SCD⊥平面SBC.规律与方法
1.垂直关系之间的相互转化2.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之间的相互转化3.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①线面垂直的定义;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③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④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
一平面, ⑤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
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