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一、学生起点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
通过课前调查任务的布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
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学。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活动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
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
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
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但是受年龄特
征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总结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知识的表述不
是很全面、规范、准确。
二、教学任务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了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
的常用方式有哪些,巩固了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识别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的
一些现象的分析和思考。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更要
体现实践性、可操作性,增强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
意识和获取数据途径的选择,感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2.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体验统计对生
活的指导意义。
3.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节约用水
意识;通过调查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社会调查;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第三环节:数据的整理;第四环节:合作学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社会调查(提前一周布置)
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比是多少?我国淡水资源的总量
约为多少立方米?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如何节约用水?
(2)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生活中人均用水量及各年龄段的节水情况。
活动目的:在活动(1)中,通过上网查找,翻阅有关杂志、报纸等等形式让学生能够获
取更多的水资源问题,这样能让学生了解更多水资源的问题,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
品质;而在活动(2)中,学生通过他们自己设计的问卷调查展开调查采访,让学生走进生
活,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这两个
活动所收集的数据为后面制作和分析各种图表的特点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在课堂中用源于学
生真实调查的数据展开教学,必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际效果: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收集的数据要
注意广泛性、全面性、代表性。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选择的调查对象方面给予
一定的指导,使调查更有实效性。
第二环节 情境引入
我们生活的地球可谓危机重重,粮食、能源、人口……每一项都将人类的发展推向困境,
而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它所面临的危机无疑成为全球第一大危机。
2011 年以来,江西省降水持续偏少。资料显示:2011 年 6 月 1 日上午 8 时,鄱阳湖星
子站水位为 10.31 米,较前一天下降了 0.13 米。截止目前,鄱阳湖正在经历严重的旱情。
春夏之交,本应是碧波荡漾的鄱阳湖却变成了一片草场。鱼儿失去产卵地,沉水植物失去萌
芽机会,冬候鸟的口粮堪忧……鄱阳湖正经历一场旱灾大考。请大家观看《干旱的鄱阳湖》
图片。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节约用水的有关问题。(引出课题)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调查得到的数据。(选 3—4 个小组代表讲解)
活动目的:通过展示各小组学生收集的资料和调查展示,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统计图,
让学生体会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如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实际效果:
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展示、讲解亲自收集到的数据和问卷调查,从中获取了大量的
信息,亲身经历了感受生活中的数据的收集过程,而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
气氛热烈,使获取的信息更加全面。
第三环节:数据的整理
活动一:参照调查问卷整理数据并填写做一做中数据:
活动二:进行全班性的调查,完成自制水资源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统计,分小组就调
查数据做出简要的分析。
活动目的: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如何进行材料收集、整理;学会如何进行交流和表达;
学会如何运用实验研究数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发现问题、科学思考及解决问题
的能力。
实际效果: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综合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科学地认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第四环节:合作学习
内容:根据学生收集、整理的数据和调查问卷,提出以下问题:
1.观察课本第二页的三个图表,你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
2. 四人小组谈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如何节约用水?并选出代表再全班
发言。
3.学生根据小组收集、整理的数据,谈谈获得数据有哪些方法?在获取数据时注意哪
些问题?
4. 议一议: 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
学习目的: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
实际效果:不仅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一些知识,感受水资源的宝贵,而且还培养了学生
节约能源的意识与习惯。并初步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的几个过程。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1.介绍日常生活中用水问题。
2.师生互相交流总结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以及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中
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社会调查的经历和读一读总结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该
注意哪些问题?
学习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及课前的社会调查,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
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
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使大家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 6.1 1——3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体现了“生活数学”。以问题为主线,学生自主阅读、合作
交流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全过程,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学生的课
前调查,课堂展示,教师投影的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口、手、脑并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一次较好的训练。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去展示、阅读、理
解相关知识,一切问题由学生自主讨论、回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体验从事一个统计活
动大致要经历的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课堂引入提出的问
题、课中讨论的问题、课后拓展的问题均围绕“水资源”而展开,真正渗透了“节约用水”
的良好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