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章法”“情思”及“语言” 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章法”“情思”及“语言” 课件

ID:505183

大小:386 KB

页数:6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阅读的 “章法”“情思”及“语言” 2020/12/26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文言文阅读现状:           “少慢差费”“高耗低效”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死角                                                                   (钱梦龙) 2020/12/26 文言文是绕不开、搬不走的“王屋山”,让人又爱又恨 爱:作品经过岁月淘洗,里面藏有无限风光和无穷宝藏; 恨:语言荆棘重重,阻挡了领略风光和探求宝藏的道路。 望:披荆斩棘,跨过语言障碍;走进大山深处,尽情享用         其间无穷无尽的宝藏。 惜:学生都在荆棘遍布的山路上就止步不前,最终也“不         得极夫游之乐”。 怎么办呢? 2020/12/26 造成文言文阅读尴尬现状的原因: 1.文言文自身的特点: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 工的书面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存 在很大差异。 2.以前文言文高考评价方式:考查内容重言轻文; 考查方式比较单一。 3.文言文阅读教学方式:对照详尽注释,止于语 言理解和积累。 2020/12/26 文言文阅读的应有价值          “文言文”也是“文章”,既是“文章”, 它就应该具备一切文章的阅读价值。          以语言理解为基础,以把握内容为前提,以 理解主旨,并使之对自己有所启示为目标。          不应“小学而大遗”。 2020/12/26 文言文阅读的评价改革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  3.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翻译等)  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2020/12/26 文言文评价方式的变化 为什么袁宏能让桓温由“甚忿”转变为“泫然而止”?请概括 回答。                                                                       (海淀2014一模) 文中画线词语“穷神尽相”“不可枚举”,分别写出了《水浒 》和《儒林外史》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语境加以解释。                                                                                        (海淀2015一模) 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 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      (北京2015高考) 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①平公曰: “善。”②国人称善焉。③孔子闻之曰:“善哉!”                                                                                        (北京2015高考) 根据文意,将下面纪念刘公平倭的对联补充完整(任选其一)。 ⑴上联:瞻战场留千秋胜迹         下联:                                 .                                ⑵上联:                         下联:刊石颂英雄功昭天下万千年                                                                                       (海淀2016期中) 作者认为“《西游》元虚荒渺”,“《三国》不尽合正史”, “《水浒》诲人以盗”,请从中任选作者对某一作品的评价, 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自己的看法。          (海淀2015一模) “谐谑”是“诙谐逗趣”的意思。请从第二段中选取一个事例, 解说“恺之好谐谑”的特点。(3分)             (海淀高二统考) 文中说刘公平倭“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请以西场大捷为例加 以说明。                                                                      (海淀2016期中) 高考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 1.推断能力:建立起明确的联系推断的意识,养成良好 的联系推断的习惯,提升较强的联系推断的能力,突破 文言文阅读中“言”这一障碍。 2.概括能力:清晰梳理结构、准确提取信息、概括内容 的能力,把握文言文阅读中“文”的内容。 3.分析能力:利用(概述)关键内容,从不同角度或层 面分解(分析)关键内容,进而得出自己关于文章主旨 的认识(结论),在阅读中训练严谨的分析能力。 如何阅读(阅读素养) 特定的阅读取向(战略) 具体的阅读方法(战术) 文体特点 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上 阅读文言文的实质是体认它们“所言志、所载道” 阅读文言文的重点是其谋篇布局的章法、炼字炼句的艺术 阅读文言文的落脚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有机结合 文言文一体四面之间的关系 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往往是“言志载道” 的关节点、精髓处; “所言志、所载道”是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 文言文阅读的着力点 “章法考究处”——章法 “炼字炼句处”——语言 “言志载道处”——情思 阅读实践中,对“语言”“章法”“情思”顺序的处理 1.先解决语言障碍:会使学生陷进语言的荆棘丛中而裹步不前 2.体志悟道放在前:语言解码没有完成,“体志悟道”必有强贴           标签之嫌,使学生陷入五里雾中。 3.探究章法放在前:          老师先找到作品的“章法考究处”,设计问题,引导探究;          完成章法探究,必要理解词句,这时语言荆斩时,那荆棘不 再讨厌,相反还有了无限乐趣,“玩味义理,方有所益”。          章法考究处正是言志载道的关节点,探究章法的同时也完成 了体志悟道。 2020/12/26 1.披沙拣金,要言以蔽                     ——文言文章法的梳理 2.瞻前顾后,探幽寻微                              ——文言文语言的推断 3.条分缕析,洞察本质                        ——文言文情思的体悟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阅读目标 1.布置通过完成“对句”这一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引 导学生训练梳理结构、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进 而把握文言文的“章法”。 2.在阅读文章,完成对句过程中,通过有效引导,促 使学生建立起明确的联系推断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联系 推断的习惯,提升较强的联系推断的能力,进而突破文 言文的“语言”。 3.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概述) 关键内容,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分解(分析)关键内容, 进而得出自己关于文章主旨的认识(结论),在阅读中 训练严谨的分析能力,体悟文言文中古人的“情思” 2020/12/26 (一)披沙拣金,要言以蔽 ——文言文章法的梳理 “披沙拣金”针对“筛选”,根据要求删除次要 信息、无关信息,提取关键信息。 “要言以蔽”针对“概括”,进行语言加工,用 最精要的语言表述内容。 2020/12/26 1.古诗文中对句大量存在: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传统文化中“对联”这一独特形式。 3.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回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2020/12/26 利用“对句”或“对联”这一语言形式,训练学 生的筛选、概括能力。 1.给出上句或下句,以此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引 导,给学生的思维以路径,是思维脚手架。 2.要求仿照上句或下句,认真阅读作品其它相关 内容,筛选关键信息,用最精要的语言概括。 已知句的示范点:          给出了作品结构框架          暗示了什么是关键内容          给出了语言加工的方向 2020/12/26 《方山子传》一文所写方山子少壮时期和今日的情 形,差别很大,请仿照例句,结合文意,概括方山 子“今日”的情形。  少壮慕游侠,使酒好剑,发奋读书,纵论古今,乃一代豪杰, 今日                                                                                                            。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慕游侠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发奋读书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 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 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使酒好剑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纵论古今,乃一代豪杰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隐穷山(光黄、岐亭、岐山)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庵居蔬食(居庵食蔬)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弃车毁冠(弃马毁服)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会意心中(怡然自得)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 见之欤? 成光黄(一世)异人 《方山子传》一文所写方山子少壮时期和今日的情 形,差别很大,请仿照例句,结合文意,概括方山 子“今日”的情形。  少壮慕游侠,使酒好剑,发奋读书,纵论古今,乃一代豪杰, 今日隐穷山,庵居蔬食,弃车毁冠,会意心中,成光黄异人。 (1)“垓下”、“东城”、“乌江”是项羽生命最后阶段的三个 重要地点,请仿照例句,结合文意,概括项羽发生在“东城”和 “乌江”的事情。 垓下闻楚歌,难舍美女和骏马,慷慨赋诗,率众突围,被骗泽中陷 东城料难脱,难放英名与自尊,忆功怨天,独骑溃围,快战威风显 乌江拒东渡,难对子弟及父兄,无奈赠马,短兵接战,自刎故人前 (2)本文写了无名客和宋将军两个人物,宋将军作为陪衬人物来 突显大铁椎的性格,请根据对宋将军的描述来描述无名客。 宋将军雄健善击,欲挟矢助战大铁椎,被置堡上,屏息观战,股颤 欲堕 无名客少言健啖,望挥椎痛击响马贼,决斗旷野,快意杀敌,绝尘 而去 2020/12/26 《项脊轩志》第一段先抑后扬,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意在 表现对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的眷恋之情,请仿照例句,结合文意 ,概括项脊轩修葺后的变化。 百年老屋,逼仄昏暗,尘泥共雨水齐下,无处可置几案 葺后轩子,洞然增胜,万籁与静寂并存,每时能寄情趣 《项脊轩志》中“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成为贯穿 全文的意脉,请仿照例句,结合文意,概括项脊轩中“可喜”的 内容。 诸父相隔,家遇两变,室坏难修,命途多舛,阁里多可悲 母问饥寒,祖期孙成,遭火不毁,夫妻情深,轩中多可喜 2020/12/26 (4)根据《祭十二郎文》的相关段落,完成下列对句。 ①叔侄情深 身世家世,两世一身,幼小难知其中悲苦 三别三会,两地一念,年轻不料永远相隔 ②人生无常 少强者亡殁,长衰者存全,理难推寿未知 盛德者嗣夭,纯明者失泽,天难测神未明 ③呜呼哀哉 衰者将死,悲之有期;孩提未成,岂冀成立 疾者未忧,竟此殒生;亡期不知,何能释怀 ④言有终,情难止 吊慰家属,安排守丧,竭力迁葬祖坟,事事难忘慰亡灵 生难相养,死未相守,唯求长成子孙,念念无期痛余生 2020/12/26 1.大兵压境,小国告急。 2.郑文公诚心悔前过,烛之武大义赴敌营。 3.勇毅闯虎穴,巧言退秦师。 4.秦穆公度势盟郑,晋文侯审时班师。 请用简洁的语言(或一副对联)概括各段内容。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智退秦师 迫晋撤围 围郑 受命 退秦 撤围 (一)行刺准备                                                                 赤心系燕,求信为亲敌,情动於期获献首, 深恨于秦,闻教以报仇,理服荆轲遂自刎。 (二)匆忙出使 哀长者,求匕首,寻勇士,荆轲仍有待,迟不发; 疑忠臣,遣副手,逼英雄,义士和悲歌,渡易水 (三)廷刺秦王 从容入秦廷,图穷匕见,大事将成, 可惜助手无能,断股倚柱笑骂,声传千古; 自负见燕使,袖绝身走,小命即无, 幸得群臣机智,负剑击轲方脱,目眩良久。 主人有罪欲逃亡,舍人看透根本,建议请罪求赦免,有幸得脱; 国家有难计未定,相如参得肯綮,主张宁许负秦曲,奉璧入秦。 秦王取璧赴约,盛气凌人,终无奈设礼难得璧,自取其辱; 相如施计得璧,无所畏惧,后从容遣使暗回国,完璧归赵。 相如赴会,面斥秦王显国威,命缶为赵,不辱使命; 廉颇留守,预立太子绝秦望,陈兵境上,做好后盾。 相如为国避锋芒,劝舍人礼让,胸怀坦荡; 廉颇倚功宣恶言,闻宰相宽容,负荆请罪。 (二)瞻前顾后,探幽寻微 ——文言文语言的推断 1.为什么要推断 传统学习:对照注释翻译文章,                        梳理记忆语言重点。 学生现状:一翻开教材就读懂文章,                        一走上考场就束手无策。 2.怎么推断 “瞻前顾后:           前后文推断、已未知推断、整局部推断                            (语法和语意推断)                     “探幽寻微”:寻求关键词句的理解 3.怎么落实推断能力训练     深入研究文本,精准选择有推断价值的训练点      1.语言点直接影响着文本内容和中心的理解。      2.语言点不属于学生已知积累,有一定难度。      3.语言点通过语境信息或已知信息可以理解。 2020/12/26 语法+语意推断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 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 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 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 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十九年前,我在岐山,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 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 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 飞鹊。 语意推断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隐居   B. 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有精神的样子   C.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犹:依然   D. 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A  后文“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 山中,人莫识也”——前后文推断  B  前文“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亦”   ——前后文推断 C  后文“而岂山中之人哉” ——前后文推断  D 前文“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全文:今日方山子也是一隐居奇人——整局部推断 语意推断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             A. 致使    B. 纵使    C. 假使    D.让 (1)前文:“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全文:方山子未为官             后文:“今已显闻” 前后文推断    整局部推断   已未知推断 (三)条分缕析,洞察本质 ——文言文情思的体悟 “条分缕析”是说要把分析对象分解成不同的部 分,即从不同角度或层次理解分析对象 。 “洞察本质”是所分析的目的,是为得出对象所 具有的本质属性。 2020/12/26 8.“谐谑”是“诙谐逗趣”的意思。请从第二段中选取一 个事例, 解说“恺之好谐谑”的特点。 11.“剪烛看吴钩”一句,简洁凝练而富有意蕴,请作简要 赏析。 12.张孝祥深受苏东坡影响,词作也颇具豪放之风。请从主 题、意境、语言中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词的豪放风格加以 分析。 17.文章第三部分说“我们在《茶馆》里就可以看到许多相 声段子”。文中提及了相声语言的哪些特点?请从引文部 分(王利发与唐铁嘴对话)举出一例,对其中的一个特点 进行分析。 分析: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 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 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 的关系。 何为分析? 首先明确概念 7.苏轼见方山子“耸然而异之”,“异之”是“认为他奇特、与 众不同”的意思,请从文中选取一例, 解说“他奇特、与众不 同”的特点。          他晚年隐居于光州、黄州时,住茅草屋,吃素食,放弃坐车 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家里四壁萧条,可妻子 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分析对象)          他这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显得非常奇特,与众不同。(得 出结论) 找准学生的欠缺点 “恺之尝因假还(乡),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 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布帆无恙。’”(一件事情) “恺之好谐谑”(本质属性) 顾恺之回家途经“破冢”时,殷仲堪借给他的布帆被风 吹坏,顾恺之在写给殷仲堪的信中说,地名破冢,自己 果真破冢而出。(但)行人安稳,布帆无恙。(一件事 情)可见凯之诙谐逗趣。 (本质属性) 这叫解说(解析)吗? “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 佳境’。”(一件事情)“恺之好谐谑”(本质属性)         顾恺之吃甘蔗的方式与众不同,经常从尾(上)部 吃到根部,他说这样可以享受渐入佳境的感觉。 (一件事情)可见凯之诙谐逗趣。 (本质属性) 这叫解说(解析)吗? “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 顾恺之吃甘蔗的方式与众不同,经常从尾 (上)部吃到根部,他说这样可以享受渐入佳境 的感觉。          吃甘蔗本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他从中挖 掘出生活的哲理意味。               真可谓诙谐逗趣。 顾恺之回家途经“破冢”时,殷仲堪借给他的布帆 被风吹坏,顾恺之在写给殷仲堪的信中说,地名破冢, 自己果真破冢而出。(但)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布帆搭起的帐篷状如坟冢,布帆被风吹破,人从里 面走出,正是破冢而出。在这里,凯之把名词破冢活用 为动词,以调侃的口吻说出了自己的处境。          恙是病的意思,凯之说布帆没有毛病,使用了拟人 手法,以调侃的口吻说出了自己的处境。                        真可谓诙谐逗趣。 7.苏轼见方山子“耸然而异之”,“异之”是“认为他奇特、与 众不同”的意思,请从文中选取一例, 解说“他奇特、与众不同 ” 的特点。          他晚年隐居于光州、黄州时,住茅草屋,吃素食,放弃坐车 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家里四壁萧条,可妻子 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分析对象)          他这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显得非常奇特,与众不同。(得 出结论) 这叫解说(解析)吗? “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 他晚年隐居于光州、黄州时,住茅草屋,吃素食,放弃 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家里四壁 萧条,可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分析对象) “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 1.生活方式:晚年间,他在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 面一切从简,追求自然。 2.生活态度:在外人看来,他的这种生活非常艰苦,可 是他和家人却过的怡然自得。在人人追求富贵、权势的 社会中,他却安贫乐道。 他这种隐居山间,简单生活的方式、安贫乐道的 生活态度显得非常奇特,与众不同。 (本质属性) 《方山子传》中苏轼见方山子“耸然而异之”,“异之”是“认 为他奇特、与众不同”的意思,请从第文中选取一例, 解说“他 奇特、与众不同”的特点。          他晚年隐居于光州、黄州时,住茅草屋,吃素食,放弃坐车 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家里四壁萧条,可妻子 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分析对象)           晚年间,他在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一切从简,追求 自然。在外人看来,他的这种生活非常艰苦,可是他和家人却过 的怡然自得。在人人追求富贵、权势的社会中。(分析过程)他 这种隐居山间,简单生活的方式、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显得非常 奇特,与众不同。(得出结论) 说方山子奇特和与众不同大多是基于对大众和普通人的 比较,所以我们不妨这样问:方山子与普通人相比究竟不同 在哪里?如此,答案便不言而喻。           方山子遇故人,大方邀请同宿,丝毫不在意屋室的鄙陋, 哪怕四面简索却与家人怡然自得。这不同于世人面对贫穷的 羞耻而更加追求富贵的生活态度,方山子洒脱的性格注定了 他会走上一条不同于世俗的路,自由与清静远比富贵与享乐 更加迷人。唐代有刘禹锡陋室中苦作乐,宋代也有方山子乐 得贫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在拼命谋求名利的人眼 中怪异到无法理解,却在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人心里理所 应当。          所以,他奇特,与众不同的特点大抵是说他不同于世俗 的洒脱,超然物外的性格与态度。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皆弃不取, 独来穷山中,此岂无 得而然哉?”这句话告诉我们,方山子如果愿意,是可以做大 官的。但他偏偏抛弃荣华富贵,来到穷乡僻壤,并且很享受这 种生活,与普通人不一样。           在绝大多数人都渴望考取功名,被禁锢在寒窗苦读,只为 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时候,方山子明明有着良好的条件,却 退出竞争,甚至远离世俗,开始修身养性,这说明他有着超出 常人的远见和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在别人看重物质上的享受 时,他却注重自身的完善和心灵的圆满,他懂得自己真正想要 的,不是身体的享受,而是精神的享受,这两者是不可以混为 一谈的。别人的不理解,没有成为牵绊他的脚步,这也是我极 为欣赏的一点。 文中苏轼对方山子“耸然而异之”,认为他是奇特而与众 不同的。文中描述方山子的家族“世有勋阀”,“河北有田, 岁得帛千匹”。若为官则“今已显闻”,若持家则“足以富 乐”。然而明明坐拥如此财富,明明可以在官场显达一方,却 偏偏遁隐穷山,舍弃了千万时间人追逐的。他对那些伸手可获 的东西弃之若履,而却在世间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甚至惶恐 厌恶的环境中怡然自得,甚至颇为欢喜。这足以见他的奇特与 与众不同了。这种不同的本质还在于他有区别于凡世之人的本 心,与世人被繁华所迷住了双眼不同,他会意心中,追求真正 的宁静与自由,这就是他最独特的地方。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情感真挚动人, 有两大显著特色。          (1)此文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 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可 谓细节“撩”情;          (2)此文语言质朴,不加藻饰,不故作惊人之笔, 只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 实实地回忆,可谓质朴“增”情。         请在“细节撩情”和“质朴增情”两个角度中任选 其一,从文中选取一例进行分析。 2020/12/26 一树枇杷 一笔质朴          归有光补记娶妻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不过寥寥几笔。 “问古学书”,转述小妹的天真问询,轻描淡写的笔触似在叙述 再平常不过的家常琐事,却无端端勾勒出一幅红袖添香,耳鬓厮 磨的夫妻恩爱图。平铺直叙,冼练直白,平静地道出:“六年, 吾妻死”也不见词句中流露出丝毫惊骇之色,笔底却有温情脉脉 流淌。何以见得呢?“室坏”即“妻死”,由“室坏不修”可见 作者的内心是情郁于中的。不由想起《花间集》中描写闺中女子 因思念丈夫而废了梳妆,那份不着一字的思念胜却千言万语。既 已物是人非,便任缱绻深情此消彼长。作者并未用大量的笔墨渲 染悲情,只在末尾用明净的一笔勾出一株枇杷树。伊人已去,树 已亭亭。年华易老,茕茕而立。质朴之处,动人非常。 作者在写叔伯父分家,家庭零落时,不选叔伯父的行为 语言来加重笔墨,而是用三个细节来进行描写。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与上文“通南北为一” 形成对比。一向团结一体的家庭用墙来分出内外也挡住了彼 此间的情谊。由实在的墙变为心中的墙,体现关系由亲变疏。          其后再一处细节“东犬西吠”“鸡栖于厅”,本身彼此 熟络的关系到变得疏远,连动物都由熟悉的亲昵转为攻击的 犬吠。用动物的本能来抒发,更为直接,直击人心。          最后再以“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表现隔 阂越来越深,感情越来越淡的层层递进。再一次把由篱变墙 转为亲人间亲情由浓转淡,由亲到疏再到更疏的变化过程。 从细节入手上升到情感变化。          由此可见,作者用三个细节就将情感的变迁和心中不必 言说的感慨和悲凉写出。可谓是“细节撩情”。 阅读《项羽之死》,从下面三题中任选一题写一段不少于150字 文段。 (1)文中写到项羽三次提及“天之亡我”,你认可项羽的这一 说法吗?结合文意谈谈你的感受。 (2)司马迁评价项羽“自矜功伐”,你认可这一评价吗?结合 文意谈谈你的感受。 (3)李清照在《咏项羽》中写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你认为项羽称得上“人杰”或“鬼雄”吗?结合文意谈谈你的感 受。 是什么导致了项羽的失败            从客观角度来讲,“天之亡我”的理由并不现实,仔细 分析,我认为项羽在政治上以及性格上的简单鲁莽,是项羽 失败的重要因素。          垓下之围中,刘邦以四面楚歌的假象迷惑项羽,使其以 为楚地已为汉军所有,从而失去斗志悲观颓废。这样一个不 费兵卒的计谋算不得高明却有力打击到了项羽的斗志,不禁 使我们思考:身经七十余战的大将,为什么不冷静分析战局 而是真的简单轻信假象,而就此失去希望了呢?试想,如果 项羽更加谨慎一些,深想一层或许就可以推翻计谋,凭着过 人胆识与带兵实力,威风突围,东山再起。然而,这一切只 是我们的联想。西楚霸王的故事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尾。          因此,与其说天意如此,不如说性格至此。 居高自傲的项羽           在东城被围困时,项羽只剩二十八骑,估计不能逃脱时,竟 感叹是“天要亡我,并非我指挥作战的错误”,又追忆了他当年 如何骁勇善战。一个人在穷途末路之际先是怨天,后仍陶醉于自 己过去的功劳,不知幡然醒悟,可见其刚愎自用。接着,他为了 证明自己的英勇,竟让仅有的人分开,自己一人斩汉将,尽显威 风,最后只为听部下一句认同就满足。这是何等的不识时务?在 生命的最后,项羽依旧不考虑部下的死活,只为展示个人英雄主 义,为留下一丝无意义的脸面而战。只知追忆往昔功绩,过早地 放弃希望,又不肯丢下尊严,始终沉醉在西楚霸王的旧梦中不能 自拔,把自己的骁勇功绩当做炫耀,特别是临死炫耀的资本,毫 不反省自身过错,将一切怪罪于天的自负言行。正好符合司马迁 对其的评价“自矜功伐”,即居功自傲。 拒渡乌江,堪为人杰          在项羽生命中的最后三个阶段中,乌江之畔的情形最 为荡气回肠。项羽本已行至乌江畔,又偶遇侠肝义胆的亭 长愿载他东渡,事情至此,完全可能发生与结局截然不同 的后续——项羽回归江东,一方称王,来日尚可东山再起。 但他决然不渡,放弃了最终的生还希望。令人印象深刻的 是一个“笑”字,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生 死抉择的重若千钧,项羽却举重若轻,慨然一笑,三千世 界在他的眼中似不足为道。他是万念俱灰了吗?不然。项 羽因自知有愧,无颜见江东父老,知耻重义,宁愿在强弩 之末血洒疆场,也不愿苟活。他并不悲壮,有的只是视死 如归的豪情和一位将军始终屹立不倒的英雄气节。即使在 生命的最后关头,仍能保持不屈的尊严和秉性,慷慨赴死。 何言不堪为人杰? 1.本文从种树写到了做官,谈谈你从中体会到的为官之理                                                                         ——《种树郭橐驼传》 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 岂独竹乎?”作者说的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不只出现在画竹上,你认 为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3.文章三次写到“吾去矣”,活现一位隐身民间的豪侠形象,有神龙 见首不见尾之致。请结合文章内容, 解说“大铁椎”豪侠的形象。                                                                            ——《大铁椎传》 4.本文收入《古文观止》,其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祭十二郎文》 瞻前顾后,探幽寻微——文言文理解之推断能力;          披沙拣金,要言以蔽——文言文理解之概括能力;          条分缕析,洞察本质——文言文理解之分析能力。         是我们为真正实现文言文阅读的应有价值而提出的 三个能力发展目标,要把这些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求老 师把功夫下在课前,下在课程任务的设计上,真正设计 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把课堂真正 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去发 展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此,一定能改变文言文阅读教学 的一些尴尬局面,真正实现文言文阅读的高效率。 2020/12/26 如此阅读 实现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了吗?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2020/12/26 多谢耐心倾听!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