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傲奇才
——
李白
世人对李白的评价
•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
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吟咏留千古, 声名动四夷。 ——白居易
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皮日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长什么样子?
•什么性格?
•哪里人?
•经历过什么?
•理想是什么?
•粉丝 魏颢
•“眸子迥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
流酝籍。”
•“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
•“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级之表。”
• 司马承祯
外貌协会
•1、宰相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2、帝王师
天外理想
政治神话政治神话“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
一飞冲天。”(跨越式发展、不参加科
举、自荐、引荐)
画风突变·自荐信
•夸自己身世不凡、行为品格不凡、当官的不
凡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
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
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
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
此此处处不留不留爷爷,自有留,自有留爷处爷处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擅用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手
法),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诗风豪
放飘逸。他的诗留传下来的近千首,各体
皆备,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尤以七言歌
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其诗气象宏
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
新自然,余味无穷。杜甫称赞其诗“笔落
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701~762)
• 李白的生平经历,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 701—725 二十五岁以前的蜀中生活时期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
(701)。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
因罪徙居中亚。李白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
吉斯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
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
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
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
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
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
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
想的根苗。
• 2. 726—742 二十六岁至四十二岁之前以湖北安
陆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时期,
•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
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
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
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多
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渡荆门送别、
《望庐山瀑布》、《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
已经成熟。
3. 742--744四十二岁至四十五岁,应召入长安,三年供
奉翰林期间
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
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天大
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
的诗句,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
碎了他的幻想。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
政,诗人“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
书》)的志愿无法实现,结果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
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这一
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
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
《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
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唐玄宗妹妹) 司马承祯司马承祯
元丹丘
(道人、李白盆友)
御用文人
礼遇极高的接见
•《步辇图》 七宝床
•“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
• 出自李阳冰写的序
•
•贺知章 “谪仙人”
翰林待诏(翰林供奉)
•陪皇帝娱乐诗文
•无品级的官,有工资
以诗以酒宣泄
翰林学士
挂一个别的官职拿工资
•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规范于唐朝。鼎盛于明朝,
终结于清朝。
•中书舍人(起草诏书) 抽调现任官员
(翰林待诏) 翰林学士
忙
翰林院
翰林学士院
唐玄宗、李林甫、杨玉环、高力士
• 《酉阳杂俎》段成式 《国史补》李肇 “ 力
士脱靴”没有史实依据、不合理
•高力士:辅政 绝对忠诚 精明
• 将军(玄宗) 二哥(太子) 阿翁(其他皇子)
•杨玉环:太真道人
李白离开
清平调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奉诏写诗
唐玄宗看
李龟年唱
•李林甫:玄宗代言人
• 奸臣、口腹蜜剑 听话 16年宰
相
•(张九龄:儒家 宰相)
• 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
错失得到“政治家一样的尊重”的
机会
•用诗宣泄、用酒宣泄
•史料记载说,唐玄宗恐其言温室树
•赐金放还:保全文人的体面
•
•诗人名声更大
•脾气没改依旧政治天真
• 4. 744—755 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以梁园为中心的十载
重新漫游时期
• 天宝三年(744)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
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历时
十一年,“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
士李君碣记》),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
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天宝三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
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
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这一时期,是诗人
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将
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等。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
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
考学位
•跟高适、杜甫漫游完了之后
齐州 高天师(道教方面很有名的
领袖)
授予道箓
通过裘马清狂的漫游的生活来麻痹自己
寻找一个精神上的支点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怒魂
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
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亲
崖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梦游天姥吟留别》
始终无法摆脱入世思想
心机漫游
•洛阳、河北、山东、金陵、
扬州
• 5. 755—762 五十五岁至六十二岁,从“安史之乱”参加
永王李璘幕府直至去世
•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
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不料永王
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
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
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
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早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
了当时的心情。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
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
折回,“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
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
御十九韵》),宝应元年(762)十一月,病死在他的族叔
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
•安史之乱 躲起来等待时
机
•马嵬坡事变
•李璘心腹韦子春
•“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
相似须上望夫山。”——得意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 锣鼓未敲,准备开唱,却已谢幕
• 入狱
•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衰,世人皆欲杀,吾意
独怜才。 ——杜甫《不见》
• 说法:
• 郭子仪给说的情
• 喝醉捞月亮的时候死的
• 骑一头鲸上天了
死亡之谜死亡之谜
绝处逢生
•送信高适 交游关系中断
•宋若思 (御史中丞) 担任幕僚
•《为宋中丞自荐表》“怀经济之才,抗巢
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
一命不沾,四海称屈。”
•自己对国家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
妻室
• 1.许氏,(原名许紫烟)结发妻子,高宗
时期的宰相许圉师(许绍最小的儿子)的孙
女。
• 2.刘氏,南陵名家之女儿,同居后分手。
• 3.宗氏,东鲁人。李颇黎的生母,李白
的侧室。以外不详。
•
• 第一个妻子,是公元727年在湖北襄阳经过朋友孟浩
然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
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
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
他非常的郁闷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这
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
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
双方的婚姻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其子名:伯禽(小字
明月奴);女名:平阳。许氏于公元738年去世。
• 第二个妻子,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
年、距第一任妻子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
女人。不久,因为刘氏有些看不起李白,李白愤而离开。
•
• 第三个妻子,公元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
人结婚。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
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
留很久。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
箓,路过任城,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李
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
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
产就交给了妻子。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
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将进酒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
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
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
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
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
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
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
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
游太清。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蜀道难
•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
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
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
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
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
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
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