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竞赛
必答题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
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
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
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
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
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
阴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
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
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
’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
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
葬故乡。
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
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
的儿子。)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
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
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
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
祭祀社神。
A 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
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
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
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
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
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
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 “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
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
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
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
.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
之意。
D皇帝的庙号。
6.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
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
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
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
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
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C (“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
死当称为“崩”。大夫死曰“卒”,士死
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
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
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
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
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A (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
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8.下列哪位词人生活于两朝之交?
A、李煜 B、苏轼 C、李清照 D、苏武
C、李清照
9.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典籍是( )
A.左传 B.旧唐书 C.清史稿 D.明史
C.清史稿
10.秦朝因秦始皇叫嬴政,故改“正月”为
“端月”。晋代晋景帝叫司马师,故改“
师”为“帅”等等。这是一种( )文化
现象?
A避讳 B避嫌 C改名 D换名
A避讳
11.王勃是哪个时代的诗人?他的死因是什么?
( )
A、初唐 病死 B、盛唐 溺死
C、初唐 溺死 D、盛唐 病死
C、初唐 溺死
12.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
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D饺子
13.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B巧果
14.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
A《牛郎织女》 B《孟姜女》 C《白蛇传》
D《山海经》
D《山海经》
15.“文武二圣”指的是__
A、孔子 曹操 B、老子 关羽
C、孔子 刘备 D. 孔子 关羽
D. 孔子 关羽
16.古代音律分为分为五音,其前后顺序是(
)
A. 宫、羽、角、商、址
B. 宫、商、址、角、羽
C. 宫、商、角、址、羽
D. 宫、羽、商、角、址
C. 宫、商、角、址、羽
17.曹操率领部队出征,其马惊而踏麦,为严明
纪律,其割须自罚,请问这是什么刑法?
A髡刑
B大辟
C汤镬
D刖刑
A髡刑
18.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
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
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本词对应的节令是( )
A人日 B元宵 C社日 D七夕
D七夕
19.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
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本诗对应的节令是( )
A人日 B寒食 C社日 D上巳
B寒食
20.相传“推敲”一词出自唐代诗人( )的
诗作。
贾岛
21.下列人物与所受刑罚不匹配的是:
A袁崇焕 凌迟
B孙子 流放
C宋江 黥刑
D商鞅 车裂
B孙子 流放
22.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
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本诗对应的节令是( )
A人日 B元宵 C社日 D上巳
C社日
23.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
是(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D.柳永
24.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抢答题
甲 乙 丙 丁
子
丑
寅
1.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
个历史故事?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C苏武牧羊
2.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
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B杨贵妃
3.下面不是以职业来称呼其名的是( )
A、 庖丁
B、师襄
C、孙膑
D、弈秋
C、孙膑
4.期颐”是古代表年龄称谓的词,它指多少岁
?( )
A、五十岁
B、七十岁
C、八九十岁
D、百岁
D、百岁
5.哪一个表示官职提升( )
A起
B擢
C补
D夺
B擢
6.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
始创于何时?: ( )
A隋朝
B宋朝
C唐朝
D汉代
A隋朝
7.“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
流火”指的是:( )
A、天气炎热似火;
B、天气渐渐转凉;
C、流星异常出现。
B、天气渐渐转凉;
8.下列句子与所给出的传统节日的特点或
文化内涵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清明节:祭祖吊贤,路上行人欲断魂。
B.端午节:芳草美人,驿外梅花香如故。
C.中秋节:寒蝉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
D.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B.端午节:芳草美人,驿外梅花香如故。
9.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C登高采菊
风险题
甲 乙 丙
子
丑
寅
1.今年是鸡年,请问鸡位列十
二生肖第几位?
10
2.某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沙枣花》
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5元来计算(只
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他在写领条
时,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
已领金额:——元。
壹佰肆拾
3.汉字六书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
转注、假借。“山”是象形,“刃”是指
事,“吗”是形声,“休”是会意。请就
象形、指事与形声各举一例。
4.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
交的朋友叫(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 );在遇到磨难时
结成的朋友叫(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
“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
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
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
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贫贱之交 金兰之交
刎颈之交 患难之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
门世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
和级别多有不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
粮草、被服等物资。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
之神,后也指国家。
A (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
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
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
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
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
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
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D “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7.以下哪一个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
A.告老 B. 乞骸骨 C.左除 D.致仕
C.左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