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应试作文方法之开头方法
开 头
2020高考作文备考——考场作文开头技术 课件共32张PPT
2020高考作文备考——考场作文开头技术 课件共32张PPT
一、开头的重要性
• 1、区别于文学创作。写作时间限制。
• 2、评卷老师,有限时间,审美疲劳。
• 3、第一印象,高分节奏。
二、失误例析
一、开头完全撇开原材料或任务要求,或
对原材料断章取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给人另起炉灶或似是而非的感觉。
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学生失分的一大因素:
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1、不知道要引述材料;
2、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
处才出现;
3、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写议论文,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
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
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
材料和写作要求则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
炉灶的感觉。
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
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
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与一般的回
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
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
忌。
1、不知道引述材料,不管任务,空发议论
2、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
3、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
4、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
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学生开头引述材料失当的表现:
①极尽铺陈抒情,流于矫情煽情。
②故意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看似华美,实则空洞。
③另起炉灶,由故事、时事、歌曲、名言等导入,故弄玄
虚,大设迷魂阵,不着边际。
④抓住原材料中只言片语,任意发挥。
⑤采用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写议论文最常见的开头模式,
开门见山,直接亮明观点,而将原材料移后变为论据,这
种开门见山的开头模式作为新材料作文可能就不太合适,
虽然中心观点是合乎题意的,但它是怎么来的,与原材料
有何关联?作文一开始即让人摸不着头脑。
比较两段同材料作文“学生作弊”一事的写作开头构思
(学生判断分析哪段开头更合适)。
【材料题目】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
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
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
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
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
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
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从老师、家长或校方
任选一角度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脱离任务,撇开材料,只谈“诚信”)
片段一:什么叫做诚信?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
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她)讲文明、讲信用;处处
受人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她)的存在。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做人
做事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人心,缺的是诚信,人人得去寻
找诚信的机会和条件。有的人只是求别人有诚信,而自己
就很难用诚信来对待他人。在文明发展的今天,更应该体
现人事的诚信度,却结果令君大失所望。所以从现在开始,
我们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我们要言而有信,不能言而无
信。正所谓“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一言九鼎……”。
片断二:
28名高二学生,仅仅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竟然置
诚信于不顾,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来欺骗老师。这
种缺乏诚信行为看似只是学生的问题,其实,原因可
以追溯到家庭与社会,在学校中,只不过是暴露出来
而已。缺乏诚信,是多方教育缺失的结果。我认为女
教师的处理虽有些严格,但这种严格对待抄袭作业的
行为是必须的,这不仅关乎到学生的未来,更关乎到
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
(紧扣任务,分析材料,明确观点)
2019 佛山一模,作文是以现代眼光阅读古典名著的漫画
材料作文,其九号文《品经典、悟学问》一文开头引论
部分:
“21 世纪,信息高速发展,数字化产品掀起一层又
一层浪潮,当人们沉浸在数字化时代的便利之时,试问,
有多少人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有多少人能浸心于
老祖宗的文化,汲取穿越时空的华夏文明?我认为:我
们要学会品读经典,并善于从中吸取营养,悟出学问。
”
文章开头一段没有提及原材料漫画内容,而是径直
从现实谈起,文章的立意也与漫画材料的核心———以
现代眼光阅读古典名著若即若离。
又如 2014 年广东高考给的是黑白照片时代、数码技术时
代与感情记忆的材料,一考生以《时代亦变,亲情仍在》
为题开头这样写道:
“曾有位名人说过:‘人类是感情的动物,若没有感情,
那么他就是连禽兽都不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师生
情等,都能流露出人们最真实的一面,时代不断地变化,
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这段开头,除了杜撰名人名言,
观点武断外,只抓住材料中隐含的“情感”一词,无视材
料中提到的“黑白胶片时代”“数码信息时代”的背景,
单纯谈感情,一开篇就走向了不归路。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写作的起点,表
达交流的出发点,立意的基础和说理
的依据,因而,写议论文开头应该引
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论证时还要回
扣材料。
2019年广州一模标杆作文《用制度之门,维护图书馆》一
文的开头就提供了较好的示范:
“近日,一中学的无门图书馆引发了热议,初闻此消息,
我不禁感慨喜悦,以余观之,‘无门图书馆’是自律自觉
条件下的文化新态势。久思之,深觉不妥,宜恢复制度更
好!”
开头七十余字,先用一句话概括原材料 150 余字的内容,
准确把握了材料的核心,接着分两层点明自己对材料由浅
入深的理解,脉络分明,观点鲜明,要言不烦。
二、引述材料时容易出现抄袭、过简或过略等问题。
1、喜欢简单抄袭原材料,或添油加醋地进行扩写,或一
笔带过,文章一开头即用“看了这则漫画”“最近读了这
则故事”“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之类的废话代替材料的
引述,把作文等同于一般的问答题,过于简略,机械呆板。
会让没看过材料的人不知所云。态度问题,思想懒惰。
2、或有意无意歪曲原材料的意思,概括不准确。审题出
现偏差。走入歧途。无药可救。
3、过于详细,就削弱了文章后面的论述力度,犯头重脚
轻之病。
改进态度,全面地审读原材料,有针对性地简述原材料,
开头引述原材料力求准确、清晰、简明。凡材料中与论点
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与论点密
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
引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
发论点的要求
2013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给的材料有 200 多字,
开头部分很容易犯断章取义、头重脚轻的毛病,河南一
题为《勇气助你行天下》的考生是这样开头的:
“年轻的徒弟根据师傅周密的设计方案,敏捷果断
地解决了切割宝石的难题。他的成功向我昭示了一个道
理———做事需要有经验,更需要有勇气。”
这位考生只用 31 个字一句话便精炼概括了事件的重
心,并顺势提出全文中心,可谓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三、开篇由其他相关或相近材料导入,但
与原材料前后衔接不自然。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
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
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
热爱。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
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
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
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
四、开头引述材料,但未注意提出观
点,或二者间的过渡衔接处理欠佳。
1、“引”而不“提
”,为引述而引述,
似乎忘记了议论文开
头的中心任务是针对
原材料和任务提出自
己的观点。
2、“提”而不明,中心观点
含糊不清;或“提”而不自
然,粗暴武断,不够自然;
3、“引”“提”前后脱节,
引述的材料内容与自己的观
点不一致,甚至前后矛盾。
【小结】
不知道引述材料,不管任务,空发议论
无论选择“学生”、“教师”、“家长”还是“学校
”中的哪一个角度,都要首先对材料中给出的就“学
生作弊”一事是宽容还是严惩,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
度,并紧紧围绕材料所给任务展开,而不能另起炉灶,
不管任务,空发议论。
某乡村小学生的上学路上有一条河沟,春天涨水
时,身材高大的男校长总是到河边接送学生,背他们
淌水过河。为此,他得到普遍的好评,不久,被提拔
到高一级学校任职。接替他的是一位身材矮小的女校
长,她只能站在河边,指挥学生强帮弱,大帮小。此
外,她不断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了拨款,在河沟修
建了小桥。不过她从未得到过表彰奖励。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
体验与感悟,谈谈你的看法。要求:①自选角度,自
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
实例解析 哪位同学开头写的好?
甲同学:身材高大的男校长背着学生们淌水过河,人们看见了他脖
子上淌着的汗水,他湿漉漉的裤腿,看见了他每走一步中夹杂着
的热诚与真挚,爱心与奉献,这让他受到了民众的赞美,最终得
到领导的赏识,提拔到高一级的学校做校长。然而身材矮小的女
校长,由于身体孱弱,不能背孩子过河,但她一直向上级部分反
映情况,争取到资金,在河上建了一座桥,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问
题,可她却没有受到任何表彰。
乙同学:身材高大的男校长背学生淌水过河,受到提拔。身材矮
小的女校长争取到了资金,在河上建了座桥,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问题,却没有受到任何表彰。可见,评价一个人不能只是看表面,
而应客观公正地评价。
点评:乙同学做得很好,引述非常简洁,只用了不到70个字就将
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还明确地表明了观点和立场。
一家报纸举办有奖智力竞赛,竞赛的题目是:“如果
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紧急情况下只允许抢救
出一幅画,你会选择哪一幅?”
应征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认为,要选最有价值的那
幅;有的认为,要选自己最喜欢的那幅;还有的人认为,
应该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
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2)
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习作开头部分
卢浮宫失火,只能救出一幅画,我会选择哪幅?
如果我选择救最贵、最有价值的那幅画。往往这幅画是被
收藏在博物馆的最深处,我冲进火海中,在火舌与热浪中开
辟道路,我为了救画,赴汤蹈火。但我在路上,因为路途
太过遥远而体力不支,与画一起葬身火海。
如果我选择我最喜欢的那幅画。我记得这幅画的位置,
我冲进火海,沿着熟悉的道路找到了它。我准备把它抱走,
突然发现在火海中,这幅画比平时美上10倍。我忍不住驻
足观赏,我惊艳于它的美,最终抱着它一起化为烟尘。
实例解析
如果我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我冲进去,迅速拿
下画作,又迅速离开博物馆,最终画作得到抢救,我也
保全自己的性命。救出离出口最近的画,我不需要赴汤
蹈火,我不会忙着欣赏它,我把它救出来不费吹灰之力。
这幅画无疑是最适合被救出的画,而我选择离出口最近
的那幅画无疑是应该获得金奖的答案。
其实,在失火的卢浮宫选画和我们选择人生道路一
样,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比卢浮宫的收藏还多,但我们
也只能选择一条。
有什么问题?
1、对材料中不同人的做法分别进行假设,并设定
其后果,而这些假设与自己论述的中心——学会选
择,联系不是很紧密。
2、表达方式的选择有问题。在引述材料的时候,
不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而是详细地假设我有
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救一幅画,看一类人》(开头)
“卢浮宫失火,你只能抢救一幅画,”这一戏剧性的
场景设置引发了五花八门的回答。(简练的引述)危急时
刻所做出的选择最贴近其潜意识。每一种选择都无可厚非,
其中的深刻在于我们看到了社会中常见的主流思维的缩影。
(针对性的分析)救一幅画,是一种价值选择,是一类人
思想的反映。(观点与材料紧密融合)
优秀范例
• 无重点、无侧重地全盘照搬材料或拓展解读过多,
没有区分议论文写作和记叙文写作的区别,以记叙文的
写作方式来写议论文;
• 没有从审题立意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取舍,同时又不
知道对材料进行概括。其结果是引述材料过多,分析论
述的力度被削弱,观点不明确。
一篇文章写了四百多字才绕开材料,那么下面的分
析和结论要让人信服是非常难的。这样的文章一般来说
信息量非常小,内容不充实,论述也缺乏力度,让人感
觉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因而得分不可能高。
【小结】 引述材料过长或拓展解读过分,不简洁,不
概括;
评卷老师说:在“引”和“提”之
间加上必要的过渡。
总之,新材料作文在行文的时候,开头要简练引述
原材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注意前后文字的契
合和自然过渡,控制好篇幅。万事开头难,针对新
材料作文议论文开头部分,我们要坦然面对存在的
问题,自觉地改正,给人好的第一印象。
材料回放:我站在一株孤零零地生长在一座被遗弃的花园里的花
面前,想象着花儿会感到的孤寂。
“早上好,你是此处最美丽的花朵!” 我由衷地赞美道。
“‘最美丽’是什么意思?”她问我。
她的回答让我感到惊奇。 “你在泥土的黑暗和沉重中开辟道
路时,会感到痛苦吗?”花儿说:“‘痛苦’”是什么?”
“那你现在在想些什么?”
“我在想何时将芳香从我心中溢出,散发在我周围的空气里。
而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她说。
“对你的奉献,你将会得到什么呢?”
“我不考虑这些。我从不问获得,我只给予。”花儿说。
我感到自己似乎是在用另一种语言和她说话。“那你现在的
梦想是什么?”花儿说:“凋谢,走向老年的平静。给予馨香,
留下智慧,这是多么美妙啊!”
学生习作开头的引述材料部分:
花儿在花园里,孤零零地舒展开柔软而饱满的花瓣,它说,痛苦是什
么?
点评:不得不承认,这位同学引述材料确实很简洁,也能抓住问题的
关键:“它说,痛苦是什么?”但是从前文的引述,怎么看出它与“痛苦
”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很难通过对引述的材料进行分析,与后面所要
论述的“痛苦”产生联系。让读者一头雾水、甚至有让读者莫名其妙之感。
修改后的材料引述:
被遗弃的花园里的花儿,在泥土的黑暗和沉重中努力开辟道路,努力
舒展柔软而饱满的花瓣,当人问她会不会感到痛苦,她反问道:痛苦是什
么?
点评:这样修改后,突出了导致痛苦的因素,即生存环境的恶劣:被
遗弃的花园,泥土的黑暗与沉重等,这样较为详细且突出重点的引述,有
利于后文围绕无视痛苦来展开分析与论述。
小结:材料叙述太过简略,重点不明确,难以推导
观点。
与全盘照搬材料相对的是,引述材料时,叙述太过
简略,导致重点不明确,难以引出自己的观点。
每篇文章都是有潜在的读者的,是要写给人看
的,如果因材料的引述太过简略,导致读者看不懂,
那这样的写作有多大意义?
作文开头“十忌
”
①忌陈词老套
有些文章开头总是从形势写起,言心称“在××的领导下,
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的帮助下”有的文章开头
总是“太阳”、“月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
些调子老唱,这些套路老用就成了令人生厌的陈词老套了。
有些文章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有意让人
琢磨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
来。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见水平、见功力的
地方。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作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②忌故弄玄虚
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其来,没头
没脑,不知所云。如写读后感,有的文章在不作任何交代的情况
下就开始“感”起来了。写供料作文一开头就说“读了这个材料
我有深刻的体会……”材料内容只字不提就这样写,太突然了。
③忌开头突然
④忌不必要的解释文章开头
突如其来、不作交代不行,作不必要的解释也不行。如
写《女排五连冠给我的启示》,要是一开头就用较长篇幅去说明
女排的组成、女排五次获冠军的时间、地点,同谁争夺冠军等情
况,就不必要了。当然,根据需要,适当对所写的问题作些解释
也是必要的。
⑤忌凭空抒情
有的文章的开头,特别是议论文的开头,不管与中心、
主题有无关系,议论还没有展开,问题还没有说清,就“啊”“
呀”不断,感慨万端。这种凭空抒情,只能叫无病呻吟。
⑥忌绕大圈子有的文章开头
不管中心需不需要,与主题有关无关,就先秦两汉、前
村后店地谈开了。不着边际,空发议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绕了好大个圈子,才说到正题上来。
⑦忌堆砌名言锦语
有的文章,开头想先声夺人,想不出好的办法,于是就
把格言、警句等一股脑儿地搬出来,以为这样就算是个好的开头。
其实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盲目性,效果往往很差。
⑧忌开头重复
文章只能有一个开头,可是有的文章有两个开头。比如
有的文章本想从引用写起,写好后又觉得扣题目谈更好,于是又
开个头。有的文章一开头就介绍背景,写好后又觉得首先应该揭
示文章的中心,于是又开个头。这样都会出现两个开头。出现这
种情况,可根据题目或中心的要求,取其一个开头即可。
⑨忌盲目写景
写景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突出主题,或是为了刻划人
物,或是为了烘托气氛,如果与此无关,一般来说这样的写景是
没有意义的。有些文章一开头就“花儿”、“鸟儿”、“草儿”
地写一通,实在是不必要。
⑩忌盲目引用
引用应根据主题、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应尽量避免。特
别是供料作文,供给的材料如果很长,要是一开头就不加选择地大
量引用,或全盘搬用,必然重点不明,主旨不清,文字不精,陷于
盲目性,而且下文再谈到它,必然还会重复,所以引用应有所取舍
和选择。
良好的开端,圆满的结束是我们办好事情
的起码要求。我们写事也要善始善终,既要有个好
开头,也要有个好结尾。古人称它为“豹尾”,意
思是说,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一篇文章的结尾
自然、生动、有力,不仅能突出文章主题,而且能
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
三、开头技术
1、日常应用文
2、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作文开头步骤
有选择地一两句话地简洁概引材料。
有目的地分析评论材料中的现象或角色
亮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大道理类,社会人生
哲理或值得倡导的精神品质),观点表述应准确、简练、
旗帜鲜明、一目了然。不宜超90字,最多6行。
技术一:引--评 --亮
一、引述材料,应作一些技术加工,
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
化或删去,
注意:尽量不用“读了这则材料”、“
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绝不
能“最近读了一个故事”之类的,这是当面撒谎,
因为材料就在试卷上。
概括重在 “巧妙”:概括的字数要巧,最多不超过30字;概括
的内容要巧,做到简洁——拖泥带水会引起反感(老师对材料很熟),
有度——紧扣题目,有所选择,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引材”之后,要有对材料的精练点评,作为过渡到中心观点的桥梁。
这样观点的得出不会很突兀,由材料到中心观点是顺理成章,水到渠
成的。这叫金句植入。
观点句的呈现:
判断句
有关联词的语句
反问句
先否定再肯定的句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
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谈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
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帮忙。飞禽说,你没
有翅膀,于是拒绝了。大树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
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
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
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 君子善假于物》
大树想像飞禽走兽们去各地旅行,它请它们帮忙,飞禽走
兽因它没有翅膀没有腿而拒绝。它结出甜美的果实,依然借飞禽
走兽的力量实现了旅行的愿望。可见,我们在请求别人帮助时,
要讲究方法,即“君子要善假于物也。”
引材+可见+观点的模式
开篇能够围绕论点“引材”,对材料进行概括,语言流畅,但是
在“引材”与中心观点之间没有“评材”部分的过渡。在概括材
料之后,用一个“可见”生硬地将材料与观点拼凑在一起。(不
好,没分析)
未来路上靠自己
参天大树虽没有翅膀,没有腿,但靠自己的智慧与努力,结
出果实,让飞禽鸟兽将自己带到了世界各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人生亦是如此,要想成就辉煌的事业,拥抱幸福的明天,就
必须先放飞美丽的梦想,再靠自己进行艰苦努力的奋斗。
引材+过渡+观点的模式---要背诵
这段开篇概括“引材”,围绕论 点概括,简洁流畅,在概
括材料之后,用一个过渡句“人生亦是如此”,引出自己写
作的中心论点。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
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
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
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
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
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
明,沃德是正确的。(2018年全国2卷)
①当沃德力扫众议,坚持应该修补弹痕少的地方时,是否
也曾受尽质疑与嘲讽?②倘若他只是一己呢喃,没有足
够的自信和勇气将自己的观点坚持到底,人们也不会知道
飞机真正的软肋以及那些回不来的“声音”。③可见,
真正伟大的决断须不惧杂音,自信勇敢,坚持真理。
----《警惕那些危险的忽略》
引材+评材(分析)+观点--要背诵
开篇在简洁“引材”的基础上,用假设法对材料进
行分析,从而引出“我们”应该改变自己,得出论点
方法二:设问开篇,引发思考
例1.竖放的梯子旁加一个提示的标语,
能够解决安全问题吗?显然不能,客户
的建议很好,梯子横放,危险彻底不在。
解决问题,我们要抓住关键,从根本做
起。
采用设问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1.所问问题一定要与观点有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在
回答问题时引到观点上。
2.有疑而问才是问,问题要设置得有价值,否则有累
赘之嫌。
3.设问也要引入材料,分析材料,并不是离开材料而
问。
4.回答时或在回答之后迅速明确观点,问的目的也是
引出观点。
【原题】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
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
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
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
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
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
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
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点评题目好,但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
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宽容,为世界增添暖意》
(开头)宽容,是一种美德,给予他人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
或是原谅他人的一次无心之失,都是宽容的体现。在当今这个物
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都竖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无论是对他人
还是对自己,人们都习惯了针锋相对,斤斤计较,很少有人还记
得对人对己都应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计较。
在某地举办的珍品画展中,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摔倒,
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大家都十分好奇主办方会如何处理这一事
件,有人说男孩一家倾家荡产也赔。
引述材料的原则:简洁、有度、融合
任务驱动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呢?
一、引述材料的要领:紧扣任务引述材料
新材料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角度的多样性,但任
务明确。从材料出发紧扣任务,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不
同的观点。但在行文中,我们只要也只能抓住其中的一
个侧面,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也因此在引述材
料时,要紧扣任务,选择角度,确定立意,然后对材料
进行选择、取舍分析。
材料作文引述要领
例题演示 2015全国卷Ⅱ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
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
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
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
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
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
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首先,抓住三则材料的特点,为回答“谁更具风采”做好准备。
三个人物的特点:小李的特点是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
的特点是爱岗敬业,技术完美;小刘的特点是酷爱摄影,留住乡
愁。
明确任务要求:
1、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特别注意“更”字:“更
”是副词,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
结合本题说,应该是三个人物都具有风采,你认为谁最具风
采呢?这就要求你作文必须对三个人物进行比较,表明了必须用
“比较的写法”作文。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
最珍贵的风采
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
谜团;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勤奋完成了焊接大
师的蜕变。他们,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然而,
跋山涉水的小刘,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
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时代,
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最珍贵的风采。
定向概述材料;
传统材料作文的写作,总是习惯性的要求在文章的首段对题目
所涉材料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从而达到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
目的,任务驱动型写作当然也不会例外,只不过其针对性需要更
加突出。
任务驱动型写作一般明确了写作任务,通常是针对材料几类
不同的人群或者几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角度来构思
文章,因此在任务驱动型性写作的首段概述材料时,一定要凸显
出其选择的对象:也即某个任务或者某个观点,切忌胡子眉毛一
把抓。
引述要领——定向叙述
怎样做到引述的简洁,有度、融合?
1、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实例解析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
李师傅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1元的行
李货品票。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
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
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拒不开
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
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
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议论不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陈小姐、李师傅、其
他乘客或警察的行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
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
任务。
规与序
陈小姐拒收折叠车又拒绝投币,惹得司机与
之对峙,引发一场争执,后来陈小姐甚至意气
用事数次报警,令警察两度出动。笔者认为陈
小姐此举并不妥当。(第一部分: 概述材料,有
针对性的评价行为主体,表明态度。)
从陈小姐的角度引述
语言优美,有气势,但仍不忘角度,紧扣任务,
《让制度为人性让步》
(开头)也许她可以弄醒孩子,只为了折好小车;也许她
可以多交一元钱,避免一场争吵,换来整车人的方便;也
许她可以下车,为一车人留一个失望的背影……但她坚持
了,面对这种为了坚持制度而坚持制度的不合理要求,她
做出了人性的呼唤。
二、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
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
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
可。
材料作文引述要领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
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
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原来,他们掏的这种
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
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
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
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
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
法律专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
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对此事件当地《法制晚报》开展了专题探讨,对于以上事情,你怎
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向《法制晚报》投稿,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
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情不应该凌于法律之上》
大学生自掏鸟窝并从中获利,进而锒铛入狱。网
友以“其不知是国家保护动物”及“罪行过重”为其开
脱。殊不知,人情本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
观点鲜明有力,立场明确
《莫让法律毁人一生》
小闫掏鸟招致十年牢狱之灾,一时引起各界关注,
众说纷纭。纵然法律专家指出:“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
的。”我却认为:法律之意在于警醒而非重刑,法律不应
毁人一生。
《法律也要有温度》
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无心踏错一步,怎想付出的代价
竟是无可挽回的十年青春;冷冰冰的法律面对两失足青
年竟丝毫无变通之处,只是将其未来和希望用“公民应
知法守法”的巨锤敲得支离破碎。心酸否?悲痛否?在
我看来,即使是密不透风的法律巨墙,也应有人性的瓦
缝让温度进驻。
材料作文引述要领
三、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
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
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
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对材料的分析是围
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
要的准备。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
一二句话即可。
练习:一个春天的中午,父亲陪他5岁的儿子在广场上玩。男孩手
拿篮球在脚前拍打着,他瞄准篮框,双手托球,试图把球扔进篮
圈,父亲坐在远处一条长凳上望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不一会儿,
有几个大一点的男孩摇晃着走过来,一把将球抢走了,那个男孩
被抛到了一旁,变成了观众。
为了摆脱儿子的困境,父亲走向儿子问他是否想收回那个篮球。
孩子回答说:“不,我想我能对付。”他静静地站在其他孩子们
中间耐心等待,然后抓住时机猛然接住篮球,再将它扔给大孩子
中间的一个人,直到他们之中的一个又把篮球传给了他。父亲坐
在阳光下仔细注视着儿子的身影,心里默默地说:再见,我的孩
子,你长大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只需写好开头部分即可,字数要求150字内)
小结: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
阅读材料审准题 紧抓关键防离
题
看清要求明任务
驱动写作针对性
告诫: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
否则累死也无功。
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
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
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
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
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
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
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练习:只写好开头100字,完成任务指令。
——完全不管任务,自娱自乐
范例优劣判断:你也是老师,请根据以上作文材料批改
下列作文片段,并分析其是否符合任务的写作目的?
1、《父爱如山》
(开头)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探望儿子,特地挂号给儿子
休息一分钟时间,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伍。是儿子的疏忽
冷落了父亲,还是对儿子的思念给父亲指明方向?妈说我
刚一出生的时候,爸一看到我,我就情不自禁地往天上下
雨,溅了爸一身,然后他笑了笑就跑去睡觉了。
.——开头没有任务回答
《良心经营,勿忘初心》
(开头)买卖、经商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营利、赚
钱。然而如今,许多商家受利益之心的驱使,导致他们不
措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来谋取私利。但是这样违背道义、触
犯法律、伤害他人的经营方式,终究会被绳之以法的,只
有良心经营,勿忘初心,才能赢得消费者长期的青睐。
《爱所以等待》
(开头)近日,《暖闻》专栏搜寻暖心新闻,一则新闻记
叙的是老父亲因儿子工作繁忙,排队挂号2个小时得以与
之见面。我觉得这则刊登上去好,它体现了人间最厚重的
情感——亲情之爱,值得等待。罗曼•罗兰却说:“亲情是
伟大的情感,因为它与生俱来。”老父亲之所以那么做,
就仅仅为了亲情,深爱儿子。
——开头紧扣材料,明确任务
《温暖之换位思考》
(开头)歌德说过“阳光越是强烈的地方,阴影就越是深
遂”,虽然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令人寒心的事例频频发生,
例如,保姆虐婴案,不扶倒地老人导致其去世,一女子被
碾压多次无一人来查看等,但是相反我们身边温度和人情
味的新闻也在发生。
——开头没有管任务。
《以爱化之》
(开头)一个贪图不义之利的黑心商家,一个诚信经
营的油条小哥;一个忙得无暇顾及父亲的医生,一个挂号
只为见儿子的老翁;一个贪玩不慎损坏名画的男孩,一个
宽容的画展主办单位。三则新闻都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但
若只能选其一刊于《暖闻》专栏,我认为第三则更佳。在
损失与呵护之间,画展主办方给我们展示了暖暖的爱。
——开头紧扣材料,明确任务
紧扣材料分析推导,观点鲜明有力
珍贵名画被人损坏,习惯阴谋的心灵会为它自动补全
索要赔偿对簿公堂的结局。然而,我们本可拥有另一种思
维。主办方的体谅与宽恕,驱散我们习以为常的暴躁与冷
漠,像一缕阳光,温暖了所有曾习惯阴冷的眼睛。
我愿将它刊登于《暖闻》专栏,因为我愿阳光温暖你
的眼睛。
《守住亲情的温暖》
三则新闻都从整体方面充满浓厚的温暖与人情味,
抚卷于案,反复品味,都深深牵动着人性中那一条脆弱的
情感线,更让我坚信我们的社会是充满温暖与和谐的。若
要选择一则刊登《新闻》专栏上,仔细品味思索,我也许
会选择第二则。我选择这则在于亲情永远是血融于水,流
淌着无私奉献的爱与呵护。
——开头扣题严谨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结尾)
我们所希望看到中国的样子,取决于我们做的事。
你是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你是勇气,中国便不会懦弱;
你是大树,中国便不会弱小。从现在开始,做好自己,就
像那个帅气的“油条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勿
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你是什么,中国便是
什么。
——不回扣材料
文无定法 心中有法
合理运用 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