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述艺术(技巧)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
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
”,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
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
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
要分析。(6分)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
意美。
叙事方式
叙事视角:第一、二、三人称视角
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
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作心理描写。但
在叙述上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所想。
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
抒情;若对象为物,则使物具有拟人化作用。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
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叙事技巧
2、叙事方式
对话式:《古渡头》、《六指猴》、《桥边的老
人》;
讲述式 :《活着》
心理意识流《墙上的斑点》、《尤利西斯》
历史与现实交织(打破时空的限定)《赵一曼女士
》
回忆与现实交织《半张纸》
叙事与写景交织(描写和记叙的结合)《古渡头》、
《安东洛夫卡苹果》
3、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6分)
• 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喜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
人寻味。
• 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
表现苦难的力度。
• 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
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 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
了作品的主题。
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解题思路:
(1)考虑情节自身的关联性。
(2)考虑情节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
故事情节的安排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格。
(3)考虑情节的发展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
情节的安排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探究情节的作用,要结合其如
何更好地表现主题的。
(4)考虑情节的安排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和艺术逻辑。
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1.小说结尾的类型及其作用(效果)
(1) 以故事情节自然收结。
(出人意料结局、悲剧结局、大团圆结局、戛然而止结局。)
(2)以景作结。
作用:①暗示情节发展或故事的结局;②升华或深化小说的主题、情感;③烘托
人物形象;④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首尾呼应;⑤言有尽而意无
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
(3)以人物心理描写或行为神态描写作结。
作用:①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或矛盾的心理;②展示人物性格,烘托或丰富
人物形象;③含蓄地表达主题;④引发读者思考。
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2.探究“结尾的艺术”的答题角度
脑子里时刻铭记“四循环+读者法”
如下:
①这个结尾水到渠成,是当时环境下发展的必然结局;(环境)
②从情节上,交代出故事结局,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情节)
③从人物塑造上,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人物)
④从主旨上,这个结尾升华了×××主题,使主题更深刻;(主旨)
⑤从艺术手法上,结尾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引人回味/出人意料等。(艺术手法或
从读者感受角度)
(提示:要特别注意“戛然而止结尾”及出人“意料式结尾”的作用。)
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探究小说结尾三要领
①弄清结尾的内容特点。
②弄清结尾的写作手法。
③分析结尾这一特殊情节与标题、全文情节的关联,对塑
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结尾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与
读者效果。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
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
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
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
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
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
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
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
史感。
• 解析: “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强加因果,老人避开别
人的原因与出身、性格无关,他只是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
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
5.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5.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
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
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
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
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解题技巧
①明确分析的人物对象,以及与文中其他的人物、物象之间的关系;
②找出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描写、情节;
③先从正面描写着手对应分析,然后再从侧面描写角度,比对人物与人物之
间、人物与物象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
④最后不要遗忘了环境描写,这里要注意环境描写是不是存在着连续的变换
(如:阴转晴),小说往往通过环境的变化,暗示着人物形象的特征、命运
或心情的变化。(与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6.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
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
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
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
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
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小说中典型环境的作用
•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二、渲染气氛。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
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人都活动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又影响着人的性格和气质。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
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
六、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补充
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一、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演变。
二、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
三、烘托人物形象或特定情形下的特定心理。
一、梳理小说叙述技巧的必要性
• 1、教学实际中的忽视: 重在讲什么? 忽视 谁来讲?怎么讲?
• 2、新高考方向的要求: 学会欣赏,还要学会创作。
• 3、小说叙述技巧的变化:现代小说叙述技巧的融入与创新
二、含义
• 是写人记事文章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
叙述来展开情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回答“是什么
”的问题,指向的是内容。
• 叙述技巧,在叙述过程中运用的所有技巧。回答“怎么样”叙
述的问题,指向的是形式。
• 三、小说的叙述技巧
(一)谁来讲这个故事?
叙述者是谁?
叙述的视角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腔调
(二)怎么讲这个故事? (情节)叙述的手法
叙述的顺序
叙述的节奏
叙述的频率
情节安排(构思)技巧:常见、特殊
特殊的表现手法
(一)谁来讲这个故事?(谁 ?=作者?× )
作 者:故事的创造者,是写作主体;是真实的人
叙述者:讲故事的人,叙述主体;是作者创造出来的
“作者已死”这样的观点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学者赵毅衡:“小说叙述文本是假定作者在某场合抄下的故事。作者不可能直
接进入叙述,必须有叙述者代言,叙述文本的任何部分,任何语言都是叙述者
的声音。”
• 叙述者不同,视角、人称、口吻腔调不同。
• 1、类似上帝 (故事外)
• (《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国传统小说)
• 2、小说中的人物 (故事内)
• 《祝福》、《我的叔叔于勒》、《桥边的老人》……
• ①叙述的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 ②叙述的人称 (一、二、三人称)
• ③叙述的腔调(因年龄、性别、身份、经历等不同而呈现出
不同的腔调。)
附注意点:1、叙述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便于作心理描写。但在叙述上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所想。
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若对象为物,则使物具
有拟人化作用。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
对自由。
注意点2、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天嚣》科研人员VS蒙古同胞)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
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因为虽然“你”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故事的叙
述者却不是“你”,而是从“我”或“他”的角度看你,是从“我”和“他”
的视角来讲故事的。基本分析人称的作用即可。
注意点3、叙述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
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
余华《活着》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
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
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农村。
……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
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
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四十多年前,我爹常在这里走来走去,他穿着一身黑颜色的绸衣,
总是把双手背在身后,他出门时常对我娘说:
“我到自己的地上去走走。”
我爹走在自己的田产上,干活的佃户见了,都要双手握住锄头恭
敬地叫一声:
“老爷。”
文本中的叙述视角有什么特点?效果如何?
1、《活着》一文有两个叙事视角的并行交织,一个是以去民间
采集歌谣的艺术工作者的“我”的视角来叙述,另一个是以主
人公福贵的视角来叙述。
2、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
3、故事主体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以真实感,使读者更容易带入身份,有身临其境之感。
• 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
计,他说:
•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
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
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
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
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
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
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 临别他说:
• “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 《战士》孙犁
“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 ①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
• ②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立体。
• 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军民昂扬的
民族精神
(二)怎么讲这个故事?
1、叙述的顺序(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2、叙述的节奏(叙事的详略)
快慢、详略、张弛快慢、详略、张弛
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自己的节奏,在关键段落流连,对无关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自己的节奏,在关键段落流连,对无关
紧要的段落一笔带过,不是匀速前进。这种节奏的变化,正是小说吸引人的地方。(详略紧要的段落一笔带过,不是匀速前进。这种节奏的变化,正是小说吸引人的地方。(详略
得当,张弛有度得当,张弛有度))
3、叙述的频率:重复,甚至多次重复
《三国演义》如三让徐州、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
出祁山、九伐中原;
《牲畜林》朱阿一次又一次举枪,旁人一次有一次的劝阻;
《活着》一次又一次的苦难;
《桥边的老人》一次又一次说动物;
《祝福》阿毛的故事:我真傻真的。
4、情节安排(构思)的技巧
4.1常见情节结构安排(构思)技巧:
①全文情节一波三折(摇摆、延迟)。
②全文有线索贯穿(尤其注意双线索)
③开头方式:悬念式/倒叙式/写景式/故事式
④结尾方式:欧亨利式、悲剧式、喜剧式、戛然而止式、首尾呼应式等
⑤中间有:悬念、伏笔、铺垫、照应、暗示、误会、突转、对比、抑扬等
小说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2特殊情节安排(构思)技巧:
对话式:《古渡头》、《六指猴》、《桥边的老人》;
讲述式 :《活着》
心理意识流《墙上的斑点》、《尤利西斯》
历史与现实交织(打破时空的限定)《赵一曼女士》
回忆与现实交织《半张纸》
叙事与写景交织(描写和记叙的结合)《古渡头》、《安东洛夫卡苹果》
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是靠激烈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注意散文化小说、历史小说还有只是截取生活的横截面平淡叙
事的小说,它们呈现的特殊叙事技巧。
5、特殊的表现手法
在做题时,要灵活处理,文本理解和感受是第一位的。以下流
派常用技巧可以熟悉一下:
意识流小说:内心独白、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
魔幻现实主义: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
荒诞派戏剧:夸张、变形、荒诞等。
五、
(一)、审题
结合文本具体展开。展开的角度:
真实、立体、鲜明,烘托心理,体现感情
推动,完整,串联,一波三折,戏剧性,铺垫,伏笔,照应
营造氛围、折射时代社会特征
凸显,深化,升华,丰富
悬念—兴趣,空白—想象,张力—回味,真实、诗意……
(二)答题
特点
分析
效果公式: = +
(三)示例
(2019年)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
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
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
更加立体;
•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
更真实。
• 《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分析。(6分)
•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
中;
•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
诗意美。(叙述故事时,抓住周围情景的刻画,暮色渡口、
摇摆渡船、轻风细雨,营造出故事叙述的背景环境,渲染出
苍茫悲怆 的诗意,余韵悠长。)
五、小说叙述技巧题备考建议
• 1、注重文本细读(读者意识)
• 2、回扣教材经典篇目将小说叙述技巧应用。
• 3、平时考试中的小说,除了对题目的答案进行分析,将小
说叙述技巧知识体系梳理一遍,以此培养作者意识,理解作
者的整体设计。
• 回扣教材《祝福》在叙述上有何特点?
• 1)以第一人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讲述故事,既增添了故
事的真实性,同时这个线索人物使得情节紧凑;
• 2)采取了倒叙的手法。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
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 3、首尾呼应。开头和结尾都有对祝福情景的描写,这种描写
前后照应,与祥林嫂悲惨的死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
• 4、对比。祥林嫂在年底祈福的热闹祝福声中悲惨死去,祝福
与死亡、热闹与冷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文章主题。